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八闽大地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建瓯传统老街巷八角楼溯源

送交者: 都是可怜人间[★★★Mia&Levin★★★] 于 2020-05-11 2:07 已读 402 次  

都是可怜人间的个人频道

+关注

八角楼,是建瓯城区自古流传下来最著名的“三十六条街,七十二条巷”之一。八角楼,明明是幢楼阁建筑,为什么会成为一条古老的街巷?这其中有什么特殊的历史文化渊源呢?本文查考了《建瓯县志》《芝城镇志》《建瓯文史资料》《建瓯十大街区史话》等相关史料,初步解开了八角楼的神秘面纱。




一、八角楼的由来




八角楼,最初确实是幢楼阁建筑,因为建筑的顶上有八个翘角的显著特征。查考相关史料,八角楼最初是“福兴会馆”戏台两旁八个翘角的包厢楼而得名的。因为当年这幢八角看台的豪华建筑特别引人注目,所以来这里看戏老百姓,都习惯用“八角楼”作为“福兴会馆”的代称。如果有人问:“去哪儿看戏呀?”回答的人就会说:“去八角楼”。这样一来二往,竟将“福兴会馆”所在的这条街巷,口耳相传,叫做“八角楼”啦。




据《建瓯十大街区史话》等相关史料,八角楼作为街巷名,最早出现在民国时期。更早的明清时期,这条街巷原来叫“淮尾街”。解放后,有一段时间,更名叫“五一三路”,应该是为了纪念建瓯1949年5月13日解放,将解放日作为这个路段的名称。




如果仅从八角楼的得名推算,八角楼的历史,至少距今已有上百年的历史。不过,八角楼作为楼阁建筑的出现,肯定要比作为街巷名称来得要早。若从“福兴会馆”在建瓯的兴起来推算,则可上溯到明清时期。这样说来,八角楼距今应该有三百至五百年的历史。




二、八角楼的方位




从前,建瓯商贸市场,历来由福州人、兴化人、江西人包揽,建瓯本地人只是经营一些做光饼、打洋铁、卖点心的小生意,最大的就是经营木材生意。市场势力,一直都是以福州人、兴化人、江西人为大。




若从分工上看,建瓯商贸市场上的大京果店、药店,多由福州人包揽经营;兴化人主要包揽经营百货生意;江西人主要包揽经营大布店、药店等。




通济码头,作为旧时建瓯对外的最大通商口岸之一。由于当时货运全靠木帆船,通济门内这条街,满街都是福州人经营的货栈和商号,所以“福兴会馆”及其戏台两旁八个翘角的包厢楼,就建在通济门附近。




更准确的说,“福兴会馆”的旧址,就是现在的通济中心小学和原雨伞厂所在的位置




三、八角楼的功用




“福兴会馆”兴建八角楼,主要是为了给前来看戏的官府、绅士、大老板等贵宾及其家眷,提供的豪华包厢,方便这些贵宾,一边饮酒一边看戏。




据说,当年这个“福兴会馆”,每年有三个会期最为热闹: 一是妈祖生日;二是农历十月初一至初五的“下元”庙会;三是正月十五的“上元” 庙会。每逢会期,许多还愿和许愿的善男值女,云集会馆,点香烛,放鞭炮,人山人海。有的大商人为还愿,挑整担的鞭炮来放,弄得硝烟弥漫,纸屑达几寸厚。




每逢妈祖诞辰和做“下元”、做“上元”,除了香、烛、鞭地外,还有几十个道士诵经做法。在庙会期间许多还愿的大商家请戏班,日夜唱戏,最热闹时,一天由三个戏班轮换演唱,叫做“三班赛台”,相当于现在的戏剧汇演,轰动全城。戏台下挤满看热闹的观众。为了迎合前来看戏的官府、绅士、大老板等各色贵宾,提供一个舒适的特殊服务,戏台的附属建筑:超豪华的包厢楼——八角楼应运而生。




四、八角楼的变迁




“福兴会馆”起初是福州人组成的“福州会馆”。民间传说当年有位建瓯县太爷是兴化人,他认为兴化与福州同属下四府,要成立会馆应该把兴化人包括进去,于是更名为“福兴会馆”。




“福兴会馆”其实也就是个同乡会组织,是以福州商人与兴化商人为主体的福州人和兴化人的同乡会。




会馆前门有一块空地,在那里前人种了两棵数抱的百年樟树。庙会期间,门前空坪非常热闹,放焰火、摆“花碟”都在这里,杂技团献技则在樟树底下。有人见过杂技团把钢绳绑在两棵树上演“走钢丝”,喝彩的观众用大把铜片投向献技演员。可借这两棵樟树在50年代末被砍掉,传说是用樟木造船解放台湾。




前面我们已经说了,八角楼最初是“福兴会馆”戏台两旁八个翘角的包厢楼而得名的。正是因为当年这幢八角看台的豪华建筑,相当引人注目,所以来这里看戏的全城百姓,都一直习惯用“八角楼”作为“福兴会馆”的代称。如果有人问:“去哪儿看戏呀?”回答的人就会说:“去八角楼”。这样一来二往,久而久之,人们逐渐将“福兴会馆”所在的这条街巷,经过口耳相传,干脆就叫做“八角楼”啦。




解放后,该会馆做过粮食仓库。1954年建瓯民办通济中学设在那。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福兴会馆”后门曾有一座两层楼的雅致楼房,是会馆的办公室和会议厅。解放前会馆在这里办了一所“榕荔幼稚园”,解放后民办火星小学设在这里,后来火星小学与南门小学合并,该楼则归南门小学(现为通济中心小学)使用。80年代该楼拆建为南门小学(现为通济中心小学)教师宿舍。




我们采访了不少居住在附近的七八十岁的老人,他们记忆中的八角楼,好像就是这座两层楼的雅致楼房,估计是后人都错把“福兴会馆”的这座建筑十分雅致的两层楼办公室和会议厅,当作“八角楼”啦!(赖少波)

喜欢都是可怜人间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