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歐都論壇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產能過剩·系列】葉倫會李強 美中需要「艱難」對話

送交者: Haisen2023[♂★★學翥吉奥★★♂] 于 2024-04-07 1:42 已读 3102 次  

Haisen2023的个人频道

+关注
葉倫會李強 稱美中需要「艱難」對話
2024/4/7 12:27(4/7 14:34 更新)

美國財政部長葉倫(左)7日在北京與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右)會談。(路透社)

中央社台北7日電)美國財政部長葉倫今天在北京與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會談。葉倫表示,過去一年的艱難對話有助兩國關係更加穩定;她並提出控制中國工廠產能過剩的主張。


路透社報導,葉倫(Janet Yellen)上午在與李強會面的開場發言中表示,「雖然我們還有很多工作要做,但我相信,在過去一年中,我們雙方的關係已經建立在更穩定的基礎上。這並不意味忽略雙方分歧或避免艱難的對話,而是代表我們必須明白,只有直接、坦率地溝通,雙方才能取得進展」。


葉倫還說,作為世界上最大的兩個經濟體,美中有責任對自己的國家和世界負責地管控複雜的雙邊關係,在應對緊迫的全球挑戰時進行合作,並發揮領導作用。她也向李強提出控制中國工廠產能過剩的主張。


李強則回應,兩國需要互相尊重,應該成為夥伴而非對手,並表示葉倫此行取得「建設性進展」。


4至9日訪問中國的葉倫將中國電動車、太陽能板和其他清潔能源產品生產過剩作為此次訪問焦點。她昨天在廣州和中國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會面時,雙方同意針對全球經濟平衡增長等議題展開對話。


不過,報導指出,葉倫訪中期間,中國官媒持續反駁產能過剩的言論。新華社5日發表英文社論說,葉倫大肆宣揚中國清潔能源領域產能過剩,是為美國保護主義製造藉口,打壓中國電動車相關產業無助於美國自身發展,期待葉倫訪中期間能取得更多進展,打破互利合作障礙。(編輯:廖文綺/周慧盈)1130407


延伸閱讀
李強見葉倫:盼中美做夥伴而非對手美財長面告中國:支持俄羅斯國防工業將有重大後果葉倫見美商界代表 反對脫鉤關切中國產能過剩
中國產能過剩招致批評 謝鋒:這是個偽命題


耶倫與何立峰會面要求中國抑制過剩產能

2024.04.05

2024年4月5日,美國財長與中國副總理何立峰在廣州會面。

中國產能過剩?學者有反駁也有擔憂
2024/4/7 13:55(4/7 14:01 更新)
中國汽車出口量在2023年首次躍居全球第一,尤以新能源汽車的迅速發展和低價讓外國感受到威脅,歐洲即發起有關補貼情況的調查,美國財長葉倫4月訪中也點名關注中國電動車行業。圖為上海萬象城內展示多品牌的電動車,是現今中國大型商場常見的景象。中央社記者張淑伶上海攝 113年4月7日
(中央社記者張淑伶上海7日電)中國產能過剩問題引發關注。有學者認為,這是西方國家的解讀,以全球市場來看,中國沒有過剩的問題;也有學者分析,在美國製造業回流的情況下,全球生產者的競爭正在加劇。
美國財政部長葉倫(Janet Yellen)正在訪問中國,議題之一是關切中國產能過剩,向全球輸出低價商品,影響全球經濟。她在前往中國途中受訪時,曾點名中國針對涉美電動車等關鍵產品的扶持行為,表示要保護美國清潔能源產業不受中國投資和產能過剩影響。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中國世界貿易組織(WTO)研究院院長屠新泉告訴中央社記者,嚴格意義上來說,「所有有出口的產業都可能是國內的過剩」。但他認為當前重點不在於定義,而是產品和影響,關鍵就是現在中國汽車產業的發展已經影響到其他國家,「政府補貼只是一個他們給中國的標籤,因為美國政府自己也有補貼」。
官方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汽車出口491萬輛,年增57.9%,首次躍居全球第一。
屠新泉說,現在歐美關切的產能過剩,主要針對汽車。汽車產業對美國、歐洲、日本和韓國都很重要,因為從製造業的角度來講,汽車產業是最大的一個產業,而全球主要是幾家公司在掌握。
他強調,中國目前對歐洲、東南亞的電動車出口價格高於國內售價,不構成傾銷,即使如此,在海外仍頗具價格競爭力。當前中國電動車對美國只有極少量的出口,美方的「大動作」是預防性行動,為接下來採取措施做準備。
他認為,放在全球對環保產業和新能源的需求來說,如果都淘汰傳統燃油車,當前的綠色能源汽車不但沒有過剩,還遠遠不足。「從注重環境議題的角度來講,中國做的都是好事。但是從產業界的角度來講,就變得不一樣。」
北京清華大學社會學退休教授孫立平今天在其微信公眾號上發表文章,則是從全球供應鏈轉變的角度,認為當前產能過剩的問題十分複雜。
他表示,當前供應鏈重組,除了東協、印度、墨西哥都是「友岸外包」、「近岸外包」等供應鏈理念下的受益者,美國製造業也有明顯的回流和重建。
文章說,2023年美國的製造業投資規模已經達到了2010年的3倍,而且這個數據還在持續上升。有人估計,到2025年,將有84%的美國企業部分或全部回流其製造業務。這導致的結果之一,就是全球供應商更激烈地爭奪有限的市場份額。
他指出,中國在1997年就告別短缺經濟,進入過剩經濟時代。隨著2001年中國加入WTO,等於拓展了河道疏通原本的過剩。現在看,「這條新挖掘的河道在開始淤塞」。即使在中國國內,各行各業的「過剩」也使得競爭越來越激烈,許多企業都在叫苦。
孫立平說,原有的產能在繼續噴湧,新的產能在不斷加入,於是,在本來就是過剩的背景下,整個世界的整體供給能力迅速增加。他認為從歷史上看,產能過剩會引發衝突和戰爭,未來免不了會有一場暴風雨,但需要守護的是,「經濟問題用經濟手段解決,利益問題用妥協方式化解」。(編輯:陳鎧妤)
中國產能過剩招致批評 謝鋒:這是個偽命題2024/4/6 11:54(4/7 13:53 更新)
(中央社台北6日電)中國產能過剩危及全球供需平衡,不過中國駐美大使謝鋒接受媒體專訪表示,質疑中國產能過剩「這是一個偽命題」,並說從全球範圍來看,優質產能不是過剩,反而是嚴重不足。
美國「新聞週刊」(Newsweek)5日於官網刊登專訪謝鋒全文。
因中共領導人習近平指示發展「新質生產力」以擺脫當前中國經濟疲態,於是中國不再大舉生產鋼鐵或興建大樓,而是大量生產電動車、電池,發展生物製造及無人機的「低空經濟」,造成產能過剩導致全球供需失衡。
不過謝鋒告訴新聞週刊,有些人指責中國產能過剩對其他國家構成威脅,這是一個偽命題,全球範圍來看,優質產能不是過剩,反而是嚴重不足,尤其發展中國家能否從發展優質產能受益,是人類良知與能力的考驗。
對於各方質疑,中國補貼保護新能源產業,他說絕非如此,中國新能源產業蓬勃發展,全靠全球市場競爭中形成的創新優勢和經得起考驗的品質。
謝鋒指出,人們應該擔心的,不是中國經濟會不會「見頂」,而是會不會錯過「中國機會」的大餅;不是中國經濟會不會「崩潰」,而是「脫鉤斷鏈」阻礙全球經濟復甦、地緣政治衝突,顛覆持續80多年的世界和平。
至於新質生產力是否有助於改善中美經貿關係,謝鋒表示,資本「用腳投票」,美國等若干有遠見的企業家已敏銳感知這百年難得的歷史機遇,正聞風而動。
他說,開放應該雙向互惠,不是某個國家的獨角戲,而是各國的大合唱,以「小院高牆」和「脫鉤斷鍊」打壓別國具有競爭力的平台和產能,壟斷全球創新資源,勢必加劇技術鴻溝,阻礙世界發展。
此外,正在中國訪問的美國財政部長葉倫(Janet Yellen)於出訪前曾表示,中國在電動車等行業的廉價出口商品激增,可能引發供應過剩,並且損害其他國家經濟。
她說,中國政府過去對鋼鐵和鋁等產業的支持,已「導致嚴重的過度投資和產能過剩,而中國企業希望以低價將商品出口海外」,「如今,我們看到太陽能、電動車和鋰離子電池等『新』行業產能過剩」。(編輯:曹宇帆/吳柏緯)1130406
中國學者稱產能過剩原因多 未來仍會持續數年2024/4/5 17:01(4/6 13:00 更新)3月14日中國長春一汽的車用電池廠工人正在測試電池。(中新社提供)
(中央社記者張淑伶上海5日電)美國財長葉倫訪中之際,「中國產能過剩」再次受到關注。有上海學者認為,這個現象的背後,與疫情導致全球貿易結構失衡、各國追求供應鏈安全等有關,相關現象還會持續幾年。
中國產能過剩將影響全球經濟 葉倫訪中高度關切上海市國際貿易學會會長、上海對外經貿大學教授黃建忠告訴中央社記者,「中國產能過剩」在當前世界經濟不景氣、不確定下被凸顯,表現為產能較為集中,譬如中國製造業占全球約30%的比重,特別是鋼鐵、新能源車、太陽能產品和鋰電池等產品生產能力高。
他說,不久前世界貿易組織(WTO)對中國的貿易政策做第9輪審議,審議報告中也提到,最近這3年中國產業補貼的數量比起前3年大量增加。在疫情衝擊下,中國政府為了保市場主體、保就業,確實有增加補貼。
但他認為,政府補貼只是產能過剩的因素之一,未必是關鍵。
其他因素還有,2020年,也就是COVID-19疫情第一年,中國加強封控並迅速復工,在當時海外疫情嚴重之際,填補了世界一些停擺產能的空白。等到疫後國外產能恢復,就會遇到市場被占的壓力。他表示,這種結構性的失衡肯定存在。
黃建忠說,加上近年各國都更重視「供應鏈安全」,面對歐美在生產上提出的「友岸外包」,中國同樣也會想確保更多產能,確保自己供應鏈的穩定安全。過去透過外貿解決供需的安排被打亂,中國自己的供給能力增強了;另一方面,對外國來說,新的供應鏈還沒有達到一定規模之前,成本一定會較高,跟中國的低價產品一對比,成本又更高。
他認為,這個現象還會延續一段時間,可能要兩、三年。如果世界經濟恢復正常成長,發展中經濟體對基礎設施建設等仍有大量未滿足的需求,中國產能過剩及產品低價輸出問題可以獲得一部分緩解。但是各國追求供應鏈安全導致的矛盾,一時難解決。
另一名不願具名的學者說,產能過剩的原因不外乎兩個,一是企業自身盲目跟風生產,導致價格下跌,這種情況通常依靠市場自發調節即可消除。另一種是政府重點扶持某些產業,由於補貼的存在,企業在過剩情況下還捨不得退出,問題解決起來更難。
他表示,在開放的經濟條件下,所謂「國內過剩」的產品只要能找到海外買家,基本上仍算是自由市場經濟。關鍵仍在於由政府補貼帶來的過剩產品出口,此時外國企業和政府都有正當理由可以反對,即反傾銷與反補貼。
歐洲聯盟執行委員會主席范德賴恩(Ursula von der Leyen)在去年12月訪問北京期間,就提出中國生產過剩可能帶來衝擊,行前更宣布對中國進口電動車是否涉及政府不當補貼立案調查。
葉倫(Janet Yellen)近日也表示,美國政府認真地看待中國針對涉美電動車等關鍵產品供應鏈的扶持行為,不排除採取額外措施,以保護美國清潔能源產業免受中國投資和產能過剩的影響。(編輯:吳柏緯)1130405
#中國#葉倫延伸閱讀中國產能過剩大量輸出汽車家電等商品 與美歐恐再陷貿易緊張智庫:中國重演產能過剩倒灌全球 恐升高貿易對抗學者:當前中國產能過剩 擾動國際經貿不同以往華府關切中國產能過剩 警告不會任由北京用傾銷解決問題葉倫見美商界代表 反對脫鉤關切中國產能過剩

贴主:Haisen2023于2024_04_07 3:06:13编辑
喜欢Haisen2023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