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八闽大地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隐藏在漳州、厦门宗祠里的“圭海”记忆

送交者: 都是可怜人间[★★★Mia&Levin★★★] 于 2021-04-13 13:10 已读 334 次  

都是可怜人间的个人频道

+关注

月港的范围即圭海所在


“圭海”在我脑海中,是半隐半现的,从初识几个大字起,便依稀记得宗祠内堂楹联中的“圭海”字样,只是没人关注过它,也没人愿意对它多做解释。反而与之成对的“固始”备受推崇,大概在族人的眼中,我们的固始标签是远大于圭海的,亦或者说,他们或许也不知道圭海是哪里,有什么深层意义。


后来各种机缘巧合,不断出现的圭海地理标识,才慢慢让我对它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渐渐地,“圭海”的面目愈发清晰,终于在今天,算是比较系统地摸清了它的源与流,这才动笔将之做个梳理。


宽广的九龙江三角洲及平缓的入海口成就了九龙江河口从古至今雷打不动的东南优良港口地位,而这片河海交叉的平洋,便是“圭海”的所在。九龙江主要由北溪与西溪组成,二者在龙海市福河汇合后,立即被沙洲分成南港和北港,继而又被浒茂和乌礁两洲切成南、中、北三港,最终分三路各自在龙海市的龙池开发区和海澄镇入海。


从某种意义上说,圭海的范围,北界海沧、龙池;南抵海澄、中银开发区;西界浒茂、乌礁,以石码至白礁连线为限;东至厦门西海域,以嵩屿、南炮台连线为边。在过去,这里是已经消失的海澄县内海,故而“圭海”也常作为海澄县的雅称、代称广泛流传。


海澄县地图


只是,海澄县从明代建立,明末昙花一现之后,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都处于百姓持续输出的没落阶段,一切与海澄县有关的文化现象大隐隐于市,久而久之,便不再有人提及圭海的相关内容了。直到1960年,海澄县和龙溪县合并为龙海县后,不论圭海,就连海澄都淡化了。以至于,在今日,广泛存在于圭海两岸的厦门海沧、漳州龙海下半县大量宗祠、家谱中的圭海字样,变得陌生而不重要了。


一、宗祠中的“圭海”记忆

圭海的出现时间一般不早于海澄建县,大体上以明隆庆元年为上限,故而以“圭海”为号的姓氏宗族,或位于县治周边,或颇受月港时代影响,数量并太多,目前仅见于海澄镇的圭海许氏、霞漳圭海陈氏等。其他的姓氏因早在隆庆以前,便开始了通番闯荡的日子,他们对于隆庆开海以后的人丁兴旺、财富积累,更多的是反映在宗祠建筑的方方面面,如楹联,那是最能保存圭海印迹的地方。


东园镇枫林村蔡氏一心堂,图/蔡毅彬


在南溪中游、原海澄县地的东园镇枫林村蔡氏一心堂,其正门楹联为“一蒙御赐壕山秀,心惑皇恩圭海兴”,这可能与明万历进士蔡思充、蔡国祯有关。跨过南溪,与漳浦县交界的深山中,月港时代曾归属漳浦,今属龙海市的白水镇郊边村,有一处古厝壁画,其题字出现“圭海祁山”字样,这或许说明,明清时期圭海之名在九龙江南岸,已经传播至相邻县域的山区中了。


白水镇郊边村“圭海祁山”,图/蔡毅彬


对于我来说,更多眼见为实的圭海记忆,则广泛存在于九龙江北岸,海沧的各村各社中。


如,青礁村颜氏继恩堂的“青山却并岐山固,礁海还同圭海长”;海沧村莲塘别墅陈氏家庙的“家声丕振沧江科第更蝉联,庙貌聿新圭海衣冠推鹊超”;钟山村蔡氏谷诒堂的“派自光州固始,家奠圭海钟山”;东屿村李氏世德堂的“春禴秋尝圭海家声克振,左昭右穆长江世泽弥隆”;石塘谢氏世德堂的“派出乌衣庭阶长生玉树,基肇圭海燕翼勿替宗功”,谢氏树德堂的“派出石塘祖德当思克绍,基开圭海箕裘特赖永昌”;新垵村邱氏诒谷堂的“五百年创业垂统有祖有宗肇业圭海,廿余世传子及孙肯堂肯构聚族新江”,邱氏思文堂的“脉本文山遥接龙山诒谷,派分滨海仍宗圭海新安”,邱氏裕文堂的“天柱仙旗屏帐团圆罗庙后,塔峰圭海山川灵秀揖堂前”。

青礁颜氏小宗,图/廖艺聪


从“圭海钟山”和“圭海新安”,可知,圭海在区划上至少是钟山、新垵的上一级,又从“礁海”、“沧江”、“新江”、“仙旗”可知,“圭海”既是江海的属性,又是地域的雅称,综合而论,“圭海”在这些宗祠中所体现的含义,为海澄县雅称无疑。如,从原海澄分衍至东孚贞岱的苏氏,其郁文堂的楹联中也有圭海的溯源,“贞山派尔庐山魏国动名宜远绍,岱海源分圭海世家甲第须长流”,而清末海沧贞庵人江煦亦曾将自己的作品命名为《圭海集》,如此圭海之意,便已明了。


二、“圭海”的应用高潮


如果说,宗祠中的“圭海”是海澄县流传至今的幸存,那么按图索骥,追溯“圭海”的应用高潮,应当很容易推演至该地区最是繁荣的月港时代:即明万历年间。


钟山蔡氏谷诒堂


既是雅称,那么知识分子在其中的作用当不可忽视,纵观明代以来漳州的文风演变,大概最值得一说的年代,也是海上贸易最活跃的万历年间。那时,以石码张燮为首的清漳十三子在漳州组建了“霞中诗社”,大有开创漳州文坛盛世的架势,只可惜,随后的政局风雨飘摇及文士的青黄不接,最终让霞中诗社在明清交替时灰飞烟灭。


而“圭海”的大量普及应用,与霞中十三子,及其强大的漳州、闽南、东南乃至大明帝国的朋友圈推广关系密切。其成员分别为龙溪人蒋孟育、郑怀魁、郑爵魁、汪有洵、徐銮、张廷榜、张燮,海澄人高克正、陈范,漳浦人吴寀,平和人陈翼飞,长泰人戴燝,漳浦镇海卫人林茂桂。


蒋孟育为《芙蓉馆集》作序时,曾罗列了当时漳州知名擅文之人,留下了圭海即指代是海澄的记录,“以余知识,旧漳则林德芳、杨翘卿、吴亮恭,武安则戴亨融,圭海则高朝宪,吾邑则郑辂思、瓒思、陈元朋、张绍和,山人则陈伯畴、汪宗苏,此即握管为文词,欲兴八代于毫端者也”。可见,以旧漳指代漳浦,武安指代长泰,圭海指代海澄,当是蒋孟育时代广泛流传于其朋友圈的惯例,与之相佐证的资料还大量存在于张燮的文稿中。如张燮《霏云居集》中的作品,“朱季长太学入漳访张司理兹至自圭海过集霏云居同用长字”,“七月七日吕大夫自圭海遣使贻近诗见示走笔寄答”,“圭海姚明府兴文教记”等。


新垵邱氏小宗,图/廖艺聪


另张燮为高克正所作的《翰林院检讨征仕郎朝宪高先生行状》一文中,也有提到“中贵人初含天宪,行部圭海,势豪甚,顾雅慕君,因人遥致殷勤,君绝不通片刺云”;为柯挺所作的《祭柯侍御文》,“呜呼!圭海之滨,蜃楼腾骞,蔚起伟人,结为大年”。高克正自撰的《澄邑禾平庄碑》,更是直指海澄或月港,“圭海,古一聚落也,山川采地,系隶龙溪。”


不管是“圭海”之滨,还是“古一聚落”,圭海在含义上,都未曾超出海澄县及其内海的范围,而这些文人所作作品的年代全数处于万历年间。以霞中诗社结社时间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计,圭海普及的时间当不晚于该年,那么上限时间呢?


三、圭屿的崛起


圭海之名,实则源自圭海至中的“圭屿”,《读史方舆纪要·卷九十九》载,“海,在县东北,自县以西北诸水悉由此入海,曰港口江,亦曰港口大溪。潮汐吞吐,粘天浴日,浩然大观也,一名圭海,盖以圭屿而名”。《福建通志·海澄县》载“圭屿,在海口中央屹立,为全漳门户”。因圭屿而名圭海,圭屿之成名,便是圭海成型之时。


石塘谢氏世德堂


《读史方舆纪要·卷九十九》载,“圭屿,在县东海口中央,状如龟浮水面,俗呼龟屿,亦曰鸡屿”。圭屿,并非与生俱来的名讳,在其生命过程,至少还存在数个音近的称谓,圭海的出现,需考究圭屿的称呼源流。


明弘治年间成书的《八闽通志》在海澄附近海域,记录了“浯屿”、“荆屿”、“梁屿”和“丹霞屿”共四处岛屿,圭屿未见其中,可见那时的圭屿尚是不知名毫无用处的无人岛。嘉靖十三年成稿的《龙溪县志》则在八闽通志四屿基础上增加了胡使二屿和鸡屿两处,此时的鸡屿(即圭屿)尚是不太出色的样子,“在海口,望之如青螺,盖亦邑之罗星也”。至万历元年的《漳州府志》,从龙溪县继承了海洋辖界的海澄县,其海上岛屿又较之龙溪志多出嵩屿和长屿两处,而圭屿仍然保留着“鸡屿”的名讳,只是在描述上增色了许多,“一名奎屿,在海口中央,其状如龟,浮水面上,亦名龟屿,隆庆六年罗知府议移海门、濠门二巡检司筑城其上,罗同知为城八面,以象八卦,名曰神龟负图”。


新垵邱氏小宗,图/廖艺聪


圭屿,从名不见经传,到颇像“青螺”的鸡屿,再到像乌龟的龟屿,显然,不是圭屿像什么,而是记录者让他像什么。甚至,同样在万历《漳州府志》“海门巡检司”条中,“议合筑一城于海门圭屿,以控扼险”,圭屿与鸡屿、龟屿、奎屿等同时出现,这意味着圭屿至少在万历元年已经完成了身份的360°转变,由草根向漳郡门户的正式转换。


或许,圭屿之名的出现,应该归功于罗拱辰在圭屿筑神龟负图城,因龟而意会龟之形,因鸡、龟的谐音而雅称“圭”。


另从圭屿军政的演变,也可看出,圭屿从建城开始,到万历四十五年,尽管几经兴废,但从地位和形势上看,是逐渐升级的,这更加促进了圭屿在海澄及漳州重视度的提升,因而圭海的雅称便更加稳固了。


(一)嘉靖四十五年,漳州通判王起宗以饷馆旧往厦门验船不便,议于圭屿建公馆。


(二)隆庆六年,漳州同知罗拱辰筑城圭屿,以象八卦名曰:神龟负图,移海门、濠门二巡司于上。


(三)万历三十年前后,税监高寀于圭屿建官署。


(四)约万历四十三年,知县陶镕、邑进士周起元倡建圭屿塔,成为月港航标。


(五)万历四十三年后,增建文昌阁、天妃宫、大士阁


(六)万历四十五年,重筑石城,广二百余丈,设兵二百三十人防守。


(七)天启二年,红毛夷由厦进犯圭屿,知县刘斯崃又筑铳城数垜。


贞庵永泰宫,图/廖艺聪


综上所述,随着圭屿在嘉靖末年、隆庆年间军事地位的不断提升及海上贸易督饷业务的需要,当政者逐渐将圭屿纳入实际经营范围,并因此给予足够分量的关注。随着神龟负图城的建置,圭屿也从民间俗称的“鸡屿”向相对文雅的“龟屿”,乃至同音的“圭屿”转变,最后在崛起的漳州文人们的促进下,成为漳州门户和盛世的标志,最后成为当时最耀眼的海澄县的别称。

当圭屿公署、塔、城、宫、阁等巅峰建筑在明末不断的纷扰中相继倒塌时,圭屿也慢慢淡出了人们的视线,曾经因圭屿而勃兴的圭海也渐渐为人们所淡忘,故而在月港之后的数百年,圭海之名不再延续,唯有那时中兴的宗祠,将这份文采和记忆勉强留存,才有了今日重新追溯“圭海”的一点慰藉。


喜欢都是可怜人间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