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艺术兴趣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画家】齐白石:从乡村木匠到艺术大师

送交者: 石壁居士[♂★★★声望勋衔13★★★♂] 于 2020-02-21 10:57 已读 473 次  

石壁居士的个人频道

+关注
齐白石:从乡村木匠到艺术大师的三部曲  





1、从木匠到画匠



齐白石:从乡村木匠到艺术大师

“芝木匠”苦学技艺



1864年1月1日,齐白石出生在湖南湘潭杏子坞,小名阿芝。8岁开始入蒙馆读书。齐白石出身寒门,读书不到一年,便辍学在家,砍柴放牛。因他身体孱弱,干不了田里的重活,家里就想让他学一门手艺,以备将来养家糊口。恰巧,齐白石有一位本家叔祖是大器作木匠。大器作木匠,就是专门盖房子,做桌椅板凳和种田工具这类粗活的木匠。这年年初,父亲就提出来让齐白石跟他学木匠手艺。



大器作是个苦力活。瘦弱的齐白石扛不动大檩条。时间不长,师傅见他干不动重活,就把他打发回家了。这时,有人说闲话:“阿芝哪能学得成手艺?”自尊心很强的齐白石听见后暗下决心,一定要干出个样儿来。



16岁时,齐白石投师到周之美门下,改学雕花木艺。雕花木艺比大器作更加精细。齐白石看着生动的花样子,打心眼里喜欢。他学得很有兴致。师傅见徒弟聪明好学,也教得格外认真。



转眼三年过去了,从齐白石手里出来的花样子越来越生动精致,刀法运用自如。他还特别将平日里自己所画的花卉果实加入到代代相传、一成不变的传统图案中,又根据乡里人喜闻乐见的吉庆词儿勾摹出许多人物故事,创造了许多有意思的新花样,很受人们的喜欢。渐渐地,他成了方圆百里内有了小有名气的“芝木匠”。





《百年巨匠——齐白石》视频截图



一本《芥子园画谱》让他踏入绘画世界



20岁那年,齐白石随师傅外出做活时,在一个主顾家里无意间见到了一部乾隆年间翻刻的《芥子园画谱》。《芥子园画谱》也就是当时的绘画教科书。齐白石仔细翻阅之后,发现里面的图画自己也能画,如获至宝,遂把书借回家。夜晚,齐白石不忍睡,伴着油灯,用薄竹纸一幅幅地勾影,如痴如醉。



他将用过的薄竹纸钉在一起,半年过去了,一共攒了16大本。一页页翻看,纸上的花样一点点逐渐生动、活泛起来。从那以后,齐白石做雕花木活,就用画谱作依据,既能花样出新,画法又合规则。这为他后来绘画打下了良好基础。





齐白石作品《松柏高立图·篆书四言联》



27岁拜师开始正式学画



齐白石正式学画时,已是27岁了。这时,齐白石家里的境况很不好。人口一天天增多,年景不是旱就是涝,田里庄稼收不了多少,赋税又重,全家人常常吃了上顿没下顿,过着十分凄苦的日子。



这一年,齐白石拜胡沁园、陈少蕃为师。拜师后,他就住在胡家。胡家安适、优越的生活,不但没有拉开他同家庭的距离,反而加深了他对家庭的关切和怀念。每当夜深人静,妻子愁苦的面容,父亲弯腰驼背扶犁耕作的情景,母亲骨瘦如柴,风吹欲倒的身影……一一浮现在他的眼前。




齐白石意识到,自己不能像其他人那样学画,只有争取一切时间加紧学习。自己必须快马加鞭,一天当两天;甚至当三天四天,他不顾疲劳,不顾身体,一个劲儿拚命学。



齐白石跟陈少蕃读《唐诗三百首》,因为有小时候的基础,只用了两个月的时间就把诗文一字不差地背了下来。接着,齐白石又读了《孟子》、唐宋八家古文、《聊斋志异》等。他一边读书,一边跟胡沁园学画。胡沁园向他传授了许多作画的理论,还把自己收藏的古今名人字画拿出来,让齐白石仔细临摹,同时,又介绍齐白石向湘潭名画家谭荔生学习画山水。



在两位老师的悉心教导下,齐白石的书画大有长进。他很快就进入了文人雅士的社交圈子。读书学画,让他眼界渐宽,画艺渐长。他收起斧锯钻凿,拿起画笔,决定卖画养家,向乡间文人和画师方向转变。





2、从画匠到画家

57岁的“北漂”老人



从1864年到1901年,齐白石从没有离开过故乡。乡间的事物成了他画作中的常客。别的画家不屑于理会的锄头、铲子、小虫、青蛙甚至老鼠都跃然于他的画中。他的画朴素自然,一见就仿佛闻到来自乡村的气息,听到了孩童们稚嫩清脆的歌谣。



对于艺术的执着追求让他40岁以后五进五出,行遍天下。就在57岁那年春夏间,齐白石的家乡发生了兵事,家乡谣言四起,有碗饭吃的人,纷纷另谋避地之所。他迫不得已辞别了父母妻子,携着简单行李,独自动身北上。



自此,齐白石在57岁的年纪,成了一名“北漂”。也正是由于这次北上,齐白石走上了艺术人生的重要转折。





这幅画为齐白石老人87岁时所作,画中一群小鸡生动活泼,你追我赶,一路向前,刨土啄食,其乐融融



60岁时成为“海国都知”的老画家



齐白石到了北京,住在法源寺庙内。远离故乡的夜更加难熬。齐白石想起父母妻子、亲戚朋友,远隔千里,不能聚首一处,辗侧枕上,往往通宵睡不着觉。刚到北京的时候,他没有名气,也不被社会接受。平日里卖画刻印,生活过得并不好,再加上那时物价低廉,只可以勉强维持生计。



正在齐白石孤单地飘零在外乡时,他遇到了平生的知己陈师曾。“我那时的画,学的是八大山人冷逸的一路,不为北京人所喜爱,除了陈师曾之外,懂得我的画的人,简直是绝无仅有。”齐白石在自述中说道。陈师曾与齐白石的相遇纯属偶然。有一天,陈师曾去琉璃厂闲逛,不经意间见到齐白石的印章,大为赞赏,便特意赶到法源寺拜访。没想到,两人一见如故,成为莫逆之交。




此后,陈师曾应邀去日本参加中日联合绘画展览会,携带齐白石花卉、山水数幅,供展览出售。没想到,画一挂出来,便销售一空,花卉每幅卖了100银币,二尺纸山水更是卖到了250银币。



不仅如此,法国人也拿了齐白石和陈师曾的画,准备参加巴黎展览会。日本人还专门为他们拍摄了纪录片,在东京艺术院放映,轰动一时。



消息传来时,齐白石大喜过望,乘兴赋诗一首:曾点胭脂作杏花,百金尺纸众争夸。平生羞杀传名姓,海国都知老画家。



从此,齐白石的艺术渐入佳境。琉璃厂那些嗅觉敏锐的古董商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一时间洛阳纸贵。虽然他会有“一身画绩终难了,晨起挥毫夜睡迟”的烦恼,但日常生活有了很大改善,再也不用过那种寄人篱下的清寒日子了。





2009年,在布鲁塞尔的皇家美术馆,观众在《再序兰亭·中国书法大展》开幕式上参观齐白石的书画作品



3、从画家到巨匠

10年谢客闭门变法



不幸的是,不到一年,陈师曾就在去南京为母亲奔丧的途中得痢疾病逝了。齐白石失掉一个知己,心里头觉得异常空虚,眼泪也就止不住地流下来。齐白石曾有“君无我不进,我无君则退”两句诗来形容陈时曾。痛苦之中,齐白石开始了他长达10年的变法之路。



在齐白石这个岁数,其他的画家早已急于守成,作品少有,更别说是改变画风,追求陌生的艺境,唯有他。他发誓言说:“余作画数十年,未称己意。从此决定大变,不欲人知,即饿死京华,公等勿怜,乃余或可自问快心时也。”



“扫除凡格总难能,十载关门始变更”,正是他在1920年到1929年之间以超出常人的毅志和精力,用10年时间关门杜客、潜心研究的写照。齐白石不断摸索适应自己才秉、气质和学养的艺术道路。从原来刻意追求和摹仿前辈大师,到信手拈来任意发挥;从疏朗冷逸,到热烈厚重,齐白石的变法经历了一个痛苦而漫长的过程。到1928年,“十载关门”的齐白石在花鸟画上变法的新风格已经成熟,他的艺术在这一刻破茧而出,大放异彩,他从此进入了一个“一花一叶扫凡胎,墨海灵光五色开”的自由境地,带有强烈齐白石个人符号的“红花墨叶”派画风开始独步画坛。




师法自然,匠心独具,融入自我,齐白石的变法不是简单的、形式上的变,而是一场荡气回肠、轰轰烈烈的“核裂变”。



斗转星移,齐白石从一个乡村木匠到一个艺术上的多面手,诗书画印无一不精,花鸟、山水、人物无一不能。他曾说:“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正是这样一个不欺世媚俗、执着追求的艺术大师,才给后人留下了一件件和谐奇趣、寓意无穷的传世佳作。



来源:中国青年网 百年巨匠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喜欢石壁居士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