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哲学世界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河边 中华帝国的前世今生 上

送交者: light21[♂★★声望品衔10★★♂] 于 2021-02-15 3:57 已读 270 次  

light21的个人频道

+关注

中华帝国的前世今生(一)    时间: 13 8 2014 16:37

 

作者:河边 在 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 6park.com

中华帝国的前世今生(一)  6park.com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构架设计比较美利坚合众国的构架设计,除了中国不是联邦制外,中国的中央政府的构架和美国的联邦政府的构架其实很接近。就两国的宪法来说,主要的人民权利在中国宪法中也有明确的保障,所以如果中国今天开始真正行宪的话,至少在理论上不会有问题。但我认为,如果中国今日开始行宪,----即保障所有公民宪法规定了的权利,国家是否实际上可以正常运转是一个问题。读者或许不同意,因为前有台湾由训政一夜间走向宪政的成功例子,何以中国大陆就会成为一个问题。答案是,台湾没有西藏、新疆、内蒙等“非中华”地区,如果真正保障了这些地区的人民的宪法权利,事情会如何发展实属难料。理由无他,盖因中华人民共和国其实是中华帝国。  6park.com

中华一词,应当是“中原”和“华夏”的合体,包括了地域和民族。追根溯源,不外乎是秦帝国所包含的地域和民族。秦以后的两千多年里,在现今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960万平方公里的地域内,中华所占的比例大约就是三分之一。其他的“非我族类”,不管称其为“夷”或“蛮”,所占地域近三分之二,大家你来我往,兵戎相见,各自的地盘互有消长,民族间有融合,但是中华一直立于长城以内,中华帝国的文化虽然对于周边国家有影响,但其制度所到之处,能够对其收税和征兵的地域和人民完全不是今天的960万方之大,也不统含今天13亿人所包含的各个民族。  6park.com

秦灭六国时,当时的中华帝国―――秦帝国所含的华族,除了有血缘的联系,语言亦属一统(尽管发音千差万别),同时还都是使用表意文字,但相同意思的一个字的写法各异,所以语言交流困难不说,文字交流也很困难。不过皇帝没必要和臣民都说上话,因此语音不同不是个大问题。而文字就非常重要了,因为皇帝要靠文字诏令天下,虽然诏令是天子的号令,但皇帝知道诏令断不可成为天书。所以皇帝不搞“语同音”,但是必须要搞“书同文”。现代人私心理解始皇帝的“书同文”举措是为了方便人民的交流和国家的强大,我觉得有点高估了皇帝的觉悟。“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向来是皇帝们的座右铭,即使是俄国女皇凯瑟琳娜对于自己的臣民对于伏特加的嗜好也要加以肯定,说醉鬼多了才好治理。  6park.com

可是“书同文”对于不论是藏、蒙、回等“非中华”民族不管用,因为人家开始并不住在中原―――不说汉语,后来又有了自己的拼音文字,加上人家主要是靠牧养农业,不是种植农业过活,移动性高,不是几辈子老死在一个地方听任皇帝来收税征丁。时而久之,“夷夏(华)之分”成为定论,秦以后的中华帝国和周边国家就这样打打杀杀过了一千多年,一直到蒙古民族开始发飙,一举横扫欧亚,包括彻底征服当时的中华帝国―――宋王朝。  6park.com

不过,被征服的华族欺负蒙古人不识汉字,写了一份自己的帝国史,把蒙古人说成是中国人,把蒙古帝国对于中华帝国的征服说成是中华帝国的朝代替换,于是蒙古人成吉思汗的欧亚大征服变成了中国人成吉思汗的欧亚大征服。其实成吉思汗的在位年份是1206~1227,横跨欧亚的蒙古帝国的寿命是1206~1259,蒙古人彻底征服中华帝国在北京建立元朝的年份是1271,开国皇帝是元世祖忽必烈(1260~1294)而不是成吉思汗。尽管忽必烈称成吉思汗是元太祖,成吉思汗建立的蒙古帝国那时已经衰落了,分裂成为数个汗国,并且相互攻伐不已。  6park.com

蒙古人坚持使用自己的文字,汉字不是皇帝用字,皇帝通过派下去的蒙古人坚持暴力统治来解决诏令下达问题。这种治理办法的成本之高可以想见,所以是元朝帝国的寿命不长的一个重要原因,元帝国持续97年(1271~1368)而亡。朱元璋领导的华族将蒙古人赶出长城,重新恢复了中华帝国的原有疆域,约350万平方公里。(而元帝国的疆域在1310年时据说达到了1400万平方公里,不过比较蒙古帝国曾经占领过的近9000万平方公里的广阔地域还是太小了。)  6park.com

朱元璋恢复的中华帝国当然又使用汉字,他建立的明朝持续了约300年(1368~1644或1662)后,又一个华族之外的关外民族满族不仅征服了蒙古族、藏族等其他非华族,还打进了长城,灭掉了中华帝国―――明帝国,建立了清帝国。清帝国的统治者说的是满语,用的是满文,历史上也从来没有被华族列为同一族类,所以清帝国不能算作中华帝国。  6park.com

可是,也许是汲取了前面的非中华帝国―――元帝国的灭亡教训,满族皇帝在保留自己的语言时,也使用汉语汉字为官方语言,用华族管理地方,并逐渐过渡到完全使用汉语汉字。除了在皇权的传承和婚姻上保持满族血统的纯正,语言文化上实行融入并篡改汉文化(例如编制全书等),结果缔造了一个混杂的帝国:非华族的皇帝统领一个华文化为主的国家。虽然帝国也有蒙、藏等非华族,但是非华族的皇帝独尊汉语和汉文化,原因当然是因为原中华帝国的疆域才是帝国的财源和兵源之地。  6park.com

如果清帝国后来又被华族推翻的话,满族还会退回关外,华族重新恢复中华帝国传统疆域吗?很有可能。因为满族虽然在融入华族文化,但是同时保留了其祖居地为满族居住地,保持了满族特权。可是,清帝国立国之时(1644)恰恰是欧洲文明开始进入启蒙时期,世界上原有的通过自然地理条件的分割而形成的地域文明很快都得面对欧洲文明的扩张,清帝国当然不能置身其外。到1840年鸦片战争发生时,满族皇帝们好歹有过200年的统治,但是帝国这次面对的挑战却不是来之华族,而是一个来之天边的对手。  6park.com

满族皇帝的日子不好过,其治下的华族日子也不好过。欧洲文明的早期扩张时期大行帝国主义,华族人饱受屈辱时,希望学习欧洲人的“民族国家”,驱逐满人,也不要西藏和蒙古,自管恢复自己的中华帝国,在此基础上建立一个现代民族国家。于是有革命党人的口号“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满族皇帝内外交困之下,终于在甲午战争(1894年)又勉强维持了近20年后,于1912年通过隆裕太后宣布退位。于时,历史上华族人第一次接手了一个不是自己开创的大帝国。或者说,欧洲文明对于清帝国的挑战的一个结果就是催生了第一个疆域达到960万平方公里以上的由华族统治的大帝国。  6park.com

“华族人统治的大帝国”究竟有什么意义?难道和满族统治的大帝国有什么不同?我以为清帝国向“华族统治的大帝国”的转变可能寓意深长,关系到如何看待过去中国君主立宪的失败和未来中华帝国的转型等问题。  6park.com

(待续)

中华帝国的前世今生(二)     时间: 14 8 2014 16:54

 

作者:河边 在 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 6park.com

中华帝国的前世今生(二)  6park.com

《语言本能》的作者哈佛的平可(Steven Pinker)教授曾说,对于2500年前的希腊人来说,甚至相邻城邦的另一个希腊族群就是一个下等人群,只配做自己的奴隶。所以相互征服是人们相互交往中最常用的手段之一。也因为如此,帝国现象遂成为人类过往几千年历史上的普遍现象,通过征服而组成帝国在所有的主要区域文明内都发生过。对于被征服的民族来说,做为帝国的臣民就意味着被异族所统治;而在统治者眼里,被统治的异族当然是下等人。异族统治的问题在于它违反了人类固有的平等诉求,所以总是不稳定。  6park.com

对于在现代中国这一地域的文明变迁,除了中间有蒙古帝国的数百年崛起,最有影响的始终是秦以降各个中华帝国,被其它文明称为China,译为“中国”,该词在历史上就是与“蛮、夷、戎、狄”等对举使用,并不包括中原以外的地域。清帝国一向自称“大清”,及至开始与欧美、日、俄等列强开始外交后,才逐渐将Chian加在“大清”前面,目的不过是顺应国际习惯而已。例如: 
1689年9月中俄尼布楚条约:大清国 
1842年8月中英南京条约:大清 
1844年7月中美望厦条约:中华大清国 
1858年6月中美天津条约:中华大清国 
1860年11月中俄北京条约:大清国 
1895年4月中日马关条约:大清帝国 
1901年9月中法辛丑条约:大清国 
1906年4月中英续订藏印条约:大清国  6park.com

尽管“中国”和“中华”常在条约中作为清帝国的简称出现,1908年8月清政府颁布的〈钦定宪法大纲〉中,国名仍然正式号称“大清帝国”。可见清帝国的皇帝们对于“中华”和“非中华”的区别有清楚的理解。  6park.com

清帝国被华族继承后,取名“中华民国”,据说此名字是章太炎的发明。章是排满主义者,且不说他的思想对于他创造“中华民国”究竟有何影响,仅就国名本身而论,“中华”一词就违背了国家当时的实际疆域和民族构成。章太炎等不是不懂这个道理,所以就有即刻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诉求变换为汉、藏、蒙、满、回“五族共和”的号召,国旗也是五色旗,而不是后来的青天白日旗。但是,“中华”一词又明明白白地告知世人,这五族的的关系如何。所以“民国”此时最多不过是个愿望,现实还是中华帝国。因此,如果要谈今天960万方疆域中华帝国的历史,到今天应当是1012~2014共102年才对。  6park.com

那么,回到上一节的问题,由清帝国向中华帝国的过渡究竟对生活在清帝国疆域内的人们都有些什么影响?愚意以为有下面几项值得讨论: 
1、彻底堵绝了将清帝国改造为君主立宪国家的可能。 
2、帝国陷入长期的统治权力的内战。 
3、打开了选择共产主义的道路。 
4、将由清帝国继承而来的、不同于史上“中华十八省”的历史上第一个中华大帝国说成是“自古以来”的大帝国,就此不惜篡改历史,伪造历史。 
5、此一继承恰逢世界各帝国纷纷解体的“全球化”,对于“中华”和“华外”各民族的制度转型的现代化过程成为一个“帝国难题”。  6park.com

下面我试图给出我的粗浅分析。  6park.com

1、君主立宪的破产 
甲午战争以后又过了十年,又经历了“拳变”事件后,清政府终于在1905年派员赴西洋和东洋考察宪政,于次年宣布启动宪政改革,三年后颁布〈钦定宪法大纲〉。自1905年袁世凯、张之洞等奏请用12年完成宪政改革起,清廷能在三年决定实行并颁布一个仿照日本宪法的宪法大纲,无论如何都是一大进步。可惜大纲颁布不满三个月皇帝和皇太后就在两天内都去世,最后一个皇帝溥仪继位,清帝国再没有铁腕人物来推进改革。  6park.com

尽管如此,改革还是唯一的拯救帝国的办法,立宪过程没有中断,1910年9月资政院举行第一次会议。资政院200名议员民选和钦定各一半,不算西藏,分给当时的22省,结果新疆尚未开咨询局,最后民选代表为98名,钦定98名,加上秘书长等三人,有199人开会。一个昏聩的帝国能在5年内聚齐这么多人辩论国是,不能不说是出人意料的进步。即便在20年前,在中国已经生活了20年的明恩溥(ArthurSmith)在他的〈中国人的气质〉一书中谈到中国的改革时,还引用过别人的话说“---总之,中国必须开化。要完成这一切,一千年都嫌短,除非借助某些外力来加速这一过程。”(明恩溥是向美国政府建议退还“庚子赔款”的人物之一。)  6park.com

但是,对于鼓吹“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华族革命党人来说,清廷代表的就是专制、腐败、无能、满人的专断权力,其所做所为不过是通过立法将现状法制化而已,所以不锄之无以谈改革,汪精卫1910年3月甚至谋刺摄政王载沣。其它的革命谋划也在进行中,最后终于导致次年事发后不得不进行武昌起义。  6park.com

平心而论,说清廷所做的一切都是假改革并不公允。即便以汪精卫的谋刺为例,汪被捕后经审判判为无期徒刑就足以显示清廷已经不是过去那样地颟顸残暴;即使在1903年,一直被清廷追捕的章太炎也不过审判入狱三年,1906年如期出狱。但是革命党人不看这些,孙中山说,“革命者,志在扑满而兴汉,保皇者,志在扶满而臣清,事理相反,背道而驰,互相冲突,互相水火。”革命成了民族之争。  6park.com

(待续)

中华帝国的前世今生(三)      时间: 15 8 2014 15:26

 

作者:河边 在 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 6park.com

中华帝国的前世今生(三)  6park.com

1、君主立宪的破产(续) 
到1910年资政院第一次开会时,清廷的改革已经有相当的成就。具体说有新学校的建立,一定的办报自由和组党自由,司法的改革,矿业的开发,等等,这些成就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钦定宪法〉虽然有将皇权写入宪法,但是其保障民权、确立法治,分权制衡也是明确的。所以革命党人对于〈钦定宪法〉的完全否定显然是过激的。清廷后来又进行了一系列吏治改革,并于2011年10月颁布〈宪法重大信条19条〉,进一步推动宪制。但是还是无法阻止革命党人化解清帝国的努力。  6park.com

后人评论清帝国的灭亡,基本都是批评清廷改革不力,延误了时机,最后积重难返,终致革命爆发而不可收拾。我以为此种看法没有点到问题的症结。清帝国的灭亡恐怕是“命定之数”,非亡不可,因为清廷不愿意和人分享“祖宗打下的天下”,又有一批汉人(为方便习惯,我将“华族”和“汉族”、“汉人”交替使用,旨意相同。)铁了心要灭了它,所以最后的结果一定是由双方力量的消长所决定。  6park.com

清帝国时期,尽管汉人被清廷所用,满族皇帝们继承了大量汉文化,但汉族仍然是被统治民族,汉族的官定地位低于满族。当清帝国风雨飘摇之际,汉族构成的革命党人要推翻满族人的统治、满族人就坚持要镇压汉人的反抗自然是理所当然的现象。不过这种对抗是否符合双方的最大利益则又当别论。而一个民族对于压迫的反抗也不等于这个民族一旦有机会时一定不会压迫别的民族,所以这种民族间压迫-被压迫反复置换的现象历才会在历史上比比皆是。  6park.com

清廷的改革固然根本上是为了挽救爱新觉罗的家天下,但是改革在诸多方面也符合其它各民族的利益。改革如果要获得成功,必须要有相关各方能够就各自的利益交接部分进行合理的最大化,并对此有理性的认同。在此问题上的关键两家是满、汉民族。满族的代表是清廷,汉族的代表是谁则变动不定。清廷除了有在朝中为官的汉人的支持,1905年启动宪政改革后又得到了在野汉人改良派的支持(包括如章太炎这样的由革命派转变而来的人),但始终没有得到如孙中山为代表的汉人革命党的支持。而革命党人虽然人数不多,但因为有日本人的支持,实际上是清廷真正的对手。革命党人的不妥协和清廷对革命党人的追杀使得双方失去了共存的基础,此一现实断绝了清廷的政治改革的和平出路,只有以暴力消灭一方为最后结局,所以,清帝国最终在它对于自己的压迫对象作出的让步和妥协最多的时刻完结了,以君主立宪破产告终。如果清廷早将革命党作为汉族的代表与其坐下来谈判,或者革命党放弃推翻满清,转而支持满清的政治改革,后面的局面将是个什么模样是无法想像的。  6park.com

2、帝国权力的争夺 
清帝国虽然灭亡了,但清帝国完成向中华帝国的转变之日,即为中华帝国的统治权力争夺的开启之刻。  6park.com

历代中华帝国的朝代更替,包括元朝帝国的灭亡,无不是经由多年血腥混战后,在遍野尸骨上实现新朝换旧朝的。清帝国比较它以前的各个帝国,总体来说不是最差劲的帝国。直到今天,中国大陆帝王电视剧的主角们还是清朝皇帝。清帝国虽有过太平天国的挑战,但并没有失去其统治。当清帝宣布退位并指定袁世凯主政时,过程也是相对和平的。可是,清帝的和平退位,同时也无意中给华族出了一道从未碰到过的难题:你们汉人有能力和平继承帝国权力吗?  6park.com

〈清帝逊位诏书〉(据说是袁世凯起草)发布与1912年2月12日,六个星期前,孙中山于1912年1月1日已经继武昌的骤变发表了〈临时大总统宣言书〉,确认各地自武昌起义后脱离清廷,然后再在此基础上联合成为新的国家,看起来多少有点像要效仿美国革命的模式。而清廷及实权在握的袁世凯北洋集团的解决方案则不同,短短的〈清帝逊位诏书〉全文是:“奉旨朕钦奉隆裕皇太后懿旨:前因民军起事,各省相应,九夏沸腾,生灵涂炭。特命袁世凯遣员与民军代表讨论大局,议开国会,公决政体。两月以来,尚无确当办法,南北暌隔,彼此相持,商辍於途,士露于野。徒以国体一日不决,故民生一日不安。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南中各省,既倡议于前;北方诸将,亦主张?于后。人心所向,天命可知。予亦何忍以一姓之尊荣,拂兆民之好恶。是用外观大势,内审舆情,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公诸全国,定为共和立宪国体。近慰海内厌乱望?治之心,远协古圣天下为公之义。袁世凯前经资政院选举为总理大臣,当兹新旧代谢之际,宜有南北统一之方。即由袁世凯以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与军民协商统一办法。总期人民安堵,海宇乂安,仍合满、汉、蒙、回、藏五族完全领土,为一大中华民国,予与皇帝得以退处宽闲,优游岁月,长受国民之优礼,亲见郅治之告?成,岂不懿欤?钦此。”诏书除了前面一半说的是“皇帝遵天命转移权力”外,后一半说的是权力转移给谁。但是如何转移?---“与军民协商统一办法”而已。  6park.com

显然,权力如何转移的问题此时已经不是皇帝说了算,而是变成了清廷保护人的袁世凯的愿望。除了在汉人掌权这一点袁世凯和孙中山意见一致以外,在完全继承清帝国的疆域而不是“恢复中华”这一点上双方也一致,意见不同的是权力归于谁。孙中山不同意由袁世凯掌权,次日即给袁世凯打电报,以“共和政府不能由清帝委任组织,若果行之,恐生大枝节”相威胁。但是,孙中山的“临时大总统”本来就最多只能代表帝国的南方数省,又如何代表“中华民国”?以后孙中山组织中华革命党并在〈党章〉中写明“总理有全权组织本部为革命军之策源”、“本部各部长、职员悉由总理委任”、“凡进本党者必须牺牲一己之身命、自由、权力而荼革命成功为条件,立约宣誓,永久遵守”等,甚至提出“孙文革命”,开启了党内独裁的恶例。连黄兴都要说孙其实内心向往的不过是“以人为治,羡袁氏之所为”而已。  6park.com

显然,清帝退位虽然名义上是遵循“禅让”,但自诩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在这个问题上有的只是传说(或愿望),从来没有过关于具体过程(程序)的记载。没有程序,自然就要先设立程序。遗憾的是,设立和平转移或继承权力的程序恰恰是中华文化的短板,两千年没有解决过的问题。结果问题的最后解决还是通过武力在1949年落下帷幕。〈清帝逊位诏书〉的颁布距今已经过去了102年,可是华族文化里还是缺失着完整的关于统治权力的和平转移和继承程序,中华帝国里的权力转移和继承的大戏仍然一幕接着一幕地上演着。  6park.com

(待续) 6park.com


 

中华帝国的前世今生(四) 时间: 2014-8-18 周一, 下午10:28

作者:河边 在 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 6park.com

中华帝国的前世今生(四)  6park.com

谢谢诸位朋友对这个话题的关心。注意到欧客等诸网友提出的问题,为了能够保持自己的思路的连续,我还是沿着原来的思路――――立宪问题、权力继承问题、走社会主义道路问题、帝国历史的解读问题、转型问题――――逐一展开后再讨论这些问题。这样讨论起来可能容易些。  6park.com

下面回到主题。  6park.com

2、帝国权力的争夺(续)  6park.com

权力的转让和继承的程序问题不解决,权力的监督自然就不可能。因为通过暴力胜出取得的权力只有暴力才能对其制约,所以难以避免以暴制暴的恶性循环。更为糟糕的是,权力的程序问题不解决,一旦制度的改革遇到权力问题,改革即走入死胡同。自民国成立以后,无论是一年后的宋教仁遇刺,1913年的立宪协商失败,“二次革命”的突厄和失败,军阀的兴起,联省自治的失败,以致后来的国共纷争,中共利用抗日战争坐大,到中共掌权后的一系列政治运动一直到“文化大革命”,甚至放弃共产主义实践后的罢免胡耀邦和六四镇压等等,无一不有权力斗争缠绕其中,竟至当世界上很多国家的政治早已进入选票政治后,中国的政治还是停留在较原始的权力政治阶段。  6park.com

中国在中共夺权胜利后,在中共领导下走上共产主义集权道路不止加重了这一灾难,中共能够将中华帝国领上共产集权道路,却又同时依赖中华帝国的确立所产生的催化效应。  6park.com

3、对共产主义的选择  6park.com

在分析这个问题之前,有必要首先对“帝国”、“帝国主义”、“民族国家”三个概念做一点澄清。  6park.com

3.1首先说“帝国”。“帝国”是个相对古老的概念,指的是通过武力征服而扩大疆域和增加人口而形成的“帝王统治的国家”简称“帝国”,是古代大国的普遍形式。如罗马帝国、秦帝国、波斯帝国、阿拉伯帝国、蒙古帝国、印度莫卧儿王朝等。那时的人们把武力征服视为为天经地义,掳掠其他民族的人口、强奸人家的妇女、抢劫人家的金银是“武功”和通往强盛之路。古代的人这样做却不是因为有“帝国主义”的概念。  6park.com

但是,也有一些小的、单一民族的帝王专制国家,如不丹王国。所以,帝国未必一定有民族问题。有的古老帝国,如秦始皇开辟的中华帝国,经过千年的民族融合,帝国初创时期的民族问题便会逐渐淡化。  6park.com

3.2再说“帝国主义”。“帝国主义”是个近现代概念,始于1700年前后,是在社会达尔文主义的影响下,随着欧洲文明的世界性扩张而形成的。它的基础是欧洲文明优越论,强调欧洲人有权利和义务向世界落后地区转播文明,视扩张和殖民主义为理所当然,以后发展为抢夺殖民地,在19世纪中叶和20世纪初达到顶峰,即所谓的“大博弈”(TheGreatGame)时代,表现为英帝国和俄帝国等在伊朗等地的争夺。(后来随着俄国的共产化,大博弈转化为冷战。)随着帝国主义思想的产生在欧美形成了一批帝国主义国家,包括美、英、法、俄、德、等等,在欧洲以外有日本。  6park.com

因此,帝国有古老帝国和现代帝国之分。在帝国主义思想出现前产生的帝国属于古老帝国,特点是帝王专制,例如上面例举的罗马帝国等;随帝国主义思想出现的是现代帝国,有帝王专制和政党专制两种,例如拿破仑建立的法兰西第一帝国和希特勒建立的德意志第三帝国。还有一种是古老帝国在帝国主义思想出现后转变为现代帝国的,如俄罗斯沙皇国在1721年由彼得大帝改国号为俄罗斯帝国。除了俄罗斯帝国在一战期间(1917年)通过推翻沙皇转变为政党专制帝国外,现代帝国主义国家在二战后都解体了;古老帝国也都解体了,剩下的有清帝国在1912年由清帝“逊位”将帝国权力转移给汉人,汉人的夺权斗争导致中华帝国在1949年分裂为中华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帝国实质上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  6park.com

帝国主义作为一种建国思想早已过时,现在已经难得有哪个国家公开奉行帝国主义了。但是帝国主义的思潮并没有消失,现在还是有人认为通过帝国主义行为来维持国际秩序有时是必不可少的手段。  6park.com

3.3“民族国家”。欧洲文明里发生帝国主义思想后,在欧洲造成持续不断的相互征服,终于导致“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呼吁,逐渐形成民族国家(nationstate)的思想。民族国家的理论是现代国家理论的重要基础之一。但是,现实生活里纯粹的民族国家很少,绝大部分国家都是民族混杂的,不过也同时是血缘相近的。如美国、加拿大等这样的血缘混杂的移民国家是在帝国主义国家解体的基础上,随着个人解放和平等的观念发展而形成的。所以撒切尔夫人说美国是按照哲学建立的国家,欧洲国家是历史形成的国家。  6park.com

“民族国家”的概念也是来自欧洲,可能最早由意大利人提出。第一次大战后,美国总统威尔逊首次以国际领袖身份提出“每个民族有权利决定自己的国家”,民族国家从此成为西方关于组成国家的主要思想。在民族国家中,并不排除如前面介绍的不丹那样的民族帝王国家。  6park.com

明确这些概念有助于理解何以清帝国向中华帝国的转化为中国选择共产主义开辟了道路。  6park.com

前面说到,现代帝国现在还剩下俄国,而古老帝国还剩下中华帝国。不无巧合的是,这两个国家都是曾经选择了共产主义道路的国家。要理解这一点,要从共产主义的专制和帝国的专制入手加以分析。  6park.com

帝国专制是帝王个人专制,而共产主义专制是政党(一党)专制。一党专制固然会发展到极权,形成个人专制,但却不能离开政党,因为共产主义的专制控制极为严格,是建立在意识形态基础之上,要求国民不仅接受统治者的权威,还要认同统治者的意识形态,直到按照统治者规定的生活方式过日子,所以必须依靠一个社会核心,即政党,才可以实行统治。帝王专制一般无意识形态控制,只要承认并接受帝王的权威即可。因此,这两种专制并不互容,帝王掌权时,不可能有一党专制;要实行一党专制,必须要首先消灭帝王。  6park.com

所以,希特勒的法西斯党专制可以出现在没有德国皇帝的德国;俄共必须要消灭沙皇后才能掌权;清帝国转变为中华帝国后帝王消失了,实行统一的意识形态下的一党专政才成为可能;柬埔寨国王曾经在朗若政变后是中国共产党的和座上客,一旦柬共上台了,中共便必须立即抛弃他。西班牙在二战后曾经有过长期的独裁统治,但那属于帝王专制,没有转变为一党独裁。日本虽然有君主立宪下的一党执政,但不是一党独裁。  6park.com

总而言之,同样是专制,帝王专制不可能与政党专制共存。一个帝王专制国家的帝王一旦垮台,在古代就会有帝国解体(分裂)和产生新帝王(重新统一)两种出路,如古代中华帝国多次发生的所谓“统一和分裂”、罗马帝国的逐渐解体;在现代就有帝国解体和转为政党专制,如法兰西帝国的解体和俄罗斯帝国的转入政党专制。  6park.com

清帝国灭亡时,由于原来服务于清廷的汉人如袁世凯和唐绍仪等个人实力的坐大,并且已经转入“倒清”阵营,成了实力超过了孙中山的革命党的竞争对手,所以新帝国的权力只好转入袁世凯手中。由于帝国的本质没变,所以帝国的维持就只能靠专制。在这个原则之下,袁世凯要么称帝实行帝王专制,要么组织政党实行政党专制,要么解体帝国(也就是实行与专制相反的宪政)。以上三个选项,袁世凯虽然未必都清楚,但是他实际上除了没有尝试过组党外,另外两条路都尝试过,也都失败了。  6park.com

袁世凯死后,北洋政府又坚持了十年,期间的“联省自治”算是规模较大的持续了六年多的帝国转制运动。无奈北洋和革命党都不支持,最后由国命党领导的“北伐”统一了大部中国,青天白日旗替代了五色旗,中华帝国终于正式走上了政党专制之路。国民党和共产党,这两家都依靠共产国际的意识形态设计的革命党,从此开始了长达22年的权力争斗,最后由共产党在中国实行专制,将中国引上了共产道路。  6park.com

在我看来,以上过程就是中国选择共产主义道路的内在逻辑。  6park.com

(待续) 6park.com

贴主:light21于2021_02_15 4:02:08编辑
喜欢light21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