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四川风情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杜甫草堂中有个大廨,为何修这座建筑,看到里面的铜像就明白了

送交者: yanziaz[♀★★★★声望勋衔18★★★★♀] 于 2021-10-02 9:05 已读 244 次  

yanziaz的个人频道

+关注
杜甫草堂中有个大廨,为何修这座建筑,看到里面的铜像就明白了 

“借问别来太瘦生,总为从前作诗苦。”作为杜甫的好友,李白给他赠的这首诗,有一种真挚的安慰。被后世人称为“诗圣”的杜甫,所作的诗被视作“诗史”,仿佛他就是历史记录者,但仕途不顺的他,常年漂泊天涯。成都草堂,是杜甫流落成都时的居所,时至今日,草堂已经成为了博物馆,其中还新修建了一座大廨,这是为什么呢?接下来让我为您揭秘: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天宝十年(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杜甫为了躲避战乱,公元759年冬天,在友人的帮助下,举家迁至成都浣花溪,在溪畔修建茅屋。“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这就是杜甫对成都草堂的描述。一直到四年后友人去世,杜甫只得再次携家小流落异乡,草堂自此倾毁无存。到了五代时期,韦庄寻得了草堂遗址,为了表达自己“寻其人才得其处”的感情,他重建草堂,并使之得到保存。



从此以后,草堂一直得以保存,一直到明末,张献忠在成都起义,草堂毁于战火之中。到了清代,康熙、雍正、乾隆和嘉庆时期,都对杜甫草堂进行了重建和修葺。民国后期,军阀混战,战争又让杜甫草堂遭受重创,一直到新中国成立,才得以全面修整,并在1952年对外开放。

看過成都草堂的歷史沿革變遷,我們就可以很清楚的明白:現代的杜甫草堂,相較於唐朝的「原作」,變化甚大,多次毀於戰火中,又被多次重建,雖然大致是儘量按照原樣建造,但是朝代更迭,物是人非,哪裡能做到完全恢復呢?只是按照後世人的想法,去一一修建罷了,但是這樣也能從另一方面,體現出來,後世人對杜甫的敬仰。




嘉慶十六年,在重修草堂時,為了紀念杜甫,曾為節度參謀、檢校工部員外郎的經歷,同時其位卑無敢忘憂國,憂民之心至死不渝的精神,感動了一輩又一輩的後世人,於是清朝監督官決定增修一座大廨,來紀念杜甫的從政經歷。廨,是一種敞廳式建築,就是古代官人辦公的場所,至於在清朝時,究竟有沒有官員在此辦公,如今已無從考證,但是清朝人對杜甫的尊重是顯而易見的。




大廨內陳設異常簡單,一張桌子,幾把椅子,一個書架,沒有任何其他多餘的陳設。但是在大廨中央,建有一尊巨大的杜甫銅像,高度約有兩米左右。只見杜甫手握詩書,眼睛卻看向遠方,眼神里滿是憂愁,這尊銅像巧妙地使用了誇張的雕塑手法,將杜甫的身形極度的消瘦,體現出了杜甫一生顛沛流離,貧病交加,鬱郁不得志的境況,而那憂愁的眼神,又將其憂國憂民的胸懷準確地刻畫了出來,也將一介寒士的形象還原了出來,是杜甫雕塑的上乘之作。




這座雕塑之所以使用了誇張的手法,其實也有一層深意,眾所周知,唐朝是一個詩的國家,但是並不是每一個偉大的詩人,都能有一個好的仕途。從杜甫留下來的詩句,可以看出來,他是一個懷抱「仁政思想」的有志之士,更有「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遠大抱負。但在官場路上,卻是屢屢碰壁,不僅屢試不中,而且還久經戰亂,不為重用,大才之人得不到施展的機會,最終抑鬱而終,這對於唐朝而言,是一個很大的遺憾。





雕塑者特意將杜甫的身形做的形單影隻,其實還表達出了,唐朝埋沒人才的可悲事實,如果杜甫生在「唯才是用」的當下,相信他一定不會被埋沒,必能施展自己的抱負,闖出一番名堂。

喜欢yanziaz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