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环球经纬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杭州四百年老字号的社死时刻

送交者: 狂心中[♂☆★★★★如狂★★★★☆♂] 于 2022-07-20 10:53 已读 7297 次 1赞  

狂心中的个人频道

+关注

过去几天,对于杭州企业张小泉来说,可能是创立四百年以来最棘手的时刻。


事情是这样的。广州的王女士用一把张小泉斩切刀拍蒜:


蒜没事,刀碎了。


菜刀干不过蒜瓣,王女士找到京东的经销商要个说法。她被客服告知,这把刀不能拍蒜。


事情如果发展到这,只是再寻常不过的客诉事件。但没多久,网络上出现了张小泉总经理的发言,被认为是对断刀事件的回应。


这位叫夏乾良的总经理,不仅教育起中华小当家们的刀法,还不合时宜地举了个米其林厨师的例子:


“你学了几十年的切菜是错的。所有的米其林厨师,都不是这样切的。”


社长翻了下资料,夏经理说这番话,是今年 3 月份的事情。本人也亲自下场解释道歉,本意并非如此。但发酵的舆论,已经是简单的道歉无法平复的了。


“张小泉”,对于杭州的意义有很多。


作为杭州的 “剪、扇、伞” 三大非遗之一,张小泉代表着国货的品质。在大运河边上的刀剪剑博物馆,基本上是张小泉的专场。给不少杭州中小学生加素质分的剪纸大赛,也是用张小泉命名的。


老字号的张小泉,最早出现在 400 年前。名字来自一个在钱塘大井巷集市创业的安徽铁匠。一路从家庭作坊,到合作社,一直到拱墅区的国企剪刀厂。


鼎盛时期,在杭州遍布 80 多家真假难辨的张小泉剪刀店。当时甚至有游客写下游记:


青山映碧湖,小泉满街巷。


作为现代企业的张小泉,其实是杭州和上海两家公司合并的结果。背后的资本力量,来自富阳籍商人张国标的富春控股。


90 年代,带着富春江砂石资源优势的张国标,在当时处于基建高潮的上海浦东赚到了第一桶金。张国标创办了上海浦东富春贸易公司,也是富春控股集团的雏形。


2007 年,富春控股花了近 8000 万获得张小泉 51% 的股份,成为杭州张小泉集团的实控人。7 年后,富春控股又收购了上海张小泉的全部股份。


在这之前,杭州和上海两座城市的张小泉,因为商标的使用权,打了 7 年之久的官司。杭州张小泉以品质出众备受好评,上海张小泉则更擅长商业运作。在资本的撮合下,原本两家商业对头,成了一家亲。


进入资本市场的老字号,需要讲出更吸引人的商业故事。张小泉的招股书上说,因为产能有限,现在自己生产的产品就保留了中高端路线,中低端的产品都交给了代工。


代工这一部分,超过了 70%。


比起国内品牌,张小泉更强劲的对手是德国和日本品牌的刀具。为了争夺这部分市场,张小泉用起了向日本和德国看齐的高级材料。


拍蒜容易断裂,正是这类产品的特点。


2021 年,张小泉搭上了杭州 “凤凰计划”,在创业板上市。他们还获得了富阳区政府发放的 200 万补助资金。


目前的张小泉,就是作为职业经理人的夏乾良在负责管理的。挑起张小泉营销业务大梁的夏总,经常在各种媒体前侃侃而谈。


不得不说,夏总很擅长夺人眼球,创造过不少富有争议性的语录。除了这次的 “米其林言论”,还有:


把旅行剪挂在皮带上的人越多,张小泉的品牌层次越低;对不起,我不崇拜阿里。我更崇拜 GE 和微软公司;张小泉取得成绩,是因为换了一颗中国心。

除了关于张小泉的犀利言论,夏总在早年对自己个人 IP 的打造也堪称一绝。


在 “夏乾良” 的百度百科词条上,是这么介绍他本人的天才之路:


19 岁成为中国优秀企业家,21 岁成为出版界新贵,22 岁成为 80 后财富新生代。


23 岁,夏乾良还出版了一本介绍自己的书,《大学生总裁 — 复旦儒商夏乾良的财富传奇》。把自己包装成身价千万的创业奇才。


实际上,当时夏乾良做的练习册出版业务,一年流水也就 500 万,利润只有 25 万而已。为了这些生意,还是大学生的夏乾良常常缺席考试,学校和老师对他创业的态度,都是不予评价。


但 “复旦儒商”“学生总裁” 等词,就此成为成功人士夏乾良的标签。


为了增加自己创业经历的传奇性,夏乾良甚至不惜揭自己的短,公开承认自己的第一桶金,来自 “商业诈骗”。


根据一篇标题为 “少年教父夏乾良” 的报道记录,夏乾良最早通过撮合大学生家教赚了钱,机缘凑巧有了出版英语练习册的机会。过河拆桥跳过了出版社之后,夏乾良对书店动了歪心思。


他虚构了一个 “吴仁” 的高中老师身份,精心挑选一对开小书店的七旬老夫妇作为欺骗对象。


夏乾良冒充订购书本的顾客,使得老夫妇向自己公司进货,从而骗取进货款。闹进警察局之后,正如夏乾良计划的那样,眼花耳背的老夫妇弄丢了 “吴仁” 的诈骗证据。事情不了了之,夏乾良侥幸逃脱。


这一招古老的预付款诈骗,被当时 20 岁的夏乾良玩得得心应手。但他本人似乎对这样的经历颇为得意,甚至还说:


我要做中国的默多克。


看了夏总的传奇,社长终于为自己不够火找到了原因。


大概是因为脸皮不够厚。


夏总的气质,和浙江四百年老字号的低调务实其实不是很搭。这次翻车,似乎也不是意外了。


四百年攒下来的口碑,因为 “中国默多克”,碎了一地。这已不单单是一家企业的损失了。


来源:铁头功社 微信号:onehangzhou

喜欢狂心中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