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八闽大地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志愿军部队中的福建籍将士

送交者: 都是可怜人间[★★★Mia&Levin★★★] 于 2020-12-09 8:32 已读 601 次  

都是可怜人间的个人频道

+关注

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赴朝作战,拉开了抗美援朝战争的序幕


2020年10月25日,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


70年前,福建人民同全国人民一样,响应党中央和毛主席“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号召,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抗美援朝运动,支援前线,支援战争。全省城乡到处出现父母送儿女、妻子送丈夫、兄弟争相入伍的感人场面,全省有2.5万青年参加抗美援朝,共牺牲1126人。全省城乡开展慰问志愿军运动、捐献武器运动、优待志愿军烈军属运动等,极大地鼓舞了前方将士的士气。截至1951年3月底止,全省共捐献人民币16.3万余元,收到慰问袋830个及日用品1.3万余件,和慰问信6.5万余封。全省人民共捐献的钱可购买81架飞机。朝鲜战场上的胜利和国内轰轰烈烈的抗美援朝运动,极大地提高了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70年来,我们始终没有忘记谱写了气壮山河的英雄赞歌、创造了人类战争史上以弱胜强的光辉典范的志愿军将士,以及所有为这场战争的胜利作出贡献的人们。在这场异常残酷的战争中,福建子弟遍布志愿军总部、空军、炮兵、铁道兵、装甲兵、通讯兵、战地医院,以及志愿军第13兵团、第3兵团、第9兵团、第20兵团等。志愿军第38军、11军、12军、15军、16军、20军、21军、23军、24军、26军、27军、42军、54军、60军等十几个军都留下了福建子弟英勇战斗的足迹。这些志愿军部队,延续了老红军、老八路、老新四军的血脉,他们为和平而战,为正义而战,赴汤蹈火,视死如归,打出了新中国的国威、军威,谱写了一曲曲惊天地泣鬼神的历史壮歌。


据不完全统计,福建子弟及在福建部队战斗的杨成武、刘亚楼、叶飞、张南生、袁子钦、卢胜、皮定均、吴岱、王直、王香雄、丁甘如、刘禄长、杨尚儒、邱相田、张云龙、张水发、陈忠梅、陈茂辉、范阳春、罗洪标、钟池、郭成柱、黄炜华、黄鹄显、蓝文兆、蓝庭辉、赖光勋、彭德清、刘凯夫、沈仲文、陈桂昌、林茂、罗寿林、俞炳辉、俞清标、梁思久、黄立功、赖富、胡成放、阮文炳、王培臣、雷应钦、吴森亚等40余位开国将星参加了抗美援朝,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抗美援朝虽然已过去70年,但其立国之战仍然折射出真理的光辉。这对我们弘扬抗美援朝精神,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任何困难、危机和敌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今天,我们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不是为了延续对抗、战争,而是要更好地汲取历史经验和智慧,从中获得现实和长远的教益,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实现强军目标,坚决遏制战争,以推进世界和平与人类进步事业。


由于水平有限,史料不足,难免有错漏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红军村采编

杨成武上将,福建长汀人。1951年参加抗美援朝,任志愿军第20兵团司令员,完成了毛泽东关于把战线稳定在三八线附近的任务,创造了朝鲜战场日歼敌最高纪录。

1951年10月1日,杨成武(右2)向前来祝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的朝鲜军民代表祝酒

张南生中将,福建连城人。1951年7月入朝作战,任志愿军第20兵团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

入朝前夕,毛泽东在中南海接见了杨成武和张南生,并连举3杯酒安排了3项任务:“要和朝鲜人民亲如兄弟般地团结在一起,为战胜共同的敌人而奋斗”;“在敌人正面不增兵、侧后不登陆的情况下,把防线稳定在‘三八线’与‘三十八点五度线’之间”;“要注意战场上的局势,注意军事的和政治的形势”。图为张南生在朝鲜前线


第五次战役结束后,志愿军由运动战转入阵地战之时,司令员杨成武、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张南生率领的第20兵团奉命入朝。兵团下辖第67、68军。第20兵团一入朝,就面临着敌人发动的秋季攻势,面临着艰难的阵地防御战的考验。


9月底,志愿军第一线的6个军中,有4个军的阵地遭到敌9个师的攻击。抗击敌“秋季攻”的战役成为我军战史上空前规模的阵地防御战役。


10月,东线敌军6个师也向金城、文登里一线发动攻击。敌军采取逐步推进的战术,每攻击志愿军一个连、排的防御阵地时,都反复以飞机轰炸,并且一天内即发射炮弹1~3万发,随后以20~60辆坦克引导步兵反复冲击,运用了所谓的“坦克劈入战”战术。其作战方式是每次以20~40辆坦克组成一个集群,在大量飞机掩护和步兵、工兵伴随下,一面以阵地上的火炮和坦克炮实行密集射击,一面沿山路迂回割裂志愿军前沿各个高地的防御阵地,再由其步兵进行“逐山占领”。


我68军接防的第二天,即10月11日,美军第2师和***伪军第8师就在百余辆坦克和大量飞机、大炮的掩护下,向文登川发动“坦克劈入战”,并有10余辆坦克突入我某团纵深阵地。杨成武、张南生即令陈仿仁军长指挥刚组建的反坦克分队痛歼敌人坦克。12日,美军又组织78辆坦克向文登川进攻。我610团全体指战员以反坦克炮和火箭筒及手雷,尽量挨近坦克开火。先后击毁敌坦克10辆、击伤8辆。这次战斗被列为典型战例,还被拍成《激战文登川》的电影。


与此同时,在我67军防御的27公里宽的阵地,也遭受美军4个师和280余辆坦克发起的攻击。67军只有5个反坦克炮连,只得主要依靠轻便的无后坐力炮、火箭筒和反坦克手雷、地雷进行反坦克作战。采取边打边补充,边抢修工事,白天失去的阵地夜间反复夺回的办法,与敌反复争夺。13日至15日,战斗异常激烈,连兵团指挥所也不时遭到敌机骚扰。杨成武、张南生一直守在电话机旁,关注着战况的每一步进展。在紧要时刻,他们果断地将67军第二线作为预备队的203师投入第一线,同时从68军调一个师作为67军的预备队。经过3天恶战,67军顶住了敌人的疯狂进攻,敌人付出了伤亡1.7万人的代价。这次战斗中,67军创造了日歼敌人的最高记录。《人民日报》及时报道了这一伟大胜利的消息。志愿军总部也及时通报表扬了67军全体指战员。


志愿军第20兵团粉碎敌人“坦克劈入战”的作战极为成功。杨成武通过总结,撰写了《在“积极防御”作战方针下如何保持战斗节奏的持续和高涨》一文,提出要做到我之炮兵火力、步兵火力、反坦克火力以及对空火力之配系,按各火器性能组织得井然有序;当敌攻占我阵地某一点时,必须适当地组织反冲锋恢复之;各级都应紧紧控制预备队,并适时地使用。事实证明这种防御战法可以大量消灭敌人有生力量。

刘亚楼上将,福建武平人。1950年作为空军司令员,赴前线指挥人民空军入朝作战

刘亚楼向毛泽东、刘少奇汇报空军情况

1952年3月8日,刘亚楼(后排左1)陪同朱德(中)与新中国第一批女航空人员合影

王香雄少将,福建上杭人。1951年参加抗美援朝战争,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师参谋长、副师长,参与指挥击落第一架敌机,以及此后击落击伤80余架敌机的战斗。指挥空4师击毙美军王牌飞行员戴维斯。

志愿军空军战斗英雄李汉、张积慧

黄炜华少将,福建长汀人。1950年10月参加抗美援朝,时任中朝空军联合司令部参谋长

时任中朝空军联合指挥部参谋长黄炜华


福建子弟时任空军司令员的刘亚楼,为组建空军抗美援朝作出了很大的贡献。黄炜华担任志愿军空军参谋长。王香雄任志愿军空军第4师参谋长,后任副师长,他参加了反“绞杀战”和1953年反登陆战役准备,并参与指挥击落第一架敌机和所在部队以后击伤80架敌机的战斗。当时年轻的中国空军好比出壳不久的雏鹰,飞行员也都是在困难条件下经过“速成”培养出来的,完全缺乏空战经验,这样一支年轻的空军要对付老牌的空中强国,真不知结果如何?但形势逼人,祖国需要空军尽快参战。1950年12月4日,刘亚楼正式签署空军作战命令,中国空军开赴朝鲜战场。随后空4师在师长方子翼和王香雄的带领下,驻扎安东浪头的一个机场,开始了在朝鲜领空与老牌劲旅拼刺刀的较量。


因为朝鲜修不了机场,中国空军只得把基地放在国内,所以中国空军被称为“抗美援朝不过江的志愿军”。王香雄经常在指挥所直接指挥空军作战。在一次空战中,空4师和友军一起进行了双方有200多架飞机参加的激烈空战,首开击落F-86战斗机的纪录。在随后的22天空战中,击落击伤敌机30架,取得重大胜利。刘亚楼专门为空4师发出贺电。毛泽东看到空4师的战报后,当即提笔批示:“刘亚楼同志,空四师奋勇作战,甚好甚慰。”时任志愿军空军16师政委的张雍耿,也率部参加了空中的反“绞杀战”。一连串的胜利,打出了中国空军的威风。美国空军参谋长范登堡曾感叹说:“共产党中国几乎在一夜之间就变成了世界上主要空军强国之一。”


1951年11月间,为配合地面部队攻占大、小和岛,我航空兵出动轰炸机对岛屿实施轰炸,有力地配合地面部队的行动,保证了夺取敌占岛屿战斗的胜利。1952年2月10日,空4师12团三大队在保卫平壤以南铁路线的空战中,我年轻飞行员将美国空军第四联队少校中队长、有3 000多小时飞行阅历的美国“空中英雄”戴维斯击落,产生极大震动。


抗美援朝期间,中国空军先后有10个驱逐师和2个轰炸师的部队,共672名飞行员和近6万名地勤人员参加了实战锻炼。战争中志愿军空军共出动飞机26491架次,击落敌机330架,击伤95架。而且在朝鲜空战中,志愿军空军摸索出了世界空战史上著名的“一域多层四四制”空战战术原则。美国一本书中由衷地称赞“中国空军司令刘亚楼是个制定作战计划缜密的优秀将军。”

叶飞上将,福建南安人。1949年率十兵团解放福建。50年代初任福建军区兼十兵团司令员、福建省人民政府副主席、福建省委书记等职

1951年10月,叶飞(右1)、张爱萍(左2)访问志愿军总部,与志愿军司令员杨勇(左1)、政委王平(左3)合影

袁子钦中将,福建上杭人。1950年参加抗美援朝战争,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兵团军政委。

毛泽东同袁子钦握手。福建子弟袁子钦所在的志愿军第3兵团第60军,其前身是太行和太岳分区的地方部队,曾获“光荣的临汾旅”的称号。袁子钦先是任60军政治委员,后任第3兵团政委。1951年5月中旬,志愿军主力集中东线,发起第二阶段的进攻作战。中线的第3兵团担负实施中央突破,切断敌东西线联络的任务。袁子钦积极做好战前鼓动工作,要求各级指挥员要深入第一线,了解部队情况,做好政治思想工作,组织部队采取各种措施,克服困难,战胜严寒,完成作战任务。

卢胜中将,广东省乐会(今属琼海县)县人。1952年,任志愿军第23军政委,率部入朝。福建子弟兵闽侯籍1000多人编入73师等部,据不完全统计,有100多人光荣牺牲。

美军飞机在志愿军第23军指挥部前投下的航弹重达500多公斤,所幸未爆炸。军长钟国楚,政治委员卢胜(右1),副军长杜屏,参谋长万振西,政治部主任张孤梅(代)等合影

志愿军第23军政委卢胜被朝鲜政府授予一级自由独立勋章。图为授勋现场。

皮定均中将,安徽金寨人。任志愿军第9兵团第24军军长兼政委,1952年9月率部入朝作战。福建子弟兵闽侯籍1000多人分配在志愿军第24军74师220、221、222、223团。据不完全统计有闽侯籍烈士有98名。

志愿军第24军军长兼政委皮定均在朝鲜前线视察坑道修建

1953年,皮定均与张震在朝鲜平康前线


根据中央军委的轮换作战计划,1952年9月,作为第一期轮换部队的志愿军第23、24、46军入朝。志愿军第9兵团23、24军的前身均是闽浙赣地区的游击队,是久经沙场的我军主力部队之一。


10月14日至11月25日,世界闻名的上甘岭战斗爆发。敌我双方在这个不足4平方公里的高地上,展开了长达43个昼夜的攻防争夺战。敌方投入6万余兵力,同时使用了大量的坦克、火炮、飞机等,在如此狭小的地段集中这样强大的兵力和火力,这在世界战争史上也是罕见的。我军英勇顽强,同敌人反复争夺阵地;一再打退敌人进攻和反扑,守住了阵地。


为了实现向敌人施加压力,迫其早日签订停战协定的战略意图,中朝军队于1953年发动了夏季反击战役。第一阶段,志愿军以4个军的兵力向敌前沿连以下目标发动了29次攻击,大部完成了任务。第二阶段反击中,60军以3个团的兵力向***军第3师第27团发起攻击,只用50分钟即歼灭该敌,开创了阵地战阶段一次歼灭敌人一个团的记录。


7月中下旬,抗美援朝战争最后一次战役——金城战役打响。志愿军集中了第20兵团指挥下的21、54、60、67、68军5个军以及24军,加上配属的炮兵、工兵,总兵力达24万人。同时集中了1360门火炮和20辆坦克,在兵力和火力上都形成了对敌优势。我军发起猛烈突击,一小时内全线突破,一面围歼各高地之敌,一面向纵深穿插。经3天进攻,志愿军在金城地区将战线向南推进了15公里,并消灭了***军4个师的大部。金城反击战中,69军的一个侦察班在副排长杨育才带领下,化装成敌军,穿插到敌军后方,一举消灭了敌军“白虎团”团部。

吴岱少将,福建长汀人。1950年参加抗美援朝战争,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军副政委、政委,参加了朝鲜战场第一至第五次战役。

图为吴岱向英雄部队赠旗

吴岱夫人何云时任38军军医。与部队一同前往朝鲜战场参战。这是俩人在朝鲜的合影。

1975年10月,吴岱同志率中国人民友好代表团访问朝鲜,参加志愿军入朝二十五周年庆典活动。金日成主席亲自授予吴岱一级“国旗”和一级“自由独立”勋章各一枚。图为吴岱(前排左三)与金日成主席合影。

郭成柱少将,福建龙岩人。时任志愿军13兵团42军政委


志愿军第38军政治部主任吴岱是福建长汀人,后来升任38军副政委、政委。志愿军第42军副政委(后任政委)郭成柱也是福建龙岩人。他们都是首批入朝作战的。


以美国为首的侵略军疯狂地向中朝边境进犯,妄图于感恩节前占领全朝鲜。中国人民志愿军于1950年10月25日至11月7日发起第一次战役。第一次战役分东线和西线两个战场。在西线的温井、古场、云山地区,主要是第38军等;东线的黄草岭、赴战岭地区是第42军等。我志愿军第38军、39军、40军、42军、66军、50军经过连续13个昼夜的艰苦作战,以无比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歼敌1.5万余人,歼灭伪6师大部和伪8师两个营,重创美骑兵第1师,将敌人从鸭绿江边驱除至清川江以南,粉碎了敌人企图于感恩节前占领全朝鲜的计划,初步稳定了朝鲜战局,为第二次战役胜利奠定了基础。


第二次战役我38军在德川地区向敌伪第七师,我第42军在宁远、孟山地区向敌伪第八师发起了猛攻,将敌两个师击溃。德川战斗胜利后,我38军、42军又受命回西线进行双层迂回、穿插。我军的穿插行动陷敌于三面被围之势,使敌人大为惊恐。


美军为打通退路,南北夹攻三所里。我38军被夹在三所里、龙源里一线,冒着头顶上数百架飞机轰炸、地上近百辆坦克的南北对攻,英勇顽强地阻击敌人。其中以龙源里、松骨峰的阻击战打得最为艰苦,战士们打完了子弹,就用石块、拳头、牙齿和敌人拼命。著名作家魏巍在《谁是最可爱的人》这篇通讯中再现了惨烈战斗的场面。38军顶住了南北两面的敌人,对第二次战役的胜利起了关键作用,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在嘉奖电中加上“三十八军万岁!”

王直少将,福建上杭人。1950年冬参加抗美援朝,先后任志愿军第20军89师政委、第26军政治部主任,参加了第二、四、五次战役,平康、金化防御战、上甘岭防御战等。

1951年王直在平康前线坑道外留影


志愿军第9兵团第20军第89师政委王直和师长一起,精心部署,采取灵活机智、近敌作战的战术,打击敌人。他亲率一个团,翻山越岭,尾追逃敌,取得歼灭美军一个大营的胜利。接着又指挥部队追击南逃之敌,胜利收复元山等阵地,给美军陆战第一师以有力的打击,配合了西线战场作战。为此,全师受到嘉奖,王直被提升为第26军政治部主任。家喻户晓的电影《英雄儿女》,就是以志愿军九兵团的战斗生活为背景创作出来的,其中的师政委形象就是以王直(原名王汉清)为原型的。
第二次战役取得扭转朝鲜战局的决定性胜利,造成“美国陆军战史上最大的败绩”,麦克阿瑟的狂言不攻自破,世界被震惊了。

彭德清少将,福建同安县人。1951年11月参加抗美援朝,时任九兵团第27军军长。在第一、第二、第三次等重大战役中打出国威军威,率部在长津湖地区歼灭美军骑一师一个加强团。

1951年,在朝鲜江原道紫霞洞志愿军9兵团指挥所合影。左起:余光茂、彭德清、李耀文、秦镜、颜复、陶勇、谢云晖、谭知耕、刘春山、康林、杜屛


1950年11月24日,志愿军第9兵团命令27军协同20军首先歼灭美陆战第一师主力于新兴里、柳潭里、下碣隅里地区。按照兵团的部署,彭德清指挥部队向当面之敌发起猛烈攻击。激战中彭德清查明新兴里之敌竟然比原侦察到的数量多出几倍,他当即调整部署,30日,我27军集中两个师的兵力和全部炮兵,攻击新兴里的美七师32团。美七师是美军的“王牌师”,曾参加过两次世界大战,具有“辉煌”的历史,可见其战斗力之强。彭德清决心下定后,27军突破外层防御,直插敌团指挥所和炮兵阵地,敌残部突围,被我军设伏歼灭。此次战斗,27军共歼敌1个团、4个营,这是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成团建制歼灭美军的唯一战例。

丁甘如少将,福建上杭人。1950年参加抗美援朝,任志愿军司令部作战处处长、志愿军首长办公室主任,负责中朝联合军司令部军事联络部官员,负责与苏联统帅部派驻志愿军军事情报组联络官员

刘禄长少将,福建上杭人。时任志愿军炮兵干部部部长。

反绞杀战中的我志愿军高炮部队

1952年冬,刘禄长在朝鲜前线留影

杨尚儒少将,福建连城人。1951年入朝作战,时任志愿军空军后勤部部长。兼任志愿军机场修建委员会第二副主任,参加朝鲜5个机场的修建、保护工作,以及“空中封锁战”、反“绞杀战”等。

杨尚儒所在的空军部队


为了保障志愿军空军的后勤供给,身为志愿军空军后勤部长的杨尚儒可谓费尽心思。当时志愿军空军的机场分布在东北辽阳、东平、公主岭等十几个地方,志愿军空军的机型又复杂,这些都对后勤供应产生了困难。杨尚儒带领机关人员深入各站场调查研究,向地勤人员发出“一切为空战的胜利”的号召,要求千方百计地做好后勤供应工作,保证前方的需要。为了保证飞机上各种高精尖仪器仪表的正常运行,就要有多于飞行员几倍或十几倍的“飞机保姆”维修。杨尚儒特别注意培养中国的“飞机保姆”,加强向苏联同行学习,这期间培养出了一支人数不少、技术过硬、作风顽强的维修队伍,为保证飞机执行作战任务发挥了作用。可以说,中国空军的每一份战绩,都有全体空军后勤人员的一份贡献。
为了粉碎敌人的“绞杀战”,军委令志愿军第23兵团入朝,担任机场修建任务,兵团司令员董其武兼任修建委员会主任,杨尚儒任修建委员会第二副主任。机场分布在顺川、永柔、南阳里等地。

邱相田少将,福建上杭人。1950年12月入朝作战,时任9兵团第20军政治部主任

邱相田(左1)同朝鲜人民军某部领导合影

俞炳辉,福建连城人。1950年9月入朝作战,任志愿军第20军参谋长。


1950年11月27日黄昏,志愿军第9兵团第20军参谋长俞炳辉协助军长指挥各师向敌发起攻击。经一夜激战,从东、西、南三面形成了对下碣里敌人的包围,切断了下碣里敌人的南逃之路。29日,合围与反合围的战斗打得异常激烈。我58师172团连长杨根思率领一个排连续击退数倍于己的敌人8次反扑,在仅剩2名伤员,弹药已尽的情况下,已负伤的杨根思抱起炸药包冲入敌群,与敌同归于尽。俞炳辉获悉后,立即建议所在部队搜集杨根思的事迹,并建议号召全军掀起学习杨根思,争取当英雄的热潮。


第五次战役,志愿军第9兵团担任主攻任务,在东线分割包围***军。部队采取多钳合击的方式向前穿插,首先在战线中央击溃敌伪6师和美24师之一部,将敌军的战线分割成两部分。随后,我20军、27军采取了傍晚突破,夜间向纵深穿插,天明实现合围的方式,势不可挡。5月16日晚,我志愿军第20军、27军部队渡过昭阳江,攻占敌前沿阵地。担任迂回任务的第81师不惜伤亡,勇猛穿插,以每小时十几公里的速度向敌纵深推进,沿途经大小战斗18次,按时抢占了要点,切断了敌人退路,为围歼敌人创造了有利条件。战后受到志司首长通电表扬。

张云龙少将,福建连城人。1952年入朝作战,先后任志愿军第23军参谋长,第24军第一副军长兼参谋长。

张水发少将,福建连城人。时任志愿军九兵团第24军74师副师长、第24军参谋长等职

陈忠梅少将,福建永定人。1950年冬入朝作战,任九兵团第26军78师师长。

1958年毛泽东接见济南军区党代会代表,左3为陈忠梅少将

王培臣,福建上杭人。1951年入朝作战,任志愿军九兵团第26军副参谋长兼作战处处长


1951年初,我志愿军转入机动防御作战。3月中旬,一线部队转入休整,第二梯队接替防御,各部在节节阻击中继续予敌人以有力打击。我第26军在第二次战役中留在二线作为预备队,没有打上仗。这次终于有了在战场上显身手的机会。军副参谋长王培臣、76师师长陈忠梅等闽西子弟,率部在七峰山、海龙山的防御作战中,与敌反复拼杀争夺,曾创造了一个班以反坦克手雷一举击毁敌坦克9辆的模范战例。26军首次受到敌空降部队和直升机的攻击,双方发生遭遇战。这次战斗,歼敌1万余人,达到了消灭敌军有生力量,以空间换取时间的目的,为下一次反击战役的开展创造了条件。

陈茂辉少将,福建上杭人。时任志愿军九兵团第23军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

范阳春少将,福建永定人。1951年9月入朝作战,时任志愿军第16军政治部主任

钟池少将,福建长汀人。1953年参加抗美援朝,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54军干部部部长。

罗洪标少将,福建长汀人。1950年冬入朝作战,时任志愿军第12军第34师政委

黄鹄显少将,福建上杭人。1950年10月参加抗美援朝,任志愿军装甲兵指挥所指挥员、坦克师师长

志愿军装甲兵开赴朝鲜战场

蓝文兆少将,福建武平人。1953年5月入朝作战,任志愿军第54军134师政委、师长兼政委

赖光勋少将,福建永定人。时任志愿军第11军32师师长

赖光勋在驾驶缴获的美式吉普车

刘凯夫,福建长汀人。1951年11月参加抗美援朝,任志愿军后勤部代表驻9兵团工作

沈仲文,福建永定人。1952年8月入朝作战,任志愿军炮兵师代师长。

陈桂昌,福建龙岩人。1954年入朝,任志愿军第23军67师师长

1958年陈桂昌(前右1)回国前向朝鲜人民军移交阵地

叶青山少将,福建长汀人。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华北军区后勤部卫生部部长。1951年参加抗美援朝。


红军最早的医官之一,晋察冀军区卫生工作创始人叶青山,抗美援朝战争爆发时,他正担任华北军区卫生部副部长。随着战争的进程,越来越多的伤病员需送回国内医治,叶青山参加了组织指挥收治工作。在鸭绿江北岸的丰盛、宽旬沿线收治了不少从前线运送回来的伤病员。后来已有的医院容纳不下,医务人员也不够,他又动员组织唐山、天津、北京、呼和浩特、太原、张家口等城市的全部医院和医务人员,随时作好接治准备,保证了对伤病员的救治和护理。1951年1月13日至3月30日,叶青山参加了抗美援朝医院巡视检查团,在硝烟弥漫的朝鲜前线穿梭了近3个月。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保证了医院工作的顺利开展,为挽救志愿军伤病员的生命作出积极贡献。

林茂,福建上杭人。1953年入朝作战,任志愿军司令部后勤第一分部副部长兼卫生处处长、志愿军医院管理局局长

罗寿林,福建龙岩人。志愿军战伤包扎总院政治委员


在敌发起“秋季攻势”的同时,又对朝鲜北部交通线展开了空中“绞杀战”,妄图切断我后勤运输线,使我军陷于无粮无弹、被动挨打的境地。美军出动了大批飞机,一面重点封锁几座重要的江桥,一面日夜不停地轰炸清川江附近的新安洲、西浦、价川这一作为我运输咽喉的“三角地区”。但敌人的如意算盘在英勇的中国人民志愿军面前是注定要落空的。我志愿军开展了英勇的反“绞杀战”,采取以集中对集中的办法,将在朝高炮部队大部分调入“三角地区”,中苏空军也积极向这一空域出动,对敌机实施拦截和打击。在空军和防空部队的配合下,铁道兵部队和地方铁路员工以顽强的毅力与敌周旋,每夜都进行紧张的抢修抢运;后勤人员创造了各种巧妙的办法,如“片面运输”、“合并运转”、“顶牛过江”、“当当队”、“水下桥”和“爬行桥”等,完成了“抢三江”的任务(即把物资运过清川江、大同江、沸流江这三条被敌重点封锁的江河),保证了后勤供应。这一条“打不断、炸不烂的钢铁运输线”的建立。宣告了美军企图以“绞杀战”阻断中朝军队供应的“空中战略”的破产。从而使我方可以有把握地完成守住三八线一带的任务。福建子弟兵铁道兵蓝庭辉,志愿军战地医院林茂、罗寿林,通讯兵梁思久,后勤人员刘凯夫等等,也在反绞杀战中,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俞清标,福建连城人。1950年冬参加抗美援朝。

黄立功,福建上杭人。1952年入朝作战,任志愿军15军45师见习副师长

梁思久,福建武平人。1950年冬参加抗美援朝,任志愿军空军司令部通讯科科长

1950年11月27日,志愿军第9兵团参加第二次战役东线作战。图为通讯兵布置通讯设施,指挥员在下达作战命令

赖富,福建永定人。1952年任华北军区装甲兵参谋长。抗美援朝期间,为使新组建的坦克部队迅速开赴朝鲜战场做出了积极贡献。

赖富在坦克某部检查工作

胡成放,福建永定人。1952年参加抗美援朝,任志愿军第24军副参谋长

阮文炳,,福建永定人。1952年8月参加抗美援朝,任志愿军第60军181师180团团长。

雷应清,1922年11月生,福建省宁德县人。1936年11月参加红军,1937年7月入党。1938年2月随新四军第3支队第6团北上抗日,曾担任新四军第3支队副司令员谭震林警卫班长。1951年组织福建老战士抗美援朝志愿团参加抗美援朝,任团长兼政委。入朝后先后任志愿军26军76师227和228团团政委兼党委书记。参加了第四次、五次战役和平康、金化地区的防御作战。被朝鲜政府授予二级国旗勋章。1953年至1954年,先后担第26军76师政治部副主任、主任。1954年被选派到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带职学习,1957年毕业,任福建省军区兵役局副局长。1959年为福建省军后勤部政委、党委书记。

吴森亚(1914-1995)大校,福建省浦城县人。1935年1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6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2月任新四军第3支队第5团5连连长。1950年10月,参加抗美援朝,任志愿军第38军114师副师长。1953年7月,回国后任第29军85师师长、第28军83师师长等职。

1958年志愿军回国前向志愿军烈士告别


贴主:都是可怜人间于2020_12_09 8:33:14编辑
喜欢都是可怜人间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