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八闽大地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福建漳州古城

送交者: 兰花菜[♂★狗粮死光光★♂] 于 2020-04-16 14:46 已读 650 次  

兰花菜的个人频道

+关注
漳州古城,位于“海滨邹鲁”、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漳州。古城是漳州最有价值的核心区,同时也是全国第一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漳州古城地处商贸繁华的城市中心区,又是历史建筑、传统文化集中的老城区,“老街情、慢生活、闽南味、民国风、台侨缘”五大特色非常鲜明,文化旅游资源十分丰富。

2004年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荣誉奖”,入选首批“中国历史文化街区”。近年来,先后有《台湾往事》、《云水谣》、《海峡》、《剧场》等一批影视剧把漳州古城作为重要取景地,到历史街区取景拍摄。“唐宋古城、明清街区、民国风貌、闽南韵味、侨台同辉”是其最佳概括。

漳州自唐垂拱二年(686年)建州,至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因为“大江南旋而东注,诸峰北环而西顾,山川形胜极佳”,唐贞元二年(786年)漳州州治从漳浦李澳川徙至龙溪县登高山(今芝山)下桂林村现址。宋咸平二年(999年),漳州挖掘濠沟环抱子城。祥符六年(1013年)又对古城进行改造扩建,加设西濠,又于西南隅凿水门,接潮汐,通舟楫,竖木栅,围长15里。嘉庆四年(1211年)开始用石块砌东门墙,高17级台阶,长约500丈。绍定三年(1230年),再砌西、南、北三面墙,石阶20级,高约1.7丈,总长2500多丈,并筑谯楼、哨所,共设7个城门。元至正二年(1366年),拆除旧城墙,将东、西、北三面城墙缩入,重新砌石筑墙,周长缩至2173丈。明初,再度修复时加筑女墙、谯楼。隆庆五年(1571年)重修城墙,再建敌台、望楼和城顶谯楼,接着又建起了一直作为古代漳州标志性建筑的威镇阁(俗称八卦楼)。清顺治、康熙年间又先后多次重修。

历史上漳州城是闽西南汀漳龙的区域性政治经济中心,粤广往来京畿必经漳州,因而城市发展较为迅速,明清时民间有城内“九街十三巷”的说法。明隆庆元年(1567年),明政府正式取消“海禁”,在月港(今龙海海澄)开设“洋市”,在月港的辐射带动之下,漳州城经济繁荣,成为“百工鳞集”、“机杼炉锤”交响的商业和手工业城市

民国七年(1918年)五月,粤军总司令陈炯明奉孙中山之命兴师援闽,主政漳州并建立“闽南护法区”。按照三民主义的建国方略提出“提倡新文化,建设新社会”的口号,成立工务局,1919年4月起历时一年半,进行了拆城墙、拓街道、辟公园、筑堤岸、建码头、修新桥、开公路等大规模市政建设,使漳州城迈入了现代城市的门槛。漳州旧府衙及后花园辟为“漳州第一公园”,1927年1月更名中山公园,成为福建省历史最悠久、最具“中山元素”的中山公园。当时共有35条街道进行了拓宽取直、铺设路面,始兴南路(古称新府路)就是拆古城墙的石料铺砌而成,是现存唯一的百年石板路;共和路(古称旧府路)、博爱道等一些具有现代民主色彩的街道名称就是由那时起命名并保留至今。在改造道路的同时,沿街两侧建筑同步改造成二至三层的楼房,整齐中富有变化,并且延安南路、香港路、青年路等还建成了“五脚距”(骑楼)式“竹篙厝”,赋漳州城市面貌以强烈的地域特征。时至今日,漳州古城的建筑和人文底蕴还都集中展示出早期民国的风貌,给人一种时光倒流回到民国时代的“错觉”。

漳州古城地处九龙江西溪北岸,自唐代以来即为州、郡、路、府之治所,现存老城区面积约0.86平方公里,仍较完整地保留着唐宋以来“枕三台、襟两河”的自然风貌和“以河为城、以桥为门”的筑城型制以及九街十三巷的街道格局。

漳州古城在开发布局上将突出打造“三城”,明确漳州古城整体“以保护性开发为主,在开发中保护”的思路,坚持以“老街情、慢生活、闽南味、民国风、台侨缘”为核心特色,以建成集文化、旅游、生活、创业于一体的国际文化旅游综合体。

一是以北京路区块为重点的“温泉城”:面积300多亩,主要依托古城内北京路片区所拥有的温度高、储量大的地热田资源,结合东宋河景观带及商业街建设,重点开发温泉度假酒店、温泉民宿、温泉休闲等特色业态。

二是以台湾路、香港路等历史文化名街为重点的“文化城”:面积500多亩,突出文庙、比干庙、明代石牌坊和简大狮避难处等国家保护单位,并融入传统木偶头雕刻、布袋木偶戏、木版年画、蔡福美传统制鼓技艺、八宝印泥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打造具有古城特色文化产业园。

三是华侨新村老别墅群为重点的“休闲城”:面积100多亩,主要依托侨村48幢建于1956年左右、具有明显南洋建筑风格的华侨老别墅区,同时结合龙眼营、万道边、芳华里等民居改造,植入咖啡馆、酒吧、艺术家工作室等创意和休闲产业,打造新兴时尚业态。

坚持以“科学规划、综合保护、有机更新”的指导思想,漳州积极推进古城保护建设,打造具有传承历史、展示文化、延续生活等功能的新型历史文化街区。规划是关键,建设是体现,业态是成效。漳州在推进古城保护建设过程中,注重多种“业态”的打造,让广大市民、游客充分找寻到“适合自己”的古城慢生活。在不断提升老街美食业态,努力做足“漳州味”的同时,结合民居修缮,古城已陆续植入咖啡馆、酒吧、艺术工作室等创意和休闲产业。 [1] 

九龙江穿漳州城而过,漳州古城屹立北岸,南山古寺坐落南岸。漳州还将以修文西路、钟法路交叉口西侧为开始节点,架设天桥至西宋河,再通过廊道连接至钟法路水闸及南山桥,同时把南山桥改造提升为廊桥,使漳州古城与南湖片区无缝连接,实现业态持续拓展,古城“慢生活”范围不断串联扩大。

“唐宋古城、明清街区、民国风貌、闽南韵味、侨台同辉。”漳州古城,自唐代以来即为州、郡、路、府之治所,现仍较为完整地保留了唐宋以来“枕三台、襟两河”的自然风貌、“以河为城、以桥为门”的筑城型制及九街十三巷的街道格局,是漳州这座千年古城最有价值的核心区,同时也是全国第一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荣誉奖”,入选第二届“中国历史文化名街”、福建省重点文化产业园区、第一批“中国历史文化街区”。

文保星罗棋布,古韵扑面而来。漳州古城内拥有漳州府文庙大成殿、“尚书探花”和“三世宰贰”石牌坊、林氏宗祠(比干庙)3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共福建临时省委旧址、简大狮避难处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府衙旧址、东西桥亭及宋濠等10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与此同时,漳州古城内非遗集中,仅国家级非遗项目就有漳州木偶头雕刻、布袋木偶戏、木版年画、芗剧、锦歌、蔡福美制鼓、八宝印泥等7项。值得一提的是,漳州古城保留了约1.万名原住民,这些原住民本身就是古城的活文化。
贴主:兰花菜于2020_04_16 14:49:36编辑
喜欢兰花菜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 都是可怜人间 给 兰花菜 送上一包开心果! - 都是可怜人间 (87 bytes) 04/16/20
荣幸之至!往后要常来哈? (无内容) - 都是可怜人间 (0 bytes) 04/16/20
一定的 。 (无内容) - 兰花菜 (0 bytes) 04/16/20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