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八闽大地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这个福州学霸不得了!带领福建从蛮荒到文明,连朱熹都倾慕有加

送交者: 都是可怜人间[★★★Mia&Levin★★★] 于 2020-11-26 7:54 已读 316 次  

都是可怜人间的个人频道

+关注

一、


福建,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特殊的存在。


自五胡乱华,衣冠南渡之后,虽有大批中原百姓南迁,但直到唐朝,福建这片土地上,还是一片蛮荒之地。


唐末之后,福建犹如雨后春笋一般,涌现大批风流俊才。


科举开创以来,福建的进士人数多达7000多人,是封建时代进士人数最多的省份,占全国进士人数的四分之一,仅福州地区进士人数就多达4100多人。


可谓一时风流无两,此后福建福州便有“海滨邹鲁、文献名邦”之美称。


二、


一个地方从蛮荒到文明,必出一个标志性人物。


而在福建,这样的不世之材出生于福州长乐,他是福建历史上第一位思想家、第一个状元,名为林慎思。


林慎思,出生于福州长乐崇贤乡钦平里鸿山(今福州市长乐区潭头镇大宏村 ),自幼好学敏锐,有兄弟五人, 筑室读书于方安里筹峰山中,又筑新居于筹峰山下溪上,号"坑湖草堂"(今潭头镇溪新村坑湖里)。


在唐咸通时,兄弟五人先后中进士,是福建历史上第一家兄弟五进士,时称"五子登科"、"五桂联芳"。


唐懿宗赐“兰桂同芳”匾,予以褒扬,并将崇贤乡改为“芳桂乡”。又因他中宏词科之魁,故赐其里为“大宏里”


所谓,身有功名,光宗耀祖。


自此,长乐读书之风盛行,“海滨邹鲁、文献名邦”之美名传闻而开。


三、


唐咸通五年,林慎思应试不第,遂归而著忽,书成”因得“伸蒙入观,通明之象,因此书名便称《伸蒙子》。


后又因,唐政治腐败,社会动乱、官吏横征暴敛、百姓民不聊生,唐朝统治岌岌可危,他认为儒家思想已不为世人所重视,贪官污吏薄义厚利,伦理纲常颠倒。


欲正伦理,必先扬儒家思想,要使帝王能“移厚利之心而在仁义,移薄仁义之心而在利”,正本清源,颓败的儒家之风方可重振。


因此,林慎思便利用历来被忽视的孟子的思想与地位,著《续孟子》。


但《续孟子》却与孟子有所不同,林慎思认为,人性无所谓善恶,人性善恶随教化而迁,但人性不可皆化为善,人性可化,然实则难化。


所以,在教化百姓时,如果儒家礼制行之无效的时候,就应该辅之以刑法。林慎思主张恩威并施,宽仁与暴虐应虽相互冲突,却又相辅相成,改变了传统儒学偏重说教少言刑罚的特点。


四、


纵观,林慎思整体思想体系,融汇了诸子百家的思想而自成一派。


他的政治观宗儒家,历史进化论承袭法家,自然观与荀子相通,又从道家吸取了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在治国安邦上,以儒家学说为指导思想;在治民上,恩威并施;在教育上,主张子不必与父同,学生不必与师同,大可以“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甚至学生可以老师分庭抗礼,自成一派。


其整体思想,富有辩证,较开明灵活,与时代相结合,意图扭转当时唐朝羸弱的统治。


五、


广明元年(880年),黄巢攻占长安,田令孜挟帝奔成都。


当时名流自顾不暇,慎思却领官兵迎战,力尽被擒,委官不受而死。归葬于渡桥大墓山。


唐天子旌其闾为"儒英忠义",诏立忠贤祠祀典。其祠一在福州乌石山白水井边,一在长乐渡桥大墓山林慎思墓侧,一在长乐溪上筹峰山林慎思读书处。


宋朱熹曾避禁伪学,寓居于长乐讲学,仰慕林慎思的“儒英忠义”和“续孟功业”,曾游筹岩,寻其遗踪于此,有感于林慎思“德成于此地”,题其读书处为"德成岩"。


封建时代长乐县衙两侧建有乡贤祠与忠义祠,以纪念长乐历代先贤与忠烈,而两祠所祀的第一位神主都是唐林慎思。


六、


林慎思,是福建省第一位思想家、第一位状元,福州有“海滨邹鲁、文献名邦”之美誉始于此。


其思想里,强调义利的矛盾冲突,为后世宋元理学的发展有开宗之义,是宋代理学崛起的先声。


传世著作有《伸蒙子》三卷、《续孟子》二卷,为唐末重要的儒学名著,其书刊行于《百子全书》等版本,流传甚广。


他的出现,是福建从蛮荒进入文明的重要标志。后人称其为"吾闽千古不朽之高士"。

喜欢都是可怜人间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