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抗疫信息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疫情放开后第一波感染的人基本上已痊愈,第二波什么时候来临?

送交者: 东海独钓叟[♂★★★★风清云淡★★★★♂] 于 2023-01-17 0:07 已读 496 次  

东海独钓叟的个人频道

+关注
2023-01-17 12:48

2022年是最不平凡的一年,也是疫情陪伴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最活跃的一年。我所在的成都,从2022年1月到12月份,除了6月份比较平安一点以外,其余的月份基本上是在防控与封控中渡过的,想想2022年的情景,真是感慨万分。


因为疫情的原因,原计划在成都举办的大运会只能暂时停办,成都人的生活因为疫情而受到了比较大的影响,成都早已习惯了每天做核酸,要不要封控几天的日子。但是12月份,成都和全国其他城市一样,从优化防控措施20条到执行新10条。当时我对新10条含义的理解还不深,不透,没有想到是要完全放开。



结果是我们每个人都没有想到的,12月7日新10条发布,12月8日我还照常去做核酸,因为12月9日我要去泸州照顾生病的老妈,进医院还要求要24小时核酸阴性证明。但到了12月10日,我再次出入医院,保安只要求出示健康码就行了,24小时核酸的规定不再管用。


也就是在12月10日下午,我女儿打电话告诉我她和她妈妈都阳了,要我暂时不要回家,多留点时间照顾奶奶。12月15日,我老妈从泸州出院,我送老妈回老家农村,当时农村还是算是一片净土,但陆续有学校的学生感染要求家长接回家,渐渐,我老家周围的邻居先后感冒。


当时由于市面上已经买不到感冒药,还好我从成都出发之前备了部分感冒药,看到邻居感冒了的,主动分一些给他们,一两天基本上感冒症状开始消失,当时由于没有抗原检测,无法判断是感冒还是阳了。过了几天,老家周围感冒的人越来越多,村卫生室已是人满为患,都是感冒的人。


这几天我的朋友圈全是大家阳了的消息,于是赶紧打电话向亲戚朋友问好,我打电话问候的人,几乎都是阳了的,过去的公司几乎百分之百中标。在成都的,在重庆的,在北京的,在上海的,在广东的亲戚、朋友,几乎都阳了,只有我到现在还独善其身。


回到成都以后,我弟弟妹妹们陆续回到老家,他们已经阳过了,转阴后才回到老家,经过给老妈做抗原检测,结果老妈也阳了,但老妈感觉不强,除了饮食不好以外,没有其他症状,老妈86岁高龄了,有严重的高血压,糖尿病,虽然阳了,但也没有引发基础疾病,这对于老妈来说是最好的结局。


这一波阳,在我们这个大家族中有四五十人,几乎都是阳了的,在我周围的熟人、朋友、同事中几乎都是阳了,轻的一个星期痊愈,严重在在家睡了半个月,其中还有几个去世了的。从我们的亲身感受中,感染的人至少达到了95%以上,至今没有阳的实属罕见,在罕见的人中,我最庆幸的还是自己,是不是每天三包烟的结果我不知道。


春节马上来临,今年春节的人员流动也是最近三年最高的,以我老家为例,几乎今年外出打工的人,都已经回到老家,很多人几年没有回来了,今年大家都阳过了,回老家不再受到限制,回家是他们最大的希望,好不容易遇到能够回家团年的机会。


由于今年春节回家的人几乎都是阳过了,没有阳过的人,感染几率是存在的,毕竟人们来自四面八方,在火车上,飞机上、汽车上感染的风险是比较大的。但好的是大家都备了药,很多单位和城市都发了健康防疫包,简单的感冒药、抗原检测试剂不再紧张,乡镇的药房都能买到。



春节返程高峰大概是在1月底到2月初,由于各地病毒毒株不完全相同,按照专家的说法,同一病毒毒株第二次感染的风险不高,但是不同的毒株之间,再次感染的风险还是比较高的,所以春节返程高峰以后,估计就是第二波感染的高峰,时间点应该是在二月份。


综上所述,二月份是外出务工人员,外出旅游的人员返回城市比较集中的月份,这其中各地不同毒株分支交叉叠加,相互感染的几率是比较高的。再加上从国外回来的人带来不同的毒株分支,我个人认为二月份有可能是第二波感染的高峰期,至于是否准确,我不是专家,只是基于我个人的分析和判断,没有理论和事实依据,大家看看就好

喜欢东海独钓叟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