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八闽大地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跨越450年的古今厦门地图合集,不仅信息量巨大,更是一场美学盛宴!

送交者: 都是可怜人间[★★★Mia&Levin★★★] 于 2020-07-25 6:17 已读 1411 次  

都是可怜人间的个人频道

+关注
[iframe]"[/iframe]


厦门岛从几百年前小渔村,到明清时期的海防前哨,再到最早开埠的通商口岸,发展成现在高楼林立的繁华都市。不同时代的人,对厦门这座城市的范围,定义也不尽相同。



老一辈的厦门人或许认为中山路、中山公园一带,才称作厦门,过火车站就不算厦门了。2000年以后的一段时间,人们常常以岛内、岛外来区分厦门的城区与郊区。这几年,厦门城区正飞速地向岛外发展,岛内、岛外的差距逐步缩小,已经很难回答厦门的市中心在哪里了。这恰恰是厦门日新月异的体现,而不同时期的地图则记录了这些变迁。


自明朝以来,历代厦门的地图不少。有中国人绘制的,也有外国人绘制的。有民用的,也有军用的。地图的作用不仅仅是告诉我们,“我们在哪里,如何到达那里”,它承载着巨大的信息量。把历代的地图放在一起,就是这座城市的成长史。



明《万里海防图》厦门岛及周边



时代:明嘉靖年间(1530-1560年代)


来源:美国国会图书馆


背景:上图为明嘉靖年间(1530-1560年代)绘制的《万里海防图》中厦门岛及其周边的局部,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记录厦门的地图之一。1387年,为了抵御沿海倭寇的侵犯,江夏侯周德兴在厦门岛的西南隅筑城,七年后完成。当时抽调永宁卫下的中、左二所兵力驻扎厦门,因此厦门城亦称“中左守御千户所”,简称“中左所”。



《泉州府舆地图说》同安县专图



时代:明万历三十年(1602年)


来源:美国国会图书馆


背景:这是明万历三十年(1602年)《泉州府舆地图说》中的同安县专图。此图展现了当时同安县所管辖地域。图中央是同安县城,辖内设有高浦、厦门、金门三所。左下角的深青驿,是自宋朝以来同安连接漳、泉两地的古驿道驿站。当时厦门岛称“嘉禾里”,乃泉州府同安县12里之一。值得一提的是,金门岛、烈屿古时也属于同安县,直到1912年。



清《鹭江志》厦门岛全图



时代:清乾隆年间(1760年代)


来源:《图说厦门》


背景此图出自清乾隆中期(1760年代)编著的厦门志书 《鹭江志》。图中厦门岛轮廓清晰可见,当时的筼筜港港湾辽阔,长十多里,宽四五里,海水一直流到江头。浮屿(今思北)仍然是一个伸入水中的小岛。1683年,施琅将厦门城扩建至600丈(2000米)。同年,厦门城的中心位置成为闽台最高军事机关—福建水师提督署的驻地,即地图上标示的“提督衙”。图中的”道台衙”又称“兴泉永道署”,为省下面一级的行政派出机构,于1727年改驻厦门。厦门岛西南靠海的部分聚集了密密麻麻的“路头”,即简易码头。东边广袤的土地上则遍布了不少禾山的村庄。



清《厦门旧城市图》



时代:清同治年间(1860年代)


来源:《图说厦门》


背景上图为清同治年间(1860年代)的《厦门旧城市图》,主要记录了当时厦门城区的情况,其中街巷信息相当的丰富。据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版的《同安县志》载,厦门的古街道有25条。其中近城的称“内街”,共计有桥亭街、新街仔、塔仔街、局口街、菜妈街、桥仔头街6条;近海的称“外街”,计有提督街、石埕街、神前街、外关帝庙街、轿巷街、火烧街、碗街、磁街、竹仔街、亭仔下街、纸街、中街、木屐街、港仔口街、岛美路头街、五崎顶街和走马路街等17条;内外街之间有关仔内街;厦门港有市仔街。而从地图上看,当时厦门的街巷已远远不止25条了。



1915年厦门城区与鼓浪屿



时代:民国初期(1915年)


来源:杨羽翔 收藏


背景此为民国初期(1915年)出版的《东亚官方指南》第四卷中厦门城区与鼓浪屿的英文地图。该图用蓝、绿、橙等不同色块来反映厦门的水系、山林、建成区等。厦门旧日的“七池、八河、十一溪”,在地图中亦可见一二。厦门岛海后滩及鼓浪屿东部海滨上用英文标注了不少机构及公司名称,如太古洋行、美国领事馆、厦门电话公司等。



1931年《厦门市道路规划图》



时代:民国中期(1931年)


来源:杨羽翔 提供


背景上图为1931年的《厦门市道路规划图》。1920年初,厦门道尹陈培琨、地方绅士林尔嘉等倡议开辟马路,成立市政会和市政局,开启了厦门第一轮的市政建设。1926-1931年为全面兴筑时期,拆城墙、辟马路、建公园、规划市场、更新码头、开办医院、学校等。短短几年间,厦门的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图中可见市区北至厦禾路、西临鹭江道、东至百家村、南至厦大。厦港已与市区连为一体。红色线条则为已建/在建马路,双线条为规划道路,其中除了1926年建成的第一条马路—开元路,主干线“四横一纵”(厦禾路、大同路、思明东路、中山路、思明南北路)及堤岸(鹭江道)至1931年已基本完工,奠定了厦门老城区的格局,直至今日。



1946年厦门市区及鼓浪屿



时代:民国战后(1946年)


来源:美国德克萨斯州立大学图书馆


背景这是1946年厦门光复后,美军绘制的厦门市区及鼓浪屿地图。标注以英文为主,重要地点加注中文。该图地形、路网根据1944年航拍图测绘,并用蓝、绿、米黄、灰、黑等不同色块来反映厦门的水系、林木、山岭、建成区、大型建筑等。图中还记录了太平洋战争中,厦门被轰炸过的区域,以斜线填充表示。



1960年《厦门市地图》局部



时代:解放初期1960年


来源:《图说厦门》


背景这是1960年《福建省地图集》中《厦门市地图》的厦门岛及周边局部。1950年代,厦门市版图增大,集美、东孚、灌口等乡镇先后从同安划给厦门,海沧从海澄划给厦门。因两岸对峙,厦门的城市发展受到约束,与民国时期相比,市区仅向东延伸至文灶,总面积10余平方公里(黑色部分)。1955年高(崎)集(美)海堤竣工,厦门不再是个孤岛。当时岛内、岛外的海岸线仍然弯弯曲曲,不过可见筼筜港凤屿、钟宅湾、马銮湾一带已开始围垦,建有盐场。



1972年《厦门市区图》



时代:文革期间(1972年)


来源:杨羽翔 收藏


背景这是1972年的《厦门市区图》。文化大革命初期,在红卫兵“破四旧、立四新”的冲击下,改地名的浪潮席卷全国。这张地图反映了当时改名的情况。开元区与思明区分别改为“东风区”与“向阳区”。市区内公社(原街道)的名称也高度政治化。几乎所有的主要道路都被改了名,中山路改成了“东方红路”、厦禾路改为“工农路”、思明路改为“红卫兵路”等。1970年,中山公园南半园毁于一旦。地图上可见中山公园南部已变成“人民广场”,就是那个疯狂年代的产物。



1989年《厦门鸟瞰图》



时代:改革开放初期(1989年)


来源:杨羽翔 收藏


背景这是一张1989年的《厦门鸟瞰图》。改革开放初期,厦门的城市建设思路为“开发新区,保留旧区。”新城区几乎都是在原筼筜港的滩涂上填海建设的。从图中可见滨北、滨南、槟榔、东渡等新区已有不少建筑物。位于莲坂的富山展览城1985年建成,是厦门第一个大型展览馆。市政府1988年从公园南路迁至滨北现址。经济特区的发祥地—湖里虽然没有画出路网,但是在缩略图中可见其建成区的规模。厦门城区的面积从1980年的13.8平方公里扩大到1990年的42.5平方公里。



2000年《厦门经贸旅游地图》



时代:二十一世纪(2000年)


来源:杨羽翔 收藏


背景这是2000年的《厦门经贸旅游地图》。图中可见市区的范围已经跨过铁路以东,至前埔会展、枋湖工业区一带。因此市区地图的绘制区域扩大到了整个厦门岛。东部的路网逐渐完善,横向干道有连接莲坂及前埔的莲前大道及江头至五通的禾东路(今仙岳路东段)。纵向有连接机场与莲前路的金尚路。环岛路已修至何厝一带。海沧大桥于1999年修建完成,成为第三条连接岛内外的通道。



2014年《厦门市行政区划图》



时代:二十一世纪(2014年)


来源:杨羽翔 收藏


背景上图是2014年《厦门市行政区划图》。此时,整个厦门岛,海沧、杏林、集美的沿海地区,同安、翔安的部分地区都已发展成为城区。市区面积近300平方公里。已有厦门大桥、海沧大桥、杏林大桥、集美大桥、翔安隧道等五条通道进出岛。另外,第二东、第二西通道也在规划当中。海沧新城、集美新城、杏林湾新城、同安、翔安新城,如众星拱月一般媲美岛内城区。现在要回答厦门的市中心在哪,真是越来越难了。

喜欢都是可怜人间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