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闲谈古今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梅桑榆:历史的病毒,明成祖的查禁“诽谤”运动

送交者: 布南温[♂★★★声望勋衔13★★★♂] 于 2024-03-15 19:33 已读 2769 次  

布南温的个人频道

+关注
明成祖的查禁“诽谤”运动


明成祖朱棣将他的侄子朱允炆赶下龙椅,自己当上皇帝之后,深知帝位是篡夺来的,因此上台伊始,便秉承老爹朱元璋的遗风,挥舞屠刀,猛砍猛杀,欲以刀斧来堵住臣民的嘴。


但经过一场疯狂的砍杀之后,他阁下仍疑神疑鬼(大概是老爹的遗传基因作怪),觉得臣民一定在背后议论、“诽谤”他。于是他在清“奸党”、设文禁之后,又发动了一场史无前例的查禁“诽谤”运动。他把老爹于晚年废置的特务机构锦衣卫重新组织扩编,任命著名酷吏纪纲为指挥使,派出大批爪牙,到处查办“诽谤”案。他将首都迁到北京之后,又增设新的特务机构“东厂”,与锦衣卫里外配合,监视探听臣民的一言一行,这两大特务机构,被人简称作“厂卫”。


在朱棣的鼓励与奖赏之下,一时告讦成风,一些心地险恶之徒纷纷向朝廷检举周围人的“诽谤”言论,以邀功请赏,直闹得举国上下,人心惶惶。山阳人丁珏接连检举当地数十人有“诽谤”言论,被提拔为刑科给事中(刑部的监察机关头目)。一个典仗官率兵丁到安庆采办木料,放纵兵丁抢掠小民的财物,该家伙事后害怕被抢掠的户主上访告状,竟诬告这些户主“诽谤”朝政,将他们押送刑部监狱。在查禁“诽谤”开展得如火如荼之时,朝中大臣小心翼翼,上朝时甘当没嘴葫芦,上疏时字斟句酌,生怕因一句话说错,被扣上“诽谤”的巨帽。


朱棣未当皇帝时,被老爹封为燕王,就藩于北平(朱棣称帝后改为北京),对北京有深厚的感情,因此他夺得帝位的第四年,便下令营建北京宫殿,准备迁都于此。诸大臣对可说可不说的事免去不说,但对朱棣迁都北京的决定,难以容忍,认为这一决定违背了太祖定下的制度,事关重大。永乐十五年(1417年),几个大臣冒着被扣上“诽谤”巨帽的危险,上书反对迁都,结果这些人全被罢官,被谪为太和山佃户,下放劳动去了。


永乐十九年(1421年)正月,朱棣下诏宣布北京为都城。不料,才过三个多月,北京新建的奉天、华盖、谨身三大殿就发生了火灾。皇帝老爷天不怕地不怕,就怕老天降灾祸。朱棣以为这是上天对他迁都之举的遣责,惶恐间采取了一些补过的措施,如下诏罢去不便于民和不重要的事务,免去受灾地方一年的田粮等。同时做出虚心纳谏的姿态,下诏求直言。


百官信以为真,纷纷应诏上书,其中许多人对时政提出批评,并且把火灾与迁都挂钩,那意思都是迁都惹的祸。这一下诸大臣又踢到了皇帝老爷的痣疮,朱棣一怒之下,将这些大臣定为“谤讪”罪,狠狠惩治了一批人。其中上书言辞激烈的大臣被砍掉了脑袋,口气温和一些的被逮捕下狱,另有一批大臣被贬官,后来朱棣觉得贬官便宜了他们,又下令让这些倒霉蛋到交阯(今越南北部)屯田,让他们好好劳动改造。


朱棣发动的查禁“诽谤”运动,自他上台开始,直到下台方告结束,可谓贯彻永乐一朝始终。其中永乐四年和十七年,朱棣为了进一步掀起运动的高潮,曾颁诏重申加强“诽谤”之禁。直到他翘了辫子,他的长子朱高炽接班当皇帝之后,才下诏宣布结束这场长达二十余载、史无前例的伟大运动。


诽谤罪这顶巨帽,既然可以随意乱扣,并且以此罪名杀人如此简便,清王朝的皇帝老爷当然也要将其视为一大法宝,经常使用之。自夏朝的桀王首创此罪,至清朝的最后一任皇帝被革命军赶下龙椅,其间长达三千多年,不知多少人被扣上“诽谤”的罪名而脑

喜欢布南温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