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闲谈古今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黄晓阳:腐烂的制度不仅不能解决​现实反而加剧恶化

送交者: 布南温[♂★★★声望勋衔13★★★♂] 于 2024-02-09 9:29 已读 2508 次  

布南温的个人频道

+关注
腐烂的制度不仅不能解决​现实反而加剧恶化
原创 黄晓阳 黄晓阳 2024-02-09 09:01


从此可知,政治制度是现实的,每一制度,必须针对现实,时时刻刻求其能变动适应。
任何制度,断无二三十年而不变的,更无二三百年而不变的。
但无论如何变,一项制度背后的本原精神所在,即此制度之用意的主要处则仍可不变。
于是每一项制度,便可循其正常轨道而发展。
此即是此一项制度之自然生长。制度须不断生长,又定须在现实环境现实要求下生长,制度绝非凭空从某一种理论而产生,而系从现实中产生者。
惟此种现实中所产生之此项制度,则亦必然有其一套理论与精神。理论是此制度之精神生命,现实是此制度之血液营养,二者缺一不可。
——摘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第二讲《唐代·唐代考试制度》
此前,钱穆先生谈中国历代政治得失,虽涉及某项制度的历史溯源,往往点到即止。
比如谈九卿,也就是粗线条地点几句,以至于让人误解,钱先生认定九卿不属于皇帝,而隶属于宰相。
如此,我对钱先生这部书进行捡录时,就不得不花了大量笔墨,谈一项制度自古至今的流变,甚至从文字学角度,对其职名的用字,置于源头探讨。
到了谈唐代考试制度时,钱先生所用笔墨,与此前完全不同。甚至大费周章极其详细地谈了发端于曹魏时期的九品中正制。

自然,这并不是离题。九品中正制,是对汉代察举制的改革和发展,是对汉末察举制导致的人才通道阻塞不通的拨乱反正,而设立量化标准,是政治制度史上的一次迭代式跃升。

今天,我们之所以可以得此总结,是因为我们站在历史长河之中,以相当的广度,并且结合古人探索和总结所积累的高度,能够让我思维采取一个更加客观的视点。

钱先生说,“政治制度是现实的,每一制度,必须针对现实,时时刻刻求其能变动适应。”
这话所站的角度,是历史的空间点和时间点。
处于任何时间空间,确定制度的前提或者宗旨只有一个,解决当时问题。所以,钱先生说,政治制度是现实的,每一制度,必须针对现实。这个所针对的现实,就是实际问题。
这又回到了中国文化中的经世致用。

任何人,无论有多么高深多么伟大的理论,总归要落于一点,致用。也就是说,无论有多么高的哲学认知高度,即形而上,最终都必须落在用事,落在形而下。
这就是理论联系实际。

这是没错的。不过,中国文化走在路上的时间太长,走得太远,以至于忘掉了初始。到了后来,中国文化只剩下经世致用,也就是只重视形而下,却忘了形而上在何处。

这是经世致用哲学最值得指斥之处。可惜直到今天,中国人仍然视为圭臬,而不曾省视。我不反对经世至致用,但旗帜鲜明地反对为经世致用而经世致用,即纯形而下却没有形而上的经世致用。

明白的自然明白,不明白的多说无益。此事点到即止。
钱先生说,“任何制度,断无二三十年而不变的,更无二三百年而不变的。”
这是他第二次提到此一观点,在谈汉代政治时,已然提到过。

关于这一话题,实际还有个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无论是钱先生还是我,都赞同一点,自秦而始,直到今天,中国的国土面积和行政区划,大体已经定型,大差不差,尤其州县两级,基本是固定了。

如果再往前推的话,这些县的形成,其实就是周朝时的封国。
这也是一个制度。这是制度几千年不变,似乎就不符合钱先生所说,任何制度,断无二三十年而不变的。这项制度,不是二三百年不变,甚至是二三千年不变。

所谓变,也是有所变而有所不变。

就地方区划而言,州县的规制,有其科学性。目前似找不到更好的替代,便一直沿用至今,没有大的改变。

就算区划不变,也有两样深刻的变化,一是经济总量的变化,二是人口基数的变化。

汉唐时代,一个村镇只有几百人,一个县才有几千人几万人,一个州(郡),也可能只有几十万人。而现在,稍大一点的镇,就有几十万人,相当于汉唐的一个中小州郡。一个县可能有几十万上百万人,相当于汉唐的一个大郡。
经济总量更不用说,长三角珠三角的一些富裕镇,一个镇的经济总量,可能超过汉唐一国的经济总量。

当然,时隔一两千年,这是没有可比性的。但至少可以说明变化。
人口基数大了,人们口袋里的钱多了,个人在社会中的地位,自然就提高了。

我一直在强调说,古代所说的民,极可能不是我们今天所理解的百姓,而是士人,否则,后来怎么会有贫民一说?既然有贫民说,那么,必然还有比贫民更低一等。
而经济总量的上涨,个人财富也随之增长。民的基数,自然就大了,这大概也是民这一概念,向下扩展的原因之一。

钱先生又说,但无论如何变,一项制度背后的本原精神所在,即此制度之用意的主要处则仍可不变。”
所谓本原精神,即价值观,形而上。
任何一项制度的建立,必然有其价值取向,有其立法宗旨。
封建时代不是没有立法,而是其立法宗旨是维护私权制。进入君主制时代之后,公权开始出现,哪怕此时的公权,其实是在君主制的私权控制之下的部分公权,那也是公权作为早期萌芽的体现。

此时,任何制度的确立,都以公权为价值观取向。

所谓维护公权为价值观取向,即哪怕出发点是为了维护私权,却又不得不竭力完善公权体系。

君主制度下的任何制度,都是在公权和私权的博弈过程中缔生并且逐步完善的。这就是钱先生所说的“循其正常轨道而发展”。
钱先生还说,“理论是此制度之精神生命,现实是此制度之血液营养,二者缺一不可”。
精神生命,就是制度的形而上,就是价值观。

现实是此制度之血液营养,指的就是制度的形而下,即方法论,即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也就是经世致用。要切实地解决实际问题。

一项制度的腐烂,恰恰在于已然不能解决现实,反而使现实更加糜烂和恶化。
喜欢布南温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