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万象小说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儒、道,两家根本的分歧是什么?

送交者: Riordan[☆★声望品衔8★☆] 于 2022-12-23 2:04 已读 909 次  

Riordan的个人频道

+关注
因为道家主要研究的是道德经,我这里用最早的道德经来讨论(郭店楚简上的道德经为主要参考)

因为我们必然知道:成书的时间越接近老子的时代,就越接近原来的味道,所以要讨论道德经,我就更建议我们用最早出土的版本来讨论学习。
至于后面传世的《道德经》5000字的版本,多数是后人根据自己的需要去删减、增译的。而这个郭店楚简的版本却只有2000字而已,5000字版本的一半都不到。

在传世的5000字《道德经》中第19章里有一句话 :“绝仁弃义,民复孝慈。”
这就是儒道两家那么多年来,最大的分歧点之一。
原话是说:只有摒弃了“仁”和“义”,才能回复到人的“天性”和“和谐”。就是按传世的道家说法,在老子看来“仁义”的行为应该是发乎于本能的“实”,而不用再去冠以“仁义”的“名”,所以根本就不用再提仁和义。

我们也知道:儒家是把“仁义”当做根基和基础来发展儒家思想的,这就是儒道两家矛盾的根本点所在。

综上所述:似乎道家更看重发乎本性的“实”;而儒家更看重“名”然后再进一步影响“实”。
在为人处世的方法论上:道家讲究一个“顺其自然,水到渠成”;而儒家似乎认为,你去弘扬仁义,仁义就成了自然而然。

说到这里,我必须往回说一下,毕竟我有言在先,我们要以郭店楚简为标准来看这个问题,那这句话在不同的版本中是不是又有不同呢?
答案是肯定的,郭店版的确和传世的5000字《道德经》大为不同。

这句话在郭店楚简里头是这样的:“绝伪弃虑,民复孝慈。”
这算是给道家和儒家的矛盾点,破案了。原来老子要大家舍弃的是“虚伪”和“疑虑”,而不是“仁义”。
所以,引申来说:假仁假义,虚伪的仁义,是老子他所反对的,因为那叫虚伪,那也在各位心头充满疑虑,而他从来也没有发对过真正发乎本心的仁义。

我下次给大家说说:王子朝奔楚,老子等一众大佬为什么跟随王子朝奔楚?中国又如何从春秋五霸,因为发生了这个事件后,变成了后来的战国七雄
王子朝不是周王室的嫡长子,而是庶长子,传位是按长幼有序的排名关系不容易引起争议?还是按能者居之的方式,优胜劣汰?哪种方式能让一个国家强盛,让人民安居乐业?

我认为:老子以自己的行为支持“能者居之”的道法自然,和这行为和儒家“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规则之间,才是真正儒道两家最大的矛盾点。

最后有一个疑惑:到底能者居之是道法自然;还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是道法自然呢?如果是能者居之是道法自然,又是为什么呢?
喜欢Riordan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已标注为Riordan的原创内容,若需转载授权请联系网友本人。若违规侵权,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