[返回时事快讯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全部的你》第一卷 (5)

送交者: 哈哈嘻嘻哈哈[☆智慧喜悅豐盛☆] 于 2023-04-22 9:27 已读 501 次 1赞  

哈哈嘻嘻哈哈的个人频道

+关注

《全部的你》第一卷 (5)

7.我们是萎缩体

任何负面的情绪,都会带来萎缩。而长期下来这些萎缩都会造成能量结,让我们每个人都变成萎缩体。



情绪,尤其负面情绪对我们带来的影响还不只如此,冲击比我们所想的大。因为,长期下来,我们把念头当作真实,也把相关的情绪当作真实,更没办法分清真假虚实。



长期以来,情绪体也自然变成一个活生生的实体,甚至比念相更坚实。因为情绪跟肉体的联系,比思考更接近、更紧密。



进一步讲,一念所留下的影子,是通过情绪来表现的。再进一步说,思考和念头所带来的伤害和伤疤,是通过情绪成形的。我们一生的失落、决裂、委屈,所留下的悲伤都是累积在情绪的层面,而这个情绪体又可以影响到肉体。这些种种的情绪,本身就是过去的制约在我们身上留下的后果,可以直接影响我们的行为和生命价值观,也可以直接影响身体健康。



再说清楚一点,我们看这世界,其实是通过情绪的滤片来看的。脑部的边缘系统(情绪脑)本身就是一个过滤网。①它有一个称为杏仁核(amygdala)的结构,作用高于边缘系统里所有其他的部位。一旦杏仁核被唤起了,就会去关闭边缘系统的其他功能,而进一步关闭整个身体系统。从演化的角度来说,一开始,这可能是一个确保生存的系统,让我们能注意到身边任何一个威胁生命的危险。可惜的是,这个系统不光是被实质的危险唤起。还会被念相,也就是脑海里的虚拟现实所唤起。它分不清这两者的区别。



其实,每个人就是一个情绪的萎缩体(contraction body)我们生出来,本来像是张开的手,是舒坦、开放的,没有顾虑,没有忧郁,一切的经验都是新鲜而完美。很可惜的是,念头和情绪造成的萎缩,让我们的心就只能受到这个萎缩体的作用,在种种恐惧、悲伤、焦虑的影响下,封闭着看这世界。



                           



怎么把这种舒坦的打开状态找回来?通过“全部的你”,可以找回来。



生命,本身就是一个大萎缩,加上种种的小萎缩






我们仔细观察,我们生命点点滴滴都在一个萎缩当中。从早上醒来的那一刻,萎缩就开始了。我们就已经被自己的念头带出没完没了的顾虑,自然产生压迫感。



比如说,我们一早起来,要打理自己、照顾家人的餐,按着表定时间送孩子上学、送家人上班。出门时,很少是舒畅快乐的,多半有一种说不清的窝囊和萎缩。一走出大门,要往左还是往右,是乘车还是走路。一有机会停步,就打开手机看时间,今天有什么事要做、昨天有什么事没收拾…每个都是困扰,不得不做一个立即的决定。到了学校,该不该跟同学讨论功课,或商量社团的活动。到了办公室,该去倒杯水还是先去洗手间,又是一个马上的选择。要不要喝咖啡,该不该给客户打电话。中午,要上这一家餐厅还是另一家小吃。下午,该不该继续等电话。再做点事吧…时间在催促,念头,在赶着。



直到睡前的最后一秒,还在窝囊中要作出一个选择。要不要静坐、要不要做点运动。要不然,练个呼吸吧。吸气,好像太急了,要不要再撑一秒再呼气。睡吧,脑子好像还有念头在动,再不喊停,就睡不着了…一天当中的种种选择,多半是不好的,随时都有一个不得已。我们仿佛只能在每次浮现的不得已里,无奈地选一个比较没那么不得已的。



我们很自然地,把生命活成了一个大问题。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都是问题。我们一天的生活,也只是在众多问题的逼迫下,依序选一个后遗症比较轻微的解答。从琐琐碎碎的难受中,选一个不那么难受的。我们已经把生命当作一个 dilemma(两难)。每一个瞬间,要或不要,都是两难。两难,不管怎么解答,都会带来萎缩,只是萎缩多或萎缩少的问题这么说,我们的生活不可能不是萎缩。



我们都有经验,面对瞬间带来的新消息、一通电话、一个人、一个状况,心里马上就微微的一紧。即使什么事都没有,仍然有一个惯性,把生命随时落入两难,同样含着更隐微的萎缩。就这样,一个瞬间,萎缩。再一个瞬间,还是萎缩。哪里还有空隙,去体验生命的快乐。



仔细看,每一个人都离不开这种左右为难的困境我们随时都用一种不得已,甚至充满无力感的态度,来面对生命。我记得,当时我自己还不到几岁就已经意识到生命充满了纷纷杂杂的两难。再怎么微不足道的两难都带着一种紧迫感,让人很难从种种的两难中走出来,突破一条路。我相信,每一个人只要仔细觉察,也都是这样子。








我们来到这一生,情绪喜悦、快乐、满足、愤怒、焦虑、恐惧……都是恰好的,只是让我们能因应现实的威胁。但是因为停留在过度的念头境界,而且多半是负面的,我们本来圆满的生命就成了一个痛苦的萎缩体。






在所有负面的情绪中,恐惧是最强的一个。可以这么说,恐惧是所有负面情绪的扩大器。无论是痛、不安全、不愉快、烦恼、失落,到头来,留下的就是恐惧——对痛的恐惧、对不安全感的恐惧、对失落的恐惧…种恐惧,带来我们再熟悉不过的一种窝囊、不舒服的感觉。恐惧生起时,会刺激交感神经系统,主导了所有身体的反应。也就是说,恐惧会把任何负面的情绪放大,而冻结了所有的运作。我们心里没底,发慌时,也就是这么一回事。我们每一个人,都长期活在恐惧中。所以,我们也可以把萎缩体称为恐惧体( fear body),而萎缩就是恐惧。






长期下来,这个萎缩体和一个念头体(thought--body)一样,本身好像获得了一个独立的生命,不断地原地打转,不断强化自己、强化“我”的观念。一个萎缩体,也就是我们每一个人,绝不会希望输给别的萎缩体。念头是通过对抗才得以成形。一个人完全放松、没有阻抗,是不可能有念头的。一个萎缩体也是一样,是通过阻抗、反对、摩擦,才可以延续存在。









这么说,我们每一个人的萎缩体都很容易受到刺激。甚至会不断找受刺激的机会,好伺机反弹、退缩、痛心,跟周边的人都闹得不愉快。就好像通过萎缩体,我们可以把周边的事端放大,让自己和别人总过不去,引发一连串的负面影响,这就是萎缩体之间的共振。



从另一个层面来看,我们仔细观察。一个不愉快的经验,再怎么负面的打击,分析下去也只是如此,也只是一个刹那,再怎么严重,也就过去了。痛,也就是痛,痛到一个极点,也就过去了。



但是,我们的萎缩体绝不会轻易放过。把痛变成了悲伤,再加上不可思议大的恐惧,再浓缩、凝结成制约,很难解开。从古人的气脉或能量观点来看,一个萎缩体是不会让气和能量流动的,留下来的都是气的结、能量的伤疤。影响的不只这一生,还给人类留下了一个集体的伤口,就好像这些萎缩存入了我们文明的DNA,还可以传给后代。



我们长期萎缩,也自然变成了一个萎缩场,带给自己和周边一个负面的能量。



这些道理,许多心理疗愈师都懂,也一直应用在他们的情绪疗愈实务工作中,帮助人重现悲伤情境,一步步从悲伤中走出来。其实古人的修行也是如此希望能从痛苦的人生找出一条路,找到解脱。



我通过这本书,也只是希望跟大家分享一个更简单的疗愈方法。严格讲这是一个不成方法的方法,它本来就是生命的一部分,但大家都把它忘了。



8.念头和萎缩是我们痛苦的来源

我们每一个人都以为自己就是念头,以为自己就是情绪。看清这一点,人生就解脱一半。


因为这个题目太重要,我想用另外一个角度再强调一次我们一生的痛苦,都是从念头与情绪带来的萎缩所产生的。


念头和情绪本身不是问题。问题是——我们随时把自己定位成念头体、定位成萎缩体。以为自己就是念头,以为自己就是情绪。


念头本身带来痛苦,让我们在一个虚拟的身份中流转,以为种种念头就是我们的一生。念头,再加上情绪所造成的萎缩,只会让痛苦更雪上加霜。然而我们接下来的反应或反弹,都是落在念头体再加上萎缩体的角色在运作的。


我们每一个人都体验过,不光自己满脸的烦恼,把生命样样都当成问题来活,活得苦闷难受。就连身边的人也多半在烦恼中,忍不住自怨自艾,总认为自己受到周边,甚至世界的虐待。不光自己过得惨兮兮,还把周围的人弄得更惨。不停地抱怨,从来没有放过自己和别人。总是不满足,都希望通过别的地方、别的瞬间、下一个未来,把满足感找回来。


我们每一个人,一生都在这样不愉快又萎缩的状态来面对世界。我相信我们身边都有这种人,或许我们自己也就是如此,都在苦和烦恼当中,对抗这个世界。


值得安慰的是,任何我们所碰到的不好的事,人生所遭遇的任何痛苦,其实不是冲着“我这个人”来的。反过来,受害的人也不要责怪自己。就连伤害别人的人,也不用完全责备自己,抱着挫败感度过一生。进一步讲,我们每一个人存在这个世界,都在反映着人类上万年的制约。我们一切的行为,包括念头,也只是反映人类无意识所带来的昏迷,而这个昏迷是几万年累积下来的。站在无意识的昏迷来谈,谁可以责备谁?谁又有资格责备谁?有谁可以讲自己没有犯过罪?而罪,又是什么?


然而只要醒过来,这几万年无意识所带来的昏迷痛苦,顿时就消失了。最有意思的是,虽然这个人类的痛苦是上万年累积下来的,而醒觉却不需要时间,令人难以置信的简单。


我们大家总是认为,这些痛苦都可以通过别的地方或未来,而得到一个缓解。也就是认为人生的不满足感可以通过努力、环境的改造,或是另一种人生规划,就可以消失。


只是,在这个过程,我们每一个人都忘记了,过度的念头跟情绪本身就是我们的痛苦来源。我们从很单纯的一个状况,衍生出一个不可思议大的负面后果,加上脑里造出的诠释和判断,把很单纯的生命,也就是每一个瞬间所带来的变化,变成我们种种的“生命状况”。这个生命状况,也就是我们每一个人的人生故事,都自认为相当有特色,总在这上面做文章,而且自然想跟别人分享。最可悲的是,这些人生的故事,通常就是悲伤再加上不满足。好,就算是人生不悲哀。反过来,即使称得上一帆风顺的这种少数人的经验,也一样误导我们,以为人生的经过,就等于生命的一切。好像仅是人生丰富的内容,就是全部的我。


生命,其实不只是人生的内容。不管多悲惨或是多风光,这些生命种种的变化,只是全部生命的一小部分,还在生命的前景打转。生命的背景,也就是念头和情绪所从生的因地,才是生命很重要的一部分。也就是说,除了“有”,还有“没有”,才组合出完整的生命。不幸的是,我们的一生都落在“有”的形相世界,忽略掉了一个更大的境界这是我通过这本书想带回来的。


因为生命和生命的故事已经混淆了,我们的焦点放错了,随时把注意力放在念头和情绪的世界,也就是把人生故事的内容当作生命。因为我们把全部的身份投入生命的故事,才会让念头再加上情绪的扩大甚至反弹,造出一个萎缩体,来代表真正的我。反而,把真正的生命盖住了


再一次,不要小看念头和萎缩体。它们就好像是真的,我们每个人都离不开,都没办法分离。要解脱,要从这个念头和萎缩体解开,我们通常都认为需要时间。


我相信每一个人,都有一些很特别的经历,让我们一生不忘。有些人是从爱情中得到一个过去没有经历过的经验,尤其是初恋。还有人是在跳伞、潜水、登山等冒险活动中受到刺激,觉得特别新鲜,终生难忘。仔细看这些经验的共同点,都是一个无思的状况。在那个时点,我们自然失掉时空的观念,清楚地体验当下,而没有再加上一个念头或情绪来加油添醋。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一个单纯的意识,它是最直接、不受任何条件的约束。它本身,就是。


接下来,我们的脑一开始运作,就把过去的记忆、未来的投射,跟中间的衔接,把接下来的反应给制约了。于是,就会进一步有个结论“啊,这个经验很好”或是“刚刚这段话,让我好感动啊”,去评价这个经验的质量—很好、很美、很刺激、很新鲜……


有趣的是,这些经验,可以说是在第一瞬间,在一个没有任何念头的状况下得到的。但是,我们仍然完全可以运作,就算是面临生命的威胁,还是可以作一个相对的调适。比如说,在山上突然遇见一条蛇,或是看到身边的孩子受到生命威胁,我们都会直接反应,而且这直接反应,跟生存完全接轨。该反应的,我们都可以做到,完全不需要思考,更不需要念头和情绪来主导。这种清醒的状况,我们每一个人都体验过,也是意识醒觉的一部分。所以从某一个层面来说,醒觉就是把自己找回来,把最单纯、最原初的那个意识找回来。


只要看到这些原理,甚至可以观察到这一反应发生的流程,就已经可以把人生的困扰解开一半了。所以古人会强调—看清,就是解脱。一样的意思。会让我们发现,我们一生都被自己的头脑跟情绪绑住,从来没有离开过它们的范围。


借古人的解释,再进一步讲。解脱,就是从脑落到心。也就是从念头转到心的智慧,而心的智慧不是靠念头或语言可以描述出来的。它其实是更大的聪明,我们称之为智慧。我记得,我在《真原医》也花相当多的篇幅来说明心的智慧是远远超过脑,是任何脑的境界所无法比拟的。当然,我在这里所提到的“心”,指称的是一个超越思考而无思无想、无限大的状态。它是还没有念头前,就已经存在。


怎么回到心?怎么落在心?是我们在这本书想进一步说明、分享的。反过来,全部的你,也可以说是——把脑和心或是一切都找回来,都跟生命整合起来。



贴主:哈哈嘻嘻哈哈于2023_04_22 9:28:53编辑
喜欢哈哈嘻嘻哈哈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 (无内容) - hs94 (0 bytes) 04/22/23
謝謝 支持 (无内容) - 哈哈嘻嘻哈哈 (0 bytes) 04/23/23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