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四川风情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江阳淮书:泸州有座兵工重地,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抗战时期

送交者: 炫笔伏逼[♂☆★★★不闻风知★★★☆♂] 于 2023-05-03 22:07 已读 642 次 1赞  

炫笔伏逼的个人频道

+关注


泸州的滩和泸州的坝,或许没有久远的历史却有很多记忆,生活在一座城市里,就会有这座城市的印记,这就是各地有各地的风土人情。虽然现代化的进程,在我们这个时代,都市都在极力往北上广深的模样看齐,但是实际上因地制宜,比死搬硬套要更科学的多。


我们可以见到很多城市都有新城区的建成,那里或许曾经是一片荒芜,或者曾经是农村郊区,因为城市提档升级的要求,它们在机缘巧合的情况下,鸟枪换炮,一跃成为新的城市经济中心。比如泸州的酒城大道,龙马大道,西南商贸城,高新区等等。如果作为老泸州,习惯了多年老城区的打转,突然去到这些新开发的地方,虽然有的已经开发建成了十来年,还是会让人感觉到惊叹,同时也让老泸州人,感觉认不到路。


这并不是什么坏事,相反对于城市而言,每个朝代它都有自己的更迭,只是古代相对较慢,不管是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和面积的扩充。但改革开放这四十年的发展,绝对可以用突飞猛进来形容。


这也使得很多旧城区的人们,开始怀念曾经。其实怀旧不是守旧,更不是固执。人类的情感里面,有一种特殊的情愫,那就是习惯。我们习惯了一些东西,即便知道有一部分是阻碍,但是还会时不时的想念,因为它们往往伴随着我们的成长,见证了我们很多岁月的印记。


泸州就是这样,历史和文化都不是单薄的,从夏商周时期,这里就有人生活,只是那时候的泸州人属于巴国人,还不是今天的泸州人,江阳要早于泸州,很多人质疑苏嘉的江阳侯国不是今日的泸州,也是历史记录的混淆。


今天我们不讨论那些久远的事情,今天我来说说高坝,在说它之前,我们先谈谈一些泸州的滩和坝。长江和沱江赋予了泸州曾经的水路发达,也造就了泸州一些特殊的地理位置。


比如滩,泸州有个民间传说叫二十个望娘滩,当然,这个传说不仅仅流传泸州,全川很多地方,乃至全国很多有水的地方都有这个类似的传说。我曾经专门写过这个故事,也做了一些不太详细的考证,我个人认为传说的发生地,就看它有哪些依据。望娘滩的故事我就不再重复了,网络发达大家有兴趣可以搜来看。泸州的滩真的很多,而且这些滩,不仅仅是长沱两江沿岸的沙滩石滩,早就成为了泸州乡镇地名。



江阳区、龙马潭区、泸县、合江随便一说带滩的地名就有几十个,比较熟的:通滩,小米滩,瓦窑滩,玄滩,牛滩,先滩等等有滩就有坝,蓝田坝,大驿坝,高坝,茜草坝,瓦窑坝。


为什么我要特意来说高坝,因为这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地方。


高坝的故事很有嚼头,前不久火锅起源之争就发生在这里的小米滩。江阳沽酒客是一个比较推崇和极力推荐家乡文化的人,但是并不愿意去宣扬一个佐证不够充分的话题,一个地方的文化代表一个地方历史的厚重和内涵底蕴,但是想当然的东西就会变成笑话,当然我不能肯定的东西,也不能说人家就不可能没发生,但是至少在这里,我觉得还是考证清楚再说。


高坝是一个新与旧,工业与农业相互交融的地方。这里因为民国时期战时的需求,河南巩县的二十三兵工厂的内迁,造就了一个特殊的历史工业区。



上世纪30年代,日本发动了罪恶的侵华战争,战火一夜间从东北烧到华北、华中地区,成千上万的灾民迁移,工厂、学校、机关被迫内迁。


1937年11月,河南巩县兵工厂奉命迁移。一个数千人的兵工厂、成千上万件机器设备要搬迁、拆卸、包装、上汽车、上火车、上轮船谈何容易,然而军令如山……就这样,在中华民族大抗战的岁月里,高坝被国民政府军政部长何应钦钦点建成一座兵工厂。


1937年12月初,军政部长何应钦突然从重庆来到泸州,专员兼泸县县长闵永濂被宪兵司令部的人请到中山堂专员公署的办公厅,只见院外、院内军警荷枪实弹如临大敌。闵永濂走进办公厅,见军政部长何应钦坐在堂上。何应钦二话没说,要求马上备马去高坝。


何应钦围着高坝跑了一圈,对闵永濂说,就在这个地方建兵工厂。圈内所有农民在一个月内搬出高坝,这儿是军政部兵工署军事重地。



第二天,县政府代兵工署出文告,限30天内所有农户、渔家、舟子、商家全部迁出。


曾经是鱼米之乡的地方,突然变成了兵工重镇。国难当头,全国人民首先是保家卫国,只有把侵略者赶出去,我们才能有安乐的家园。


根据史料表面,高坝曾经甘蔗业很发达,当时有陈姓大户,地产上百亩,种的全是甘蔗。主人姓陈,开有陈氏大糖房。族人得知搬迁通知,一个个犹如热锅上的蚂蚁,这么大的地方、这么多家产说搬就搬吗?陈氏入川裔孙陈中林是上过洋学堂的人,在大小河码头上都有堂号,认识官场上的人多,对时局、政治也知事大事小。建兵工厂,造枪炮弹药打小日本,以雪国耻、收复河山乃民族之大业,于是陈中林从内江赶回高坝,说服族人,率陈氏家族各房长20余人来到专员公署,愿以陈氏祖业田产支援民族抗战,带头迁出高坝。


很多人可能知道内江有个别号是甜城,恐怕不知道曾经的高坝也为他们提供了很多原料吧。


不过这段历史可能很多人不知道了,但是我认为有必要在这里提一提,虽然是民族大义,但是当年陈家的行为值得我们敬佩。历史不会忘记他们的付出。



建国后,二十三兵工厂继续发挥着作用,后来有了二五厂,泸化厂,到今天的北方化工,而且还有航校在这里,高坝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兵工厂。具体的情况够写一部高坝兵工史了。


不过老泸州人津津乐道的仍然是当年高坝那些工厂的趣事。比如二五厂的顺口溜:泸州姑娘快快长,长大嫁给二五厂,又吃鸡来又吃膀,一个月关两回饷(工资)。年轻的泸州娃儿看看,泸州时尚领先,这才是最早的大吉大利,今晚吃鸡的来由。


还有当年泸州珙县知青大战,那时候的航校据说很多重庆崽儿,自以为有点背景,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都有点二冲二冲(泸州方言,意思张扬),一次结党出游遇到泸州一个第一批珙县下乡的知青,不晓得为了什么屁大的原因,把人家打了一顿。


那个时候泸州人同样是一块铁板,开玩笑,正如《激情燃烧的岁月》里荒唐的年代,更加容易热血,我不欺负人,欺负我不行, 于是在白塔约架,珙县知青泸州籍的全部集拢,这次阵仗据说很大,反正从此这些重庆后生晓得啥子碰得,啥子碰不得了,如果你家里有最早珙县那批知青的长辈,可能给你讲起来更精彩,这些都是特殊历史环境的事情,这里就不详说了。笔者不提倡内斗,团结永远比窝里横有价值。



高坝曾经风云变化,有码头袍哥,有民族大义,也有今天的改革发展,对于泸州来说它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如今纳溪的泸天化和茜草的三线工业等遗留,都已是昨日黄花,高坝其实还有所发展,毕竟它更具备一些高尖端的东西在里面。


八九十年代,泸州一航司曾经大量运输硝化棉,就是出自这个地方。只是时过境迁,很多变化反而这几年我们知道的少了很多,很多记忆和故事还停留在过去。


现在的高坝厂区方圆3.3平方公里,地处泸州市东郊,背靠龙马潭区罗汉镇大通山,前接长江北岸,依山傍水,地势平坦,水陆交通便利,泰安长江大桥就在高坝厂区(泸州北方公司)和集装箱码头之间通过。距市区10公里。


主要厂家有泸州北方公司、川南机械厂、泸州老窖酿酒二公司(罗汉基地)、泸州鼎力碱业公司、泸州长江化工厂、泸州华江建安公司等。依然是一个泸州的轻工业开发区,我总觉得未来的高坝还会有不一样的发展空间,欢迎更熟悉这个地方的人,来一起讲讲它的前世今生。

喜欢炫笔伏逼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