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闲谈古今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1000年魔咒:血染的克里米亚,不是霸权的起点,就是霸权的终点

送交者: sc7s[☆★★声望品衔11★★☆] 于 2023-01-02 22:04 已读 2437 次 1赞  

sc7s的个人频道

+关注

细数“逐鹿欧洲”的数千年存在史,无论如何都无法与“谁是王者”的话语权割裂开来。


而在这一话语权的内部,克里木从来都不是其起点,就是其终点。


19世纪中叶时代的欧洲,同样的纠葛再次缘起于克里木。


这里的克里木,就是当前仍然冒着硝烟与炮火,流淌着战争与死亡的——克里米亚


当时,欧洲三强——英法俄,围绕着“谁是王者”的荣耀展开了与东方某隐形的超级大国史上的“三国时代”极其类似的“新一轮的角逐”。


而角逐的缘起,

主要是剑指中东和近东的地区控制权。


甚至是“欧洲霸主”的宝座。


于是,较弱的英法两国一改数百年血腥争斗而形成著名的“西欧联盟”,他们驾着“突突突”的最新式战舰,以及指挥着70万大军,向当时的“欧洲第一强国”——有着“欧洲宪兵”之誉的沙俄强势开战。


这就是欧洲史上著名的克里木战争。


结合当下正如火如荼神鬼莫测的“俄乌冲突”——相同的地点,相似的格局,以及历史惊人地出奇的相似,或许,读了此文,你就明白了许多。


以及,战争背后的战争。


一、背景:鲜血浸染的克里木,1000年从未消停喊杀声


克里木自古便有“欧洲心脏”之誉。


欧洲史上的强人,不管是拿破仑还是希特勒,他们的宏大叙事的征途,从来都未曾放弃过这个地方。


由于该地气候温暖舒适、景色赛若天堂,且自古就是欧洲粮仓,历来便是王公贵族的理想居所和度假胜地。


进入沙俄时代,那里曾是历代沙皇的度假胜地。


如此,早在二战时期,便有地缘政治学家认为,


谁拥有“欧洲之心”,谁便能控制亚欧,便能控制世界。


如此,克里米亚自古便是各方诸侯必争的战略要地。


地缘政治学家们为何得出如此结论?


因为事实证明,数千年来:谁拥有克里木,谁就能控制黑海,谁控制黑海,谁就能控制其周边的土耳其、罗马尼亚、保加利亚等诸多国家。


因为,黑海不但是这些国家的“内海”,便是亚欧大陆之交处,唯一能进入印度洋和大西洋的“海上通道”。


由此,控制黑海便能控制亚欧大陆在该地的“唯一出海口”,便控制了亚欧大陆在该地的“咽喉”。


而在克里木,最著名的就是塞瓦斯托波尔。


塞瓦斯托波尔源于希腊语“Sebastopolis”,意为“至尊的城市”。


自古以来塞瓦斯托波尔就是天然的海港。


也因此,它成为了各国觊觎的战略宝地。


一千年来,塞瓦斯托波尔遭受“不同民族”的血腥侵袭。


比如日耳曼人、盎格鲁-撒克逊人,以及此后的公元8世纪的希腊人、13世纪的鞑靼人和蒙古人。


这些人,都曾先后、甚至无数次挥舞着战刀踏上过这片土地,并在这片土地上“依依不舍”地离去。


因为,“强中自有强中手”。


由此,经过这些“过客”的前赴后继的建设,塞瓦斯托波尔除了海港外,便成了一座著名的“军事要塞”。


在塞瓦斯托波尔的地面地下,形成无数暗堡、壕沟,甚至是“地下城”。


如今,塞瓦斯托波尔已成为一座“充满无限诱惑的美丽的城市”,人口39万,28个民族,大多数人信仰东正教。


2014年,随着克里米亚公投而成为俄罗斯的“南部联邦区”。


而此前,在苏联时代及苏联解体后,那里同样是俄罗斯“黑海舰队”的海军基地。


如今尽管看上去美丽,但其市内市外,及海港治下,其的每一寸土地都曾“深埋着血液”。


比如,据资料显示:


1918-1920年苏俄国内战争期间,曾先后被德军和英﹑法﹑希军以及白卫军占领。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于1941-1942年遭到德军多次进攻。当地军民奋战250昼夜,钳制并消灭大量德军,终因寡不敌众于1942年7月4日被德军攻占,至1944年5月9日解放。


而在19世纪中叶,也就是1853年,在该地爆发了继法兰西战役之后的最大战争——克里木战争。


该战中,英法联军70万人对垒沙皇俄国100万大军。


战斗空前激烈残酷,堪称世界战争史上最激烈的战斗之一。


尤其是塞瓦斯托波尔攻防战,前后共历时349天。


该战中,沙皇俄军损失522000人,土英法联军损失517000人。


至今,依然有110000英法联军士兵长眠该地。


二,缘起:“欧洲宪兵”的崛起觊觎控制“欧洲心脏”


控制黑海,便能控制欧洲。


并能剑指太平洋和印度洋,同时,在控制实现控制黑海沿岸国家外,并能染指中东事务。


由此,黑海历来便是兵家必争之地。


19世纪中叶,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乃欧洲最强国。


彼时,黑海被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控制。


但那时,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正逐渐衰落,由此,黑海变成了强者觊觎的“优质产品”。


这一时期,因成功镇压“1848年欧洲革命”,沙皇俄国在尼古拉一世带领下逐渐成为欧洲第一强国,并被史家成为“欧洲宪兵”


——俄国成了欧洲事务的“仲裁者”。


因此,自持强大的沙皇俄国乘机把手伸向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控制的黑海及两个海峡,


企图向巴尔干地区扩张,从而恢复沙俄对近东的统治。


因为,早在叶卡捷琳娜时代,通过“北方战争”,就获得了黑海的控制权,但后来又被奥斯曼土耳其夺去。


沙俄的战略意图一出,便遭遇欧洲列国的强烈反对。


首先不满的是奥地利。


因为奥地利一直把巴尔干看成是自己的势力范围。


沙俄一旦占领君士坦丁堡,它就不仅会把黑海变成俄国的内湖,而且会毫不困难地征服整个巴尔干。


此外,战略上,沙俄还会从北、东、南三个方向包围奥地利。


随后,奥地利不断点风扇火。


放出“如果沙俄实现控制黑海,并在‘海峡地区’自由行动,那么,就‘就好像允许俄国在印度自由行动’”。


此语一出,“英国立刻的极大恐慌”。


因为,当时的印度,对英国来说,“如果英国丧失印度,就意味着大英帝国丧失世界霸权。


面对已登上欧洲权势顶峰,虎视中欧,直逼海峡的俄国,英国决定选择与法国成为盟友,联合起来挫败俄国的锐气。


因为,当时的法国在路易·波拿巴的治后,法国已“出现了所谓‘帝国的极盛时期’”。


而此刻的法国,在沙俄统治欧洲近半个世纪的岁月里,一直在寻找机会“打破维也纳会议后形成的欧洲政治格局,夺回自1815年失去的法国欧陆优势,重温第一帝国的旧梦。


由此,英国也知道——法国非常需要这场战争。于是,在英国的斡旋下,


波拿巴家族一改与英国对抗的一贯策略,于1854年4月10日与英法正式缔结同盟。


随后,奥斯曼帝国、大英帝国、法兰西帝国、撒丁王国先逐渐形成对抗俄罗斯的“统一战线”。


至此,“西欧联盟”对抗东欧的沙俄格局便由此形成。


三、血战:从克里米亚经由太平洋一直打到北冰洋的白海


这一战,英法可谓是“举国之力”。


因为,这事关两国在欧洲大陆的“全部荣耀”


战争缘起于1853年11月27日俄土舰队在希诺普海域的冲突:


沙俄摧毁了土耳其7艘护卫舰和2艘轻巡洋舰,俘虏了舰队的指挥官奥斯曼—帕夏,并导致土军死伤3000余人。


随后,英法派出庞大的战队1854年1月4日参战。


这次,英法联军中共有主战舰25艘,其中法国14艘,英国11艘,当时的超级战舰就有8艘。


且最先进舷炮就已配备了超过100门。


要知道,此时的沙俄依然处于农奴制时代,尽管此前已经战胜了土耳其舰队,但其军舰依然是“帆船版”的老旧军舰。


在沙俄“欧洲第一强国”的威名下,英、法、土联军的超级舰队浩浩荡荡地驰向克里木。


显然,此次是“来者不善”。


英、法、土决定将憋屈了“近半个世纪”的“闷气”吐出来—— 一举将“强大的沙俄拉下马”。


于是,1854年2月27日,英法强势到直接“向沙俄发出最后通牒”——


要求俄罗斯在4月30日之前撤离瓦拉几亚和摩尔达维亚。


这一站,被史家认为:有着“欧洲最强三国”的英法俄终于在历史的轮回中上演了欧洲版的“三国演义”。


1854年4月5日,战争迅速升级。


英国陆军在加里波利登陆。


随后,6万英法陆军在克里米亚半岛登陆。


紧接着,克里木战争最惨烈的战役打响,双方围绕克里木要塞——塞瓦斯托波尔展开激烈的攻防战。


那时,沙俄早已在塞瓦斯托波尔城构筑了一道长达7公里的地下隧道,


建立8座碉堡和数不清的暗堡工事组成的强大防线。


同时,沙俄主动将自己的这个黑海舰队全部“凿沉”海底成为“海障”,以阻挡联军的“自由通航”。


此战双方共投入数十万军队,共有近150万大军参战。


此战,双方均展开了惨烈的争夺与惨烈的防御。


有作家形容:“炮火的轰炸,使整个欧洲都仿佛在颤抖”“黑海的海水已几成‘红海’”。


沙俄在坚守了11个月后破防,要塞之城塞瓦斯托波尔此刻已成废墟。


不仅如此,战争还在其他地方同时展开。


比如外溢到高加索、北太平洋和白冰洋的白海地域。


在高加索战场,沙俄与土耳其沿着黑海到波斯边境长达150英里的边境线展开角逐。


1854年夏天沙俄军队驻守在卡尔斯北方的土耳其师,随后卡尔斯3万多步兵和8000多骑兵携带52门大炮向沙俄军队扑来。当时,沙俄军队只有2万余步兵及5000哥萨克骑兵和60门大炮,另外还有当地的18000部族军队。


双方在此连续热战4个月后,卡尔斯被俄军攻占,沙俄取得了高加索战争的胜利。


此外,战役还外溢到北太平洋地区。


当时,英法连狙的另外一支联合舰队攻击了北太平洋勘察加半岛的彼得罗巴普洛夫斯克。


此战,英法联合舰队狂妄地实施了登陆战,但遭到沙俄军队发猛烈还击。


英法联军登陆作战部队顺势惨重。


同时,战争还在远在北冰洋的白海爆发,


当时,3艘英国皇家海军炮击了科拉半岛。


但摄于沙俄军队的陆战威名,此战英国军队并没有实施登陆作战。


至此,历时一年余的克里木战争终于结束。


战争的代价空前惨烈,鲜血不但染红了克里木的所有战场,就连黑海的海水,都在战争中逐渐变色。


这一战,沙俄军队死亡52.2万余人,土军死亡近9.6万人,法军死亡9.5万人、英军死亡10.2万人。


伤残,更是不计其数。


堪称欧洲战史上的“最惨烈战争”之一.


四、角逐:联盟背后勾心斗角的利益之争


攻陷塞瓦斯托波尔后,


英国的野心更表现得更可怕


——进攻俄罗斯腹地,肢解俄罗斯。


为实现这一目的,英国反复说服法国。


望法国出兵,继续攻打俄罗斯。


对此,法国的拿破仑三世对英国的目的一目了然:


英国欲置之死地而后生,消耗法国并彻底残废俄罗斯,以永久性解除沙俄对英国的威胁。


因为,此刻的法国,在军事力量上比英国强大很多。


在此轮战争中,英国只派出了少许陆战部队,无论在人数上还是在战斗力上都远不如法国派出的陆军部队。


如果继续攻打俄罗斯,就得继续从克里木半岛打起,而且是陆地占这个。


一旦战争打起来,估计英国也派不出什么样的陆军部队,法国必然要“举全国之力”。


此外,沙俄的陆军“战斗力”在当时的欧洲是有目共睹的。


且此次战争并未伤及沙俄军队和国力的根本。


一旦继续开打,最后的结果联军未必能战胜。


况且,法国的目的是削弱俄罗斯,并夺回1815年法国失去在欧洲的优势。


而继续攻打俄罗斯,实则是在为英国巩固其在波斯、阿富汗和印度的势力抛头颅洒热血。


拿破仑三世何许人也?这样的事情,他当然不做。


作为政治家和军事家,拿破仑一眼就看出此刻的欧洲巨局面——


法俄是欧大陆两大强国,离开这两大欧陆强国,英国在欧陆便会无所作为。


因此,拿破仑三世暗自决定:联俄抗英国。


因为,在欧洲大陆,只要没有沙俄参与,任何力量都无法对法国造成威胁。


所以,只要法俄联盟,英国这个纠葛了数百年的“对手”,便从此浸入历史尘埃。


如此,拿破仑三世决定对俄罗斯实行“软硬兼施”,并达到“收服俄罗斯”的目的。


而在此间,欧洲各小国也见风使舵,甚至是跟风而行,在在夹缝中以实现自己的国家利益最大化。


战争打到这个程度,由此戏剧性发生逆转。


五、小结


这一战,欧洲三强“英法俄”同时卷入战争,并对导致整个欧洲力量和版图的又一次巨变。


几乎牵动了所有的欧洲国家。


所以,有史家认为,这一次战争在整个欧洲史上不但具有划时代意义,更使“欧洲权力”实现大转移。


此时,大英“日不落帝国”已逐渐走向衰落,法国逐渐崛起,沙俄以“欧洲宪兵”身份站立在欧洲大陆的权力之巅。


英法两大国的联手,直接将“第一强国”沙俄从权力之巅拉下神坛。


欧洲实现了再一次的“权力平衡”。


而对应当下的“俄乌冲突”,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


在同一地点,相同格局下,再一次爆发21世纪的囊括多方力量和无数国家的“最大冲突”。


更让人惊人的是,此前,


俄罗斯在中东、甚至是欧洲,比如“叙利亚反恐战争”“中东冲突”等热点事件中,仍以与“仲裁者”身份差不多的身份积极参与。


而在欧洲,除了英、法两强国外,更有更强大的德国参与。


同时形成“西欧联盟”对东欧的俄罗斯进行“大围攻”。


所不同的是,此刻“西欧联盟”采取的是“代理人战争”模式“打击”和“削弱”俄罗斯。


这仅只是方式不同。其本质上,依然与当初的英法联盟有着极其类似的诉求——实现各自国家利益的最大化。


而其背后,是逐渐衰落的超级大国美帝。克里木战争的本质,是为了夺取“欧洲霸权”。


而“俄乌冲突”呢?


大家猜猜,会是这样的结果?

喜欢sc7s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