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娱乐频道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回顾:威虎山背后的故事

送交者: 嘎大夫[★★闲着也是闲着★★] 于 2023-11-12 20:50 已读 3210 次  

嘎大夫的个人频道

+关注

1969年在中南海礼堂,周恩来邀请外国客人观看了《智取威虎山》。

外国友人对剧中的杨子荣印象深刻,将他比做像“佐罗”、“罗宾汉”一样的英雄人物。

出于敬佩,客人中有人问到英雄的出处,这让足智多谋的周恩来第一次感到尴尬,他只知道杨子荣确有其人,但对其具体情况并不了解。

事后周恩来将电话打到了解放军总参谋部,向他们询问杨子荣的家庭情况。

总参也不清楚,于是又往下问。问来问去,就问到杨子荣生前所在的牡丹江军区,也是一头雾水,只好回电表示,他们也不清楚,只知道杨子荣原籍山东胶东,其他一无所知。

周恩来了解后心情沉重,指示务必查清,不然太对不起牺牲的烈士了。

最初开始调查时,胶东地区居然同时出现了三个杨子荣的故乡。这使调查组陷入了困境。后来,通过杨子荣的战友回忆,调查组在档案中发现了一个叫杨宗贵的失踪烈士,与杨子荣的情况很相似。再后来,调查组又从一张老照片中,找到了杨子荣。

此时,海林县也找到了杨宗贵的哥哥杨宗福,从杨宗福的描述中,大家分析杨宗贵就是杨子荣。

于是调查组拿着照片来到杨宗贵的故乡嵎岬河村,村里的老人一看,都说这就是杨宗贵。

已是古稀之年的杨宗福看到弟弟的照片后潸然泪下,在杨宗福泣不成声的追溯中,杨子荣短暂的一生顿时清晰起来。

杨子荣原名杨宗贵,1917年出生于山东牟平县嵎岬河村,因家境贫困,4岁时便跟随父母来到了东北安东。长大后做过码头工人,放过木排,当过船工。有一天,日军抓壮丁,把杨子荣抓去做了井下矿工。过了一段时间,杨子荣找机会逃了出来,他不敢回东北家,便一路跑回了山东老家。1945年,八路军解放了牟平,杨子荣加入了军队,后来随部队到东北牡丹江地区剿匪。

部队改编后,杨子荣编入牡丹江军区二团三营七连一排一班。1946年2月部队进驻海林剿匪,他参加大小战斗上百次,多次立功受奖。1947年,杨子荣只身闯入虎穴,里应外合,活捉了国民党保安旅长座山雕,被东北军区司令部记三等功,授予“侦察英雄”的称号。

在接下来追剿匪首郑三炮、丁焕章时,因天气严寒,杨子荣的手枪枪栓冻结,不能击发,不幸牺牲,时年30岁。

这一段剿匪战斗,后来被部队作家曲波写入小说《林海雪原》。再后来,样板戏崛起,又被改编为京剧《智取威虎山》。

毛泽东看了演出后,肯定了这部戏。但也提了点意见,认为反面人物的戏太重,应适当加强正面人物,不要把杨子荣搞成孤胆英雄。对此,江青在《谈京剧革命》的讲话中指示:“上海的《智取威虎山》,原来剧中的反面人物很嚣张,正面人物则干瘪瘪。上海领导要亲自抓,把戏改好。”

为贯彻江青指示,上海市委不敢怠慢,在修改剧本的同时,将演员亦走马换将,由童祥苓出演侦察英雄杨子荣。在加强杨子荣和少剑波戏份的同时,削减了几个反面角色的戏码,增添了“深山问苦”的内容和小常宝这个角色。贺龙提出“杨子荣不是有匹马吗?京剧里骑马上山比踏雪上山更好看”,为此,创作人员增加了《打虎上山》中的“马舞”和小分队“行军”、“滑雪”的舞蹈场面。

1968年秋,《智取威虎山》赴北京定稿,拍彩色电影。通过对童祥苓脸部造型的深入研究,江青发现他的鼻尖有点长,要求导演谢铁骊做个整形。谢铁骊用硬皮胶布把童祥苓的鼻头吊起来。这样一整,杨子荣的形象俊俏了许多,但童祥苓却遭罪不少。因演戏吊的时间太长,血液循环不畅,鼻头发肿。更要命的是胶布勒头带太紧,笑时脸部肌肉太绷,表情受到影响,笑起来跟哭似的。江青见此状况,只好取消她的吊鼻计划。

在此期间,剧组曾邀请小说《林海雪原》中杨子荣的战友孙大得来作报告,江青对此十分恼火,气呼呼地指示说:样板戏与小说《林海雪原》有质的区别,《智取威虎山》必须改名!

一度,《智取威虎山》改名《智取飞谷山》,夹皮沟改为桦树沟,剧中人物杨子荣改名梁志彤,少剑波改名赵建刚,座山雕改名隋三刀,孙达得改名申德华。毛泽东知道此事后,否决了江青的改动,这才使该剧的地名、人名得以恢复。

毛泽东对江青关于京剧《智取威虎山》改名等问题的请示信批示说:“牵动太大,至少暂时不要改动戏名和主要人物名字,地名暂时也不宜改动。对小说作者的批评也宜从缓。”

1969年秋天,毛泽东在杭州接见浙江文艺界人士,有人提到是江青创造了样板戏,毛说:不是,戏原来就有,是文艺工作者的劳动成果。

1970年8月电影《智取威虎山》首映,随后在全国放映。此时连环画《智取威虎山》也开始推出,出版发行时,每本定价0.25元。

1988年,一位华裔老板邀请上海京剧院到美国进行商业演出。剧团经过筛选,组成了一支小型演出队赴美演出。赴美商演结束后,谁都没有想到,包括齐淑芳在内的全体演职员工30多人集体叛逃留在了美国。这一反叛行为,在上海京剧院乃至上海市文化系统内,犹如扔下一颗重型炸弹,上上下下都炸开了锅。

在这群留美不归的人员中,齐淑芳名气最大。她出生于梨园世家,大哥齐英才是上海京剧院副院长,著名京剧小生,大嫂张美娟人称“中国京剧第一女武旦”。齐淑芳自幼受哥嫂指导,练就了一身京剧武功和一副金嗓子。她可以从三张桌子上翻下,翻完后马上接着唱。18岁时,她演出《三战张月娥》一举成名。演出结束,京剧大师梅兰芳登台祝贺,握住她的手连声称赞:“后起之秀,后起之秀!”

齐淑芳与梅兰芳合影

因为她的出色表演,样板戏《智取威虎山》物色演员时,她被选中扮演小常宝一角。她的表演受到高度认可,很多国外艺术团都慕名向她发出邀请,日本媒体甚至称她是“最受欢迎的京剧表演艺术家”。

她之所以选择留美不归,也是来自这种底气。

然而,最初在美国闯天下,也并非易事,很多美国人不知道中国京剧是怎么回事,也没法欣赏。齐淑芳觉得有责任将中国的国剧好好传播,即便阻力很大,也要咬牙坚持。有一次,与人组台演出,对方只付六个人三百美元,而同台的其他演员有拿上千元的。齐淑芳觉得太掉价了,决定不去。但转念一想,美国人不了解京剧,不利用这种机会宣传自己,更待何时?钱多钱少暂时不去计较。这场演出,齐淑芳的表演成了当晚最火爆的节目。后来这家公司常主动邀请齐淑芳的团队前去演出,费用也高了很多。

齐淑芳剧照《三战张月娥》

回忆起最初的艰难,齐淑芳说:“开始时有的演出商你给他出机票和住宿费用,他都不来看演出,你可以想像推广京剧是多么艰难!”有一次他们去美国一个偏僻的城市演出,演出结束后,几位老外来到后台,一定要齐淑芳脱下鞋子,看看是不是三寸金莲。让齐淑芳自豪的是,现在她的京剧团不但在美国站稳了脚跟,而且凭借中国京剧的魅力和他们精湛的表演,成功地融入了美国的主流艺术圈。

整整20年后,也就是2008年,当年滞留美国不归的那群人终于回国探亲了。回首京剧电影版《智取威虎山》的演员,只有杨子荣的扮演者童祥苓一人还留在国内。
喜欢嘎大夫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