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八闽大地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漳浦人物」仰望帝师名相蔡新

送交者: 都是可怜人间[★★★Mia&Levin★★★] 于 2020-12-03 7:39 已读 323 次  

都是可怜人间的个人频道

+关注

说起清代帝师名相蔡新,在闽南可谓家喻户晓。他是嘉庆皇帝的老师、清朝的宰相,历任吏、礼、兵、刑、工五部尚书。他辉煌的履历,着实让人惊讶。但更让人惊叹的是,他有着令人崇敬的高洁灵魂。


蔡新像


翻遍整个中国历史,大概也没有几人能担任五部尚书。尤其是在封建时代险恶的君臣关系里,从来都是伴君如伴虎。自古帝王之术,从来不放心任何臣下。然而,蔡新却深得乾隆皇帝的信任,屡次被委以要职,可见他秉性忠厚、正直,让人放心。乾隆更是和他称兄道弟:“年老君臣似老朋,归来前席喜诚应”“独新长朕四岁,或可居兄事”。这一切都因为他清正廉明,洁身自好。


同朝为官的纪晓岚评价他:“精通儒家学问,为官五十载,跻身台辅,生平温和厚道,待人平和,办事认真,讲求原则,为人低调,俭朴稳重,是个耿直,不逾越尺寸的廉官、好官。”一个位高权重的大臣,在中央机构为官五十年,可说是熟遍京城各种人脉关系,却不曾结党营私,培植自己的势力,好比清水出芙蓉。权利对他来说,只是实现“达则兼济天下”的理想方式,而不是为己谋私。因而他一生两袖清风,不染纤尘,得到众人景仰。


蔡新曾多次在京城会试及江西、河南等地的乡试中,担任科考要职,大权在握。如果他要为己谋私,简直易如反掌。有这样一件事,漳浦县产山社一位富有的陈员外知道蔡新任主考官后,就让不学无术的儿子阿舍到北京找蔡新。蔡新听说来了老乡,本来非常高兴。但当阿舍说明来意后,蔡新皱起眉头问,你读了多少书。阿舍说,他从小不爱读书,也没看多少书。蔡新拒绝道:“你是产山人,产山难出丈八楹。你想花钱买官,这不可能。要想当官,把钱都拿回去,认真读书。考期到时,你来应考,考中就当,考不中就别想了。”蔡新不徇私受贿的故事,被当地百姓提炼成一句广为人知的民间谚语:产山难出丈八楹。正是因为这种公心,才使他始终能恪守道德底线,不做违心之事,因而散发出崇高的人格光辉。


乾隆四十八年七月,蔡新任吏部尚书,充会试(考进士)正考官。蔡新的儿子蔡本椒本是举人,但为了避嫌,就让儿子回避,不应试。这要有怎样的思想境界和胸怀才能做到!或许蔡新为官只为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只希望为百姓多做点事,在他身上依旧体现着儒家最古老的传统士大夫精神。而这种精神,也成就了他独特的人格魅力。


蔡新一生可谓功勋卓著。任《四库全书》总裁,为编修好这部巨著,鞠躬尽瘁,历时十一年,劳苦功高。两次在危急时刻出任兵部尚书,及时平叛,安定边境。乾隆皇帝赐予他“盛世耆英”“武库耆英”“黄扉宿彥”牌匾,表彰他非凡的功绩。就是这样一位身居帝国高位的宰辅,对普通民众却有着极其亲和的仁者之心。


在漳浦老家,史载他“家居谦慎,遇丞尉执礼必恭”。丞和尉只是县城小吏,但蔡新对他们“执礼必恭”,令人敬佩,一个“必”字掷地有声,足以说明一切。蔡新的地位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并一直得到乾隆皇帝的器重,对民众丝毫没有高高在上的姿态,更没有任何骄纵之气。他的低调、谦逊,恰恰展现了他深厚的修养和高尚的品质。他能对民众一视同仁,大概也是因为他能从人性平等的角度看待别人,因而,他能尊重一切。曾有人问他,为什么要这样降低自己身份,他说:“我要让乡民知道,即使我当了宰相,也要尊敬地方的父母官。”这样一来,当地民众也不敢轻易犯法,从侧面维护了法纪的公正性和严肃性。


在家乡漳浦,蔡新还留有一段传闻。一日,他路经溪南村,遇顽童小孩向他坐的轿子扔石头。族人气愤不已,要找村里族长理论,蔡新却说,“有万世溪南,无百年宰相”,传闻体现了人们对蔡新发自内心的尊敬。


位于漳州漳浦县大南坂镇的蔡新故居


但事实是,蔡新的族人与邻村溪南人发生土地纠纷,并上报给蔡新。蔡新听后,心平气和,没有任何高姿态,反而教育族人不得以势压人,要和睦相处,并说出这句流传后世的“有万世溪南,无百年宰相”的名言,从此传为美谈。


观其言行,足以令人肃然起敬,更值得今人深思。这是骨子里把民众放在心上,想民之所想,急民之所急,把为民思想融入到自己的言行中,方能有这样的自觉作为。在家乡,他设置义学,购置书田,资助寒士。乾隆五十九年,漳州发生大水灾,他劝粜捐资、置义仓、积粮备荒、设置义冢并修黄道周祠。这与同朝为官的大贪官和珅形成了鲜明对比。和珅被赐死时,抄没财产达九亿两白银,相当于当时全国12年的财政收入。对比之下,两人高下立判。


或许,是自幼丧父和贫寒的生活让他懂得,百姓活得不容易,因而能时时处处为百姓着想。也或许,是他自小深受叔父蔡世远“慎独”思想的影响,因而能时时刻刻砥砺自己,严于修身。他不汲汲于富贵,不好大喜功。他安于自己的清廉,不为任何环境所动,在什么位置就做什么样的事,荣辱不惊。虽然他在历史上并无惊天动地的创举,但一身正气令人叹服。


乾隆五年(1740年),噶喇吧(今属印度尼西亚)发生荷兰殖民者屠杀华侨的惨案,史称“红溪惨案”。翌年,福建巡抚奏闻于朝,并请“禁止南洋商贩”,朝臣意见不一。内阁学士方苞知道蔡新长于闽南,且有经济策略,就写信征求蔡新的意见。蔡新说:“闽、粤洋船不下百十号,每船大者造价近万金,小者亦四五千金,一旦禁止,则船皆无用,已弃民间五六十万之业矣;开洋市镇如厦门、广州等处,所积货物不下数百万,一旦禁止,势必亏折耗蚀,又弃民间数百万之积矣;洋船往来,无业贫民仰食于此者不下千百家,一旦禁止,则以商无资,以民无产,势将流离失所,又弃民间千百生民之食矣!此其病在目前者也,数年之后,其害更甚!”


其中言语,考虑的是广大民众的民生之计和沿海经济可能遭受到的严重后果。“以商无资,以民无产,势将流离失所,又弃民间千百生民之食矣”,可见考虑更多的是普通民众的生活和社会安定。这保证了沿海民众有稳定的谋生手段,不至于断掉经济来源,是为民谋福祉的最好例证。因而他主张只禁止与噶喇吧通贩,其余南洋诸国“听从民便”。方苞接受蔡新的意见,并向朝廷建议,得以实施。


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台湾林爽文起义。起义失败后,在台湾板桥开垦的漳籍“垦首”林成祖受到牵连,被逮捕到京城。林成祖的儿子林海门从台湾赶到北京向蔡新求助。蔡新相信林成祖无辜,便将林海门留居家中,还甘冒风险向朝廷谏言,请求赦免林成祖,并把土地财产还给林成祖,使林成祖在台湾的开垦事业没受到影响。


一向慎言慎行的蔡新,敢在这种政治风波中挺身而出,不怕受牵连,为当时的“钦犯”林成祖仗义执言,真正体现出文人正直的秉性。在营救林成祖的过程中,还成就一段佳话。蔡新被林海门的至孝所打动,将女儿嫁给林海门为妻。这样的举动更看出,蔡新一贯看重的是人良好的品质,而不是名利地位。《台湾通史》记载:“林爽文之役,彰、淡林姓多株连,成祖亦逮京讯问。次子海门素有才,携巨金,入京谋救。漳浦蔡新为太子太傅,方重用,海门以乡人礼见,蔡嘉其孝,留之家,妻以女。成祖得免,还其产。”


蔡新由此与台湾林家结下亲家之缘。林成祖的后裔、原中国国民党副主席林丰正曾专程参观漳浦蔡新纪念馆,延续两百多年的亲家之情。他多次在两岸与漳浦蔡氏乡亲座谈时说:“蔡世远、蔡新叔侄学问渊博,为官清廉,爱国爱民,是百姓敬仰的好官,他们的官德和人品,是值得后人学习和传承的。蔡新是我林家的亲翁,其女儿是我林家的祖妈,是我林家敬仰和崇拜的先祖。在漳浦这块宝地上,出了乾隆皇帝老师蔡世远和嘉庆皇帝老师蔡新,是漳浦人民乃至福建人民的骄傲,是蔡氏家族的自豪,也是我林氏家人的荣耀。”蔡新怎么也不会想到,他的嫁女之举,日后也会成为推动两岸关系发展的重要纽带。


蔡新书法作品


如今,名相早已远去,但他充满魅力的人格精神永远不会褪色。眼看历史上那些争权夺利的王侯将相刀光剑影,得一时风光,却也纷纷没入历史的尘埃,杳无踪影。历史永远是公正的,岁月终究会淘洗掉一切杂质,不管是谁,只有那些真正一心为国为民的高尚之士才能永久地留在人们心中,而蔡新就是这样的人。

喜欢都是可怜人间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