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哲学世界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道德经中“天道”与“人道”的物理解释

送交者: mylands[☆大地沐春晖☆] 于 2022-10-10 13:19 已读 1251 次 1赞  

mylands的个人频道

+关注

如果没有现代科学基础知识,对于东方传统文化中的整体性思维就很难有正确的把握。常常是见词解义,多从文字的角度探求古人的思想,由于受限于语境与文字表达的局限性,所以通常会胡乱解读,有时候为了给自己的观点寻找证据,又刻意的曲解前人的意思,所以解来解去,最后变成了一本糊涂账,谁也扯不清楚。当然,老僧在这篇帖子里面同样也是在胡乱解读,无论是“前人言”或者是“古人曰”,最终目的还是为了说自己的话,至于正确与否,则是见仁见智,得让时间与环境去检验。

在《道德经》里面,有这样一段话:【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当然,关于这段话的解读与注释多如牛毛,如果要一一引用或者辨析恐怕得皓首穷经,在“微博”时代,恐怕没有人有这样的勇气这样去牺牲自己的时间。那么该如何理解这段话的意思呢?事实上“人”是环境的产物,如果“天”是指自然环境,那么“人”是大自然的一个组成部分,所以“人”终究属于“天”,“人道”是“天道”之下的一个子集。人与天具有不同的层级,“人”是微观的组分,而“天”是宏观的整体,并不具有可比性。

学过中学物理的网友应该还记得热力学第二定律,即“热量可以自发地从较热的物体传递到较冷的物体,但不可能自发地从较冷的物体传递到较热的物体”,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意义很多,不过在老僧看来热二律正是对“天之道”最好的阐述。道德经中对“天之道”的解释是“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这段话什么意思呢?字面意思很容易理解,但字面背后的科学原理可能就不是那些搞文字的社科学者所能解读得了的啦。无论是“抑之、举之、损之、补之”,归根结底是“平衡之”,从热力学的角度来说就是“熵增原理”。所以,“热力学第二定律”就是“天之道”

对近现代物理学有关注的网友可能听说过“耗散结构理论”这个词,具体内容我这里就不详细说了,有兴趣的网友可以去网络上查询一番。根据该理论所有的生命都属于“耗散结构”,又有人称生命现象为“负熵的孤岛”,耗散结构正是通过“损不足而奉有余”来维持其自身结构的,所以,“耗散结构理论”其实就是“人之道”,或者说是“生命之道”

表面上看“耗散结构理论”与热力学第二定律似乎矛盾,但由于耗散结构理论是针对开放系统的,如果将耗散结构的环境纳入考察范围,热力学第二定律仍然成立。关于耗散结构理论,有兴趣的网友可以自己去了解,我自己也是一知半解,在这里提出来只是想给那些皓首穷经的文人们做一个示范——《道德经》也是可以这样读的。

顺便提一句,有些人对于“人定胜天”的理解实在太狭隘了,“人”的出现,本身就是在某个范围内逆“天”而行的结果,所以,如果以人为研究主体,说“人”胜“天”并非不可以。当然,这种说法也不严谨,如果以宏观整体为研究主体,那么“人”其实是“天”的产物,不存在胜负问题。只是对于一句口号来说,是不可能将方方面面的限制条件都在口号中一一列出的。因此,右边的朋友只能在口号中去扣字眼,真是堕落得不成样子。

喜欢mylands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