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清幽闲适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粟裕说“淮海战役是我指挥的”,秘书扯他衣服:别讲了吧

送交者: yanziaz[♀★★★★声望勋衔18★★★★♀] 于 2024-02-15 8:05 已读 3922 次 3赞  

yanziaz的个人频道

+关注

                 





粟裕是一位性格谦虚低调的将军,他一生都不喜欢争功夺利。在他晚年的时候,曾经坦言:“淮海战役是我指挥的。”这样的表态,无疑是他对那段历史的真实坦白。

1948年9月24日凌晨,粟裕向中央发去了一封充满决心的密电。很快,这份电文传至毛主席手中,毛主席经过细致的审阅后,对粟裕在电文中的提议表示同意。

次日下午,毛主席亲自起草的电文送到了粟裕的手中。得知毛主席支持他的想法后,粟裕心中激动不已。从那一刻起,淮海战役这场改变中国命运的大戏,正式拉开了帷幕。

实际上,粟裕早在之前就怀抱着与国民党主力决战的渴望。过去由于部队力量的有限,他一直在等待机会的到来。随着解放军在辽沈、济南战役中的连续胜利,淮海战役的契机终于到来了。

尽管国民党在其他战场屡战屡败,但蒋介石仍然手握强大的主力军。粟裕在提出淮海战役设想时,充分了解这场战役的巨大挑战。



在粟裕向中央提出的电报中,他提出了一个重要建议:请陈毅与邓小平协同指挥此战。这一建议正式确定了两个野战军协同指挥的决策。

经过毛主席与中央的商讨,决定由刘伯承、陈毅、邓小平、谭震林与粟裕组成淮海总前委。于是,淮海战役的指挥机构正式确立。

粟裕开始了自己人生中最辉煌的一场战役。到1949年1月6日,随着解放军对杜聿明集团的总攻,淮海战役进入最后阶段。

经过数天的激战,杜聿明集团彻底溃败,淮海战役取得了巨大成功。解放军前后共消灭国民党主力近56万人。

蒋介石积攒的家底被彻底清空,除了少数国军将领逃脱外,杜聿明、黄维等主要将领要么被俘,要么被解放军击毙。淮海战役的胜利在某种程度上宣告了国民党的覆灭,而作为主要指挥者的粟裕也因此一举成名。


淮海战役的胜利在国内外引起了巨大的轰动,毛主席对这场胜利的满意程度可谓溢于言表,他特别推崇了粟裕在这场战役中的卓越表现,将淮海战役的成功首功归功于这位杰出的将领。

这一消息传到苏联后,斯大林也对淮海战役的胜利连连赞叹,认为这是一场军事奇迹。苏联并不是唯一一个被淮海战役的结果惊艳到的国家,其他国家也纷纷表达了他们对中国能够成功进行这场战役的惊讶之情,并主动表示希望了解淮海战役的详细情况和经验。

淮海战役由此成为世界军事史上的经典之一,这场战役的影响不仅仅局限于中国境内,而是超越了国界,成为国际上备受瞩目的一段历史。粟裕在这个过程中更是崭露头角,因其出色的指挥才能和军事智慧,成为当之无愧的军神。

粟裕本人对于这场战役的成功一直保持着低调的态度。即便在淮海战役后,他依然活跃于一线战场,继续指挥解放战争,但这场胜利对他的身体却造成了巨大的损耗。

在指挥战斗时,粟裕常常整夜不眠,饮食也十分简略,直到取得胜利后,他的身体才得以稍事休息。这次的巨大耗损给粟裕留下了后遗症,使得他的身体状况逐渐恶化。


建国后,由于身体等原因,粟裕错过了抗美援朝等重要的战事,无法在战场上继续展现自己的风采。尽管离开了一线部队,但粟裕并没有放弃对军事的热爱。

他一直致力于军事领域的研究,根据自己过去的战役总结出许多战斗方法,为解放军培养军事人才提供了重要的资源。

令人遗憾的是,粟裕在晚年几乎很少提及淮海战役,无论是在访谈还是回忆录中都故意回避这个话题。据粟裕妻子楚青透露,他对淮海战役的文章、书籍和电影都敬而远之。

这或许是因为淮海战役所带来的艰辛让他心有余悸,也可能是出于对那个特殊时期的尊重。尽管如此,粟裕对淮海战役的沉默并不代表对这场战役的遗忘,他在教学时仍然以淮海战役中的经验为学员们进行生动的教学,展现着对那段历史的深刻理解。

粟裕深刻地记得淮海战役中每一场战斗,对于这段历史的总结与经验更是从未中断。随着时间的推移,粟裕对淮海战役的沉默态度逐渐有了较大的转变。

国内一直都高度重视三大战役的宣传,特别是在建国后,许多专业人士开始以这些战役为原型进行文艺创作。在中央的支持下,相关部门也积极展开电影拍摄,以展现这一段中国军事史上的光辉篇章。


1978年7月27日,南京电影制片厂的影视编导石征先带着对《淮海战役》的探访之心,来到粟裕的面前。当时,粟裕的身体状况并不理想,医生嘱咐他要多休息,不要过多谈话,于是工作人员规定了只有20分钟的采访时间。

粟裕对时间的限制却置若罔闻。他对石征先说:“原来的时间限制作废,我给你4个小时,中午饭也在我这里吃。”这种慷慨豁达的态度让石征先感到意外。

粟裕敞开心扉,直截了当地表达:“淮海战役是我指挥的。”这句话的发表让在场的人都为之震惊。粟裕的秘书试图制止他,但粟裕不为所动,坚持继续谈论淮海战役的方方面面。

石征先回忆说:“这句话让我震惊,当时就做了记录。”这是因为这句话与邓小平曾说过的“淮海战役是我指挥的”相呼应。在淮海战役时,成立的淮海战役总前委由邓小平、刘伯承、陈毅、粟裕和谭震林五位领导组成,其中邓小平是总前委书记,是这场战役的最高领导者。

那么,为何粟裕也会说出类似的话呢?

首先,淮海战役的战略构想确实出自粟裕之手。他早在战役前就提出了从“小淮海”到“大淮海”的战略计划,并得到中央军委的高度认可。


其次,在淮海战役爆发后,粟裕的贡献不可忽视。他的提案和领导作用使华东野战军成为这次战役的主力部队,出动了强大的兵力,展示了出色的指挥才能。粟裕在战役中的实际指挥功绩是不可否认的,深刻地影响了战局的发展。

因此,粟裕的说法并非是在争功,而是对自己在淮海战役中的战略谋划和实际指挥的客观表述。他的豁达态度和对战役的真实回顾,为后人提供了珍贵的历史资料,使淮海战役的英勇事迹得以更加全面地展现。

虽然华野在淮海战役中表现出了强大的兵力和武器装备优势,但中野的指挥才能和战术智慧同样令人瞩目。尽管兵力和装备明显劣势,中野通过灵活机动和精妙的战术布局,在战役中取得了出人意料的战果。

华野出动了16个纵队和4个旅,总兵力超过40万人,远远超过中野的20万人。武器装备方面更是压倒性,仅一个炮兵团的炮弹数量就超过了中野所有部队的总和,为主攻任务提供了强大的支持。这种巨大的数量和优势,使得华野在淮海战役中成为了主攻的中流砥柱。


淮海战役的实际战果也充分证明了华野在战局中的主导地位。他们共歼敌44万人,消灭了国民党4个兵团,其中包括黄百韬兵团、邱清泉兵团、李弥兵团、孙元良兵团。相比之下,中野仅消灭了1个兵团,即黄维兵团,而且还是在华野的协助下完成的。从歼敌数量上看,华野的功绩是中野的四倍之多。

粟裕作为华野的主要指挥者,在淮海战役中贡献突出。尽管淮海战役总前委的五位领导者在开始时并没有在一起协同指挥,而是刘伯承、陈毅、邓小平在中野指挥部,粟裕、谭震林在华野指挥部,但在战役后期才第一次见面。

毛主席多次对粟裕的杰出表现给予高度赞扬,尤其在淮海战役中,毛主席明确表示:“淮海战役,粟裕立了第一功!”这是对粟裕在战役中卓越贡献的明确认可。淮海战役的成功绝非个别将领的功劳,而是在毛主席的领导下,由两大野战军共同努力、英勇奋斗取得的光荣胜利。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喜欢yanziaz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