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八闽大地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时雨碑——王阳明先生的上杭情节!

送交者: 都是可怜人间[★★★Mia&Levin★★★] 于 2020-05-09 4:57 已读 482 次  

都是可怜人间的个人频道

+关注


《时雨记》


正德丁丑三月,奉命平漳寇驻军上杭。旱甚,祷于行台。雨日夜,民以为未足。逮四月戊午班师,雨,明日又雨,又明日大雨,民乃出田。登城南之楼以观,民大悦。有司请名行台之堂为时雨,且曰:民苦于盗久,又重以旱,谓将靡遗。今始去兵革之役而大雨适降,所谓王师若时雨,今皆有焉,请以志其实。呜呼!民惟稼穑,德惟雨,惟天阴骘,惟皇克宪,惟将士用命效力,去其莨蜮,惟乃有司实耨获之,庶克有秋。予何德之有,而敢叨其功。然而乐民之乐,亦容于天纪也。是日参政陈策、佥事胡琏至,自班师。遂谒文公祠于水南,览七峰之胜概,归志于行台之壁,赋诗志喜焉。



意译:


正德十二年(1517年)3月,我奉皇上之命去平息福建漳州的叛乱,军队驻扎在上杭县城。


当时,上杭的旱情非常严重。我在下榻处主持祈祷降雨仪式。(果然)下了一天一夜的雨,但民众还是以为雨水不足以解除旱情。等到4月我率军凯旋归来上杭时,(又举行祈祷降雨仪式),下雨,第二天又下雨,第三天竟然下了场大雨,(旱情得以解除),民众才高兴地出门耕田。我特地登上城南的楼上察看情况,看到了民众那兴高采烈、欢天喜地的情形。有司官员请求把我下榻处的厅堂命名为“时雨堂”,并且说:民众苦于匪盗之乱已久,又加上严重旱情,眼看将要背井离乡,流离失所。如今才打完一场战争,而大雨就顺时降下,这正可谓国军就象顺时而降的雨水,现在都得到完全验证,请记录下这件事实。


唉!只要民众努力生产精耕细作,只要品行端正能化为甘霖,只要遵循天道能积存阴德,只要皇上能实施法令,只要三军将士愿意卫国为民舍生忘死,只要消灭那些田中害虫喜获丰收,民众是能平安度过小日子的。而我有什么德能,敢于承受这份功名?当然为了民众的欢乐而高兴,也是合乎上天的道义的。这一天参政陈策、佥事胡琏到上杭接防,我可班师回朝。于是我们一同到水南拜谒文公庙,游览欣赏七峰山的美妙景致;并在我下榻处的墙壁上题笔作诗,表示喜悦之情。


王阳明先生的上杭情节



《时雨记》的作者是我国明代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王阳明(1472-1528),名守仁,字伯安,号阳明,世称阳明先生,浙江余姚县人。他少年时学文习武,在状元父亲(王华,明成化十七年状元)的教诲下,刻苦勤劳,学业大进,“骑、射、兵法,日趋精通。”明弘治十二年(1499年),守仁考取进士,授兵部主事,后擢右佥都御史,续任南赣南巡抚。因其“上马治军,下马治民,文官掌兵符,集文武谋略于一身,做事智敏,用兵神速”,官至南京兵疗尚书,封“新建伯”,卒谥“文成”公。


王阳明是明正德十二年(1517年)来到上杭的,其时正任南赣巡抚,是他贬谪贵州之后的一个重要转折期。作为官宦世家的王阳明是很看重这个机遇的,因此他不但全力以赴完成朝廷使命,而且充分发挥了他的文治武功。据王阳明自己说,他来上杭是因为要铲除漳寇之乱,奉命驻扎在上杭县城。他来上杭之后,做了两年深得民心之事。



正德十二年(1517年)王阳明四十六岁行草书《回军上杭诗》,上海博物馆藏


【释文】 山城經月駐旌戈,亦復幽尋到薜蘿。南國已看回甲馬,東田初喜出農蓑。溪雲曉度千峰雨,江漲春深兩岸波。暮倚七星瞻北極,絕憐蒼翠晚來多。雨過南泉庵,梁郡伯攜酒來,即席漫書遂錄呈。守仁頓首。


第一件是建浮桥。他驻扎在上杭县城之后,看到过往汀江极不方便,于是选南门的一个渡口下方(即现在的阳明门附近)建桥,结果很快就在南门建起了漂亮的浮桥,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阳明桥。


他做的第二件大事便是为百姓祈雨。这年三月上杭恰逢大旱,这位富有仁爱之心的巡抚在任所察院行台替老百姓祈雨。果然,“雨日夜,民以为末足,逮四月戊午班师,雨,明日又雨,明日又大雨,民有出田。”(王阳明·《时雨记》)应乡绅之请,他欣然将行台内清风亭改为“时雨堂”,作《时雨记》。当他登上城南之楼,看到百姓出田插秧的欢腾情况,而赋《上杭喜雨》诗三首。


王阳明虽然在上杭驻扎才短短的二三个月,但给上杭百姓留下的“仁政”却是长久的。明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上杭建文成公祠,祠内置王守仁手书石刻《时雨记》碑以为纪念。而原先的察院行台旧址,几经重建,在清康熙五十七年改为阳明书院,后又称四乡阳明祠,在它的背后还建有阳明别业。“政声人去后”,王阳明不是上杭最有“政声”的官员,但他作为既有“政声”又有重大成就的名人,去是上杭历史上独一无二的。我们在历史的痕迹中寻找阳明先生的点滴,其实也是在寻找作为历的上杭本身。


上杭人记住了王阳明,王阳明也一定记住了上杭。因为上杭是一个吉祥的地方,他平寇成功,很大程度上奠定了后来的升迁之路,所以当两年后他再次平定“宸濠之乱”,便官拜南京兵部尚书,封“新建伯”。王阳明在上杭留下多首诗词,除上文提到的外,还有《回军上杭》、《征漳寇》、《行台夜坐怀友》、《再过行台有感》等。这些诗词既充满了乡野气息,又不乏用兵神速的阳刚之气。几百年来,这些诗词已经聚集成一种可贵的文化精神,滋养着千年古邑的客家子孙。

喜欢都是可怜人间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