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清幽闲适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叶挺伟大的一生:儿子1988年授中将,孙子是家喻户晓的大导演

送交者: Breezea[★★★声望勋衔14★★★] 于 2024-03-03 9:47 已读 2759 次 1赞  

Breezea的个人频道

+关注

前言

1996年,电影《红樱桃》在第16届中国电影金鸡奖中获得最佳故事片,这部以二战作为时代背景的电影,讲述了从延安去到苏联学习的少年在那里的所见所闻,平静而深刻第向我们展现了反法西斯战争给那个年代的人所烙下的印记。




叶挺,原名叶为询,1896年出生在广东。根据考证,叶挺祖上并不是广东本地人,而是从河南迁居,很多年后才来到沿海地区。


当时的广东地区已经和海外建立起了规模化的农产品贸易,特别是水果,所以在省内逐渐发展出了种植园的模式,本地的贫农和一些外地人就靠给种植园园主做工来勉强维持生计,叶挺的父亲就是其中的一员。

叶挺经常跟着父亲去给人家做农活,清贫的生活没有在他的身上留下太多消极的东西,总的来说,还是一个精力十足非常开朗的孩子。



十八岁的时候,叶挺去了湖北,在那里的一所陆军学校里开始了军事学习,并且凭借优秀的学习成绩被顺利保送到了陆军军官学校。


辛亥革命之后不久,他经人介绍,加入了国民党。


在国民党军中任职期间,叶挺先后参与了国民革命和北伐战争,并因优秀的军事表现而不断得到提拔,到1927年北伐战争进入后期的时候,叶挺已经兼任了师长和军长职务。

这一时期,国共第一次合作因为国民党方面的不配合最终破裂,叶挺选择了加入共产党方面,并跟随周恩来、朱德等人一起组织了著名的武昌起义。


抗日战争爆发之后,周恩来与大将陈诚商议,决定组建一支新的革命队伍,全称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并由叶挺出任军长。

在经历了筹备、组建、整编等一系列工作,克服了接连不断的状况之后,新四军终于建立起来,并在和周恩来的共同协商下,定下了这支军队的作战方针。


1941年,这支军队在国共内战中被蒋介石指认为叛军,叶挺也在一次突围战中被国民党俘虏,并囚禁在了湖北恩施。六年后,受尽牢狱之苦的叶挺才终于得到解救,并再次加入中共,重新成为了一名共产党员。


1946年4月,就在叶挺重获自由刚满一个月的时候,他乘坐的由重庆飞往延安的飞机在山西黑茶山附近发生了坠毁,车上全部机组人员和乘客都在这场事故中丧生。


也许是上天也想把这个遗憾弥补上,他的儿子叶正明在1988年被中国军队授予了中将称号,也算是继承了叶挺的衣钵,给他坎坷却不凡的军旅生涯做了一个见证。

阿廖沙:刘少奇的俄籍长孙,放弃俄罗斯优渥待遇,携全家定居中国

2003年,一位俄罗斯人走进中国驻俄罗斯大使馆,他是来办签证的,让签证官惊讶的是他自称是我国前主席刘少奇的孙子,签证官一时间感觉自己听错了,带着疑惑再次问了一遍,男人又用十分肯定的语气回答说“没错,我的爷爷是刘少奇,我要去中国探亲。”


这个男人的名字叫做阿列克谢·克里莫维奇·费多托夫,家人都叫他阿廖沙,他还有着一个中文名字叫做刘维宁。他放弃了优厚的待遇,毅然来到中国寻根,之后更是欣然接受时代赋予他的使命,为中俄交流倾尽心血,他的人生之路是怎样一番风景呢?今天大佬日志就和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刘少奇长孙,刘维宁的故事,新来的朋友可以点一波关注,不错过以后精彩内容。


刘允斌的坎坷人生路

关于刘维宁的故事,我们还得从他的父亲,也就是刘少奇的长子刘允斌说起。1924年,刘允斌出生于江西省萍乡市安源煤矿,那个时候的中国是一个动荡的乱世,到处都在搞革命,刘少奇东奔西走,居无定所。


后来,为了孩子的安全,刘少奇听从六哥刘云庭的建议,让他把孩子带回了刘家老家,希望孩子能够得到妥善的照顾。然而事情并没有按照兄弟俩预想的轨迹发展下去,当时蒋介石大肆捕杀共产党人以及革命群众,全国各地都笼罩在一片白色恐怖之下。

刘家人知道刘允斌的身份,尽管有着血缘关系,但很多人还是对这个突然到来的孩子很不友好,他们把对刘少奇的不满都发泄到了刘允斌的身上,白天他们不让刘允斌待在家里,有时候连饭都不给吃。刘允斌也十分懂事,尽管他过着孤儿一样的生活,但他还是对长辈们的话言听计从,白天干活,晚上也尽量不出现在他们面前。他非常期待常年在外的六伯回家,因为这个家里只有六伯将他当亲人看待。


1938年,刘云庭回到老家,这对于刘允斌来说已经是喜事一件,但他没有想到六伯带回了一个更大的好消息,那就是他的父亲要把自己接到延安去。

就这样,刘允斌在阔别多年之后终于和父亲团聚,他和妹妹刘爱琴开始上小学,但刘少奇心中明白,这不是一个长久之计,日军大举侵华,国内局势动荡。于是,第二年周恩来去苏联治病的时候,刘少奇委托他把两个孩子也带上,送到苏联去学习。


于是,刚和父亲团聚一年不到的刘允斌,千里迢迢来到了伊万诺沃,在苏联国际革命战士救济会主办的国际儿童院学习。

不久之后苏德战争爆发,国际儿童院的生活也受到了冲击,孩子们经常挨饿。这个时候的刘允斌已经不是小孩子了,他在苏德战争期间,经常饿着肚子为苏联的前线战士献血,并且加入了苏联共产党,他想和父亲一样,走上为无产者奋斗的道路,他在用这种方式回应着父亲的期待。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随着日本投降落下帷幕,而美国在日本投下的两颗原子弹更是让世界震惊,20来岁的刘允斌也被这种威力巨大的武器深深震撼。

次年,他报考了莫斯科大学的化学系,学习核放射化学专业,也正是在化学系求学期间,刘允斌结识了自己后来的妻子,她的名字叫做玛拉·费德托娃。


玛拉的父亲是一名红军战士,她从小就深受共产主义思想的熏陶,两人相识不久之后便坠入了爱河,确定了恋爱关系。

1949年,刘允斌见到了受中共中央委托秘密出访苏联的父亲刘少奇,他怀着忐忑的心情介绍玛拉给父亲认识,并且谈及了二人的婚事。在他的印象当中,父亲一直都是比较严厉的,他不知道父亲对这段跨国恋情怎么看待。

刘少奇非常开明,开朗热情,善良质朴的玛拉很快就获得了他的认可,他当即表示同意两个人的婚事。


1951年,刘允斌带着自己的妻子回到中国度假,住了两个多月。在这两个多月的时间里,玛拉对此前丈夫口中念念不忘的祖国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虽然当时的中国百废待兴,但是全国人民都干劲十足,这让玛拉感到非常震撼。

后来,刘允斌的女儿索尼娅和儿子阿廖沙相继出生,当了人父,刘允斌感触良多,少时的困苦生活让他对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倍加珍惜,然而,在那个特殊的年代,有着特殊身份的刘允斌注定不能过上平常人的生活,这样平静祥和的日子终究被一封来自中国的家书打破。


那是1955年,刘允斌刚刚获得副博士学位,他接到父亲的来信,在信中,父亲告诉刘允斌,新中国急需留学生回国服务,为祖国的建设添砖加瓦。

虽然立即回国不太现实,但他的苏联生活的确进入了倒计时,要说内心没有挣扎那是不可能的,他有贤惠的妻子和可爱的孩子,而他们是不可能和刘允斌回到中国的。是小家,还是大家?尽管痛苦,但刘允斌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后者。

1957年,刘允斌将家事交代好,恋恋不舍地看了年仅两岁的阿廖沙一眼,转身踏上了飞往中国的飞机。

回到中国之后,刘允斌首先来到了中国原子能研究院401所,其他的工作人员很少在研究室以外的场合见到刘允斌,他总是一次性买足一天的饭菜,钻进实验室之后就再不露面,一心钻进研究当中。


可是几年之后,夫妻二人就连这样简单的沟通都很难做到了,中苏交恶之后,两人的沟通便中断了。1960年,刘少奇为了缓和中苏关系专程来访苏联,并且顺道见到了玛拉和两个孩子,见到孙子之后,刘少奇高兴地搂住他,亲了亲他的小脸颊,年幼的阿廖沙显得有点不知所措 。


和刘允斌相比,阿廖沙的生活要平静许多,他很聪明,像他的父亲。后来,他顺利考上了莫斯科航空学院,毕业之后进入国家航天局工作。由于身份敏感,在学习和工作中,他不曾向任何人提起过自己的父亲和祖父,但是在他心中,两人的分量非常重。从母亲的口中,阿廖沙得知,祖父是中国的革命家,而自己的父亲,也追随着祖父的脚步建设新中国。他想知道关于中国的更多细节问题,但是由于自己军人的身份,他也不好了解太多。


这天,一位自称是阿廖沙姑姑同学的人来到了阿廖沙的家中,她说:

“阿廖沙,我是你姑姑,也就是刘少奇长女刘爱琴的同学,这些年,王光美女士和你姑姑一直都在寻找你和索尼娅,我今天来找你,就是希望能够获得你的同意,和中国的家取得联系。”

来人简单的一句话却在阿廖沙心中掀起了滔天巨浪,他激动地问:“他们都还好吗?”阿廖沙满怀期待,但是听到的却是父亲和祖父已经去世的消息,他呆住了,不知道说什么才好,沉默了很久很久。


接受时代赋予的使命

这一年是阿廖沙的祖父刘少奇的百年诞辰,王光美向阿廖沙发出了邀请函,希望他能够参加纪念活动。“中共领导人的孙子”这样的身份也第一次曝光在他的生活中,他的同事得知之后都非常惊讶,俄罗斯的各个部门也纷纷找上阿廖沙,和他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谈话。

身为航天局的在职军人,阿廖沙出国需要复杂的审批流程,更何况他的身份敏感,一系列因素叠加下来,阿廖沙最终还是没能前往中国出席此次纪念活动。

这让阿廖沙非常失落,他想去中国一探究竟的愿望越来越强烈,他想要亲眼看看他的祖父与父亲为之奋斗的国家到底是什么样子。


中国之旅终于步入了倒计时,他和妻子冬妮娅做足了功课,尽管此前对中国有了很多了解,但是两人还不会讲中文,于是他们专门找来了一名中文老师,认真学习语言功课。


此后,刘维宁开始在神州大地追寻父亲和祖父的每一处脚印,他前往湖南宁乡探访了祖父的故居,又到南京雨花台为壮烈牺牲的何宝珍奶奶献上花圈,之后他又为父亲扫墓。

整个过程对于刘维宁来说是伤感的,但也是振奋人心的,逝者已逝,而新中国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有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在这座高楼大厦之上,他能感受到自己父亲和祖父的血汗,作为中俄混血,他也感受到了时代赋予他的特殊使命。

从那以后,刘维宁经常来中国,为促进中俄友好发展作出自己的努力,2007年,他携全家定居广州,开始了他的第二段人生之路。


刘维宁说,以前俄罗斯更多的是跟欧洲合作,随着近些年来中俄关系的不断走近,他觉得自己有义务去告诉俄罗斯人自己已经掌握到的资源和知识,如今,他的儿女也在继续他的事业。在中国的普罗大众眼里,刘维宁的身世是带点传奇色彩的,定居中国以后,还有人问他,中国和俄罗斯到底哪个是你的家?刘维宁回答说,在俄罗斯居住的时候,他不觉得自己离开了中国,而在中国居住的时候,他也不认为自己离开了俄罗斯,两个都是他的家。


本期到这就结束了,欢迎各位留言评论,喜欢本期的朋友请长按点赞支持一下,更多人物故事,尽在大佬日志,下期我们不见不散。

喜欢Breezea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