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清幽闲适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北宋灾民买不起米,范仲淹却下令米价继续涨,灾民:不愧是好官

送交者: 狂心中[♂☆★★★★如狂★★★★☆♂] 于 2024-02-15 18:34 已读 979 次 1赞  

狂心中的个人频道

+关注
前言
       谁不知范仲淹大名?这位北宋官场中以清正廉洁著称的模范官员,不仅深得百姓爱戴,也留下了许多政绩。
       但是我们是否想过,这位为百姓着想的官员,在杭州爆发饥荒时却下令继续涨价,导致本已捉襟见肘的百姓雪上加霜?这究竟是何故?

       杭州旱灾与失序米价
       黄祐三年,北宋治下的杭州发生了大旱灾,正常供应的粮食严重不足。所谓“民以食为天”,粮食供应减少则意味着百姓生计受到直接损害。很多南下江浙的流民涌入杭州城,指望政府赈济,而远道赶往的粮商眼见供不应求的大好机会,都开始囤积居奇,共同推高米价,企图借机发一笔横财。
       当时的米价已经高达“一斗一百二十文”。一斗约当现在的12.5斤。这在正常年景下已经属于高价,更何况是灾荒之年。如此高昂的米价真是让原本身无寸缕的灾民们望米兴叹,能买得起就是活命,买不到只有等死。杭州城里随处可见饿殍遍地的惨状。

       政府派范仲淹赈灾却坚持涨价
       朝廷派遣范仲淹前去赈灾救济,这对于熟知这位效忠百姓的清官的杭州百姓而言无疑是雪中送炭。他们原以为范仲淹会开仓放粮,或者压低米价,结果范公不仅没有按百姓所想的做法降低米价,反而下令继续涨价,将米价抬高到了“一斗一百八十文”。
       这重重一击,不仅没有解决百姓急迫的温饱问题,反而雪上加霜,让本就贫困的灾民们更加绝望。饥肠辘辘的他们怎么可能拿得出如此之多的银两来换一斗米?范仲淹难道忘记了自己当年“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论断?他明明可以开仓放粮,缓解民困,为何偏要这样荒唐地继续涨价?

       将米价抬高吸引商人运粮
       我们很难相信范仲淹真的忘记了自己一直秉持的为民众谋利益的初衷。事实上,他这一出乍看不解的举措,背后其实蕴含着极高的政治智慧和对百姓福祉的深切考量。
       范仲淹以高价引诱商人运粮入城的举措可以说是绝妙。任何商人都是图利的,眼看米价飞涨,自然会有更多商人盯上这个发财机会,尔虞我诈地运着自己囤积的大米赶赴杭州,争相倒卖以占最大利润。杭州瞬时就出现了所谓“米的海洋”的景象,大量米粮集中到此。

       趁势开仓放粮并压低米价
       等到米粮达到一个峰值状态的时候,范仲淹再出手,开仓放粮。市场上本就存在的大量米粮瞬时供过于求,粮价当然就会根据市场法则自行回落下降。当米价回归正常,百姓能够承受的范围时,范仲淹就完成了他的救市计划。
       通过这种看似荒谬的高价引诱,暗中囤积,再开仓压价的方式,范仲淹不仅解决了百姓的温饱问题,还刺激了市场上的米粮调配,惩罚了那些图利商人,可谓一箭双雕,名副其实“大智若愚”。这难怪当时没有察觉其良苦用心的百姓们会直呼范公为好官,几乎是有求必应的神一般的形象。

       范仲淹治苏州雨水问题
       此外,范仲淹在治理苏州雨水问题时展现的明察秋毫和深谋远虑也大大提升了苏州乃至江南百姓的生活质量。苏州四季雨日众多,多次暴雨后,雨水积滞泛滥成灾已是生活常态。广大耕地农田被淹,百姓无法正常务农,食不果腹的现象进一步加剧。
       范仲淹上任后,果断组织官员和民工勘察受灾情况,分析引起积水泛滥的原因,明确地指出根本在于支流疏浚不及时,雨水汇入太湖前没畅通通道。

       这也方便了范仲淹的治理,他依托本地传统的治水方式,疏通太湖水系的支流,引水流向太湖,再在汇入口设置水闸控制水流汇入量。这样一来,雨水就可以及时引入太湖,避免积水泛滥,保证城市的正常运作。
       范仲淹的举措深受苏州百姓的称赞,不仅彻底解决了温水泛滥的问题,还减轻了百姓的生活负担,保障了农产品的正常生产。此后,范公也被认为是苏州百姓值得信赖和依靠的官员。

       范仲淹为官廉正多次进谏又被贬谪
       范仲淹这位忠心敬业的官员,不仅深得百姓信任,其清正廉明的为官之道也是当时朝廷的典范。范仲淹早年考取进士,历任参军,后又升为文林郎,负责文书工作,工余回家孝顺母亲。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不管是巡查赈济还是文职工作,范公都勤勉尽责,绝不偷懒马虎。
       然而更令人称赞的是,在担任翰林院编修的文职工作期间,他得到宰相王曾赏识,有了向皇帝进言谏谤的机会。而这也成为日后招致范仲淹屡次贬谪的主要原因。因为他真的会利用一切机会向皇帝进言,只要是认为有损大局的举措,他都敢挺身而出劝谏。

       比如针对宋仁宗要为其母亲举行大规模的寿宴表示敬意这件事,范仲淹就认为这种将个人私事凌驾于朝政之上的做法有违君道,应当取消此事。于是他先后给皇帝和太后上书抗议。虽然此事最终没有改变,但范仲淹却因此失宠,被贬出朝堂,外调地方。
       类似的进谏事件在范仲淹的仕途生涯中不断上演。他像一名忠心的谏官,只要朝政有违背民众福祉的举措,他就会挺身而出指出问题。也正因如此,朝中的不少小人开始针对范公,而皇上也逐渐对其言辞产生反感。屡次被贬甚至谪戍边地的生涯是范公为其正直品格所付出的代价。

       结语
       然而即使被贬黜,范仲淹的为政之心也从未改变。无论走到哪里,他都会秉承仁政、顺民之心开展工作。哪里百姓遇难,哪里就会有范公的身影。儒家“民胞物与”的人民至上的理念始终是范仲淹谋事的最高标准。
       即便在被贬守边关、统领军队的岁月里,他也没有半分懈怠怠政。范仲淹悉心照料百姓的生活起居,并督促士兵严守纪律不得妄动一兵一卒。在百姓和士兵心中,范公不愧为一位“襟怀坦荡,念念为民”的稀世良官。
       爱民如子的范仲淹虽然在64岁那年病逝殒命,但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大公无私、悲天悯人的情怀将永远铭记在百姓心中,发扬光大。当真可谓是“民心所向,胜日月所照”!
喜欢狂心中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