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四海同心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香港书展少了台湾味 交流从“大河”走向“涓涓”

送交者: 热天赋[★★春雷★★] 于 2021-07-24 17:41 已读 558 次  

热天赋的个人频道

+关注

2021香港书展不同于2018、2019年仍有台湾出版商参展,受限于疫情等因素,看不到台湾出版商的踪影。但在里人文化、榆林书店和城邦都仍可以看到台湾书的踪影。过去两岸三地作家签书对谈的画面也不复见。

过去香港书展中,台湾出版商以特有的清新柜位和具设计感的书本包装、繁体书的优势在书展有很高的人气。不论是手写的推荐语、设计感的书本封面都获得香港民众好评,许多台湾知名作家如龙应台也是书商宣传重点,有大的摊位和活动。今年不见台湾出版商,台湾书本在香港书展承担了交流的工作,台湾作家也减少。


位于旺角的榆林书店长期都有进台湾书,但细看今年摊位上的书本许多都较老旧,新出版的书较少。据了解,受到疫情影响,很多原本预定的台湾书都“还卡住不能来”,疫情使流程更加繁琐,原本只要一个月前预订的书籍现在都要早三个月申请,也使得总体台湾书的销量锐减,但其实台湾书销量这个相比,少了陆客对简体书的销量影响更大。


香港书展曾经作为两岸三地文人作家、民众、书本等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2010年甚至有台湾旅行社与书展合作,“送”台湾民众到书展。政治、疫情等因素影响使交流力道减弱,也是侧面体现,港台乃至两地三地官方到民间交流的变化,少了“大”的官方、或是民间出版商等亲自交流,更多的是以“小”的、如书本般的原子碰撞交流。

台湾月“展现”台湾风情


2003年到2010年曾任光华新闻中心主任的平路在她任内开始筹备“台湾月”透过免费的艺文活动加深台港的文化交流,艺文活动包括摄影、舞蹈、展览、设计、戏剧和讲座,邀请台湾名人前往演出,平路曾提到,台湾带去的艺文活动是庶民阶级日常与香港的赴展馆看的“艺文表演”不同,令香港人感到惊讶。

光华新闻中心原本是隶属于台湾新闻局驻港机构,在行政院新闻局走入历史后,由于时任文化部长的龙应台认为在香港的文化工作有必要,因此并未转移到外交部而是由文化部管理。而香港也成为一个两岸三地民众彼此认识的重要文化交流平台,甚至许多陆客无法到访台湾,都是透过香港的活动而得以“认识”台湾。2020年是台湾月举办的第15周年,在疫情之下,仍通过艺文活动连结港台,延续两地的“共有文化资产”此外除了介绍台湾,也加深两地的艺术机构合作、艺术家的共同创作,在官方交流止步的情况下,“台湾月”的传统能延续多久并能创造更多无法量化的交流,犹未可知。


从官方到民间 互联网时代“涓涓”交流


从香港书展到台湾月,港台两地的交流其实有厚实的基础,近年两地年轻人因消费、流行文化、政治观念的相近,有了更频繁的交流,许多台湾的Youtuber在香港都有许多支持者,而台湾许多人对香港电影、明星对香港仍有根深柢固的好感,两地的文化交流历史悠久,在互联网世界更加蓬勃。


如果将港台之前的交流比喻为由官方、大机构带领的“大河”般的交流,那现在的港台交流在官方阻断确实是“止步”。但互联网时代,民间交流也化为更为灵活的涓涓细流,这些多点式交流,或许力道不大难以估量,但终不会完全阻断。

台港关系风雨飘摇,台湾驻港办已名存实亡,原本签证7月30日到期的最后一名驻港官员将提前返台,台港关系注定进入一个新局面。值得玩味的是,十年前的7月15日,沿用45年的台湾原驻港机构“中华旅行社”更名为“驻香港台北经济文化办事处”,此后台港经贸文化互动热烈,政治上的接触更是超越以往。但十年后台港关系风云变色,特别是中美走向战略竞争,处在大国博弈和台海战局前沿阵地的民进党政府“纵马奔腾”,两岸关系迎来新一波冰河期,战云密布,连港澳都被卷入这场暴风雪。多维新闻从不同角度剖析台港关系十年风云,何以走至今日境地,并访谈十年前参与更名的官员,一窥台港变局与两岸新页。


喜欢热天赋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