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四川风情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140年前 南丝路上的四川

送交者: 浩瀚宇宙[★★★✦★★★] 于 2020-08-13 13:39 已读 299 次  

浩瀚宇宙的个人频道

+关注

德国地质地理学家——费迪南德·冯·李希霍芬。


1868年至1872年,李希霍芬对中国进行了7次地质考察,足迹遍布当时18个行省中的13个,四川以“压轴”面貌出现。在对中国的山脉、气候、人口、经济、交通等进行了深入探查并回到德国后,李希霍芬总结考察成果,于1877年出版了五卷本巨著《中国——亲身旅行和据此所作研究的成果》,“丝绸之路”一词便首创于此书。后来,他的学生又整理出版了《李希霍芬中国旅行日记》,去年6月,该书中文版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李希霍芬在四川的两个多月时间里,足迹遍及广元、绵阳、成都、雅安、乐山、宜宾等地。对于140多年前天府之国的自然、人文风情,李希霍芬留下不少珍贵记录,更直言“四川人有权为本省感到骄傲”。


筹划穿越南丝路,遗憾止步大相岭


“那里自远古就有一条贸易大道,英国人……已经多次探索考察,但都失败了。最终于1868年由斯莱登少校从八莫挺进到中国的腾越州。因此我只需要到这个地方即可,这样那条通道就搞清楚了。”——摘自《李希霍芬中国旅行日记》


作为近代地质地理学界的先驱人物,李希霍芬对中国的研究可谓前无古人:除了提出著名的“黄土成因说”,他还是第一个指出罗布泊位置的地理学家,而且首创了“丝绸之路”这一名称……前6次在中国境内的旅程,李希霍芬重点考察长江三角洲、山东半岛以及山西、陕西的煤炭资源等,并绘制成中国第一张《中国煤炭分布图》。


1871年10月,李希霍芬从北京出发,开始了他在中国的第七次、也是最后一次地质考察。


翌年2月2日,经过艰苦跋涉,李希霍芬终于从川陕交界处进入四川广元一带。自从踏上四川地界,他便一次次体会到“蜀道之难”。“我们常常是踩着一种因常年使用而被磨得十分光滑的石灰石铺成的阶梯上行,时而一下子就有40—50阶,旁边就是陡峭的悬崖。而令人惊讶的是,牲口倒敏捷地通过了这些地方。”


旅途中最艰险的部分,来自如今的剑门关一带,李希霍芬将其形容为“悬崖中敞开了一道门”,“这道岩石形成的门里还建着一道城门”。他发现,尽管这个地区因为横七竖八的峡谷而几乎无法通行,却依然精心修筑了2.5米到3米宽的砂岩石板道路。道路两旁都种植着柏树,绝大部分树干都很古老,斑驳、弯曲而又显得非常美丽。


沿着四川先民开辟的古蜀道,李希霍芬南下经过梓潼、绵阳、罗江、广汉、新都等地,于1872年2月18日进入成都。“不用火药修筑这么一条路,决非小事。”


李希霍芬原本计划在成都结束考察,然而这时他却发现,假如从这里直接回上海,那么自己的中国之行“将缺少一个最重要的结尾”。李希霍芬此前在中国的行程,主要集中在东部、中部地区,他希望继续深入西南腹地。“这是他专门安排、有意要走的一条路线。”省旅游协会原常务会长孙前表示,李希霍芬知道西南地区自古就有一条贸易大道,他准备沿着这条“南方丝绸之路”,一直走到云南大理、腾冲以及缅甸八莫等地,考察沿途地理、经济等状况。


令人惋惜的是,李希霍芬的宏图伟业,刚刚开始不久便宣告终结。在攀登雅安荥经大相岭的途中,李希霍芬一行遭遇勒索,尽管当地官员秉公执法,他们却因担心报复而不敢继续前行。带着惆怅和遗憾,李希霍芬等人回到雅安稍作停留,便乘船沿青衣江前往乐山,再到宜宾、重庆,沿长江而下直达上海,结束了在中国的考察之行。


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副院长张正栋注意到,李希霍芬此前在中国的考察大都以流域为单位,重点关注了黄河、长江沿线。而他考察的长三角、京津唐等地,均为当时国内经济发展的佼佼者。“所以,李希霍芬从陕西进入四川,对成渝地区进行关注和考察,其实是此前研究的一种延续。这也为今天的相关研究提供了借鉴。”


“四川人有权为本省感到骄傲”


“这是中国最兴旺、最富有教养、最文明也最具生产力且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之一,一个巨大的乐园,里面人口密集……这里的城市在中国的行政级别较低的城市里很可能是最美的。”——摘自《李希霍芬中国旅行日记》


李希霍芬进入四川之初,便感到四川的景致让人觉得无可挑剔。“就风景而言有很多壮丽的景色,就地质考察而言也十分有意思。”


李希霍芬在四川受到友好的对待:坐船时没有人要小费;每问必答,十分干脆;讲一口十分纯正的官话……李希霍芬认为,如果将各阶层的状况折中,成都可与世界上最大的城市比肩。


“四川人有权为本省感到骄傲。”李希霍芬发现,不少四川妇女不必裹小脚,也不会躲在家里不见人,还时常操持生意、管理账务,有人说话便大大方方地应答。“妇女在这里的地位整体比中国其他地方要高。”


对于四川大大小小的城市,李希霍芬更是不吝赞美之词。他称剑阁为“美丽的小城”,称绵阳为“我在中国见过的最美的小城之一”。成都街道笔直宽阔,用大块方形砾石铺成,更被其认为“绝对是中国最美的城市”。


当年的成都东大街道路笔直,李希霍芬发现街道两旁满是商店,到处挂着手绘的小灯笼和画作,还有许多雕刻精美的石头牌坊。“其中的许多很有艺术性,令我感到吃惊,因为我实在没想到现在的中国人还有这本事。”


“四川气候适宜,地势平坦,再加上过去相对封闭,外界了解不多,李希霍芬的惊讶是正常的。”张正栋说,李希霍芬在考察中意识到,发达的灌溉系统遍布成都平原,有力促进了农业生产和社会经济发展。


李希霍芬发现,广汉的农田被划分为平整的小块,以便从另一块地或沟渠引水灌溉,河道、沟渠的关键部位往往建有水泥工事。人工渠得到了大规模应用,通过它们灌溉稻田显得十分容易。考察都江堰后,李希霍芬盛赞这个中国古代的著名水利工程,将其首次详尽介绍给世界,并表示“都江堰灌溉方法之完善,世界各地无与伦比”。


城市中商品经济的兴盛以及人们对生活品味的追求,同样吸引了李希霍芬的注意。广元、绵阳等地商铺林立,广汉街道两旁则挂满招牌。不少城市拥有众多的茶馆,桌椅都抛光成黑色或棕色,茶客座无虚席。而在成都街头,李希霍芬还见到不少销售丝织品、刺绣、首饰、玉器等奢侈品的商店。20多个表匠基本都集中在一条街上,店里有许多大大小小的钟表。


直击四川经贸,见证丝路重镇地位


“当你纵览中国地图,看到这整个地区堆满了高山时,你无法理解其深处竟还藏有恁多生机和活力、文化如此之高等等。特别是当你看到该省与那些文明地区被高大宽阔的群山隔开时,你就更不会想到这些了。”——摘自《李希霍芬中国旅行日记》


李希霍芬注意到四川具有一种多元、开放的文化气质。“我还从未像在这里那么惬意地旅行过,尽管我在这个城市里还不曾见过穿着欧洲服装的外国人,但我在街上可以自由地闲逛。”李希霍芬如此描述在成都的感受。


李希霍芬在中国的考察,不仅限于地质地理“老本行”,对于经济等领域同样关注。作为丝绸之路的交汇点和枢纽地,四川既使巴蜀文化广为传布,又使域外风物不断涌入,在与世界多元文化交流交融方面作出了独特贡献。李希霍芬在四川便注意到,这里是丝绸之路重要商品的生产地、集散地,借助经济贸易的方式与外界往来互动。


当时的成都簇桥,是大型丝行的聚集地,也就是成都的“丝绸交易所”。一道带着鎏金大字的高门,通往用作餐厅、厨房、办公室等的厅堂,这些丝行还兼具客栈功能,住的都是从事丝绸买卖的商人。李希霍芬发现,簇桥出售的丝绸来自绵阳、乐山等地,其制作工艺包括纺纱、浣纱、摇纱等,现场还有不少人负责织布、运送等工作。


而在从邛崃至雅安的茶马古道一线,茶叶成为这条贸易通道上最重要的货物。李希霍芬发现,这里的茶树高大且长着深色的叶子,人们“不怎么讲究”地用大叶子泡茶,并将大量茶叶运送至康定制作砖茶。


茶马古道沿线格外热闹,总能看到整队运送茶叶的背夫。面对装在长长的包里、用席子包着运输的茶叶,李希霍芬发挥严谨细致的精神,记录了每包茶叶的重量、每个人背负的总量等数据。“几乎令人难以置信,如果考虑到山路之陡峭……或许世界上没有哪个地方的人能背着那么重的东西翻山越岭,而且背货的所得又少得可怜。”


李希霍芬还十分留意水运的作用。他注意到,青衣江上的竹筏将湖北的棉花,四川的棉制品、纸、陶器等运往上游,又将铁锅、熟铁、药材、苏打等运往下游,雅安由此成为联系西藏、西昌等地重要的贸易枢纽。当时的成都,同样可以乘船直达上海。


此外,都江堰也是沟通松潘、甘肃、新疆乃至中亚地区的商贸重镇,砖茶、羊皮、羊毛、鹿角以及药物等在此中转。“当你纵览中国地图,看到这整个地区堆满了高山时,你无法理解其深处竟还藏有恁多生机和活力、文化如此之高等等。”李希霍芬感叹道,四川四周都被高大宽阔的群山阻隔,社会经济能有如此发展实属不易。


“很多人认为四川很封闭,实际上依靠陆路和水运,我们早就和外界融为一体,这反映出川人自古以来的开拓精神。”孙前说,李希霍芬145年前的考察和记录,为我们提供了佐证历史、提升文化自信的重要资料。

喜欢浩瀚宇宙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