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清幽闲适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皇帝给上联:灯明月明,大明一统,无人敢对,6岁神童却出口成章

送交者: 狂心中[♂☆★★★★如狂★★★★☆♂] 于 2024-03-09 19:06 已读 1558 次 1赞  

狂心中的个人频道

+关注
   前言
       “童言无忌,不必深究”这句话提醒我们,在与孩子相处时,要宽容对待他们的言辞。尽管孩子说的话可能缺乏依据或是单纯的童真,但有时候,他们的聪明才智也能让人惊讶。在古代,这样的故事层出不穷,充满了历史的神奇和传奇。
       有一则古代故事,发生在一个宴会上。一位皇帝提出了一句上联:“灯明月明,大明一统。”这上联的含义是在灯光和月光之下,大明朝一统天下。这样的上联实在是太过威势,几乎没有人敢于应对。
       然而,就在这时,一位年仅6岁的神童却毫不畏惧地回应了一个出人意料的下联这不仅引得人们大惊失色。那这位神童说的是什么呢?还是需要我们结合历史一探究竟

       一场盛大的灯会
       这一切要从明成祖朱棣登基说起。1402年,经历了漫长的夺嫡之战,朱棣终于在靖难之役中打败自己的侄子朱允炆,取得了帝位。但是,朱棣明白,自己毕竟是靠兵变夺取帝位的,这在当时的礼法伦理看来都是违反了朝廷法度和伦理规范的。
       因此,朱棣深感民心难收,百姓之间也有许多对他夺权行为的非议。为了拉拢人心,巩固政权,明成祖下令在全国范围内举办庆祝大典,其中以北京城的灯会最为盛大。当晚,北京城灯火辉煌,热闹非凡。朱棣也亲自加入其中,与百姓同乐,以示自己亲民的一面

       然而就在灯会上,一个小插曲突然打破了欢快的气氛。当晚有一位大臣提议在场的文人雅士来场即席的对对联活动,看谁能对得出更妙的下联。
       这在当时的文人墨客圈子里是一项颇为流行的聚会活动。朱棣听说后也兴致勃勃,表示要给大家出一个难题,看看有谁能对得出这个上联。

       一个意外的上联难住群雄
       只听朱棣念出“灯明月明,大明一统”八个字。这上联寓意深远,一方面庆祝大明国泰民安,另一方面也表达了朱棣统一天下、大明进入鼎盛的心愿。在场许多文臣和武将都心领神会,纷纷对朱棣的深意推心置腹表示赞叹。
       但是这上联对得也太高,委实难以接招。让在场的诸多才俊无不摸不着头脑,面面相觑。良久,也无人敢应声。朱棣见状也不强求,带着一丝戏谑的笑容悻悻而去。
       这一上联从此流传下来,成为一个历史谜题。文人学士们时常取出这句上联研究,但始终无法对出个完全的下联。直到6年后,朱棣在江苏沭阳游历时听闻一个神童,见他对对联造诣高深,这才想起年前的悬念,忍不住出题考难。

       一个神童的名声在外
       这神童就是彭印山。彭印山生在一个普通书香家庭,他的父亲是一位地方官员。彭印山自小就聪慧过人,才一岁便会说话,两岁能认字,三岁开始读书习文。乡里有口语传言,说是有天彭印山还在襁褓时,家中忽然雷电交加,一个仙人化身的白发老人出现在他的梦中,向他灌注了灵气,所以他才聪明绝顶。
       不知真假,但彭印山的天赋确实非比寻常。他的父亲见他天资非凡,便悉心培养。在父亲的悉心教导下,彭印山很快就能熟记诗词,并对词赋文章有自己独特的心得,文思敏捷,令人叹为观止。没过几年,这神童的天资和学识就在本地小有名气,甚至有邻近城镇的客人专程前来拜访这位神童,见识他的奇才。

       一场与神童的邂逅
       朱棣此行原本是为了游玩江南美景,一解朝政之烦。哪知道刚到沭阳没几天,当地官员就向他介绍到了彭印山的大名,并说在词赋诗词方面,彭印山是个绝顶聪明的神童。朱棣听后很感兴趣,想起6年前宫廷盛会上无人能对的上联,心中一动,决定设法与彭印山见上一面,看看这个神童是否真有传说中的那么神乎其神。
       于是,在地方官员的安排下,彭印山来到朱棣面前。他虽然只有6岁,却举止老成,一点也不惊慌。朱棣见他虽然年幼,但举止翩翩,气质不凡,不禁心中暗暗称奇。寒暄几句后,朱棣决定给这个聪明的孩子一个小考验。他念出几年前当时无人能对的上联:“灯明月明,大明一统”,并询问彭印山是否能对。

       神童立地成话惊艳文武群臣
       在场几位随行文臣护卫都屏住了呼吸,都认为这题太难,无人能对,更不要说一个6岁的孩子。没想到彭印山只微微沉吟片刻,很快便脱口而出:“君乐臣乐,永乐万年。”
       一下子点破了皇帝的心事,表达了百姓与君王同在、国泰民安的美好祝愿。神童的应答不但对得上,还融汇贯通,让人拍案叫绝!

       朱棣登时大喜,频频拍手叫好。在场大臣们也都喝彩不已,纷纷向彭印山致以掌声与赞叹之词。一时间,神童的名声传遍京城大街小巷。
       朱棣也对他赞不绝口,认为他必成大器。然而好景不长,这才华横溢的少年在14岁时就英年早逝,让朱棣和在场文武都不胜唏嘘和遗憾,没能看到这颗旭日的再次升起。

       一个千古传奇的两难题
       朱棣和彭印山的这一奇遇,成为了一个千古佳话。我们不知这个故事的真实性具体有多少夸张的成分,但这对联背后所蕴含的深意,却值得我们反复体会。或许,1402年大明盛世的曙光,就已经照亮了6岁彭印山年幼的心灵。
       而他天马行空的应对,也彷佛预示了大明在朱棣治下接下来一段更加辉煌灿烂的发展历史。这对千古联,既是朱棣智慧的结晶,也是彭印山才华的令人惊叹的展现,真可谓天作之合。

       结语
       彭印山,古今中外历史上涌现的神童之一,以其卓越的才华和对联的高超造诣而备受瞩目。他的才情非凡,尤其在对联创作上展现出惊人的天赋,甚至能巧妙地回应朱棣的对联,让人惊叹于他的卓越才智。
       彭印山对于对联的熟练掌握让他在当时备受推崇。对联作为一种传统文学艺术形式,要求作者不仅要有深厚的文学素养,还要具备丰富的词汇和独特的思维。而彭印山不仅能够轻松应对传统对联,还能巧妙地创作回应朱棣的对联,这展现了他在文学领域的非凡造诣。
喜欢狂心中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