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儒家新筑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贤贤易色”是让人尊重贤人轻视女色吗?[原创]

送交者: 子舒[♂★儒生★♂] 于 2023-02-21 0:02 已读 5383 次  

子舒的个人频道

+关注
“贤贤易色”到底是什么意思?
作者:子舒
2023年2月21日

在《论语-学而》中,子夏说:“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1


其中第一个“贤”字是动词,以……为贤,第二个“贤”字是贤人的意思。“易”是改变,“色”是脸色。“贤贤易色”可以翻译为,以贤能的人为贤,能做到改变脸色。意思是,赞同儒家贤人的观念,尊重儒家贤人,在见到或提到儒家贤人时,能够肃然起敬。


在这一章里,“能竭其力”、“能致其身”、“言而有信”分别是“事父母”、“事君”和“与朋友交”的外在表现。“易色”则是“贤贤”的外在表现,其句式与它后面的三句相同。这些外在表现是判断标准,子夏用这些表现来判断一个人是否“学矣”。


在子夏的语境里,我们必须明白,其所谓的“学”必定学的是儒家学问。当时孔子教育学生包括修身和六艺,而其中以修身为要,修身之后才是六艺等文化知识。如在《论语-学而》中,孔子说过:“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1)就是强调要先修身,做到孝、悌、信、仁,然后有时间精力再去学习六艺等文化知识。而子夏的这一章则把孔子的要求具体化了,提出了判断地标准。


同样,在子夏的语境里,其所谓的贤者,必定是儒家的贤者。因为每个人心中的贤者是不同的。比如墨家也尚贤,但是墨家并不赞成儒家,也不以孔子为贤。时至今天,除却古时诸子百家,更是儒释道耶等等各种思想共存。而当今各种思想教义中,有很多都是认同忠、孝、信的,但是却不赞成甚至反对儒家,你能说这样的人是学过儒家学问吗?所以,孝、忠、信的标准很多不是儒家的人也能达到,这就需要一个前提条件,就是这个人要“贤”儒家的贤人,也就是认同儒家的观念,才能说他学过儒家学问。


“贤贤”这个前提条件是这一章的关键。没有这个前提条件,子夏的这句话就失去了内在逻辑。


子夏这句话是想表达,一个人即使没有拜入孔子门下学习,但是如果他崇尚儒家,其行为品德达到儒家的修身标准了,我一定会说他已经学习过儒家的学问了。子夏这么说,应该是向其学生强调修身的重要性,也就是相当于对学生们说,你们在这里学了这么久,如果还达不到儒家修身的标准,虽曰学矣,吾必谓之未学。


那么为什么要用“易色”来做“贤贤”的判断标准呢?因为脸色是人内心的表现,是可以而且容易被观察到的。孔子曾对子夏讲过,孝的关键是“色难”(1),就是有没有孝心会通过脸色表现出来。能一直保持对父母和颜悦色,礼貌恭敬的脸色是不容易做到的。孔子还说过,“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1)就是说一个通达的人,应该会察言观色。


一个人对“贤人”是否推崇,尊重,赞同,可以在提到或见到“贤人”时,从这个人的语气、姿态、脸色上看出来。我们在日常不是也有这样的体会吗?如果某人对另一个人有意见或者崇拜,那么无论是见面还是仅仅言及,从其语气、神态、动作、脸色上我们都会发现这一点。除非这个人受过间谍训练,或者刻意掩饰。


在历史上,很多先贤大儒对《论语》做了注疏解释。


比如朱熹认为“贤贤易色”就是“贤人之贤,而易其好色之心,好善有诚也。”“色”就是好色之心(2),其他许多人的解释大多与此类似。这个解释虽然有一定道理,但是却无法操作。因为贤人之贤易其好色之心该如何证明呢?到什么程度才能达到标准呢?如果没有行为来证明,也没有标准来判断,就不可能得出“必谓之学矣”的结论。


南怀瑾的解释是:我们看到一个人,学问好,修养好,本事很大,的确很行,看到他就肃然起敬,态度也自然随之而转。3这个观点与我的最为接近。但是也有区别,他认为贤人就是学问好,修养好,本事很大,的确很行的人。我认为这个贤人必须强调是儒家的贤人,而且仅仅尊敬儒家贤人还不够,必须要认同他的思想观念才行。这样才能让子夏的这一章符合逻辑。



参考资料:


(1)《论语》, 孔子


(2)《四书集注》, 朱熹


(3)《论语别裁》,南怀瑾

子舒原创,留园网首发。转发请注明作者及出处。
贴主:子舒于2023_02_21 0:06:12编辑
喜欢子舒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已标注为子舒的原创内容,若需转载授权请联系网友本人。若违规侵权,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