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闲谈古今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黄晓阳:军政监三权合一毁掉一个伟大的王国

送交者: 布南温[♂★★★声望勋衔13★★★♂] 于 2024-02-01 19:51 已读 2289 次  

布南温的个人频道

+关注
军政监三权合一毁掉一个伟大的王国
原创 黄晓阳 黄晓阳 2024-02-01 09:01



假使此项监察使巡视边疆,在边防重地停驻下来,中央要他对地方事务随宜应付,临时得以全权支配,这即成为节度使。


节是当时一种全权印信,受有此全权印信者,便可全权调度,故称节度使。

节度使在其地域,可以指挥军事,管理财政,甚至该地区用人大权,亦在节度使之掌握,于是便形成为“藩镇”。
而且唐代边疆节度侃逐渐擢用武人,于是形成一种军人割据。
本意在中央集权,而演变所极,却成为尾大不掉。
——摘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第二讲《唐代·唐代的政府组织》
唐代巡察制度的极致,是节度使。
汉以前,看官名要看有没有中字,有没有史字。唐以后,就看有没有使字。有使字的官员,就算官品不高,权力也显赫。
而节度使就更加的不得了,是使官的最高一级,大权在握。
正如钱穆先生所说,“节是当时一种全权印信,受有此全权印信者,便可全权调度,故称节度使。”
节,也是符节,是朝廷传达命令、征调兵将以及用于各项事务的凭证。用金、铜、玉、角、竹、木、铅等不同材料制成,用时双方各执一半,合之以难真假。

所谓节或者符节,就是民间所说的虎符。当然,虎符只是符节的一种。

今天,我们称外交官为外交使节,这个字,就是古意。
度是度支,调度。使就是御命官员,钦差大臣。

可见,节度使是一名军政监三权合一的官员。
正如钱穆先生所说,“假使此项监察使巡视边疆,在边防重地停驻下来,中央要他对地方事务随宜应付,临时得以全权支配,这即成为节度使。”

节度使,其实就是监察官员,但因为巡察的是国防要地,边疆重镇,所以,比十五道的巡按等使臣,权力更大一些。十五道监察官员,或者叫巡察使,或者叫按察使,或者叫观察使,都是巡视官员,哪怕后来弄成了实质上的地方官,也只有监察权和行政权,最初是没有实质性军权的。

后来成为滥殇,那也是因为被节度使坏了规矩。
节度使这种官职一旦出现,便成为一个非常奇怪的例外,除了节制行政权和监察权,还节制一地军权。

据《新唐书·百官志》记载,“隋文帝开皇中,废郡为州,以州统县。唐承隋制。高祖武德初,边要之地置总管以统军,加号使持节,盖汉刺史之任。”

高祖指的是唐高祖李渊,李世民的爹。武德是李渊用的第一个年号。所谓武德初,那是一个诸侯奋起,天下大乱的特殊时期,全国有二百多支反隋起义军。


想一想这隋炀帝,还真是创造了一个奇迹,竟然能够让全天下人人都觉得可以造他的反,并且还真的就干了,而且果真有人就干成了。这件事,很值得史家们去总结,更值得野心家去思谋。

李渊并不是最早起来造反的,除了人缘还不错,他其实也没有多大实力。但这人有野心,敢想敢干。他见全国竟然有了二百多支起义部队,意识到隋朝大势已去,机会来之不易,便决定加以利用,玩出一点自己的节奏。
第一步,借船出海。李渊以隋朝官方的名义,举起镇压叛乱的大旗,自然得到随炀帝的同意。第二步,他立即着手招兵买马,顿时应者云集。第三步,他把隋炀帝赶去当了太上皇,立他的儿子杨侑为皇帝,李渊自己当了大丞相,受封唐王,以武德殿为丞相府。
后来,李渊便以武德为年号。其时,全国有十四个皇帝。

正是这个李渊,弄出这个节度使。虽虽《新唐书》上说,类似于汉代的刺史,但实际上,比刺史的职权大得多,因为统军,也就是掌有军权。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全国几百支起义部队,几十个人自立为皇。李渊若要一个一个地消灭,恐怕终其一生,也没法完成。所以,他想了一个办法。
皇帝只能有一个,诸侯却可以有很多。毕竟,时过境迁,现在再搞一个封建,不合时宜。我们可以变通一下,不叫诸侯叫节度使,一切权力,还在你们手里。
他也知道,这事儿绝对不能像古代分封制那么搞,否则,他就成了孤家寡人。所以,他采取了一些办法,一般势力小的,便给州刺史的职位,势力大的,给节度使。
但节度使不能在核心地区,得有一个名义,即镇守边疆。
唐朝设道,也是李渊承了隋制,和隋又不同的是,边防之州,都有持节使官,边防之内,设道,每道有大将一人,名叫大都督。到了永徽以后,所有都督使持节者,都称为节度使。

这就是节度使的由来。

节度使制度在武则天手上泛滥起来。她的儿子李旦在所有的边塞要地置节度使。到了唐肃宗李亨,干脆所有的州刺史,也受节度使。
这就等于给军权和行政权之上,又加受了监察权,三权合一。
整个唐代有三百多个州,等于有了三百多个诸侯,或者三百多个君王。

我们的史书,一直说,李渊如何英明,李世民如何英明。武则天如何如何。坦率地说,就唐朝设置这个节度使一事,我便以为,他们实在应该好好读书,研究一下人家南北朝为什么要搞三权分置。也应该好好研究一下,封建时代是怎么崩溃的。
就算他们没有读到这方面的论文,隋朝竟然会闹出二百多支起义军,也应该明白,军权要好好控制,不能轻受于人。
哪怕后来酿成大祸,即安史之乱,其祸正在节度使的职权太大,当然,平息安史之乱,节度使也起了大作用。

最终,唐朝还是亡在节度使上。
钱先生说,“节度使在其地域,可以指挥军事,管理财政,甚至该地区用人大权,亦在节度使之掌握,于是便形成为‘藩镇’。而且唐代边疆节度使逐渐擢用武人,于是形成一种军人割据。本意在中央集权,而演变所极,却成为尾大不掉。”
客观地说,自唐而始的节度使,有其产生的历史原因。而其后并没有仔细分析这些原因,没有做到防微杜渐,消弥隐患,甚至出于集权需要,放大了这一隐患,则是最核心所在。

史家们似乎一致认定,历史上的唐朝是最好的朝代,而我以为,唐朝是权力控制最弱的朝代。

一个伟大的王朝,被军政监三权合一的节度使制度给毁了。
喜欢布南温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