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清幽闲适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故宫牌匾上插着一支箭,200多年来无人敢拔,究竟是谁留下的

送交者: hgao[♂☆★★★★声望勋衔19★★★★☆♂] 于 2023-11-15 15:53 已读 2668 次 2赞  

hgao的个人频道

+关注




“这箭为啥不拔了去,这样有碍观瞻呀?”一位游览故宫的游客说道,“不是不想拔,而是不能拔,这跟之前的一位皇帝有关。”一位导游凑过来神秘兮兮的说道。


故宫,这座承载了两千多年中华文明的宫殿,其金碧辉煌、巍峨壮观令人叹为观止,然而在这庄严肃穆的皇城之中,却有一处与众不同的地方。


隆宗门的牌匾上,竟插着一支锈迹斑斑的箭镞,在金边蓝底的牌匾上显得尤为扎眼,这支箭究竟从何而来?为何屹立至今无人敢动?其背后是否隐藏着某段不为人知的往事?


01

天理教发动袭击


1813年的九月,当北京还沉浸在金秋的惬意时节,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却打破了这短暂的宁静。

这一日,天理教首领林清联合内应太监,指挥教众假扮各种身份混入京城,这些刀剑藏于怀中的教徒们虽仅二百多人,却如入无人之境,直闯紫禁城。


守卫被突如其来的变故惊呆了,而负责守午门的将领策凌更是怯懦无能,说逃就逃,让教徒们长驱直入。


林清等人的目标是皇宫深处的隆宗门,想直捣黄龙,但皇帝不在京城,隆宗门只有十几名士兵防守,教徒虽然人数上占优,但面对守军的火枪,还是难以突破。


这时,还是智亲王的道光皇帝果断应对,亲自指挥火器营与宗室臣子反击教徒,在殊死搏斗中,一支箭射入隆宗门牌匾,深深插在代表皇权的匾额上,象征着教徒对统治者的愤懑与反抗。

经过激战,教徒终究寡不敌众,被清军全歼在武英殿一带,当时还不是皇帝的道光 在这场危机中展现出非同寻常的勇气与胆识,为他日后的登基打下了基础,而这场起义也成为太监们背叛和报复的牺牲品,终究以失败告终。


当嘉庆皇帝回京后,得知了这场闹剧的始末,一支教徒的箭插在他的脸上,成为了耻辱的印记,这场突如其来的变故,打破了嘉庆盛世的表象,也预示着暗流汹涌的变局即将来临。


这场起义的失败,与太监刘得宝的私仇报复有关,刘得宝本是天理教信徒,后被发配宫廷,心生不满。这次起义中,他故意带教徒绕了远路,拖延了行动。


另一方面,起义军主力李文成在河南也遭遇清军阻拦,未能如期北上会合。种种因素导致了这场行动的失败。

事发前,林清便与李文成在河南密谋,计划内外夹击,一举推翻统治。两人约定林清率教众控制皇宫,李文成在外围造反联合响应。


起义军还从河北招募不少太监参与策划,借助他们在宫中的地利之便。然而李文成在河南备战时暴露行迹,被迫提前出击,与林清错开了时间。


此事可见,天理教已渗透入各阶层,势力范围从北京延伸到河南。教内太监刘得寸等人充当内应,随时准备在京城制造乱子。


起义军选择在嘉庆狩猎期间趁虚而入,意在袭击要害及皇室成员。宫廷毫无防备,根本不敢想象会有人攻入皇城。

天理教是白莲教的一个分支,这白莲教在各个电视剧都有出现,那么他们和明清两个朝代都有什么关系呢?


02

朱元璋出身白莲教?


白莲教起源于北宋末年,是佛教的一个支派,它的创始人茅子元提倡“念经忏悔、不杀生、不吃荤”,主张反对统治者的腐败,呼吁人们修心养性。


由于发展迅速,很快触动了北宋朝廷的敏感神经,茅子元被迫流放。尽管如此,白莲教的势力还是日益壮大。


到了元朝末年,由于长期的蒙古统治和种族隔离制度,导致汉人地位低下,许多农民深受水深火热之苦。

这时,白莲教中的韩山童、刘福通等人率领教众举旗反元,他们高举“扫灭胡虏,恢复中华”的口号,很快得到广大农民的响应,刘福通更是建立了红巾政权,立韩山童之子韩林儿为帝,与元军展开殊死战斗。


这时,一个叫朱元璋的少年也加入了红巾军,红巾军的首领就是白莲教的椒图,他本是个穷苦的农家子,被生活的艰辛逼迫,参加起义军。


在红巾军中,朱元璋凭借过人的勇气和聪明才智,很快获得信任,成为重要将领。起义军中的多数人都是白莲教信徒,甚至把同僚郭子兴养女娶了,也就是后来的马皇后。


经过数年浴血奋战,终于推翻元朝统治,当时白莲教的教主之子登上皇位,到1368年,朱元璋取而代之,建立大明王朝,自立为帝。

此时他深知白莲教势力强大,难以控制,为了巩固政权,决定清除异己,于是朱元璋在《大明律》中严厉禁止白莲教活动,认定它是“左道邪说”,大肆捕杀教徒,也有人分析,这是朱元璋出于政治考量,牺牲了昔日的盟友。


尽管白莲教对推翻元朝立下汗马功劳,但朱元璋为权力,最终选择与其彻底翻脸,这反映出朱元璋极为务实,他能放下以往的感情,做出决绝手段,以达成政权稳定的目的。


从合作到对立,白莲教与朱元璋的关系跌宕起伏,成为政治斗争的典型案例,体现出权力游戏的残酷本质。


03

清朝与白莲教的斗争


明朝灭亡后,一些明朝遗老遗少和不满清朝统治的人们,秘密结社,妄图推翻清朝,复兴明朝。


这些秘密结社被统称为白莲教,白莲教起初并不强大,但它采取隐秘发展的策略,逐渐壮大起来。

白莲教把广大贫苦农民作为发展对象,宣扬平均主义思想,许诺消灭贫富差距,这吸引了大批农民加入。


白莲教的分支遍布全国各地,发展成一个大型的秘密组织,它积极准备武装起义,以推翻清朝统治。


乾隆末年,白莲教率先在湖北、四川等地发动武装起义,起义军的战斗力非常强大,起义规模不断扩大,清朝统治受到巨大威胁。


乾隆不得不调集重兵镇压,但起初几次失败,此后清军改变策略,在起义军活动区域建立据点,切断其粮草供给,经过9年惨烈战争,起义终于被镇压下去。

白莲教虽然失败,但它仍留有残余力量,这些力量改头换面成立天理教继续发展壮大,天理教同样以“反清复明”为宗旨,策划了多次反清活动,它的势力范围从山东、河北至北京一带。


天理教发动群众,在北京附近地区多次发动起义,试图推翻清朝统治,它的一次重要事件是癸酉之变,策划刺杀嘉庆帝,但又一次失败。


尽管屡次失败,白莲教和天理教都没有被完全消灭,200多年里,它们屡败屡起,成为清代统治的心腹大患。

凭借强大生命力和广大群众基础,白莲教与天理教在清代扮演重要历史角色,是清朝由盛转衰的重要因素之一。


04

嘉庆的自我警告


上文第一段提起的的起义,史称“癸酉之变”的事件,在隆宗门上留下了一支箭,成为大清江山日下的见证。


当时的嘉庆帝正外出游猎,皇城内外防备松懈,天理教徒趁机攻入东华门和西华门,很快占领了隆宗门附近的要地。

隆宗门在紫禁城内有重要地位,它将外朝和皇帝私宅相隔,平时除非奉旨,大臣也不能进入其内,而此时叛乱分子已经接近皇宫深处。


皇室受到威胁,皇子妃嫔慌乱中,只有三十一岁的道光皇子镇定应对,他调动太监取来武器,保护妃嫔,并迅速封闭宫门,向嘉庆报信,亲自带人平息叛乱。四日后,七百多名叛乱分子被斩杀。


此次变故震动朝野,嘉庆帝返回京城后勃然大怒,他认为这是对皇权的亵渎,下令将叛乱首脑凌迟处死,并将参与的太监和臣子严惩不贷。


最令他痛心的是,事前已有人告发林清谋反,但大臣不以为意,任由事态发展,这充分暴露出朝堂腐朽,预示着大清的衰微。

为警示后人,嘉庆帝下令在隆宗门匾上留下那支飞来的箭,不许拔除,这支箭成为大清江山日下的见证,提醒着皇室不能固步自封,必须保持谨慎与戒备之心。


发生在隆宗门的这场叛乱,其实只是积弱已久的大清王朝步向衰落的一个缩影,早在乾隆年间,大清就已经出现了国库空虚、官吏腐败、民变频发的种种迹象。


乾隆为了继续其父雍正开启的“盛世”,不惜大肆挥霍国库,导致财政入不敷出,他晚年沉迷于积累“大清盛世”的荣耀,实际上却是在耗费国力。


乾隆去世后,嘉庆帝即位,面对的是史无前例的庞大财政赤字,他勤勉治国,力图扭转乾隆晚期形成的种种弊病,却也无能为力。


白莲教在各地掀起的起义正是民心浮动的表现,朝中奸佞当道也说明了吏治的败坏。


隆宗门箭之变成为一个标志,提醒大清王朝必须及时止损、自强图存。但大势已去,日积月累的种种积弱终将让这个曾经的盛世帝国走向灭亡。这也给后人以深刻警示,国家兴衰息息相关,唯有时刻保持谨慎与戒备之心,勤政爱民,才能永保长治久安。

喜欢hgao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