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八闽大地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隐秘的角落,那些被遗忘的石码

送交者: 都是可怜人间[★★★Mia&Levin★★★] 于 2020-08-15 5:18 已读 709 次  

都是可怜人间的个人频道

+关注


@祖传石门竖


本期打卡,


不拍地标。


寻找隐秘的角落,


那些被遗忘的石码


——@『小石码』


南台庙,供奉


闽越王无诸,唐将军开漳


年代待考


乾隆《龙溪县志》记载


杨厝路,第一站


@石码的五大阿嫲


扎着两条粗辫子,古板、老式


小艾,执意拍照


@嘻嘻



@行人阿伯,杨厝路街景


疫情未结束,


出门戴口罩。



@骑自行车的骚年家


车把上吊(⊙o⊙)啥?好吃的!这种照镜子的拍照风格,也够赞的!




@修理脚踏车的怣叔、@ 缝裤脚、换拉链锤婶、@剃头伯水溢仔,照片请勿对号入座。





@街头拐角,不出名的小庙




仙庵,第二站


龙海县蚊香厂,己是危房。红砖楼,再不拍,下月或许看不见了。




这个大叔,很特别,介意我拍照!


呵呵


谢了!





老城区,有老城区的市井


这隐秘的角落,


只有我,才可以告诉你!




满门平安好


明清·店肆, 随处可见


蔡港,石码之源






丁酉巷,第三站


@柱子!美女,你这胸,也太露了吧。木质的格子,有点特别。在闽南,这种叫“朱文公格”。


丁酉年开基。话说,这里曾经住过一位武状元。








@番仔楼的主人,己不在石码。但楼顶插着五星红旗,不忘我的中国心。




解放西路,第四站


这条老街,让我感觉:电线杆和老人


石码人,很友善。厝边头尾


碰到的,都是熟人。可以站在大街中央


说个,十来半伙






@这个送水伯


早年,用板车送水


现在,改电动车了


石码背靠紫云岩、古林岩


用山泉水,泡茶


石码人叫:呷茶




@人力三轮车夫,


一个靠出卖人力,维持生计的职业。


在石码,还可以看到


我喜欢,你


原生态,不经雕琢





新行,第五站


新行,又名:外市。顺治初年,填江增建。


@外地人,@本地的石码人,每天下午,都会在此等候上水的海鲜!


不管是出海的海鱼,还是九龙江口半咸水的,都是不错的鲜。




@店肆门板,是石码的一大特色,各有不同,体现不同的年代。


饭点时间


从门外,看风景


咸菜稀粥,案台香烛,闽南尪公


才是最美的人间烟火




@有点尿急


看到一对情侣标志


隘门背面,是风景


走,轻松一下


嘻嘻,嘻嘻






福寿街,第六站


@回家。小镇的夜色,原来是这么的美!








石码的隘门(书巷)


是一种城市与城市空间概念


早年,石码富庶,倭寇扰民


白天,生理为商


晚上,隘门为障




美!


请容我,叫你“石码街”


门口,即是街


街中,可纳凉







燕雀,屋前


我还是,曾经的那个骚年


你,还是梦中的你






@全程手机街拍


中山亭,回归原点


不管是红皮车,还是绿皮车


隐秘的角落,


那些总被遗忘的故事。


不管多年以后,是否还被拾起。





喜欢都是可怜人间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