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清幽闲适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8岁女儿随口对了两句诗,父亲预言女儿将沦落风尘,14岁果然应验

送交者: Smiley1[♀★★★★声望勋衔17★★★★♀] 于 2021-07-14 19:01 已读 1598 次  

Smiley1的个人频道

+关注

苏轼在《答张文潜县丞书》写道,“子由之文实胜仆,而世俗不知,乃以为不如;其为人深不愿人知之,其文如其为人,故汪洋澹泊,有一唱三叹之声,而其秀杰之气,终不可没。”这里不逐字逐句翻译,大概意思就是在赞叹苏澈文如其人,字里行间都透露出雄厉之气。这个说法其实就是我们现在常说的文如其人。


这样的说法其实是有道理的,一个人是什么样的人,一般来说都会在他的文学作品中体现出来,这也是与我们上学的时候,能够通过对一篇文章的分析,反推出文章作者的内心想法是一个道理。



我们今天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非常独特的小姑娘,在那个女性基本不读书的年代,她却表现出了异于常人的文学天赋,可也正是因为这种天赋,竟让其父亲担忧她未来将会沦落风尘。而更重要的是,这件事竟然真的在这个孩子14岁的时候应验了。


一、古代女子不读书,薛涛却是个例外


在思想和文化都没有得到一定发展的古代封建社会,男尊女卑是一条成文的规定,所谓的三从四德,女子一定要先后听从父亲、丈夫以及儿子的话,不能有自己的想法;而且还要有所谓的妇德、妇容、妇言、妇功,完全将女性的社会地位降到了最低。


那时候的女孩子,一生最大也最重要的任务莫过于相夫教子,其实古代社会是不要求女子能够做出多大贡献的。这句话表面上看起来似乎很正常,但是不认为女性能做出贡献,本来就是对女性的一种歧视和看低。


在古代男权最严重的时候,女性未满15岁是绝对不能出门的,而在家也不会像我们现在十几岁的孩子一样,每天学习知识。那时候的她们几乎除了吃饭睡觉之外所有的空闲时间,都要学习女工,比如说烧火做饭和针线活之类的,这样才能保证未来可以嫁个好人家。


所谓“女子无才便是德”,这是古代社会极其常见的一种说法,他们认为女性不应当学习先进的知识,即使学了也不堪大用,能把这个家操持好、把孩子带大就不错了。


不过还有一种说法是,那时候的男性地位尊崇,一些人认为,一旦女性汲取到了新鲜的文化和知识,那就一定会变得“不可控”,甚至很有可能会“造反”,所以那时候的女孩子大多数都是没有什么文化的。


可万事都有例外,古代社会的才女也没有少出现,而我们今天故事的主人公薛涛,正是这个例外。


薛涛的父亲是一位清廉的好官,不过他们家的日子也的确比其他人家要好过的多。薛涛自幼与其他的女孩不同,在别的女孩顺应大潮流在家学习女工的时候,她却在父亲的支持下捧起了书本,并且展现出了不俗的文学天赋,这在古代的女性群体中,绝对是十分罕见的。



二、8岁对出佳句,父亲担忧成真


薛涛的父亲也和其他女孩子的父亲不同,他并不认为女性存在的意义就是传宗接代、相夫教子。尤其是在看到女儿展现出绝佳的天赋之后,更是坚定了他要培养女儿读书的愿望。


就这样,薛涛从小就和父亲请来的先生学习读书写字,有空还将琴棋书画给学了个精通,这俨然是个典型的大家闺秀,却又比普通的大家闺秀多了几分文学的气息。而最让薛父感到心惊的事情,其实还是薛涛8岁时随口对出的一句诗。


那天是个祥和的午后,薛父坐在院子里乘凉,和友人讨论朝堂之事。此时年仅8岁的小薛涛捧着一本书走了过来,薛父一时兴起,便想着给女儿出个上联来。


“庭除一古桐,耸干入云中”,小小的薛涛听到这样的上联一点都不慌张,稍微思考片刻便给出了答案,“枝迎南北鸟,叶送往来风”。薛父一听,这上下两句诗歌十分对仗,韵脚和景物的对照也十分巧妙,女儿果然是极具文采的。



夸赞了一番,就让薛涛自己去旁边看书了,而薛父自己则是继续和友人讨论问题。到了晚上,薛父躺在床上睡觉之前,脑子里又开始细细回想女儿对上的这句诗,却隐隐有种不太好的预感,尤其是在“迎”和“送”这两个字上。


要知道,这两个字在如今虽然没有什么特别的含义,最多就是个迎来送往的意思,正常得很。但是如果放在当时那个社会,这两个字其实是在描述青楼女子每日的生活。薛父一时之间十分担忧,害怕女儿真的堕入红尘。


不过再转念一想,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这区区两个字也不能代表什么,更何况自己的家庭虽不是大富大贵,却也衣食无忧,女儿是决计不会沦落到那步田地的,想到这儿,薛父也就沉沉睡去了。


但是世事无常,就在薛涛14岁的那年,由于薛父在朝廷中得罪了势力极大的佞人,导致他被小人陷害,虽无性命之忧,但也被贬黜到巴蜀一代当个小官,其实与流放无异。



薛父一生清廉,又怎受得了这样的诬陷和打击?于是在他们抵达巴蜀之后没几年,身体就出了大问题,没多长时间便撒手人寰。而整个薛家也断绝了经济来源,薛涛更是过上了食不果腹的日子,只能凭借才华和出色的外表,进入青楼谋生。


三、自古才女多情,结局却多独自白首


没想到,薛父用心培养了十几年的女儿,竟然正如他当年预测的一样,不得不成为一名青楼女子。但不幸中的万幸是,薛涛有才艺傍身,所以并未像其他青楼女子一样失去贞洁,一直都是“卖艺不卖身”的状态。


虽然这样很有可能会损失一部分“客人”,但这对于薛涛来说已经是底线了。前文提到过,在薛父的培养下,薛涛从小不仅饱读诗书,而且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这些才艺足够让她成为青楼里的头牌,而不用因为“不卖身”失去市场。


再加上薛涛出众的外貌以及在一众风尘女子中绝尘的气质,更是让众多男子想要一睹芳容。下至街头的黄毛小子,上至朝廷的高官,都想要见上薛涛一面,了却心愿。所以薛涛虽然人在青楼,可是她结识的文人才子、达官贵人可真是不少。



不过,像薛涛这样的才女,无论是交朋友还是谈恋爱要求都是极高的,所以即使认识了这么多人,她也一直都是孤身一人,生生将自己给拖到了三十多岁。虽然已经人到中年,但此时的薛涛却仍旧风韵犹存,而她与元稹的故事,也正是在这时候开始的。


元稹是唐代重要的大臣,当然也是充斥着才学的文学家。公元809年,元稹前往蜀地出差,在严绥的牵线搭桥下,他认识了薛涛。在元稹看来,这个女子和他此前见到过的所有人都不同,她有一种独特的气质,十分吸引自己。


薛涛也正是如此,甚至比元稹还要热烈的多,一眼万年,在看到元稹的那一刹那,就已经在畅想能与之喜结良缘的场景了。所以薛涛是十分主动的,两人在梓州游山玩水,玩了三个月之久,直到元稹不得不回去复命,这才分开。


但是让薛涛没有想到的是,这一别竟是永远。



元稹走后,因为公事缠身而无法回到梓州寻找薛涛,两人保持了一段时间的书信往来,可是在那个车马都很慢的年代,这样相隔千里的异地恋又能持续多久呢?更何况薛涛也清楚,自己只不过是个风尘女子,确实是无法与元稹相守白头的,最终只能郁郁寡欢,独自白头。


四、小结


在热恋时,薛涛曾为元稹作诗《池上双鸟》,“双栖绿池上,朝暮共飞还”,字里行间表达的都是对元稹的思念和不舍,以及想要和这个男人白首的心情。不过造化弄人,当时的时代背景以及两人之间身份的差距,就注定了这份爱情无法相守。


其实说到底,虽然薛涛的人生在一定程度上脱开了封建社会的限制,但其实她仍旧还是活在那个条条框框中的,如果当时的整个社会风气都如同今天一般,那可能薛涛最终就不会郁郁而终,也能和相爱的男人相守一生。


参考资料:《答张文潜县丞书》《论诗三十首·其六》《池上双鸟》

喜欢Smiley1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