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清幽闲适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他25岁就当了军委副主席,为何后来的地位却一路走低,遗憾收场?

送交者: Breezea[★★★声望勋衔14★★★] 于 2024-04-16 7:59 已读 3563 次 1赞  

Breezea的个人频道

+关注

1969年,河南的一家农场里,一个老人安静地坐在角落,手中拿着一张《人民日报》,聚精会神地看着。他的胡须蓬松,衣衫破旧,眼神中透露着沉思和无奈。


这位老人名叫王稼祥,曾经是中央军委副主席,参加过长征,是一位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然而,命运的转折让他沦落到了这个地步。他曾经高举着毛泽东思想,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奋斗过,但如今却被迫在农场里进行思想改造。


在这个看似平静的农场背后,隐藏着许多人不为人知的故事。王稼祥经历了什么?他是如何从中央领导沦落到农场里的?这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政治风云和人性悲喜?


王稼祥,一个名字,一个传奇。他的一生跌宕起伏,饱经风霜。1906年,他出生在安徽泾县,少年时代却是在苏联度过。年仅19岁,他就踏上了远赴苏联求学之路,成为莫斯科中山大学的学员。



莫斯科中山大学,那是一个伟大的摇篮,培养了许多后来风云人物。王明、博古等人都曾在这里求学,而红四方面军的领导人陈昌浩也是这所大学的校友。虽然与陈昌浩同龄,但王稼祥却以更快的步伐崭露头角。


王稼祥毕业后回国,开始了一段光辉的政治生涯。凭借他在东方大学积累的背景和才华,他的职务迅速提升。


1931年末,王稼祥应召担任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权势日益稳固。与此同时,陈昌浩则随张国焘进入苏区,担任红四方面军政委。尽管两位年轻有为的领导者都极具才华,但在当时的红军中,王稼祥的声望和影响力更为显著。


毛主席当时身体欠佳,少有外出。这个时候,受伤的王稼祥却主动前来,给予毛主席极大的心灵慰藉。


作为红军高层领导,王稼祥是如何受伤的呢?这背后隐藏着怎样的故事?


1933年4月28日,红军高层开会讨论时遭国民党飞机空袭,王稼祥身受重伤。弹片穿孔感染结肠,胯部钻进弹片,生命垂危。医生全力抢救,脱离生命危险。


虽然脱险,医疗条件有限,仍有未取出弹片,影响健康,无法指挥战斗。王稼祥在红军中声望崇高,虽无法工作,但1934年1月中共六届五中全会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


1935年1月15日的遵义会议上,博古为了捍卫自己的路线,指出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主要是因为国民党军队的强大。他得到了另一位重要人物凯丰的支持,凯丰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红九军团中央代表,他站出来表示支持博古,并对毛主席进行了一些批评,质疑了他的军事指挥能力。


凯丰的发言在会场上引起了一定的关注和讨论。尽管毛主席对此进行了反驳,但会议氛围却有些沉闷,除了周恩来和张闻天等人外,其他同志并没有立即表态或发表意见。整个会议上,这种不同意见和批评的声音给了会议一种紧张和矛盾的氛围。



在这关键时刻,王稼祥挺身而出,表达了自己坚定支持毛主席的立场。作为曾任军委副主席、备受尊崇的领导人,王稼祥的一席讲话使得会议气氛焕然一新。博古和李德等人面露难色,因为王稼祥与张闻天曾同窗于中山大学,这使得他们的立场显得尴尬起来。


王稼祥的发言对于会议结果起到了决定性的影响。他毫不犹豫地指出了原来路线的错误,并提出了应该改组中央军事指挥机构,将军事指挥权重新交还给毛主席。这一观点得到了其他同志的积极响应,最终,遵义会议做出了重要决定,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党中央军事决策机构。


王稼祥是中国革命的重要人物,他在遵义会议上勇于批评错误路线,为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他的健康状况在陕北时期开始恶化,不得不前往苏联接受治疗。在接下来的近十年里,他多次因病错过了中国共产党的重要时刻。


尽管在抗日战争爆发时,王稼祥担任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但由于身体原因,他无法实际参与军事指挥工作。尽管如此,他对革命事业的执着和贡献仍然受到全党的拥护和尊重。



在1939年到1945年期间,王稼祥虽然先后经历了几次晋升,但他是个木讷的人,不善于交际。这一点早在他在苏联留学时就能看出来。作为从苏联归来的同志,他在与其他同志的相处中显得有些高高在上,人缘不是很好。


1945年中共七大召开,王稼祥在中央委员的选举中落选,只当上了候补委员。然而,令人意外的是,次日毛主席在会上发言时亲自为他拉票。


王稼祥论革命资质,25岁就当上了军委副主席;论革命贡献,多次拥护毛主席的核心领导和正确路线。然而,建国后为何他的官位却越来越小,逐渐退出政坛呢?


王稼祥的官位逐渐减小,不仅因为他的身体问题,还有很大的历史原因。早期作为“留学派”的一员,王稼祥曾多次错误站队。尽管后来与他们分道扬镳,但在甘南会议上,他仍表现出了教条主义的倾向。


此外,王明的倒台也对他产生了巨大影响。王稼祥从苏联回国后,并没有取得什么实质性的成就,他之所以能够身居高位,离不开“留学派”的支持。



在那个战争时代,大多数国家的高级领导都是逐步走上来的,具有很好的群众基础。王稼祥的职位虽然高,但属于后勤工作,缺乏自己领导的部队支持,缺乏影响力,注定要走向衰落。


在大跃进时期的躁动年代里,王稼祥如同一颗坚韧的钉子,顽强地抵抗着风浪的冲击。


他是中央委员中唯一一位敢于提出反对意见的人。这一举动激起了许多领导人的不满,他们眼中的王稼祥似乎成了那个打破默契的人,引发了政治上的不和谐音符。但很快,他的担忧变成了现实,也成为了历史的一部分。


王稼祥与刘少奇、王力等同志进行了一次深入的讨论后,他们达成了共识:当前形势复杂多变,需要调整国家发展的方向。面对不稳定的国际形势,王稼祥提出了减少对外援助的主张,主张“量力而行”,避免与其他国家发生对抗。他深信,中国需要稳固国内基础,调整外交策略,缓和与西方国家的关系,以确保国家发展不受外部因素影响,并避免过度消耗国力。这一建议得到了同志们的支持与认同,成为了制定国家发展方向的重要参考。


然而,他的这些想法却在当时“左”的政治氛围下遭到了批评,他被贴上了“三和一少”的标签,似乎成了时代变革中的异类。



然而,历史的车轮并没有将他彻底推向边缘。在1962年,世界和平大会在莫斯科举行,中国派出了茅盾作为团长,他身后有着王力、康永和等同志作为代表团的支持。茅盾的讲话稿由王稼祥主持撰写,其中提出了许多缓和的政策,强调和平、裁军,这也是王稼祥一直倡导的理念。


中国代表团的发言稿中没有反美帝主义的措辞,这引起了其他一些亚非国家的不满,认为中国放弃了斗争,不再反对美帝国主义。毛主席在收到中国代表团的电报后批评道,“脱离了左派,加强了右派,增加了中间派的动摇!”


自1962年以后,王稼祥的政治生涯基本结束,虽然中央书记处书记的职务没有被解除,但不再被邀请参加中央政治局会议。


直到1966年8月,在八届十一中全会上,中联部代理部长刘宁取代了他中央书记处书记一职,王稼祥被迫离开中南海,在北海后门一处宅院居住。



在文革期间,王稼祥过去的错误观点再次被翻出来,遭到批斗和关押,下放到河南进行改造。


由于年事已高,再加上早期受伤的影响,王稼祥的身体状况日益恶化,经常发生呕血等情况。1970年,经中央批准,王稼祥从河南回到北京疗养身体。


1973年,国内风气逐渐好转,王稼祥给中央写信请求重新分配工作,得到毛主席的帮助,重新出现在中共十大会议上,并当选为中央委员,被安排进入外交部,协助周恩来总理的外交工作。


不幸的是,不到一年的时间,王稼祥因心脏发作离世。


1979年,中央经过调查后,重新恢复了王稼祥的地位和荣誉,肯定了他对革命事业的贡献。王稼祥一生都把革命放在首位,为共产主义事业尽心尽力,但由于许多客观原因,遭受了一系列贬职,实在令人感到惋惜。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喜欢Breezea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