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逍遥自在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国产啤酒沦为“啤水”!被扯下了多年的遮羞布,它的出路究竟在哪

送交者: Smiley1[♀★★★★声望勋衔17★★★★♀] 于 2024-04-23 17:47 已读 3139 次  

Smiley1的个人频道

+关注

曾经,国产啤酒承载着无数人夏夜畅饮、烧烤佐餐的美好记忆。然而,时至今日,许多消费者却发出无奈的感慨:“喝的不是啤酒,是‘啤水’。”这一戏谑之词,犹如一把尖锐的刀,无情地扯下了国产啤酒业多年来掩盖在繁荣表象下的品质隐忧。那么,面对市场质疑与消费者口感需求的升级,国产啤酒的出路究竟在何方?



回溯过往,二十多年前的国产啤酒尚能带给人们爽口怡人的饮用体验,即便豪饮数瓶,亦鲜有不适。而今,不少消费者却发现,相同的饮酒量却常常引发呕吐反应,不禁疑惑:究竟是酒量退步,还是啤酒变了?



揭开谜底,答案直指生产工艺与原料配方的悄然变迁。国产啤酒市场中,工业淡啤占据主导地位,以其低廉的价格、清爽的口感迎合大众市场。然而,为了进一步降低成本、提高利润,一些厂商过度依赖大米、玉米等淀粉类辅料,大幅削减麦芽和啤酒花的使用比例。这种“麦芽不够,大米来凑”的策略,使得原本应以麦芽为主导的啤酒风味日益淡化,沦为“啤水”般的存在。


更为堪忧的是,国产啤酒中大米等辅料的使用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甚至在某些产品中占据主导地位,严重偏离了啤酒应有的酿造原则。以某啤酒为例,其生产成本中大米占比从2.9%猛增至8.1%,麦芽的地位被严重削弱。这种现象在众多国产啤酒厂商中普遍存在,导致国产工业淡啤原麦汁浓度普遍偏低(8P-10P),发酵副产物减少,啤酒风味大打折扣。



在国产啤酒的成本结构中,包装材料占比最高(约30%),其次是销售、分销成本及其他费用(各占20%),制造、能源和人工成本约占16%,而真正决定啤酒品质的原料成本(包括水、麦芽、啤酒花等)仅占14%。这一失衡的成本分配,揭示了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的过程中,对原料选择与比例调整的过度依赖,牺牲了啤酒的内在品质。



随着精酿啤酒市场的蓬勃发展,国产啤酒面临的挑战愈发严峻。精酿啤酒遵循传统的酿造工艺,严选优质麦芽、啤酒花与纯净水源,杜绝过度添加辅料,确保每一滴酒液都蕴含丰富的麦香、酒花香与独特的个性风味。无论是遵循德国“纯酿法”的严谨之作,还是比利时风格的创新尝试,乃至本土新兴的手工精酿品牌,都在国内市场赢得了消费者的热烈追捧。



对比之下,口感单一、风味淡薄的国产工业淡啤愈发显得力不从心。消费者的味蕾在精酿啤酒的洗礼下得以唤醒,对啤酒品质的追求不再满足于过去的“将就”,而是期待层次丰富、口感醇厚的佳酿。这种消费观念的转变,无疑为国产啤酒敲响了警钟。



面对“啤水”标签与市场困境,国产啤酒要想打个漂亮的翻身仗,不妨试试以下两招!


1. 麦香回归,原料讲究。回归初心,让啤酒回归麦芽主导的醇香世界。适当增加麦芽用量,控制好辅料比例,确保每一口都能尝到实实在在的麦香和醇厚口感。挑些好原料,别让它们在成本表里总是垫底,让消费者真切感受到钱花在了“刀刃”上。


2. 多样化产品,满足各路“酒仙”。既要稳住那些喜欢经典工业淡啤的“老朋友”,也要抓住追求品质生活的“新粉丝”。推出原麦汁浓度更高、口感更丰富的啤酒,让大家按喜好各取所需。学学精酿啤酒的“十八般武艺”,搞点地方特色、季节限定款,让人一眼认出咱们的独特魅力。





喜欢Smiley1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