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环球地理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三峡大坝拦水快20年,是鱼儿的天堂,水库里的鱼到底能长多大?

送交者: hgao[♂☆★★★★声望勋衔19★★★★☆♂] 于 2022-04-30 1:39 已读 714 次  

hgao的个人频道

+关注
 

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它是亚洲第一长、世界第三长河流,全长6387公里,仅次于6670公里长的尼罗河和6400公里长的亚马逊河,同时长江的年净流量也在世界上排名第三位,排在年净流量接近7万亿立方米、三年半就能注满贝加尔湖的亚马逊河和流域面积是长江两倍有余、径流量是长江与珠江之和还要多的非洲第二长河刚果河(约1.3万亿-2.5万亿立方米之间)之后。



虽然长江无论是长度,还是径流量,在世界上都只能排名第三位,而论长江180万平方公里的流域面积,甚至还进不了世界前十,比第十名的中俄的界河黑龙江少4.3万平方公里,比第十一名的加拿大马更些河仅少0.5万平方公里。.


世界水能第一大河

但是长江发源于有着“亚洲水塔”之称的青藏高原三江源,并且主要流经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湿润地区,既有长江源丰富的冰川冰雪融水补给,也有流域内丰沛的降水,河流径流量较大。


同时长江自西向东流经我国地势的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深切巫山形成长江三峡(瞿塘峡,巫峡、西陵峡)后进入中下游平原,上游干支流落差大、水流湍急,丰富的水量和巨大的落差使得长江成为世界上水能资源最丰富的河流。



不过,正是由于长江流域具有雨热同期的特点,约有70%的降雨量集中在夏季,尤其是每年6月中下旬至7月上半月出现的梅雨,持续的降雨往往会给长江中下游带来严重的汛情,给这一带的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构成极大的威胁。

三峡大坝的核心功能之一——防洪

为了有效治理长江中下游的水患,提高防洪水平、保障中下游地区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同时最大限度优化长江水资源的配置,实现防洪、发电、航运、供水与灌溉、水产养殖、旅游等综合效益于一体(在防洪面前这些都得靠边站),我国于1994年12月14日正式开工建设了当今世界最大的水电工程三峡工程。


而随着大江被截流、三峡水电站的主体工程三峡大坝被建成,并正常蓄水至175米蓄水位后,在三峡大坝的长江干流河道上形成一个长约600公里、宽约1.8公里、总面积达1084平方公里的高峡平湖,向西可通达重庆,结束了“千里川江不夜航”的历史。


三峡大坝位于世界水电明珠、湖北省域副中心城市宜昌三斗坪镇境内,是一座巨型混凝土重力坝,大坝全长2335米、顶高程为185米、坝基宽130米、坝顶宽15.18米,正常蓄水位到175米后,三峡水库的总库容能达到393亿立方米,而当水位下降到145米的防洪限制水位时,能够腾出221.5亿立方米的防洪库容,大约相当于4个太湖的蓄水量。



每到汛期到来前,三峡水库都要进行开闸放水腾出库容,并且与上游的水库群联合调度,水库总库容超过1000亿立方米,总调节库容能扩大到460亿立方米,约占长江年径流量的4.8%,通过实施联合调度能很大程度上削弱长江洪峰,从而减轻中下游地区的防洪压力。


三峡水库的鱼有多大?

从2003年6月份三峡水库首次关闸蓄水,坝前水位提高到135米。而随着三峡大坝蓄水位继续提高、国家对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力度的增强以及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对于长江里生存的鱼类来说,三峡水库已成为很多鱼类生活和繁殖的天堂,尤其是最为常见的“四大家鱼”,即草鱼、鲤鱼、青鱼、鳙鱼。


不知道各位朋友有没有想过这样一个问题,1998-2003年这六年是三峡工程建设的第二阶段,主要以实现水库初期蓄水、第一批机组发电和永久船闸通航为标志,也就是说三峡水库蓄水差不多快20年了,在如此大的人工水库里鱼到底能长多大?


据初步统计,长江流域有鱼类424种,其中有183种是长江特有鱼类,不仅有最常见的“四大家鱼”和闻名海内外的武昌鱼、长江刀鱼,而且还是长江白鲟(已灭绝)、中华鲟、胭脂鱼等珍稀鱼类栖息或洄游的天堂(注意了,白暨豚不是鱼类,而是是鲸目白暨豚科的水生动物)。



实际上,在三峡水库还没有建成之前,长江里就有体型巨大的鱼类生存,从四川一带的渔民中一直流传的"千斤腊子万斤象、黄排大得不像样"的谚语就可见一斑。这里面的“腊子”指的是黄腊丁鱼中华鲟,最大个体体长5米,体重可达600公斤;“象”指的是有着中国剑鱼之称的长江白鲟,最大的体长可达7.5米,体重在900公斤以上(据说可以长到上万斤);“黄排”指的是胭脂鱼,由于它的模样奇特,尤其是幼鱼形体别致,以至于长大之后就变样了。


由此可见,长江中最大的鱼类当属长江白鲟,不过受栖息地环境遭到破坏以及捕捞、水体污染、葛洲坝和三峡大坝的修建等的影响,“长江鱼王”这种半溯河洄游性鱼类已于2019年12月23日被宣布灭绝,其第一的位置被中华鲟取代。


同属海河洄游性鱼类且性成熟较晚的中华鲟,其幼体会随着江水顺流而下,到达黄海、东海和南海北部的浅海大陆架海域觅食,以此来获取丰富的食物,当雌鱼14岁达到性成熟并完成交配后再洄游3000多公里到达长江的宜宾一带水质好、多砾石的江段产卵。


然而由于葛洲坝的修建,中华鲟洄游的生命线也被大坝斩断了,而失去“出海自由”和最佳产卵地的中华鲟,由于在短时间内很难适应江水或海水单一的水环境而濒临灭绝。



不过虽然葛洲坝、三峡大坝的先后修建,导致中华鲟的洄游之路被斩断,但并不是说大坝的上下游就一定没有中华鲟的踪迹。例如2017年三峡库区附近的重庆忠县,有一位渔民就曾误捕了一条疑似野生的中华鲟成鱼,其体长约1.8米、重约120斤,后被渔政部门救治并放生。


除了中华鲟这类体型较大的鱼类之外,长江流域常见的“四大家鱼”也有长成大鱼的潜质,例如早在2004年,有人在南京金牛湖水库就捕到一条重达212斤的青鱼;有人还曾在长江上游捕获到了一条重约400斤的青鱼,而在重庆云阳龙缸景区河段(长江支流石芦河)也发现一条长约3米、重300多斤的鳙鱼(胖头鱼)。


就连处在长江支流汉江支流白河上游的鸭河口水库(河南南阳境内),也曾捕到一条132斤重的大青鱼。


而三峡大坝拦水将近20年,水域面积达到了1084平方公里,坝前最大水深达到一百多米,如此大的水库本理论上应该有很多大鱼,因为英国的尼斯湖,整个湖泊的水域面积相对小很多,湖长才39公里、最宽也只有2.4公里,只不过平均深达到了200米,但是“尼斯湖水怪”的消息报出,可见三峡水库应该也是大鱼生活的天堂。


尼斯湖“水怪”



并且随着长江10年禁捕的实施,在此期间绝大多数鱼类能繁殖2-3代,这对提高长江流域特有水生生物种群数量、改善野生鱼类基因库等方面意义重大。


修建三峡大坝的利弊

据统计,在上世纪末以前,长江中下游地区几乎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水害发生,平均每十年就有一次规模较大的洪涝灾害,每到我国的主雨带北移,沿岸的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等地都会面临极大的防洪压力。


而三峡大坝修建后,所形成的三峡水库直接控制上游将近100万平方公里的流域面积,也就是说能够优化56%的长江流域内的水资源配置,以此达到趋利避害的目的。


除了在汛期能够最大限度地削减洪峰降低中下游的防洪压力,实现三峡大坝防洪这一核心的功能,而且在丰水期蓄水枯水期放水,既能满足发电、航运、灌溉等对水资源的需求,即便是枯水期万吨级海轮也可常年直达武汉。



目前三峡大坝内部安装的32台单机容量为70万千瓦的水能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达2240万千瓦,近三年来年发电量都超过1000亿千瓦时,这里已成为全世界最大的水力发电站和清洁能源生产基地,为河南、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浙江、重庆、广东等省份输送优质的清洁电能,既可缓解我国的电力供应紧张的局面,同时也为我国的节能减排工作做出了相当大的贡献,取得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然而,三峡大坝的修建也存在一些弊端,最主要的就是将长江干流连续的河流生态系统一分为二,斩断了洄游性鱼类等水生生物的栖息环境,尤其是对中华鲟、白暨豚这类生物的影响最大。


但是导致长江鱼类等资源日益减少,甚至濒临灭绝的“罪魁祸首”,并不完全归结于三峡大坝的修建,过度捕捞尤其是电捕鱼的大量进行、航运以及水污染等对鱼类的生存和繁殖影响同样也很大。



不过好在我国已经实施了长江10年禁捕和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高质量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加上我国对一些珍稀鱼类人工增殖放流的进行,我们有理由相信10年后长江的鱼类资源将会是另一番景象,长江里的鱼会更多、更大

喜欢hgao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