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时事快讯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泡沫破裂的漫长萧条期,日本在消费什么【1】

送交者: hs94[★尘土无疆界★] 于 2023-09-27 15:28 已读 14240 次  

hs94的个人频道

+关注

泡沫破裂的漫长萧条期,日本在消费什么?


蹲在家里啃老,躺在被窝做梦。


核心观点


❖本文聚焦1990-2005年时期日本,是“平成”(1989-2019年)初期十五年,也刚好是日本经济泡沫破裂到资产价格见底的漫长萧条期。在“宽松教育”背景下成长起来的“平成一代”呈现出什么样的精神风貌?物质之外,他们又在消费什么?


❖社会面貌:经济增长停滞,人口步入负增长,社会向少子化、老龄化、单身化发展。1990-2005年日本GDP年均增长率0.9%,2005年日本总人口首次负增长,尽管次年短暂回正,但2007年开启长期负增长,陷入“低生育率陷阱”;生育率下跌的背后是不断下行的结婚率(2005年5.7‰,单身人数占15岁及以上人口约40.4%),从而带来人口结构的转变,少子化(2005年0-24岁占比24%,总和生育率1.26)、老龄化(2005年65岁及以上占比28%)趋势加剧,当前65岁及以上占比近40%。


❖教育:“宽松教育”改革伴随“平成世代”:日本于1977年修订版《学习指导要领》开启“宽松教育”改革。在1989、1999年修订版《学习指导要领》中引入“综合性学习时间”,减少学科教学课时,削减小学、初中总授课时数,引导学生将更多精力用于睡眠和娱乐。


❖就业:终身雇佣制逐步瓦解,劳务派遣渗透率在政策驱动下快速上行。全职太太等通过非正式用工方式进入劳动力市场,女性就业率有所提升,行业中孕育出recruit等大型人服公司。


❖娱乐:动漫、游戏业发达,偶像经济兴起,模式从B2C造星→C2C养成。


1)日漫:90年代诞生了多个经典巨制,比如海贼王、火影忍者、名侦探柯南等。日漫TOP10销量中5部均在这期间开始连载,1991-2000年日本动画播出数yoy+59.1%,同期日漫新增数累计yoy+23.3%;


2)游戏:1989 年任天堂(10.36-0.04-0.38%)推出Game Boy,1994年索尼(82.551.251.54%)推出PlayStation,日本迎来主机游戏的黄金时代,游戏市场规模在1997年达到6603亿日元高点,诞生了宝可梦、超级马里奥等世界级IP;


3)偶像:经济下行往往会产生现象级偶像,满足精神需求,如1991年出道的SMAP男团(木村拓哉等)、1997年早安少女组。AKB48以“养成系”的模式,让粉丝通过购买专辑、握手券等参与偶像养成、实现梦想的过程,素人的“平易近人”和“粉丝供养”契合“平成世代”供需双方痛点,偶像经济从B2C造星转向C2C养成。


❖餐饮:一人食、单品化、极致性价比。1997年日本外食市场规模达到峰值29.1万亿日元,2000年前后家庭可支配收入见顶,自2001年起往后十年,外食行业增长停滞(十年间-2%cagr),2011年降至22.8万亿日元。近几年,日本外食行业保持在低个位数增速,呈现出倒闭率低(平均倒闭率为10%),单品化,小而精,品牌集团化的特点。


❖零售:折扣店、百元店迅速发展,便利店多元化经营。日本的折扣店或百元店等主打极致性价比的业态迅速发展,如唐吉诃德、大创、Watts、Cando、Seria等。同时便利店业态也在日本迅速发展,形成差异化,一方面打造以鲜食为主的自有品牌,另一方面向生活服务中心转型,与金融等相关服务结合,提供更便利的服务。


❖观光:由奢入俭,出境低增。闲暇依然为生活的重心,从奢侈的高尔夫球场、滑雪和旷日持久的低迷中清醒,观光频次和客单均从高点回落。本土文化的回归、相对朴素的休闲游下,国内观光市场缩水,日本出境人次在1997年后也停止增长。与此相对,伴随日本对中韩等国入境政策的放开,入境访日人次在2009年后爆发增长。



“平成”是日本明仁天皇年号,始于1989年,在“昭和”之后;结束于2019年,被“令和”取代,时间跨度三十年,刚好是日本经济泡沫破灭后的三十年萧条期。日本资产价格于1990年见顶,2005年见底,并于当年人口增长转负,这十五年是平成时代前半段;其间除经济下行之外,“宽松教育”下的“平成一代”呈现出什么样的特点,物质之外,他们又在消费什么?


一、社会面貌:经济增长停滞,人口步入负增长


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日本经济泡沫的崩溃使得其陷入了长期低迷。1990-2005年日本GDP年均增长率0.9%,劳动家庭(非农)月均净收入(定义为可支配收入-消费支出)于1998年达到14.2万日元的历史高点后开始下滑,直至2019年才重回这一水平,期间国民储蓄率于1996年攀升至33.4%,为近40年来最高。


二战后日本出现过两次“婴儿潮”,分别:1)1947-1949年,战后百废待兴、万象更新,1949年出生人口269.7万,总人口8177万,总和生育率4.32,称为“团块世代”;2)1971-1974年,第一批“婴儿潮”人群成长为壮年,贡献生育率,1974年出生人口203.0万,总人口1.1亿,总和生育率2.05。


1974年日本在《人口白皮书》中提倡“少生少死,良养良育”,同年在《厚生白皮书》中提出“对人口增长进行抑制”,可视为日本的“计划生育”,基于此出生人口进入下跌通道。1989年总和生育率下跌至1.57,日本政府开始意识到刺激人口增长的紧迫性,并出台多项鼓励生育政策,如1991年《育儿休业法》、1994年“天使计划”、2003年《少子化社会对策基本法》,但仍无法摆脱“低生育率陷阱”。2005年日本总人口首次负增长,尽管次年短暂回正,但2007年开启长期负增长;多种生育政策鼓励下,2020年总和生育率维持在1.3,人口年龄中位数48.5岁。


少子化、老龄化、单身化趋势加剧。生育率下跌的背后是不断下行的结婚率,从而带来人口结构的转变,少子、老龄化社会形成。


对比1970-2005年间日本人口年龄构成,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从10.4%快速提升17.4pct至27.8%,于1994年进入老龄社会(65岁及以上占比14%),2005年已进入超老龄社会(占比20%以上),到2020年老龄人口以37.1%的占比成为第一大人口年龄区间;与之相对的,是0-24岁人群占比从1970年的63.1%下降至2005年34%,到2020年仅27.9%,快速下滑。


1990-2005年日本结婚率从区间最高点6.4‰下降至5.7‰,2005年男女单身(含未婚、离婚、丧偶)人数4371万人,占比15岁及以上人口约40.4%,其中男性约占比38.2%(较1990年+2.5pct,下同),女性42.4%(+3.1pct),女性占比更高系其丧偶、离婚人数贡献更大。进一步,考察男女未婚率水平,2005年男性约16.0%(+10.4pct),女性约7.3%(+3.0pct),1990年后男性未婚率上涨速度显著提升。


同为东亚文化圈,韩国于2020年步入人口负增长时代,当年人口自然增长率-0.6‰,2021年下跌至-1.1‰,2022年-2.4‰,对应总和生育率0.78(首尔仅0.59),为全球最低水平;人口年龄中位数45岁,结婚率3.7‰,老龄化率17.5%(于2018年进入老龄社会)。


二、教育:宽松→去宽松,学力躺平一代


复盘日本20世纪以来的教育改革,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1)20世纪二十年代到二战前(1927-1946年):军国主义的教育体制,1927年裕仁皇帝继位后,日本政府加强了对师生民主进步运动的控制和镇压,军国主义思想通过教育手段被广泛灌输于国民,军事训练学校化和社会化。


2)二战后到20世纪六七十年代(1947-1976年):二战后,开启现代化教育,1947年出台《教育基本法》,否定了战后军国主义制定的教育政策,同年《学校教育法》作为前者的具体化,规定采用六三三四制单轨制,将义务教育年限由6年延续到9年,男女儿童享有教育机会平等,一律实行男女同校制度等内容。


这一期间,日本政府将教育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发展计划中,通过调整教育结构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种人才,内容如下:


中小学课程改革方面,强调教学内容现代化,重点改革数学等理科的教学,增加数理科的教学时数;


职业高中教育方面,颁布《产业教育振兴法》,增设职业学科和职业高中,提倡“高中职业教育多样化”;


高等教育方面,开始有计划地增招理工科大学生,扩大高校规模,兴办“巨型大学”并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大学;调整大学本科与专科的比例,建立短期大学。


但到70年代中后期,日本“教育危机”问题逐步凸显:1)教育内容的加深拓宽,从“现代化课程”演变成“灌输式”教育;2)升学率与就业率相悖,学历贬值。1960-1980年高中、大学的升学率快速增长,据日本文部科学省数据,1980年高中升学率94.2%(较1960年+36.5pct,下同),大学升学率31.9%(+14.7pct)。但与之相反趋势的是持续下滑的大学就业率,1980年为75.3%(-7.9pct),学历贬值化趋势加重。这一时期,日本学生学业负担沉重,厌学心理蔓延,外加大众媒体的报道,“教育危机”演变成社会核心问题,受到日本政府重视。


3)20世纪七十年代末到21世纪末初(1977-2007年):为回应“教育减负”,在1977年修订版《学习指导要领》提出“创设宽裕且充实的学校生活”口号,引入“宽松的时间”说法,强调3点目标:1)培养具有丰富人性的学生;2)给予学生宽松且充实的学校生活;3)重视作为国民所必备的基础的、基本的教育内容的同时,实施顺应学生个性和能力发展的教育。


在1989年修订版《学习指导要领》中废除小学1 、2 年级的“理科”和“社会科”,新设“生活科”,同时学习内容被削减,但是增加了体验性学习和提高解决问题能力的学习;1998年修订版《学习指导要领》中,大幅度精简了学科课程(约30%),规定小学6年间的总授课时数为5367课时(减少418课时),初中3 年间的总授课时数2940课时(减少210课时);为培养学生主体性学习愿望和思考能力,引入“综合性学习时间”,减少了学科教学课时,比如国语1968年245课时,1998年175课时,减少70课时。


这一期间,日本学生用于睡眠、休闲娱乐的时间增加,处理家庭作业的精力减少,但“宽松教育”背景下培养的学生学力低下,在国际上缺乏综合竞争力。在2003、2006年PISA学力调查中,日本学生成绩大幅下滑,他们在学习能力重要发展阶段,学校授课时间、内容都有所减少,比如规定小学不再教四位数的减法,仅要求算到小数点后一位数等,政府将学力下滑归因于“宽松教育”。


4)2008年以来:2007年日本中教审在会议报告中反省了由于“宽松教育”造成的学力低下问题,提出削减现行《学习指导要领》中“综合性学习时间”,明确提出从“宽松教育”转向“去宽松教育”的方针,时隔30 年后又增加了中小学授课的时间。


2008 年修订版《学习指导要领》中增加了教学课时和教育内容等,小学6年间的总教学数增加209课时至5576课时,2011年又增长至5645课时;初中3年间总教学数2940课时,2012年增加105课时至3045课时。学科课时上看,国语、社会、数学、理科、体育、外语课时数增加,综合性学习时间、选择教科减少。


其中,体育课时数仅次于数理化主科目,日本对学生健康体魄的养成重视程度高。比如,被称为“青春和理想(34.960.150.43%)的圣地”甲子园,作为每年春夏两季举办日本全国高中棒球联赛(百余年历史,参赛学校超4000所)的指定球场,已经成为日本高中棒球的代名词;箱根驿传,全名东京、箱根间往复大学驿传竞走,参赛者是来自日本关东地区的大学生,到2023年已举办99届。


从学历看日本月收入水平,以2005年日本厚生劳动省公布的数据为例,可以发现无论男女在职业生涯发展早期(20-30岁)学历对收入的影响差异并不大,比如25-29岁大学学历男性月薪比高中学历高13.3%,比初中学历高13.8%。但随着工作经验的累积,40岁以后不同学历人群工资会有较明显的分化。


韩国也几乎在同一时期推行了教育减负政策——1974年时任首相朴正熙决定“不再中考”,推行“高中平准化政策”,强调“平等、平均、平衡、公平”的教育,缩小各个高中之间的差距,具体措施包括:1)挂牌名校高中摘牌;2)取消重点班;3)名师流动,四年一换;4)抽签决定学生录取的高中(含私立)。


但“校内减负”的代价是“校外加压”,学生、家长更加疯狂地争夺稀缺的优质教育资源,韩国最著名三所大学,分别为首尔大学(S),高丽大学(K),延世大学(Y),被称为“天空之城”,包揽了70%韩国最大规模企业的总裁以及80%的司法机构公务员。2018年爆火韩剧《天空之城》就讲述上流社会家庭如何拼尽全力把子女送入SKY名校。


有财力的家长通过校外补习班、私教辅导等方式与普通家庭拉开差距,工薪阶层被高昂的学费所重压,也一定程度上导致了韩国极低的生育意愿。据统计,居民补习费用占GDP比重从1985年的0.54%提升至1991年的1.56%,到1997年已经占比3%左右。据韩国统计局,截至23年5月首尔市补习班总数达到近2.43万家,咖啡厅的1.4倍,是便利店的2.8倍,课外补习班费用是各个收入阶层的第一大家庭支出,其中前20%阶层单月支出114.3万韩元(约6229元人民币)。


三、就业:劳务派遣渗透率提升,孕育头部人服公司


日本灵活用工(dispatch)主要为劳务派遣、外包等形式,员工与派遣机构签订合同,员工薪酬由派遣机构支付,社保则由用人企业支付。劳务派遣和兼职、打工、契约/嘱托社员共同构成了日本的非正式员工,在日本企业寻求控制用人成本之际,年轻人工作意愿倾向更为灵活,终身雇佣制的正式员工占比逐步降低。


泡沫经济破灭后,日本男性就业率下滑,全职太太等开始通过劳务派遣等方式进入劳动力市场,女性就业率有所提升。同时日本企业开始积极寻求派遣劳动力来降低成本,日本多次《劳动派遣法》的修订下,派遣行业市场规模和渗透率逐渐提升。截至2022年,日本1.3亿人口中约6900万劳动力人口(劳动力人口按照15岁以上人口统计,非劳动者主要包括上学、家务、其他),劳动参与率62.5%,非正式员工占比全体劳动力为31.3%,较2002年提高8.3pct(非正式员工占比所有员工的比例从1984年的15.3%提高21.6pct至2022年的36.9%),其中劳务派遣方式占比从2002年的0.7%提升1.5pct至2.2%。


尼特族:NEET(Not currently engaged in Employment, Education or Training)主动选择不结婚、不生子、不工作、不社交、不买房、躺平、啃老。截至2022年日本尼特族人数74万。


1999年后,日本劳务派遣政策驱动下,行业规模和渗透率快速提升,与该阶段日本劳动参与率下降和失业率上升形成鲜明对比,表现出强劲的逆势成长性。进入到2006年,日本劳动派遣行业已到成熟阶段(劳务派遣员工占比2.0%),拟合日本GDP和失业率情况看,日本派遣行业顺周期性明显,在经济上行期叠加政策驱动,弹性可观,典型如2004-2007年、2014-2016年、2020年-2022年。


驱动头部灵活用工企业发展,龙头企业在国内可以收获超8%的市占率。Recruit和日本第二大劳务派遣公司Persol于2018年的市占率分别为8.8%和8.3%,均主营文职工作,其中Persol成立之初以倡导提高女性劳动参与率为主(公司成立于1973年,2022年日本女性劳动参与率较1973年提高5.9pct)。其余劳务派遣公司体量相对较小,另有如UT group、Meitec等主要面向制造和工程师行业的灵活用工企业。


全球范围内不乏大型人力资源公司,近10年来收入体量较大且增速最快的当属Recruit,FY13~FY23营收cagr约12.6%(Randstad、Adecco、Manpowe(2.92-0.04-1.35%)r约4.9%、1.4%、-0.4%)。根据2022年的营收情况,Recruit收入体量约253.7亿美元,位居全球第二,且其净利率水平显著高于全球人服龙头1%~4%的水平,2022年约7.9%,快速增长下公司收获约30倍的PE估值。2014年东京证券交易所上市后,公司依托在线招聘平台Indeed的快速增长和(5.270.101.93%)利润贡献,市场给予高溢价,市值从1000亿RMB一路攀升至2021年底的7660亿RMB,当前约为548亿美元,对应PE约25倍。


回顾公司发展之路,我们认为公司不同于大部分人力资源公司的路径在于3点:1)基于招聘打通线上线下,构建从招聘到用工的全流程闭环;2)全球思维,通过基金投资和收并购实现全球布局;3)依托招聘,触角延伸至生活各领域,链接B端和C端用户,搭建B2B2C的蝴蝶结模式。


喜欢hs94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