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清幽闲适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皖南事变的罪魁祸首,让新四军几乎全军覆没,逃往台湾后结局怎样

送交者: Breezea[★★★声望勋衔14★★★] 于 2024-02-18 9:35 已读 2363 次 1赞  

Breezea的个人频道

+关注

1937年,戴笠受蒋介石指示,命令一名军统年轻人前往延安,完成两件重要任务。其一,打入延安高层搜集情报;其二,伺机暗杀毛主席、张闻天等中共领导人。

有着蒋介石“暗剑”之称的军统局,长期执行特务与间谍工作。

军统局主要负责人戴笠的手底下,有着一批精兵强将,其分布在大陆的各个要害部位,让日军高层和日伪汉奸胆战心惊,同时也让我党深为戒备。

然而,在戴笠的筹谋下,竟然有这样一个军统间谍,成功打入了延安高层,在毛主席身边潜伏了3年。


这名军统间谍叫做沈之岳,出生于1913年,浙江仙居人,与戴笠的老家浙江衢州相距不远。

1932年,19岁的沈之岳,在机缘巧合之下结识了同为浙江人的叶翔之。两人年纪差不多大,都有着共同的志向。可谓一见如故,聊得十分投缘。

此时的叶翔之已经开始从事特务工作,是戴笠手下的得力干将之一。当时戴笠所领导的机构叫复兴社特务处(即军统的前身)。

戴笠对于“拉人入伙”早已有了一套流程,他一般是招募文化水平高的有志青年,然后对其进行“洗脑”,令其心悦诚服,最后再进行特务业务培训。


虽然都是洗脑,可戴笠这套流程,不知比今天传销团伙的洗脑要高级、深彻多少倍。

毕竟传销团伙里,大多都是“画饼”;而戴笠是拿高官厚禄作为诱饵,虽然俗气却很有效。

戴笠这个人对蒋介石忠诚不假,可他却有着极大的野心,更对人心与政治有着极其深彻的洞察。

他觉得党务调查处(中统的前身)早已经有了尾大不掉之势。以蒋介石的政治智慧,肯定也看到了这一点,必定会扶持起一个特务机构与之形成平衡,这就是他的机会。


我们在谍战剧中,经常能看到“中统”和“军统”,但这两者有何关系,有何区别呢?

其实,中统和军统都是隶属于国民党的特务组织。区别主要在于其职责范畴,中统主要负责打击国民党的对立党派,并负责军事部门的情报安全工作、社会的舆论监控等等。

相对而言,军统的职责范畴则要灵活许多,从民国军阀、进步人士、日本侵略者,乃至于自己阵营的部分将领,都是它的情报工作对象。

也出于军统的这些优势,于是到了抗战后期,中统逐渐被军统排挤并取代。不过这都是后话了。


言归正传,当时的戴笠借着职务之便,大力征召有热情、有文化、有能力的青年才俊为自己所用,从日本留学归来的叶翔之就是他慧眼相识的干员之一。

戴笠便要求这些干员,再积极为组织寻觅杰出人才。

当时的沈之岳正在复旦大学就读,还曾被特务抓进监狱。当时世人皆知,国民党特务喜好滥用私刑,沈之岳心知危险,却摆出一副“自己上面有人”的架势,把特务唬得将信将疑,不敢动他。

及至他们发现真相时,沈之岳早已逃之夭夭,特务处便对他印象尤为深刻。因而,叶翔之觉得,沈之岳就是组织需要的人物,于是向沈之岳抛出了橄榄枝。


沈之岳本就有着“不当平常人,做一番大事业”的志向,便欣然应允,加入了戴笠的特务机构。

经过一段时间的专业培训,沈之岳以优异的成绩出师。在组织的安排下,沈之岳伪装成进步学生,伺机潜伏进我党。

沈之岳尤其善于伪装,精研了《共产主义ABC》、马列主义进步书刊,爱国学生们视其为同道中人,甚至把他发展进了“光明读书社”,该社是我党在上海的一大重要外围组织。

结果自然不用多说,在沈之岳这个“进步青年”的努力下,光明读书社以及其他一些进步学生组织,先后被国民党特务破坏殆尽。


沈之岳本就通晓英语、俄语,枪法也练得无法精准,某种意义上也是文武双全,然而“卿本佳人,奈何做贼”。

在抗战初期,沈之岳先后成功接近我上海、杭州两地的地下共产党员,期间诱杀了近十名我党干员,破坏了好几处我党地下据点。

与此同时,沈之岳在情报工作上的“卓越成就”,引得戴笠另眼相待,更视其为一大能将。

1937年,戴笠交付了沈之岳一项特殊使命——潜入延安,打入高层,作长期潜伏,伺机刺杀毛主席等中共领导人!


“西安事变”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国共两党明面上的交锋几乎消弭,可是暗中的斗争依旧无处不在。

陕北延安,是当时中共中央大本营,八路军总部所在,是无数有志之士心目中的革命圣地。

因此在国民党的眼里,延安也是“中共的心脏”。是以,蒋介石遂指示戴笠,要不计一切代价,在延安埋下“真正的炸弹”,退以防不测,进可直击腹心。


然而,戴笠手下虽招揽了不少人,可我党的反间工作也相当出色。戴笠派往延安的许多间谍,要么折戟沉沙,要么只能委屈在非机要部门。

可越是如此,戴笠就越是不肯服输。前面那些间谍的损失,尽管让他颇为痛心,可也更激发了他的斗志。

是以,戴笠在派遣沈之岳潜入延安前,为沈之岳作了周密的准备——没有丝毫漏洞的新身份以及与之相配套的履历。

对于这次计划,戴笠有着极大的信心。


1938年4月,沈之岳化名沈辉,作为肖致平教授(注:当时并没有此人,经人考证应该是同济大学教授历史学家陈致平,他也是著名作家琼瑶的父亲)的私人助手,一行人赶赴延安进行访问。

来到延安的沈之岳,和其他国统区(解放前国民党统治的地区)的青年很不一样。

他穿一身朴素的卡其布中山装,以及经过修补的半旧牛皮鞋,对延安军民礼貌谦恭。沈之岳说话不多,显得有些木讷,看上去是一个典型的学生娃。

不知怎的,作为教授私助的沈之岳,却与教授访问团一干人保持着无形的距离。


然而八路军战士们日常作训时,他却在一旁看得非常认真,眼中有种遮掩不住的崇拜之情。战士们作训间隙,会打打篮球什么的,这时候沈之岳偶尔会主动下场,和战士们一起打球运动。

每到傍晚,沈之岳在延水河边散步,倾听着延安军民吟唱的《黄河谣》《延安颂》等革命歌曲时,竟然会频频用手擦拭眼眶,情不自禁地跟着轻声哼唱。

30天后,教授访问团已准备离开延安,可沈之岳这个私人助手却坚决不肯走了,他要求留在延安参加革命。

本来这是件很突兀的事情,可因为沈之岳这一个月里春风化雨般的“真诚”伪装,延安方面虽然意外,却没有太多惊讶。


而且沈之岳的说法也有理有据:他听闻延安是中国革命的真正希望,于是终止了在“中央大学”的学业,想借着教授访问团的名义,来延安看看。

来到延安后,沈之岳感受到了革命圣地的魅力。甚至于他真正眷恋上了这儿,想要成为延安的一份子。

延安方面在情感上已经接受了沈之岳的请求,可是该走的流程一步都不能少,必须得按照规定对他进行严格的政审,这是对党组织的负责。

毕竟这种情况并不少见,当时我党在民间已有了一定的知名度,所以也会有一些有志青年穿过重重险阻来到延安参加革命,但这只是极少数的情况。


而在这极少数的情况里,还有不少是中统与军统派来的间谍。这让边区保卫处不得不擦亮眼睛,细细甄别每一个进出陕甘宁边区的人员。

面对陕甘宁边区保卫处处长周兴的询问,沈之岳是这样介绍他的过去的:

他叫沈辉,河南息县人,1936年考进了开封师范专科学校,抗战爆发后不得不离开家乡,辗转去到了川渝一带。后来经人帮助,考入中央大学继续就读……

周兴了解完情况后,为保稳妥,又请中共重庆方面对沈辉的情况进行核查。然而以戴笠的周密部署,沈辉的身份自然不会有任何漏洞。


周兴把自己的调查结果向保卫处副处长王范作了详细说明,并询问他的意见。

王范除了是保卫处副处长,还是边区的侦察科长,此人眼力极佳、阅历丰富,极擅长甄别敌特。

为此,王范特地找了沈之岳聊了一次。然而以沈之岳多年的特务经验,自然是从容不迫、应答自如。唯一暴露的一个问题,就是他说自己是河南息县人,口音中却带有江浙一带的腔调。

王范据此追问,沈之岳一点也不紧张,娓娓道来此中渊源:

小时候有几年住在上海的舅舅家,舅舅在美孚煤油公司做工,他在上海徐家汇长寿路小学念过几年书,所以有时候说话带上了一些江浙口音。


当然这个所谓的舅舅,也是戴笠制造出来的人物。而且沈之岳的口音问题,也是他故意为之。

本来以沈之岳精通双外语的能力,改变口音不在话下。

常言道:“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与其天天担忧自己暴露口音,沈之岳决定:直接就不改变口音!

此举虽然给保卫处留下了一个疑点,但沈之岳更愿意通过自己的巧言善辩,抹除这个疑点,这更能让他们相信自己的身份。

果然,在他说了几句不太纯正的上海话后,王范基本上相信了他的身份。


在延安的那段时期,沈之岳行事十分谨慎,他明知道已有其他同伙潜伏在延安,可他却不与任何一人联系。

甚至连毛主席在枣园的住处和杨家岭的中央机关驻地,沈之岳也不敢走近。他的这些避嫌举动,彻底打消了边区保卫处的最后一点疑虑。

在沈之岳的再三请求下,延安方面终于同意了他进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

在抗大期间,沈之岳与同学们吃住一样,在生活上艰苦朴素,在学习上认真刻苦,还热心于帮助他人,表现得格外突出。


时任中共中央社会部部长康生,眼见沈之岳在抗大时的出色表现,曾当着罗瑞卿教育长为首的一并领导,大为赞赏沈之岳,称他是青年榜样。

康生还号召同志们不要对从国统区而来的青年同志存在偏见,要和他们打成一片,多给他们一些帮助。

沈之岳没有接受过演技训练,却靠着他出色的天赋与多年积累的经验,在延安把“沈辉”这一进步青年的角色,演绎得十分到位。

如果当时能进行演技评选的话,沈之岳必定能斩获一个“奥斯卡小金人”。


因为沈之岳在抗大时期的“积极表现”,事事争当先进,还向普干班总支书写了入党申请书,请组织考验他。

经过他这一番处心积虑的“作秀”,康生果然对他赏识有加,这为他此后的步步高升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保障。毕竟“背靠大树好乘凉”,而且沈之岳本身能力出众,被提拔是早晚的事。

沈之岳从抗大毕业后,被分配到了八路军留守兵团担任参谋,得以接触到一些不大重要的军事情报,这距离他的目标还差得很多。

于是,沈之岳唯有沉下心努力工作。那时候留守兵团的事情尤其多,他负责的那一块,每次都能很好地完成组织交付的任务。


不管什么时代,最缺的都是人才。

不久后,沈之岳便脱颖而出,被组织重点培养。不仅从留守兵团这个次要所在,调到中央军委机关这个要害部位,还负责干系重大的电报收发工作,得以接触大量我党最高机密。

可是沈之岳仍旧没有任何行动,似乎这并不能满足他巨大的胃口。

他还要继续努力奋斗,打入到更核心的位置,奠定自己在军统里不可替代的地位。

不久后,沈之岳终于如愿了,进入到中共中央军委办公室担任秘书之职,这下可谓是真正打入核心部位了。


这次职位升迁让沈之岳有了巨大的成就感,离刺杀仅差“一步”,可沈之岳却还是决定放弃,这又是为何呢?

原因有三。首先,这和沈之岳的任务有关。戴笠让他打入延安高层,是成为战略特务;刺杀任务是附带的,不用急于一时。

其次,当时我党的中央警卫局可不是吃素的,对于中央机关的各项安保工作布置得异常周密。沈之岳想下手也难。

最后,则是沈之岳自认潜伏时间太短,来延安还不到一年。当时边区保卫处虽然相信了他的自我介绍,但有备无患,还是对他作了适当监控。在此期间,倘若沈之岳有任何可疑举动,必定暴露无遗。


然而,百密也难免有一疏。像《风筝》里郑耀先和韩冰这样的间谍,也有偶尔露出端倪的时刻,何况现实中的间谍呢?

沈之岳在中共中央军委办公室担任秘书时,期间获取的若干重要文件及情报,均通过极其隐秘的单线渠道传输了出去,不曾留下任何把柄,间谍身份也不曾暴露。

可是,沈之岳却不免引起了有关领导的怀疑。查无实据之下,便把他调到新四军军部工作。

来到新四军工作的沈之岳,清楚自己怕是不可能再回到中央军委办公室了。于是沈之岳便放开手脚,决定尽可能利用这个身份,刺探更多的新四军军情。


1940年10月中旬,国民党当局致电八路军总司令朱德、新四军军长叶挺等人,强令黄河以南的八路军和新四军所部,在1个月内开赴黄河以北。

此举明显是强人所难。可是为了抗日大局考虑,我方还是选择退了一步,答应将皖南新四军开赴到长江以北。

然而,哪怕我军表示迁就一步,国民党犹不满足。蒋介石趁我军转移之际,直接下达密令给第三战区负责人,应将江南新四军尽速“解决”。


1941年1月,皖南新四军直属部队9000多人,在叶挺和项英的率领下向苏南开进。6日时分开赴到皖南泾县的茂林镇附近时,遭遇到了来自国民党7个师约8万多人的突袭。(数据来源于北京日报)

激战7昼夜后,新四军只有两千人得以突围,大部分指战员包括副军长项英、副参谋长周子昆等人皆壮烈牺牲,其他包括军长叶挺在内的干部与战士被俘。

皖南事变中,国民党军之所以能准确、及时地察知新四军的具体动向,以及相应的兵力部署,沈之岳是“立了大功”的。

正是沈之岳及其同党泄露了我军的军情,这才发生了茂林镇的惨剧,致使国民党军以重兵打了我军一个措手不及,让新四军遭受了灭顶之灾。


也正是在这一时期,沈之岳手上的一名线人暴露了身份,使得他结束了3年多的“潜伏生涯”,通过提前安排好的后路返回了重庆。

戴笠为了嘉奖沈之岳的重大贡献,于1941年便把他提拔为了军统局第一处科长。

但沈之岳真正发达起来,还要从解放战争结束后,国民党残部被逼退到台湾说起。

蒋介石逃往台湾后,在大陈岛新建立了一个“江浙人民反共救国军总指挥部”。1951年11月,蒋介石下令胡宗南进驻大陈岛,担任总指挥;当时沈之岳也被安排了一个职位,留在了大陈岛。


虽然沈之岳在延安时期并没有完成刺杀任务,但在大陈岛期间,沈之岳做了一件“大好事”,令得蒋介石、蒋经国父子大为感激。

他派遣特务成功潜回蒋介石的故乡奉化溪口,将丰镐房、蒋母墓、报本堂、雪窦寺等一系列与蒋家有关的景物,拍摄了一组相应的照片呈给了蒋介石。

在亲眼看到故乡的情景依旧后,蒋介石心情稍感快慰,对沈之岳此举大为赞许。


1955年2月,为了避免解放军“解放”到大陈岛及其周边岛屿,蒋经国飞抵大陈岛,在大陈岛指挥军民撤退台湾。沈之岳在其间扮演了重要角色。

当时,沈之岳大肆宣布大陈岛上将有“最激烈的战斗”,再加上国民党部队持武器相迫,这才导致了该岛上1.4万多居民从此远走台湾,终生不得再归故园。

国民党军在撤离大陈岛之际,把该岛直接炸成了一片废墟,用以印证沈之岳的说法。

而这场声势浩大的撤退行动,也被称作“大陈浩劫”。


1963年,时任台湾当局情报部门负责人的沈之岳潜至澳门,想要部署对大陆的破坏行动,主要刺杀刘少奇。

然而,我方情报机构已经彻底掌握了沈之岳的行踪,直接把相关资料呈送了北京。我方高层曾考虑过直接将其逮捕归案,给蒋家父子再敲上一记警钟。

只是出于某些考虑,最终还是作罢了,只是把相关资料呈送澳葡当局,交由他们自行处理。随后,一大批国民党特务被澳葡当局逮捕,特务头子沈之岳也被逐回台湾。

沈之岳回到台湾后,因为办事不力,受到台湾当局撤职查办的相应处分。


然而,不到1年后,蒋经国又再次起用沈之岳,令其出任了台湾当局情报机构之一的调查局局长。

沈之岳在调查局任职期间,重新建立了调查局有关制度,培养了一大批新的有别于军统与中统的新时代高素质特务,为蒋经国填补了在情报这一方面的短板,沈之岳也因此为蒋经国倚重。

及至沈之岳届龄退休后,蒋经国仍舍不得放沈之岳离去,给他挂了个类似“行政顾问”的职位,还将其办公室放在自己办公室隔壁,可见他对沈之岳的信重。


直至1990年,沈之岳的肾部出了毛病,曾被许可来到北京进行治疗。出于礼节和某种考虑,小平同志等中央领导,也曾经亲往探视。

1994年2月,时年81岁的沈之岳病逝于台湾,结束了他这坎坷多变的间谍人生。

-完-

喜欢Breezea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