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中华精品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惊人的八大因果法则

送交者: 狂心中[♂☆★★★★如狂★★★★☆♂] 于 2023-10-22 9:36 已读 350 次 3赞  

狂心中的个人频道

+关注



古人说:“万法皆空,因果不空。”


人生没有那么多偶然,万事都有它的因果。


人生如海,潮起潮落。


那些始终可以主导命运的人,都懂得这八大因果法则。


01


福生于清俭


人的福气有命定的,也有修来的。


这个是不确定的。


有的人生来有福,有的人只能自己修福。


但是唯一可以确定是:福气是有限的。


肆意挥霍,福气早晚会有尽的一天。


俭于饮食,不伤脾胃;俭于交游,寡过息劳;俭于嗜欲,优游自得。


学会惜福,学会节俭,不挥霍福气,不放纵欲望,人生才能福泽绵长。




02


德生于卑退


《周易》:“谦,德之柄也。”


一个人懂得谦卑,才能算是有德。


如果这一点都做不到,那就算不上一个有德行的人。


知道天高海阔,一个人内心生出一份谦逊。


不高傲待人,不傲慢对事。


谦卑为人,低调做事。


这样的人修行高祸患少,人生之路自然顺遂安然。


03


道生于安静


老子说:守静笃。


诸葛亮说: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心性浮躁,每日吵闹的人,是不能领悟大道的。


真正的智慧和道德,一定是从清净、宁静的心里流露出来的。


庄子笔下有个做鐻( jù ,古代乐器)的高人,技艺进入“道”的境界。


他做鐻的方法没有什么特别,只是“斋以静心”,就是斋戒以静养心思。


浊水安静下来,才能一清如许。


内心安静下来,才能洞察天道。




04


命生于和畅


清代名医张培仁在《妙香堂丛话》中说:“人常和悦,则心气充而五脏安。”


一个人能不能长寿,看他的心态是否平和通畅。


现代科学也证明,一个人身体健康与否,和情绪心态有着很大的关系。


怀揣一颗平常心,对于一切顺其自然,处之泰然。


这不仅有着深邃的人生哲理,而且蕴涵着养生长寿的奥秘。


心态平和也意味着有好的人缘,常和人沟通交流,有助于舒缓寂寞空虚。


百岁老人都是只知欢喜而不知忧恼,心常欢喜,五脏六腑都安泰自得,长瘤结石的机会就少。


心地和悦,没有争竞心,情绪不大起大落,吃东西香甜,睡觉魂清梦安,哪能不长寿?


05


患生于多欲


古人云:“人之心术,多欲则险,寡欲则平。”


欲望越多,心术越险恶。


为了获得欲望的满足,不断突破底线,直至铤而走险。


从贪财的小人变成杀人的恶魔。


欲望,是与魔鬼的交易。


得到的只是一时的享乐,失去的却是整个人生。


稻盛和夫说:“没有节制的欲望,是人生毒品。”


一旦沾染,只有无限沉沦。




06


祸生于多贪


有个画家,想画佛与魔。


他在寺庙里,找到一个气质清明安详的僧人做模特,并给了他丰厚的报酬。


几个月后,画家想画魔鬼,于是去监狱寻找。


他找到一个犯人,他很满意,开始着手作画。


此时,犯人失声痛哭。


画家很奇怪,就问他为什么?


犯人说:“上次你画佛的人是我,这次你画魔也是我。”


原来,僧人拿到报酬之后,下山去花天酒地,金钱很快用完,但是欲望却越来越大,最终一步步沦陷下去。


他偷盗、抢劫、无恶不做,最终锒铛入狱。


人生要懂得知足,懂得知止。


不必贪求太多,够用就好。


节制内心的贪婪,学会让自己止步。


减少欲求,保持生活的简单,内心的清醒,人生才能保有一份平静安然。


07


过生于轻慢


曾国藩刚考中进士的时候,春风得意,觉得“老子天下第一”。


和同乡郑小珊一起参加宴会。


口无遮拦,目中无人,不断夸耀自己的身份,把同乡当成空气。


这份轻慢惹恼了郑小珊。


双方“肆口谩骂,忿戾不顾,几于忘身及亲”, 彼此之间到了问候家人的地步,可谓是有辱斯文。


为了这事,郑小珊差点和曾国藩绝交。


曾国藩的湖南老乡,也对曾国藩渐生不满。


后来曾国藩痛定思痛,不断反省,不断改正自己,才没有被同事们孤立。


曾国藩说:谦卑含容是贵相。


一个人有多谦卑,就有多高贵。


在人之上,看得起别人,在人之下,看得起自己。


不盛气凌人,不攀高踩低。


无论何时何地,都能保持一份谦卑从容,这才是一个最顶级的人格魅力。




08


罪生于不仁


东汉末年,大臣王允联合将军吕布杀死了董卓,趁机掌握了实权。


董卓在世时,虽德行有缺,但善待人才,对大文学家蔡邕极其恭敬。


蔡邕想起曾经的董卓,总会忍不住叹息一声。


没想到这叹息,引起了王允的不满。


他认为蔡邕是同情董卓,与天下为敌,执意要杀蔡邕以平民愤。


这个举动令所有人震惊,大臣们说:


“当初汉武帝都不杀司马迁,还让他写出了《史记》这样的书来,蔡邕不过叹息了一声,不至于到死罪的地步吧?”


但王允不这样认为,他不接受大臣们的建议,也不接受蔡邕的道歉,执意把他杀害了。


大臣们私下说:


“王公这个人,德不配位。有道德的人,懂得纲纪,懂得文学著术,是国家的典籍,废弃了纲纪与典籍,一定不长久。”


果然不久以后,王允也和董卓一样被杀了。


古人说:从善如登,从恶如


学好三年,学坏三天。


一个人一旦失去内心的善良,胡作非为,那么很快就会招来横祸。

喜欢狂心中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