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和气生财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毛主席动员上千万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为何邓小平最后要终结?

送交者: 桂花酒[♂★★★和气生财★★★♂] 于 2024-02-29 14:03 已读 2784 次 2赞  

桂花酒的个人频道

+关注

毛主席动员上千万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为何邓小平最后要终结? 

2024-02-28 14:32 发布于:山东省

开始于上世纪50年代中期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可谓是影响了一代青年人的命运,无数青年人在毛主席的号召之下,奔赴农村、建设农村,为农村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在1964年,周恩来组织的中央会议中,更是提出了要在十八年内,要有3500万知识青年,采取插队的办法,到农村去。


但是,从1976年四人帮被完全粉碎以后,1978年上半年开始,邓小平就开始组织知识青年返城,并且多次在中央会议上专门针对知青问题进行批示,强调要彻底解决知青问题,最后也是在邓小平的领导下,知识青年下乡这项运动被终结。



那么,当时毛主席为何要让上千万知识青年上山下乡?邓小平又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终结这项运动呢?


上山下乡很多人以为是文革特有的运动,其实不然,在文革开始前,上山下乡运动其实已经展开,但是在文革的加持下,上山下乡运动的规模才被放大。


早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中央为了消除三大差别,即工农差别、城乡差别、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差别,就在考虑如何缩小城市和农村的差距,让两者能够和谐发展。


当时最早的上山下乡运动,可以追溯到1955年,河南省郏县一批中学生他们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参加农业劳动,当时国家正在推行农业合作化运动。


毛主席看到这个例子,他很高兴的批示道:


“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所为的。”


毛主席的这段话,成为了鼓励无数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警句。


而论及毛主席为何要发动上山下乡,还要考虑当时中国的社会背景。


当时的中国刚刚成立不久,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中国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各种设施都遭到了破坏,和国际大国之间的差距已经非常之大,中国当时更是处于一穷二白的局面,尤其是在旧社会也遗留下来了大批的失业人员。



当时的政府财力、物力极为有限,尤其是国家的工业化发展刚刚起步,完全没有能力吸纳如此庞大的失业人口。


而一旦大规模的失业人口不能够及时就业的话,不仅仅对于人力资源是一种浪费,同样也是社会的不稳定因素,因此要尽快解决就业问题,成为了50、60年代困扰中央的重要问题。


与此同时,当时的农村比较落后,和城市相比农村的各种设施也不够齐全,和城市的差距也比较大,国家也希望找到一个合适的方法来消除这样的城乡差距。


当时苏联在发展农业的时候,采用的垦荒模式让中央领导人很感兴趣,尤其是这样的生产模式不仅能够解决就业问题,而且还能够增加粮食生产,改善农村的经济发展,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毛主席希望通过上山下乡来解决就业问题,稳定社会秩序。



那么,既然是为了解决就业问题而实行的上山下乡,为何到了邓小平时期这样的运动就被终结了呢?


首先,上山下乡运动因为文革的影响,使得原本的一项解决就业问题演变为一项政治运动。


当时,城市中所有的家庭几乎都需要有孩子到农村去插队,如果拒绝到农村去,可能就会被划为右派分子,甚至是被扣上“反革命”的帽子。


在这样的情况下,大家原本是出于贡献青春的愿望被这样的强制命令而改变,当时无数的家庭命运也因为上山下乡而改变。



与此同时,当时国家的教育秩序也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原本有正常的高考制度,国家可以通过这样的教育制度挑选人才。


但是,在文革中,高考多次中断,无奈之下,变成了不考试的“自愿报名、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学校审核”的模式,无数的工农兵学生摇身一变就成为了大学生。


但是,这些学生没有任何的学习基础,到了大学以后也是听不太懂老师讲解的知识,不仅仅浪费了大量的教育资源,而且也对国家政策的人才挑选程序造成了一定的破坏。



所以,后来邓小平终结上山下乡运动的时候,首要的切入口就是恢复高考,尽快让国家的正常挑选人才的渠道有序运行。


其次,当时的知识青年下乡,在农村进行劳作是和不少的知识青年所幻想的不一样的。


因为不少的知识青年,在城市中的时候,大部分是没有干过太多的体力活的,他们想象中的田园生活和实际的农村生活截然不同。


而且,当时的农村几乎没有任何机械化工具,所有的劳作都需要人力来进行,所以不少知识青年干了没有多久就萌生了回家的想法。


但是,当时上山下乡容易,想要再次返回城市就变成了一件困难的时期,而且要是直接回去甚至会被称为“逃兵”、“右派分子”,所以不少的知识青年也是敢怒不敢言,但是这样的怒火最后在群体层面爆发的时候,就形成了对于上山下乡运动的重大阻力。


后来,邓小平决定终结上山下乡也是考虑不少人想要回到城市,回到自己的家庭的考虑。尤其是,在当时的云南地区,不少人更是采用了极端的作法想要尽快回到家乡。



最后,邓小平认为,要想解决就业问题就需要发展经济,把这些知识青年放在农村只是暂时的回避问题,最后的就业问题得不到解决,农村的生产效率也得不到太大的提高。


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就业问题还是需要大力发展工业,让工厂吸纳更多的失业人口。


而这些工厂也是需要有人建设的,所以这个时候邓小平在终结完文革以后,就开始陆续允许知青回城建设工厂,而陆续回来的知识青年也并没有给城市经济造成太大的影响和冲击,反而有了新的劳动力,我国的经济也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得以顺利腾飞。


上山下乡从一开始的解决就业问题发动,不论毛主席还是邓公,他们的最初愿望都是希望国家发展,然而却在文革中被错误利用,无数知青的人生轨迹就此改变,这次轰轰烈烈的知识青年下乡运动也最终消逝在了历史的长河当中。


我是史海魅影,关注我为历史点赞。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喜欢桂花酒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