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海外华人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六亲不认后,这个春节过得爽多了

送交者: yejushi[★★★★强图奋发★★★★] 于 2024-02-19 21:07 已读 1171 次 1赞  

yejushi的个人频道

+关注
六亲不认后,这个春节过得爽多了

来源:砍柴书院

你家过年吵架了吗?

春节期间,这一词条频频登上热榜,让大家哭笑不得。

“被催婚催得怕了,家里人一个劲儿地教我该怎么和异性相处,甚至翻我的微信,说聊天不能这样聊,应该那样聊......”

“这几年本来就没赚多少钱,亲戚们还一直责备我,说年轻人工资低是因为好高骛远,吃不了苦......气得我直接摔筷子走人。”

“考公落榜,待业在家,家里人一个接一个地教育我,让我感觉无地自容,直接在饭桌上哭了出来......”

更有甚者,和家人大打出手,把锅碗瓢盆摔得七零八落,留下一堆无人收拾的烂摊子。

评论区里五花八门的遭遇,让人不禁感慨:

这哪里是在过节,分明是在渡劫。

的确,对于年轻人而言,他们平时要被领导压力,被甲方数落;好不容易可以享受几天假期,还要遭到各路亲戚的轮流拷问、来回说教。

这搁谁身上不难受?

于是,为了逃避这般压抑的氛围,很多人干脆选择了“断亲”。

简而言之,不再和陌生的亲戚来往,只管自己过得快活。

这不,今年过年,许多人便没有像往常一样四处走访,而是借着难得的假期,游历祖国的大好河山。

有人辗转在众多亲戚间,愁眉苦脸;有人却站在各类景点前,喜笑颜开。

这般反差,让众多反对断亲的人也陷入了沉默。

还记得以前我们都说“有钱没钱,回家过年”,不论这一年过得怎么样,亲人永远是最值得依赖的靠山。

而如今,在中国这样一个“血浓于水”的文化环境中,血缘纽带正在逐渐被人们亲手斩断,不免令人感到唏嘘。

然而,这一看似违背道德的现象,也有着它形成的道理。

其实,断亲不仅是年轻人的一时兴起,更是时代的大势所趋。

过去,老百姓大多生活在农村,亲戚们同时也是街坊邻居。大家时常登门拜访,干农活时也有个照应。

这一来二去,自然便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然而,上世纪80年代,进城务工潮兴起,许多村里人从此走出乡土,扎根城市,脱离了曾经的关系。

再加上计划生育流行,新一代的年轻人们逐渐没有了兄弟姐妹的概念,更不用说这些叫不上名字的亲戚了。

少了老一辈的牵线搭桥,大家不再互动也是早晚的事。

然而,环境固然是一个重要因素,但真正让众多年轻人狠下心来的,还得归功于某些亲戚的糟心行为。

去年十月,一场婚礼上的闹剧,引起了网友的广泛关注。

视频中,现场的饭菜、桌椅横飞,一群人扭打在一团;混乱不堪的场面与周围喜庆的装饰,共同构成了这荒诞的一幕。

闹剧的始作俑者,是新郎的舅妈。

据她自述,新娘和自己认识五年,却从没有改口叫过一声舅妈,让她一直怀恨在心。

更为气愤的是,婚礼当天,自己全程都坐在席位上,新娘和她的母亲竟然没有前来单独敬酒。

这一行为让她觉得受到了侮辱,立马在家族群里批判新娘:

“礼数太差,敷衍至极,真是好教养!”

或许是新郎看到了消息,赶忙带着新娘前来赔不是。

你说这大喜的日子,大家互相理解一下,事情也就过去了。

然而,舅妈却变本加厉,当面数落起新娘,说话越来越难听。这才让两家人矛盾爆发,演变成了一场互殴。

至此,好好的亲家成了仇家,彻底老死不相往来。

更为可气的是,事后不久,舅妈还在网上扮演起了受害者,声泪俱下地控诉对方没有教养,想让新娘再遭受一轮网络暴力。

好在,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大家纷纷站队新娘,指责舅妈“太把自己当回事”。

的确,在婚礼当天,仪式的主角从来都是两位新人,就算有什么不周到,完全可以择日再谈。

可这位舅妈却仗着自己辈分大,一切以我为主,全然不顾他人感受。

这就像极了生活中的某些亲戚,明明不是很熟,却要想方设法地干涉晚辈,肆意说教,一口一个“礼数”、“规矩”;

可他们却不懂得,给对方留足边界,是人与人交往最基本的礼貌。

无独有偶,这样有毒的关系可并不在少数。

就拿最近的奇葩事来说吧。

前段时间,贵州一女子在网上吐槽,自己回乡一个月,已经吃了不下二十场酒席。

而亲戚们办席的说辞更是五花八门:

小孩剃头了、家里装修了、甚至母猪生崽都能摆上几桌。

种种牵强的理由,就差把“想赚礼金”直接说出来了。

对于这种动机不纯的酒席,大家自然心知肚明,但如果不去赴宴,岂不是不给面子?

于是,这些重情重义的老百姓们,便顺利地被割了韭菜,在饭桌上还要尽力挤出笑容。

正如路遥所说:

“亲戚关系常常是庸俗的,互相设法沾光,沾不上光就翻白眼,生活中最大的困难也常常是亲戚们造成的。”

倘若血缘成为了消耗,同根之亲也开始互相算计,这样的感情,留着还有什么意义呢?

正因如此,不光是年轻人想要断亲,就连老一辈们也受够了这种虚伪的亲情。

过年期间,博主@乡土小魏采访了一位大爷对于走亲戚的看法,回答却出人意料。

“这一年到头,最膈应的就是过年了。”

只见大爷眉头紧皱,仿佛有一大肚子的苦水要倒。

“以前,我们走路拜年,一天只走一家亲戚,累了就在他们家里住下,大家一起吃饭聊聊天,那还是挺快乐。

现在,都是开车来,开车去,一天跑个3、4家,见了面就打两声招呼,互相送点礼物,你说这样有什么意思嘛。”

大爷的一句话瞬间引起了众多网友的共鸣:不得不承认,现在的很多亲人早就说不上亲了。

大家平时不怎么联系,只有在逢年过节走走过场,尽力维持好段这摇摇欲坠的关系。

若只是感情淡了,尚且还能补救,可偏偏有人喜欢蹬鼻子上脸,闹得大家都不愉快。

正如网友@草水寺 分享的一段经历。

堂哥的儿子和自家小孩读同一年级,成绩却远远领先。

每当一大家人团圆吃饭时,堂哥总会当着所有人的面,谈论起两家孩子的学习。

亲戚们自然都向着成绩好的一方,毫不吝惜对堂哥儿子的夸赞,却对自家的孩子不闻不问。

而在堂哥享受完家里人的夸赞后,还会假惺惺地安慰自己:

“没事儿,你家孩子性格好,就算考不上大学,也一定有出息。”

这一言一行都让他感到恶心,可为了保持体面,也只能随声附和两句。

网上流行这么一句话:

“亲戚们都希望你过得好,因为这样才能利用你的人脉;

但他们又不希望你过得比自己好,不然面子挂不住。”

说到底,在这个物质至上的时代,很多亲情早已经变了味。

攀比也好、利用也罢,归根结底其实就俩字:

利益。

当最亲近的关系被利益裹挟,那么它的结局,注定将发烂发臭。

这些年,我们总会感慨年味变淡。

不仅是因为许多习俗都被取缔,更是找不到曾经对于过年的期盼。

诚然,在信息化的时代里,手机的便捷简化了许多仪式,削减了过年的喜悦。

然而,更重要的是,长大后的我们,再也回不到过去那般纯真。

小时候,大家总会跟着家里人四处走动,和家里远道而来的孩子们聚在一起。

在大街上放炮,在餐桌前打牌,在院子里跑来跑去,直到耳边传来父母的吆喝。

一大家子人挤在不算宽敞的房间里,观看着春晚小品,偶尔捧腹大笑。

亲戚们也不会说三道四,只是衷心地觉得这小孩很可爱。

随口说上的一句玩笑,都能让人开心一整天。

而在长大的过程中,我们逐渐成为了父母的脸面,考试的成绩,总会是饭桌上必不可少的谈资。

再到后来,到了和生活对线的年纪,曾经的玩伴,多数都已成家立业。

大家张口闭口总绕不开钱,偶尔再攀比一下自家的孩子。

倘若有亲戚混出了名堂,免不了被长辈要求厚着脸皮去敬上几杯,说道日后多多关照。

好好的一场团圆,成为了走关系、秀优越的捷径。

而在年后,所有人都各忙各的,只会在有需要的时候才会出现。

这样的关系,何尝又不是一钟负担?

所以,大规模断亲的出现,真的不是年轻人“飘了”,而是所有的境况都已经变了。

当网友们指责他们“六亲不认”时,是否有人想过,如今的环境里,很少有人真正地把“亲戚”一词落到实处。

一家人坐在一起,不为一己之私,只是衷心地希望这些有着血缘关系的人们能够过得幸福。

不把关系困在聊天框里,也不让感情掺入太多利益。

这才是“亲人”的应有之义。

喜欢yejushi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谢谢分享 - lsunz (237 bytes) 02/20/24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