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闲谈古今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喜盼晴:谁能想到,宋元时期在金朝统治下的人民,竟然过着这样的生活

送交者: 布南温[♂★★★声望勋衔13★★★♂] 于 2024-03-17 8:42 已读 2699 次  

布南温的个人频道

+关注
谁能想到,宋元时期在金朝统治下的人民,竟然过着这样的生活
首发2024-03-11 11:43·喜盼晴

文丨喜盼晴


编辑丨喜盼晴


前言

宋话本《杨思温燕山逢故人》是一部描写燕山地区生活习俗的文学作品,通过叙述杨思温在燕山流落期间,与故人相逢的故事,展现了当时金统治时期燕山地区人民生活的某些侧面。


以元宵灯节为背景,深入描述了燕山地区对于汉族生活习俗的模仿与融合,尤其突出了元宵灯节的场景,以及诸如秦楼、市语等汉族文化元素在燕山的生活中的融入和发展。


通过对燕山地区生活习俗的描写,使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当时金代燕山地区的文化和社会生活。

燕山元宵夜的绚烂灯火

在燕山的深夜当昏黄的灯光透过窗棂洒落在古老的街巷上,一个独特而又神秘的景象开始在夜幕中展开。


这个景象源自汉家的传统节日,但却在金统治时期的燕山地区,呈现出了与众不同的风情。


元宵节是宋代以及更早时期民间盛行的传统节日,在这个节日里,燕山的村庄和城镇都洋溢着喜庆的气氛。


尽管距离京城遥远,但燕山人民对元宵节的重视并不亚于南方的热闹场面,燕山的街道虽未有如京城般鼓乐喧天,但在寂静的夜色中,却传来了悠扬的胡笳声。

家家户户都点起了灯笼,虽然并非金莲灯那般地上遍燃,但每一盏灯笼都闪烁着温暖的光芒,照亮了燕山的夜空。


在街巷的拐角处,静静地立着一盏盏红红的灯笼,犹如点缀在画布上的明珠,为这个古老的山区增添了一抹色彩。

而更加引人注目的,莫过于处处都安排着的各种灯饰,尽管这些灯饰并非京城那般华丽,但在燕山人民的心目中,它们已经成为了元宵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玉梅、雪柳的花饰虽然不及罗绢彩缎剪成的那般艳丽,但在这个山野之地,它们仍然代表着一种美好和祝福,成为了燕山人民迎接春天到来的象征。

在这个节日里不仅有灯笼和花饰,还有一种别具风情的表演,那就是三棒鼓。这种表演源自汉家,但在燕山已经发展出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三棒鼓的节奏明快,轻快地敲击着鼓面,伴随着欢快的音乐,吸引着路人的目光,在燕山的街头巷尾,妇女们尽情地敲击着三棒鼓,展现出她们的灵巧和优雅。


然而这种表演在燕山并非十分常见。金统治时期的燕山地区,娱乐生活习俗相对贫乏,缺少了许多汉家的传统。

三棒鼓的表演正是这种技艺的一种体现,它虽然源自汉家,但在金人的手中,却演变出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尽管如此燕山的元宵夜依然是一个令人期待的节日,在这个夜晚人们放下一天的疲惫,尽情享受着节日带来的喜悦和快乐。


家家户户都围坐在一起,品尝着美味的元宵,聊着家常,共同度过这个难得的欢乐时光,在这个特殊的节日里,燕山的元宵夜仿佛成了一幅绚烂的画卷,勾勒出了一幅幅生动的场景。


灯火辉煌的街巷、欢声笑语的家庭、灵巧优雅的三棒鼓表演,构成了燕山元宵夜独特而又迷人的风景,让人们感受到了这个古老山区的浓厚文化底蕴和人民的热情豪情。

古都与燕山

在金统治时期的古都东京,繁华璀璨的城市景象与丰富多彩的生活习俗构成了一幅壮美的画卷,人们在这里不仅享受着丰富多样的娱乐活动,还沉浸在精美绝伦的建筑艺术中。


然而就在东京繁荣的同时,远处的燕山地区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仿佛是一场梦幻般的文化交融。


东京的娱乐生活无疑是多姿多彩的,元宵灯节上的“三棒鼓”成为了人们欢聚一堂的焦点,然而这种活动虽然源自汉族文化,却在金人手中欠缺了一些准确性与技艺。

尽管在东京,僧人们表演着“三棒鼓”,而女性们围观,但在燕山地区,妇女们已不满足于只是观看,她们积极参与其中,让这一活动更加生动活泼。


然而燕山并不满足于仅仅模仿东京的娱乐活动,在建筑方面燕山几乎全部照搬了东京的模式,从宫阙到茶馆酒楼,都与汉族发达地区无异。


壁画所绘的金代城市景象显示出了酒楼繁华的场景,令人不禁联想到东京一流酒楼的盛景。这种模仿并非简单的复制,而是对东京生活习俗的一种超越与发展。

在燕山地区,金人根据自身饮食特点制作的食品已经非常流行,如《居家必用事类全集》所记载的各种美食。


秦楼作为燕山地区的一种酒楼形式,其规模与东京的白樊楼相媲美,成为了燕山人们聚会交流的场所,也展示了金人对美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在古都东京与燕山地区的文化交融中,我们看到了一幅幅壮美的画卷。东京的繁华与燕山的变革相互交织,形成了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和文化氛围。


这种文化交融不仅仅是对东京生活习俗的模仿,更是对其超越与发展,展现了金人在文化领域的开放与包容,古都与燕山在历史长河中共同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文化交响曲。

融合之地

在燕山山脉的腹地一座宏伟的建筑矗立着,在这座楼里人们品茶赏景,畅谈人生,仿佛置身于古都东京的繁华之中,然而秦楼之中隐藏着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


故事的主角是一位名叫陈三儿的年轻人,他来自东京的白樊楼,是一名精通跑堂之术的服务生。


陈三儿自幼就在白樊楼长大,对于东京的酒楼文化了如指掌,然而命运的转折让他来到了遥远的燕山,在金代的秦楼做起了跑堂。


陈三儿并非自愿来到秦楼,而是被迫拘留在金吾宅,成为一名奴仆,然而他并没有忘记自己的根源,他渴望重返东京,回到熟悉的白樊楼。

于是当秦楼建成之后,陈三儿便主动请求过卖,希望能够再次在白樊楼的怀抱中感受家乡的气息。


在秦楼的日子里,陈三儿不断回忆着东京的种种,他怀念着熟悉的街巷,怀念着白樊楼的繁华场景,秦楼需要一个熟悉东京文化的人来担任跑堂,以提供更加上乘的服务。


陈三儿决定将自己的经验和技艺传承给在东京寓仙酒楼做过“过卖”的小王,以确保秦楼的服务水平与东京的白樊楼不相上下。


而在秦楼中,陈三儿也不忘保留着自己的东京味道。每当有来自东京的客人光顾,他便用着熟悉的市语与他们交流,让他们感受到家乡的温暖。

这种市语是工商同行解释和交流的语言,在东京是司空见惯的,而在秦楼这个异乡,却是一种难得的亲切感。


在燕山的秦楼,东京的气息与金代的风情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融合。


跑堂陈三儿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这种融合,他既是东京白樊楼的传承者,又是秦楼的守护者,将两种文化融合在一起,创造出了一段动人的故事。


在这个融合之地,人们不仅享受到了上乘的酒楼服务,更体验到了文化的包容与交流,留下了一段段令人感慨的历史佳话。

燕山生活习俗的多元交融

在燕山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汉族与其他民族自古以来就共同生活、交流、融合,这种民族融合的历史深厚而丰富,体现在各个方面,尤其是在生活习俗上。


燕山的市场繁荣,不仅吸引了来自各地的商人,也带动了市语的形成,在繁华的市场中人们交流着各种口头习俗语言,其中融入了来自东京等地的影响。


汉族生活习俗在燕山地区占据主导地位,但其他民族的生活习俗也在这里得以传承与发展。


在《杨思温燕山逢故人》中所描述的市井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来自不同民族的人们在交流中互相影响,逐渐形成了独特的燕山生活方式。

在燕山地区,不同民族的文化相互交流、融合,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景观,从市场到酒楼,从街头巷尾到庙堂寺院,处处都可以看到不同文化的交融。


这种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不仅丰富了燕山地区的文化底蕴,也促进了民族之间的和谐共处。


《杨思温燕山逢故人》作为一部反映古代生活习俗的文学作品,不仅是对历史的见证,更是对民族融合与交融的传承。


通过这部作品,我们可以深入了解燕山地区不同民族的生活状态,感受到他们在共同生活空间中的和谐与包容。

燕山的生活习俗是多元的、丰富的,反映了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通过对《杨思温燕山逢故人》中生活场景的描写。


我们可以看到这种多元交融的真实画面,体会到民族融合的魅力与力量。愿这种多元交融的精神,永远在燕山这片土地上传承下去。

结语

通过《杨思温燕山逢故人》中的生动描写,我们不仅得以窥见金统治时期燕山地区人民生活习俗的某些侧面,更重要的是,我们看到了不同民族生活习俗的融合与交融。


在这部话本中,汉族生活习俗与燕山地区其他族群的生活习俗相互渗透,相互影响,逐渐形成了一种新的、多元的生活方式。


通过对元宵灯节、市语、酒楼生活等场景的描写,我们看到了这种融合与交融的生动表现,体现了不同民族在共同生活空间中的和谐共处与互相尊重。


因此《杨思温燕山逢故人》不仅是一部反映古代生活习俗的文学作品,更是一部展现民族融合与交流的杰作。

喜欢布南温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