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清幽闲适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1971年,北京一户人家撞破墙皮发现满墙字,经鉴定竟是曹雪芹所写

送交者: Smiley1[♀★★★★声望勋衔17★★★★♀] 于 2022-07-17 19:26 已读 6252 次 2赞  

Smiley1的个人频道

+关注


1971年4月4日这一天,退休老教师舒成勋的老伴儿正在位于北京香山正白旗39号老宅的家里打扫卫生。

老人家挪家具时不小心撞到了墙上,将一处墙皮撞破,她没有想到,这一撞竟震动了全国红学界……

满墙的毛笔字

随着脱落的墙皮掉落下来,老人发现墙皮后面竟然露出了字迹,字是用毛笔蘸墨写成的。

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老人将破裂处的墙皮一块块扣掉,隐藏在后面的字迹不断显露出来。她扣来扣去,发现墙皮底下整整一面墙上竟然密密麻麻地都写着毛笔字。

看到这一幕,舒成勋的老伴儿有些担心起来。

老人的担心完全可以理解,当时是七十年代,中国正处于动荡时期,对墙上文字这些东西很敏感。自家墙上突然出现这么多莫名其妙的文字,说不清道不明的,搞不好就会引来大麻烦。

就在她惊慌失措之时,男主人舒成勋回来了。

听到外面的脚步声,老人赶紧迎了出去,她一把将老伴儿舒成勋拽进了屋,然后关上了门。

舒成勋被老伴拉进了那间屋子,他一眼就看到了墙壁上密密麻麻的文字。

舒成勋感觉到有些吃惊,他仔细地端详起来。

他看到墙上的毛笔字颇为讲究章法,有的写成了扇面;有的写成条幅;还有的竟然写成了菱形。那些文字从书写风格来看显然不是一人所留。因为书写年头太久,墨迹已然褪色斑驳。

墙上一副写成菱形样式的文字吸引了舒成勋的目光,他仔细一看那竟然是一副对联。作为一名退休教师,舒成勋具有一定的文化素养,但把对联写成这种样式,他却见所未见。

舒成勋一字一字地念了出来:“远富近贫以礼相交天下有,疏亲慢友因财绝义世间多”,后面还有“真不错”三个字。这三个字显然不是横批,似乎是为了让文字组成菱形样式而强凑的字数。

念完菱形对联后,舒成勋觉得似曾相识,他觉得好像在哪里看到过这副对联,仔细一想,他恍然大悟,他想起了一个人。

舒成勋家所在的这个村子叫做正白旗村,这里以前是清朝正白旗的兵营,住的都是些八旗子弟。这里也曾是清代大文豪《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居住过的地方。

早在1963年的时候,吴恩裕、吴世昌、周汝昌、陈迩冬等国内知名红学家曾来此拜访过一位名叫张永海的蒙古旗老人。

张永海是何许人呢?

张永海不是什么名人,但却是一位奇人。他能一字不差地背出整部《红楼梦》,和曹雪芹有关的典故他也如数家珍。当时文化部准备举办“纪念曹雪芹逝世二百周年”活动,为收集相关资料,了解和曹雪芹有关的事,那些著名红学家慕名来此拜访张永海。

报纸对他们的这次拜访有过公开报道,舒成勋恰好在报上看到过这个消息。

报上说,张永海老人给前来拜访的专家们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他说当年曹雪芹为专心写《红楼梦》住进了香山正白旗,由于生活困难,他时常四处借钱,但多数时候都借不到。

曹雪芹有一个朋友叫做鄂比,鄂比得知曹雪芹借钱屡屡空手而归后,提笔写了一副对联送给曹雪芹,卾比这幅对联的内容正是舒成勋在自己家墙上看到的那副对联。

想到这里,舒成勋心里一动,他突然想到,自己家这间屋子,会不会就是当年曹雪芹居住过的屋子?

舒成勋又向墙上的文字仔细打量起来,他想找到曹雪芹或鄂比的名字。但令他失望的是,他看了好一会,只在墙壁上的诗文和对联的落款处看到写着“拙笔学书”和“学题拙笔”。


这似乎说明,墙壁题字之人的名字或雅号为“拙笔”。那这个“拙笔”又是谁呢?他和曹雪芹有没有关系呢。这里以前是清朝正白旗的兵营,住的都是些八旗子弟,按照清朝的规矩,八旗兵只能习武骑射,舞文弄墨是被明令禁止的,到底是何人在墙上题诗作词呢?

舒成勋坐不住了,他连忙把此事上报给有关部门,很快,一群红学家来到他家,他们对着墙壁上的文字评头论足,最终给出的结果是:这些题壁诗文与曹雪芹无关,应是些不知名的落魄文人闲着没事抄录上去的。

见专家们说得如此肯定,舒成勋觉得那些文字也没必要保留了,他想把墙清理干净。但这时他又有了新的发现:那些墙皮的背面竟然还粘了一层印花白纸,也就是说,有人特意在题诗壁上隔了一层纸后才抹的新墙灰。

这意味着有人在刻意保护墙上的文字,这让舒成勋有些迷惑不解。

如果那些文字不重要,为什么有人要小心翼翼地保护它们呢?思来想去,舒成勋得出一个结论:专家们有可能看走了眼。在墙上留字的人当中一定有大人物,搞不好这个人就是曹雪芹。舒成勋决定将那些文字保留下去,他决定自己尝试查找真相。

通过走访调查,舒成勋发现张永海老人所述属实,乾隆年间,当地确实有一位叫鄂比的八旗兵,这个鄂比虽身在行伍,却喜舞文弄墨,他对曹雪芹的才华十分欣赏,与曹雪芹来往很多,是曹雪芹为数不多的好友之一。

也就是说,墙上对联极有可能是鄂比所书,接下来要搞清楚的就是“拙笔”是不是鄂比的字或号。

有花无月恨茫茫…

舒成勋在仔细观察满墙的墨迹时,注意到绝大多数字迹的笔体是相同的,应该都是出于这位“拙笔”之手。只有《有花无月恨茫茫…》这一处墨迹是另一种风格,字体较大,意态也较潇洒。显得与众不同,明显为另一人所写。


舒成勋隐约约觉得这应该就是曹雪芹留下的墨宝,当然他不敢肯定。

因为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舒成勋苦苦寻找线索却收效甚微,墙上那些文字也无人问津。直到几年后,一个不速之客的突然造访改变了这一切。

七十年代末,一位叫张行的人找上门来,他进门后自我介绍说他在无意间听闻了舒成勋老人家中墙壁题壁文字可能和曹雪芹有关,他手中有些相关线索便找了过来。

舒成勋见张行对他家墙上的文字很感兴趣,并且说可以提供线索,便领着他来到老屋,当张行在墙上看到“拙笔”两个字时,他脱口而出:“我家箱子上也有这两个字。”

原来,张行的家中有一对老辈留下来的书箱子,这对书箱在他太爷爷时就在他家里了,已经有些年头了。

当年这两个箱子里还有许多清朝时期的古书,后来因为生活困难就把这些古书卖给了古玩店,只剩下两个书箱子。

箱子到底是什么来历,家里的老辈说是朋友寄存的,至于到底多少年了?谁寄存的?无人说得清。

张行知道其中一个书箱上也有一处落款写着“拙笔”二字,时间为“乾隆二十五年”。仔细对照墙上的字迹后,张行认为,墙上的“拙笔”二字与家中书箱上的“拙笔”落款,应该是同一人书写。


张行说,家中另一个箱子上还有一首题诗,落款为“芹溪”。

听张行这么一说,舒成勋吃惊不小,他想这个“芹溪”是不是就是曹雪芹呢?

舒成勋和张行再次找到了专家,将此情况反映上去,经过明清木器专家的鉴定,张行家中两个书箱确为古物,且与曹雪芹生活年代相符合。

另一只书箱盖上有“芹溪居士”字样,而芹溪居士,正是曹雪芹的号。这表明这对书箱就是送给曹雪芹的,落款为“拙笔”的这个人应是曹雪芹的友人,他就是送书箱的人。

这也就证明了舒成勋此前的猜测,他家老屋墙上的一部分诗文,很可能就是曹雪芹的友人“拙笔”留下的。

这一发现,在当时的全国红学界犹如点燃了一颗炸雷…

在友人家中的墙壁上即兴题诗,这在古代文人中很常见,如果舒成勋家墙上菱形对联和大部分文字为曹雪芹好友“拙笔”所书,这是否说明曹雪芹曾在这间老屋居住过呢?墙上风格完全不同的墨迹《有花无月恨茫茫》又是谁写的?是不是曹雪芹呢?

不久后,专家在张行家的书箱中又有了新的发现:在其中一只书箱盖的背面,专家发现了几行用毛笔书写的“书目”。这几行书目书写风格与舒成勋家墙上《有花无月恨茫茫》这处墨迹高度相符。


有精通书法的专家从书法的角度,对两处墨迹进行了仔细的比对,得出如下结论:

一、舒成勋家墙上《有花无月恨茫茫…》这首诗文与张行家中书箱目录均用行楷书写。

二、两处墨迹风格均为萧散朗润,含有褚遂良疏瘦劲练之韵。虽然皆以楷书为主,但其楷中又融入章草之笔意,端庄与秀劲,使转与波脚,一反清代馆阁体之意蕴,用笔流畅,洒脱自然。两处墨迹风格一脉相承,高度认同为同一人所书。

三、专家又将舒成勋家墙上“拙笔”二字与张行家中书箱上“拙笔”进行比对,认为,题壁诗的“拙笔”与书箱上的“拙笔”同为学苏轼《天际乌云帖》,书法风格和笔体相似,高度认同为同一人所书。

后来,有关机构请来了资深的文检专家,对题壁诗中的字体、书箱上的“书目”字体以及孔祥泽临摹曹雪芹《南鹞北鸢考工志》(曹雪芹的另一部著作,原本流落日本)的照片字体进行比对,确认为同一人所写。

有专家又将题壁诗中的字体与1980年前后,贵州省博物馆从民间购得被认为是曹雪芹真迹的《种芹人曹霑画册》上的曹雪芹书法进行比对,也得出风格和笔迹完全一致的结论。


如此终于证明,舒成勋所居住的老屋就是曹雪芹居住过的地方,而墙上的诗文《有花无月恨茫茫…》等文字就是他与友人一同留下的。



贴主:Smiley1于2022_07_17 19:30:17编辑
喜欢Smiley1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