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万象小说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不谈品行,孔子还能教什么?

送交者: 八戒不馋[☆★.空谷幽兰.★☆] 于 2021-04-08 9:58 已读 560 次  

八戒不馋的个人频道

+关注

不谈品行,孔子还能教什么?


孔老夫子弟子三千,各行各业的都有,避开品行的话,孔子还能教什么?专业知识吗?他自己也不全会,否则不会因樊迟想跟他学种地,他就骂樊迟是个小人啦。很简单的道理,术业有专攻。


孔夫子一生教化育人,育的是品行,直指心性。否则,不会天天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三大条,只有最后一条说的是教给你的东西你都学会了吗?学而里的文字,仔细端详,几乎没有脱离品行,也就是心性的。


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老师不可能教专门的技艺,那么,跟着孔子,学的是什么?思的又是什么?这个问题我还没有考虑清楚。只是从自己学习的过程中来说,学东西肯定要想,要思,数理化就是转脑子的活儿,其他学科也是。何必要把这个思字单独列出来?


因材施教,因的是什么材?施的是什么教?从孔子与他的弟子的对答可以判断,因的是弟子的性格特点和所处环境,不同的弟子给予不同的点拨,目的还是让弟子的行为回到心性的正道上来。弟子在行为上的偏差,直接可以追溯到心性。孔子的过人之处是可以洞察人心,知道弟子的问题出在哪里,然后对症下药。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孔子可以解惑。


还有一个想了很久都没有想通的问题,就是为什么孔子赞扬他的弟子后,会加一句可以言《诗》矣


诗三百,一言一贯之,无邪。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至情至真又至性。用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来形容并不为过。诗人的气质,就是敏感,可以在瞬间捕捉到细微的变化并把这种感情表达出来,不必用大词,必须走心。中国历史上感性与理性兼长并美的天才不多,张衡算一个,曹丕算一个,王国维算一个。还有别人吗?不晓得。


诗是要拨动你的心弦,把你的情绪调到最高点,让你跟着诗的感觉,欲罢不能的。所以无论是写诗还是读诗,都必须拿出你心灵深处最敏感的一面才行。否则,不管是写出的还是读到的,都只是文字而已。


不管是论贫富的子贡,还是美目盼兮的子夏,都具备这种读诗时该有的感动了。他们的回答中已经带出自修,仁德之类的概念,所以可以说过橘子熟了。




关于孔子,还有一个想不明白的问题是,他花了很多的时间研究礼,要复礼。这个礼的目的是什么?如果只是约束人的心灵,让人有尊卑的感觉,搞一套新礼仪为什么不行?跪拜与吻手都是形式,并无大的区别。复礼的目的是什么?或者说的目的是什么?

喜欢八戒不馋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已标注为八戒不馋的原创内容,若需转载授权请联系网友本人。若违规侵权,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