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八闽大地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连江这位著名学者一生淡泊名利,曾为皇帝讲解经传史鉴

送交者: 都是可怜人间[★★★Mia&Levin★★★] 于 2021-01-01 9:44 已读 342 次  

都是可怜人间的个人频道

+关注

赵恢(1397—1457),字汝弘,号文峰,连江县附城江南铺(今江南乡己古村)人。明代著名学者、文学家,著有《国史拾遗》八卷、《厘正集》六卷和《出使录》。


赵恢石碑





赵恢家庙




赵恢出身于农民家庭,四岁时母亲去世,继母陈氏待他相当冷淡。幸而此时,赵恢姑母奉祖母阮氏之命,担起抚养赵恢的责任。姑母年纪轻轻就守了寡,对待赵恢像亲生母亲一样,精心护育。




当地有一则流传甚广的“红灯说”,就是赞扬赵恢姑母教侄有方。赵恢每夜都在城下钓鱼楼攻读,从钓鱼楼回家途中,有一座长而窄的石桥,叫做通济桥。赵恢姑母发现每天晚上总有一盏红灯送赵恢过桥,姑母认为赵恢有贵人之相,很高兴。有一天晚上,她发现侄儿背后红灯消失了,感到惊奇,询问才知白天赵恢替一位同学的亲戚写“典妻契”,使得这人家庭解散。姑母以此事为鉴教育赵恢,今后绝对不做有损他人之事。赵恢牢记在心,从那之后,更注意自身修养。




为此,赵恢十分感谢姑母对他的扶养和教育,姑母去世后,在他亲建的家庙里,挂上了姑母的画像,春夏秋冬四季祭祀,一时传为美谈。





赵恢九岁入村塾读书,十一岁跟着明远孙学习古文辞。明远孙是位无意仕途的穷塾师,通晓古籍。在明远孙谆谆教诲下,赵恢长进很快。他聪敏好学,常到风景秀丽的敖江之滨、玉山脚下诵读,读到暮色暝暝,还不思归。遇到疑题,便虚心向长辈求教。知县杨廷芳十分喜欢他,曾对赵恢的父亲道应说:“是儿不凡,前程无量!”并且将赵恢亲自送入邑庠,补弟子员,在陈悠先生门下学习。




成祖永乐十八年(1420),赵恢参加乡试中举,时年24岁。宣宗宣德八年(1433),赵恢前往京城参加会试,在殿试过程中表现出色,被钦点为一甲第二名榜眼,授翰林院编修。




英宗正统元年(1436),赵恢擢升为侍读,任经筵讲官,为皇帝讲解经传史鉴。在讲解时,遇到忠邪治乱这样的关键问题,赵恢深知如何治乱国家事、如何辨别大臣忠贤谗邪对一位帝王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此赵恢总是反复陈说,以求甚解,深受英宗帝器重。





赵恢在文学上的最大成就莫过于黜浮崇实、肃正文风。正统十三年(1448),鉴于南、北方士子学业差异较大,文风不一,容易造成历科主司抄录考卷时经常出现差错等原因,英宗帝特诏赵恢厘正文体,一时文风,咸归于正。为此,赵恢还专门著有《厘正集》6卷。




赵恢一生任职文学侍从之臣,所任职务没有什么实际权力,但他仍旧兢兢业业、克己奉公,发挥文史诗词之长,著书修纂,共著有《国史拾遗》8卷、《厘正集》6卷和《出使录》。代宗景泰四年(1453),皇帝朱祁钰诏授赵恢为南闱主考。作为主考官,在当时社会风气的影响下,徇私舞弊的空间很大。而赵恢依然秉承正直之心,以“选贤任能”为目标,认真阅卷仔细评点,最终选录的士子皆是才智出众的俊杰。




景泰四年(1453年),赵恢奉旨代天祭祀、册封南海神。返朝后,晋升为左春坊庶子兼侍读,修纂国史,不久之后,赵恢上书皇帝,告病而归。


入选《晋安风雅》的赵恢诗作




赵恢《长陵陪记》:




西山晴日翠华临,


五色云移辇路阴。


梧竹两朝湘水泪,


蘋繁千载鼎湖心。


追陪玉帛叨词苑,


扈从旌旗簇羽林。


一自飞龙幽蓟后,


茂陵松柏日萧森。

喜欢都是可怜人间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