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抗疫信息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感染新冠后,为什么总是反反复复发烧?

送交者: 我在枫林中哭泣[♀☆★★★女中豪杰★★★☆♀] 于 2023-05-22 19:36 已读 531 次 1赞  

我在枫林中哭泣的个人频道

+关注

不仅仅是新冠,大多数病原体感染引起的发烧,都会呈现周期变化。


这与病原体特征,以及人体自身的体温调节机制有关。


作为恒温动物,我们体内拥有专门的体温调节机制: 通过下丘脑的体温调定点来调节体温。


体温调定点就像一把尺:


当人体面临高温威胁时,下丘脑通过促使汗腺分泌增多、毛细血管舒张、肌肉肝脏产热减少,来促使人体降温;


当人体面临低温威胁时,下丘脑通过促使汗腺分泌减少、毛细血管收缩、肌肉肝脏产热增多,来促使人体升温;





虽然体温调定点通常在37℃附近,但也并非一成不变:


例如,病原体感染、炎症反应、内分泌失常、代谢失常、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常、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其它疾病等等,都可能导致体温调定点升高,从而引起发热。


日常生活中,普通人遇到的发烧情况,主要都是病原体感染(体液途径)和炎症反应(皮肤感觉神经途径)引起的。

体温调定点的改变,主要通过前列腺素E2 (PGE2)来实现 [1] 





前列腺素E2(PGE2)


体液途径


当病原体入侵人体,引起人体免疫反应后,便会促使免疫细胞(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内皮细胞、淋巴细胞等等)释放一系列细胞因子。


细胞因子中的一些致热因子(如白介素1、2、6,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等等),可以通过直接或间接途径,促进PGE2释放 [2] 


当PGE2与下丘脑中的PGE2受体结合,便可以激活下丘脑前部的神经元,升高体温调定点。





神经途径


当出现局部炎症,PGE2便会在炎症部位形成,通过激活皮肤中的冷敏神经元,把发射信号传递给大脑,从而进行升温 [3] 


除了皮肤感觉神经途径外,还可以通过迷走神经(肝脏为主)来升高体温。迷走神经途径,可以不依赖PGE2,单纯通过肾上腺素发挥作用 [4] 


病原体导致体温调定点的升高,主要原因在于高温可以抑制病原体(增强免疫、削弱病原体),这是一种适应性进化。


随着病原体被清除,免疫反应结束,炎症反应结束,PGE2水平便会降低到正常水平。再加上相应体温负调节机制发挥作用,体温调定点就会恢复到正常水平。


可以看出,体温的高低,反映了PGE2水平的高低,而PGE2水平的高低反映了免疫反应的强度。而个体免疫反应的强度,往往和病毒量的多少有关。


当然,人体感染不同病原体的发热状况,与病原体本身的感染能力、载毒量,以及人体免疫系统的强弱,都具有直接关系。


不同病原体感染不同人群后,体温表现多种多样 [5][6][7] 





关于体热表现的描述,如与其它一些资料存在细微差异,在于选取资料和文献的不同


不同的病原体,感染不同的人群后,具有不同的发展情况,大多呈现昼夜变化 [13] 


但其实可以看出,由于一些细菌、真菌在人体内具有更加典型的生命周期,它们导致的体温波动也更加的典型。相对来说,病毒的周期性,很难具有典型表现,个体差异更大。


新冠病毒作为一种病毒,一种病原体,也主要通过免疫反应引起PGE2升高,导致人体发烧 [14][15] 。新冠症状的严重程度,也与PGE2水平表现出正相关性 [16] 


新冠住院患者中,出现发热症状的多达88.7% [17] 


它的发热表现,间歇性也是常见症状之一 [18] 


新冠病毒在人体内的发展,与体温有着这样的关系:


当新冠病毒在人体内复制,随着病毒量增加,免疫反应增强,便会导致体温调定点逐渐升高。


当体温升高后,新冠病毒被抑制,随着病毒量的减少,免疫反应减弱。顽固的新冠病毒,又可能再次入侵细胞,进行不断复制。


发展到足够规模后,又再次引起强烈的免疫反应,引起体温升高。


……


就这样,发热与病毒量此起彼伏,不断循环。


虽然大多数人的免疫系统最终会消灭新冠病毒,但也有部分人群(10~20%)的免疫系统无法彻底清除它们,从而表现出长新冠,处在长期症状的痛苦折磨中。


对于无症状来说,一般是因为,感染的病毒足够少,或者免疫系统足够强大。引起免疫反应后,新冠病毒直接被消灭,产生的细胞因子尚未引起体温升高,就已经恢复到正常水平。


对于短病程的一次性发热的轻症来说,则可能在第一次发热周期时,体内的病毒就已经清除。


当然,大多数轻症来说,一般在数个周期内清除病毒。


除了典型病程来说,一些反复发热可能涉及到更复杂的原因,例如深部感染形成脓肿,因为其它各种原因抗原反复暴露,药物过敏,组织坏死,甚至一些不明原因等等[19]。


新冠的发烧并不高吗?


由于奥密克戎的毒性已经远远低于德尔塔,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并不会产生重症那样的细胞因子风暴。因此主要都是轻症,所以一些人群的发热程度的确不高。


但这还是和毒株支系的毒性、病毒感染量,以及自身免疫系统息息相关,具有很大的个体差异。


有人可能急性超高烧后,迅速抑制病毒然后恢复;但也有人可能长期低烧,反反复复,无法彻底清除病毒。


为什么发热周期往往和昼夜周期有关?主要体现在两点:


1. 人体本身体温周期就是随着昼夜变化的。




白天的体温更高,晚上的体温更低,通常温差在1℃之内。受到生物钟的调节,与新陈代谢、内分泌有关。


当病毒感染量足够低的时候,本身发热增幅并不明显,体温周期自然和昼夜节律相同。例如,平均升温0.6℃时,白天便会呈现发烧状态,而夜晚看起来正常。


2. 病毒活性受到温度影响,免疫反应受到昼夜节律的调控 [20] 

晚上睡觉时,随着新陈代谢降低,相关生理功能的减弱,同时随着体温降低,病原体可能表现得更为活跃。


关于免疫力方面,我原回答提到睡觉时,免疫力更低。其实这个说法有一定的问题。确切地说,是睡觉之前免疫力最低,睡觉之后,免疫力会逐渐增强,后半夜和清晨免疫力最强。


免疫系统,是靠抗炎因子和促炎因子的平衡制约发挥作用的。简而言之,促炎因子让免疫系统更加的活跃,从而形成炎症反应,清除病原体,但也更易造成细胞因子风暴,对自体细胞组织造成破坏。而抗炎因子抑制免疫系统,可以对自体细胞组织进行保护,但同时也可能让病原体更容易入侵和繁殖。也就是说,无论抗炎因子还是促炎因子过强对人体都不好,需要处在一个动态平衡的状态。


夜间正是促炎因子和抗炎因子发生平衡转变的关键过程 [21][22] 


入睡之前,抗炎因子持续一天的活动,炎症因子达到最低,免疫反应也最弱。入睡后,随着促炎因子的逐渐增加,人体免疫反应则会逐渐增强,到后半夜之后免疫反应最为激烈。

过强的免疫反应,更容易对机体造成威胁。人类出现急性炎症症状和死亡风险,也主要发生在这个时间段。


尤其是在病毒感染期间,病毒趁着傍晚免疫减弱时迅速发展,等到后半夜免疫反应最强时,便更容易出现严重的免疫反应,导致PGE2水平迅速增加,引起体温的急性升高。


因此急性发烧,或周期性高烧大多出现在夜晚。


虽然急性升高的体温,有助于抑制病毒的发展,但往往也更加的危险。


晚上的急性高烧,尤其需要注意降温处理。

高烧一般比正常体温高2~4℃,远超出正常昼夜体温差。相比起第一种情况,此时体温周期与病毒量的周期变化、免疫节律,呈现出更强的相关性。


当然,也正是因为免疫节律存在这样的周期,所以多睡觉,有利于流感和新冠感染后的恢复。


由于大多数人对高烧印象深刻,所以对深晚上发烧的印象也会更深。


总之,新冠感染后引起的发烧,整体上的确会呈现昼夜周期的变化,但具体的发烧程度,以及波动特征,则会具有明显的个体差异。


由于体温升高有利于抑制病原体,再加上退烧药一般具有一定副作用,所以一般建议38.5℃以下不用退烧药,38.5℃以上可以考虑使用,超过40℃需要配合物理手段进行退烧。


值得说明的是,每个人的体质有所差异,高烧耐受不同。是否降温处理,可以依据难受程度进行自我判断。


随着奥密克戎变体XBB的流行,近期二阳的越来越多,希望大家能做好个人防护,保重人体。

喜欢我在枫林中哭泣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