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逍遥自在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北京前门大街是如何变得人越来越少的?

送交者: hgao[♂☆★★★★声望勋衔19★★★★☆♂] 于 2022-08-08 23:27 已读 2846 次 1赞  

hgao的个人频道

+关注

前门大街是北京历史上著名的一条商业街,明清时期叫正阳门大街,1965年后叫前门大街。


从乾隆时期的北京地图,能看出前门大街一带的胡同排布情况。中间南北向的是前门大街,长度约845米,左边是一系列东西向的胡同,包括大栅栏胡同和廊坊三条、二条、头条胡同等。见下图:

前门大街、大栅栏胡同、鲜鱼口过去都属于前门商圈。说到大栅栏胡同,还有一个小典故。


大栅栏胡同最早叫“廊坊一条”。明清时期北京城的胡同众多,曲曲弯弯错综复杂,闹贼的时候官兵不好抓。1488年,明孝宗朱祐樘时期,内城的很多街巷被安上了栅栏。这些栅栏白天开放,夜间关闭。


到了清朝康熙时期,外城的胡同也开始装栅栏。乾隆年间,进一步加强了栅栏的作用,并且如果有人敢破坏就治罪。据说当时北京内外城一共有一千七百多处栅栏。(户力平《光阴里的老北京》)


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又“准奏外城各街道胡同设有栅栏至为严密,交五 城不时稽查,务令以时启闭,栅顶仍钉木板,书写街道胡同各色”


廊坊四条胡同里边有很多商铺,这些商铺老板有钱,更加怕贼。所以他们出钱把栅栏修得又高又大又坚固。慢慢地老百姓就把“廊坊四条”胡同改叫“大栅栏”了。见下图:(图片来源:《光阴里的老北京》 户力平)

在清末时期北京有宵禁。按现在时间说是晚上19时开始。到了这个时间,前门外大街的“珠宝市”、“大栅栏”等街巷就关闭栅栏,由“商团”团丁巡更把守。


从明清时期开始前门和大栅栏就是繁华地带,什么都有,包括餐馆、旅馆、戏楼、妓院、影楼等等,业态丰富。


清俞蛟在《春明丛谈》中,描述了清朝前门大街的繁华景象:“凡金绮珠宝以及食货如山积,酒榭歌楼,欢呼酣饮,恒日暮不休,京师之最盛华处也。”


前门大街一带还有过夜市,清朝有宵禁的时候夜市关得很早。到民国时期宵禁取消,夜市就繁荣了起来。据说当时夜市能从大栅栏排到永定门。


从现在的一些老照片能看出来,这个区域以前熙熙攘攘,店铺鳞次栉比,热闹非凡。下图为民国初期前门大街照片:

下图为1955年前门大街照片:

之所以介绍前门大街一带的历史,就是为了和现在对比一下。


现在的前门大街冷清了许多。下图是前门大街2020年的照片。(图片来源:ZH中文网,尼古拉斯Nana)

我近些年也去过前门大街几次,整体上感觉就是人少,而且没什么可逛的,不知道去了能干嘛。


那么前门大街是怎么变成现在这样的呢? 这要从前门大街改造工程说起。


上世纪50年代,计划经济模式让前门大街的店铺丧失活力,人气衰落。到上世纪90年代,这里成了低端商品的集中地。


2001年北京市申奥成功,提出对前门大街进行改造,并计划在奥运会的前一天开街。


2003年,《前门地区修缮整治总体规划方案》诞生。最初的想法是按照清末民初的风貌进行修复,形成复古风格的商业步行街。


2004年,崇文区成立天街置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前门大街的改造和开发工作。


到了2007年,崇文区资金不足,拉来SOHO中国共同开发,主要涉及两方面:1)SOHO中国拿到前门大街项目的开发权和招商代理权,包括前门地区的33块土地的开发权;2) 潘石屹名下的公司购买北京天街置业49%的股份。


自从SOHO中国进入,前门大街项目就充满争议。首先北京市有些领导对于他们的进入有意见。


当时媒体报道,北京商业企业协会秘书长高以道透露,“在前门大街的改造过程中,相关领导明确表示,坚决不允许商业力量介入”。(时代在线:SOHO中国前门破局)


SOHO中国是一个纯商业化的公司,之前开发的项目也都是现代风格的,对于旧改项目经验有限。前门大街这么富有历史意义的项目让他们来做,让人难以信服。


其次,SOHO中国提出的方案北京市不满意。SOHO中国要建设现代风格商业街,以高端国际品牌为主流,打造中国的“香榭丽舍”大街。


据说当时北京市一位副市长看了他们的设计方案,提出“不像北京”。2007年,北京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也公开发文希望潘石屹能慎重行事。


2008年1月,前门地区一些地块的土地招拍挂被叫停,理由是这些地块涉及文物保护等问题,同时市政规划也有所调整。


这下就有点尴尬了,崇文区和SOHO中国搭好了架子,成立了公司,结果被北京市相关部门叫停。在这种情况下,后边的工作有点难开展。


经过一段时间的扯皮,2009年5月,潘石屹出售了天街置业49%的股权,又收购前门项目的一部分商业,从开发商变成了业主。这就相当于SOHO中国退出了开发过程。


前门大街项目成了SOHO中国当时唯一自持且招商的项目,感觉就是砸手里了。不过他们和崇文区谈好自持五年,2013年崇文区收回。


在这些过程中,前门大街的设计方案也是一改再改,最后进行了折中:北边仿古,中间过渡,南边现代。


看前门大街的开发过程,感觉时间线很乱。2001年开始作方案, 2005年开始搬迁,2006年开始改造,2007年开始招商,2007年10月设计方案正式获准。


方案调整、招商、实施工作基本上是在同步进行。一般这种情况下的项目,结果都不会太好。


2007年SOHO中国进行招商招标。结果人家高端品牌来了说不行,他们对门脸、氛围、风格等各个方面都有自己的要求,你给弄一个仿古的民国风格,他们不接受。


后来改为引入中端品牌,比如美特斯邦威、李宁等。同时还找了一些老字号入驻。最后前门大街就变成了老北京品牌挨着时尚店的奇怪面貌。


前门大街上开始出现了全聚德烤鸭店、瑞蚨祥绸布店和同仁堂,还有Only、美特斯邦威和森马。包子铺旁边开着Zara,老北京布鞋对面开了H&M。(界面新闻:北京前门大街的失意十年,2018)


老字号来了也没占多少好处,比如内联升,在大栅栏胡同有个总店,又在前门大街51号(全聚德烤鸭店对面) 开了个分店。


这个分店的销售额一年比一年低,每年还负担着高额房租,挣的钱越来越少。2018年,内联升退出了前门大街。


2013年, SOHO中国和崇文区(当时已并入东城区)的合同到期,前门大街的运营方由换成了一家叫“东方盈石”的国企。


前门大街的定位也随之进行了调整,转型为“文化体验式商区”,引入杜莎夫人蜡像馆、奇思妙想博物馆、标致汽车等店铺。


2015年,前门大街的运营方又变为“北京东方华韵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也是一家国企。运营思路开始往非遗方向转,开设了安徽非遗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中心等项目。


项目方向过几年就调整一次,每次改变就得重新积累客群。从目前的效果来看,这些调整没有跟上游客和消费者的需求。


现在是本地人不爱去,外地游客看了觉得没意思。一些老字号比如全聚德又漫天要价,越来越不招人待见。加上疫情的影响,前门大街的人更少了。


经过十几年的折腾,好好的一个北京黄金地段的项目,生生给搞得没人来了,基本成了样子货。


回顾整个开发过程,我认为最大的问题,是一开始的时候方向就不明确。


如果定位是恢复历史风貌,搞老北京风情,就应该把风格和韵味做足。不仅让老字号入驻,还要引入各类具有老北京特色的店铺。


如果想做国际商街,就应该一开始定位高端,吸引奢侈品牌,打造真正的时尚步行街。


这两个方向哪一个都有搞头。前门大街项目两头都想兼顾,结果就是两头都顾不上。最后的结果不伦不类,地区、开发商、商家、消费者全都不满意。


除了定位和方向不明确之外,开发流程也没理顺。


商业街类项目,按照正常的流程,应该先作商业策划,把定位搞准了,再进行招商,明确哪些店铺要来,最后再进行规划和建筑设计。


设计师就是一帮画图的,对于设计之外的事情基本不懂。他们的任务是实现甲方的想法,而不是替甲方找方向。


什么都没想好呢,一上来就让设计师作方案,到后边很容易就变成边做边改,设计师也累,开发者也累。


这个项目开发过程前后颠倒,还反复调整,自然越往后问题越多。项目开街时间定死了是奥运会开幕之前。估计到后来只能硬着头皮推进,自己选的路,含着泪也要走完。


前门大街项目可以算是北京城市发展过程中,历史街区改造的一个典型案例。这个项目可以算是一种试错,只不过用这么好区位的项目试错,代价有点大。


北京头些年的开发对城市文脉一点也不尊重,产生了很多莫名其妙的项目,把城市形象搞得乱七八糟。


近年来随着规划管控变得越来越严格,越来越重视历史文化的保护,未来的开发建设应该会越来越有序和合理。

喜欢hgao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