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逍遥自在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降半旗从何而来?共和国旗帜首次为谁而降 大熊猫在海外也享殊荣

送交者: yanziaz[♀★★★★声望勋衔18★★★★♀] 于 2020-05-24 8:16 已读 568 次  

yanziaz的个人频道

+关注
降半旗从何而来?共和国旗帜首次为谁而降 大熊猫在海外也享殊荣 

为表达全国各族人民对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牺牲烈士和逝世同胞的深切哀悼,国务院决定,2020年4月4日举行全国性哀悼活动。在此期间,全国和驻外使领馆下半旗志哀,全国停止公共娱乐活动。4月4日10时起,全国人民默哀3分钟,汽车、火车、舰船鸣笛,防空警报鸣响。



那么下半旗志哀是怎么由来的呢?


据说在1612年,英国在斯图亚特王朝带领下已经确立起了自己的海上霸权,日不落帝国的版图正在不断完成。当时有一艘名为“哈兹.伊斯”的英国船只正在美洲大陆的北海岸探索通往太平洋的航道。在这次探险航行中,船长不幸去世,在回英国的途中,船员们将桅杆上挂半期,缓缓驶入泰晤士河。这种哀悼方式后来被许多船只所效仿,以后又发展到陆地上下一半旗帜。这种志哀方式庄重并让人肃然起敬,最终英国政府正式承认了这种志哀方式,在有国家元首或重要人物去世时候,都要下半旗志哀,并逐渐成为了全世界通行的一种最高志哀方式。



在中国下半旗的哀悼方式在民国时就有。


1915年5月9日,袁世凯作为民国第一任大总统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全国教育联合会决定就每年的5月9日定为“国耻纪念日”。

在当时的上海、湖北武汉、河南开封要求在全市范围内五九国耻日当天,全市均下半旗志哀。1938年5月9日,湖北武汉在下半旗志哀的同时,还要求全市停止娱乐宴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降半旗志哀的方式继续得以执行。


1950年10月27日,中央书记处书记,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组织家任弼时在北京逝世。五星红旗首次在升到杆顶以后,再缓缓的下降到旗顶与杆顶间的距离为旗杆全长的1/3处,开启了共和国史上降半期志哀,对逝者生命尊重的先河。至此以后,五星红旗每当有国家领导人逝世以后,均降半旗志哀。



五星红旗除了在国家领导人去世的时候降半旗,也对中国人民的老朋友降半旗志哀,其中规格最高的当属苏联领导人斯大林。1953年3月5日,斯大林去世后,从3月7日至3月9日全国下半旗志哀,并停止一切宴会和娱乐活动。


1990年6月28日通过的国旗法,对降半旗做出了具体规定,除了国家主要领导人逝世外,还规定了三种情形:一是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做出杰出贡献的人逝世; 二是对世界和平或者人类进步事业做出杰出贡献的人逝世; 三是发生特别重大人员伤亡的不幸事件或者严重自然灾害造成重大人员伤亡时,可以下半旗志哀。


1999年5月7日,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遭到了美军轰炸机发射的导弹的袭击,造成正在使馆中工作的新华社记者邵云环、《光明日报》记者许杏虎、朱颖不幸牺牲,同时炸伤数十人,使馆馆舍严重损毁。


5月12日,在天安门广场上五星红旗降半旗为使馆遭袭事件中遇难的3名中国记者志哀,这也是中国首次为普通民众降半旗志哀。



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发生以后,举国悲痛,为了缅怀逝者,敬畏生命,5月19日至21日被定为了全国哀悼日,中国也开启了首次为灾难中普通百姓降半旗志哀的先例。


今天全国各地,根据国务院政令降半旗为新冠疫情中牺牲的烈士和逝世同胞志哀,不仅仅是我们对每一个逝去生命的最高尊重,更是全国人民团结在党中央的周围,众志成城,负重前行,中华民族凝聚力的体现,相信在党的领导下我们必将克服困难,战胜疫情,并赢得这场没有硝烟抗疫战争的伟大胜利。


降半旗志哀除了对人以外,我们的国宝大熊猫也曾在国外享受过这样的特殊礼遇。


1972 年中日建交以后, 中国曾送给日本4只熊猫。但过了一段时间后有两只大熊猫不幸去世。当大熊猫不幸去世消息传出后, 日本全国下半旗志哀, 并召开了大型追悼会以示哀悼。


1983 年, 美国一只刚刚出生的熊猫幼崽死亡, 总部设在瑞士的世界自然保护基金会下半旗志哀, 因为这个基金会的会旗是以大熊猫为标志的。
来自爱历史 

喜欢yanziaz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