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环球地理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留住“神话之鸟”!全世界近八成中华凤头燕鸥在象山繁育

送交者: 炫笔伏逼[♂☆★★★不闻风知★★★☆♂] 于 2022-06-25 21:50 已读 325 次  

炫笔伏逼的个人频道

+关注

浙江新闻客户端记者 应磊 施力维 共享联盟象山站 陈光曙 通讯员 蔡杨华



“神话之鸟”中华凤头燕鸥再现。“第一次听到在非繁殖季观测到数量如此众多的中华凤头燕鸥,它们在象山孵化飞到各地,说明种群恢复良好。”5月6日,象山韭山列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工作人员丁鹏激动地告诉记者,他在网上看到消息,有观鸟协会和爱好者在青岛记录到72只中华凤头燕鸥,接近该物种在全球数量的一半。


在鸟群中,中华凤头燕鸥羽毛洁白,喙尖呈黑色,燕子一般分叉的尾巴,这些特征使其得以和大凤头燕鸥区分。去年,中华凤头燕鸥升级为优秀保护动物,堪称“鸟类大熊猫”。因其数量稀少,行踪神秘,被称为“神话之鸟”。十几年前,全世界中华凤头燕鸥不足50只。为了留住“神话之鸟”,我省启动中华凤头燕鸥繁殖种群招引和恢复项目。项目基地——象山韭山列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目前成功孵化出至少110只中华凤头燕鸥,占世界各繁殖地总量的近八成,是世界上最大的中华凤头燕鸥孵化繁殖基地。


今年,韭山列岛迎来84只中华凤头燕鸥栖息繁育,成功孵化中华凤头燕鸥雏鸟22只,它们从这里向南迁徙、越冬。如今,中华凤头燕鸥的全球种群数量近150只,基本上缓解了灭绝风险。



羽毛洁白,嘴尖成黑色的中华凤头燕鸥

几经波折


寻找中华凤头燕鸥


从象山县龙洞码头登船,经过70分钟航行,抵达韭山列岛的中铁镦屿。中华凤头燕鸥夏季就在这里栖息繁育。一上岛,此起彼伏的鸟叫声充斥在耳畔。翻越一段坡地,到达小岛另一侧,可以看到中华凤头燕鸥混杂在几千只大凤头燕鸥中,群起群落,场面壮观。


在中铁镦屿,中华凤头燕鸥栖息繁育的位置主要集中在一块数百平方米的坡地上。这块区域,每年都在孕育新的中华凤头燕鸥小生命。根据统计,这里累计繁殖出中华凤头燕鸥至少有110只。



象山韭山列岛中铁镦屿


就在今年5月,象山韭山列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浙江自然博物院组织30余名海鸟保护志愿者来到这里,驻岛两天一夜,为新一代198只凤头燕鸥幼鸟办理“身份证”。这项鸟类环志工作是世界上用来研究候鸟迁徙动态及其规律的一种重要手段。“每只幼鸟左脚戴金属环,右脚戴塑料环。”浙江自然博物院相关负责人介绍,金属环相当于鸟类的“全球身份证”,比较耐用;而绿底白字的塑料脚环则比较醒目,有利于野外观测。2015年以来,志愿者们已在这里累计环志1200余只凤头燕鸥幼鸟。


通过几年的环志工作,研究者正在逐渐掌握中华凤头燕鸥的生活规律。“现在我们知道,中华凤头燕鸥在我国东南沿海岛屿繁育,浙江沿海一带的岛屿可以说是它们的故乡。但在20年前,中华凤头燕鸥几乎就是一个谜,不少专家认为该物种已经灭绝。”丁鹏告诉记者。


根据资料记载,1861年,博物学家波恩斯坦首先发现中华凤头燕鸥。1937年,有人在青岛海域的沫官岛发现21只中华凤头燕鸥。此后几十年,再没有人发现中华凤头燕鸥的踪迹。转机出现在2000年,有摄影师在马祖列岛捕捉到中华凤头燕鸥的踪影。此后,浙江自然博物馆开始在浙江沿海寻找中华凤头燕鸥。直到2004年5月,寻访者在象山县韭山列岛找到了一个繁殖群体20只中华凤头燕鸥。但由于人为破坏,遭遇两次台风,这一年度的繁殖宣告失败,中华凤头燕鸥又不知所踪。


中华凤头燕鸥之所以数量稀少,在于它的繁殖难度大、成活率低。浙江自然博物馆馆员王思宇分析,中华凤头燕鸥每年只生1个蛋,按照它的寿命15年计算,一生只产10多个蛋;而且孵化时间长,一般需要25天到30天,两只鸟轮流孵化才能繁育出小生命;此外,它们还有蛇、游隼等天敌,雏鸟有可能饿死或晒死,也会被台风摧毁。“中华凤头燕鸥还有记忆,在一个地方繁育失败,就连续几年不会来到这个地方,我们只能等待它们再次回来。”丁鹏说。


象山为此发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护岛爱鸟”专项行动。象山自然资源与规划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海上管护结合陆上宣传和检查,打击各类破坏资源的不法行为,遏制了渔民上岛和非法进入保护区进行生产活动等行为。另一方面,象山向各方求教,问计于专家,寻找保护中华凤头燕鸥的方法。2010年,象山举办首届海鸟保护暨海洋保护区管理国际论坛;2012年,象山举办中华凤头燕鸥种群招引和恢复研讨会。有专家提出,用人工招引的方法帮助中华凤头燕鸥在我国东部海域的岛屿繁衍。


人工招引海鸟技术在国外已经比较时尚,在国内则是一条探索鸟类保护的新路。2013年5月,象山韭山列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联合浙江自然博物馆、国外俄勒冈州立大学开展中华凤头燕鸥监测与招引项目,这是国内首个人工引导干预鸟类选择繁殖地试验。该项目利用假鸟和鸟声回放手段,吸引中华凤头燕鸥及其伴群大凤头燕鸥在此栖息并繁殖,以重建并复壮中华凤头燕鸥和大凤头燕鸥的繁殖种群。



扎营无人岛


探索种群恢复新路


一个濒临灭绝的物种,逐渐恢复,种群数量达到近150只,中华凤头燕鸥队伍逐渐壮大,丁鹏是参与者,也是见证者:他拍下了几十万张中华凤头燕鸥的照片,记录这一珍贵物种种群恢复全过程。象山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持续多年推动韭山列岛中华凤头燕鸥种群抢救保护工程建设,因此获得“全国野生动植物卫士奖——先锋卫士”。


保护人员为中华凤头燕鸥搭建一个舒适的繁衍环境,也是为了形成一个生物多样性的海洋生态环境。丁鹏告诉记者,中华凤头燕鸥原先栖息的岛屿在韭山列岛外侧,风浪大,地势陡,不适宜中华凤头燕鸥及雏鸟生存。为此,专家重新踏勘,把中华凤头燕鸥的新家安在了中铁镦屿。“中铁墩屿风浪小,地势较平坦,船舶方便停靠,与该岛隔海相望的积谷山岛是驻扎观测的好地方。”2013年,他参与到项目中,扎营无人岛,观测中华凤头燕鸥的俊美身影。


在中铁镦屿的草丛、岩石、沙滩上,志愿者放置了400只与中华凤头燕鸥大小一致的假鸟,这些假鸟从国外进口,由硅胶和塑料制作,可以经受风吹雨淋不掉毛不掉色。在假鸟附近,设置鸟声回放系统数台,在繁殖季节开始之前,利用假鸟以及播放预先录制的中华凤头燕鸥和大凤头燕鸥繁殖群的叫声,吸引中华凤头燕鸥在选定区域栖息并繁殖。鸟声回放系统是利用蓄电池和太阳能运行,可以连续几个月不间断发出求偶叫声。


从5月到5月,整整70多天,中华凤头燕鸥迟迟未来。岛上的孤寂加上心内的焦虑,丁鹏心中满满失落,甚至开始对人工招引项目产生了怀疑,丁鹏一度都准备撤离。“2013年5月21日!”丁鹏永远都记得这个日子,他描述,“上千只大凤头燕鸥在岛上盘旋,其中辨认出4只中华凤头燕鸥。”通过望远镜,凝视着洁白的中华凤头燕鸥优雅舞动,丁鹏重新获得监测的动力。此后,他和另外一名志愿者持续监测,在岛上过完了端午、中秋,一直待到了5月份。


这一年,3300只大凤头燕鸥和19只中华凤头燕鸥在岛上产卵,孵化出一千多只大凤头燕鸥和两只中华凤头燕鸥。中华凤头燕鸥第一次在韭山列岛繁殖成功,这意味着,中华凤头燕鸥监测与招引项目获得了成功。


从2014年开始,项目组成员开始登上中铁镦屿,“零距离”观测中华凤头燕鸥的习性,为科研工作积累数据。丁鹏介绍,岛上建起了板房供志愿者居住,三个木质观鸟木屋用于日常监测,人与鸟类和谐相处。


在象山,处在海洋生态系统食物链顶端的中华凤头燕鸥种群正在逐渐恢复,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地海洋物种丰富,海洋生态系统正在趋向健康。“我们尽最大努力为物种提供更好的生存空间,保持生物多样性,实现各物种平衡发展,构建健康的自然生态环境。”象山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负责人介绍。这几年,象山通过海洋生态修复行动,已累计修复海岸线93.1千米,整治修复和保护海岛5个、滨海湿地220公顷,海洋生态环境、生态功能有了极大提升。


随着中华凤头燕鸥种群的逐渐恢复,参与到保护项目的工作人员感到欣慰。这些年,随着中华凤头燕鸥招引与保护工作成效显著,保护区陆续出现了白嘴端凤头燕鸥、小凤头燕鸥等其他鸟类。如今,保护区里已有154种鸟类。在象山韭山列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除了“神话之鸟”之外,主要保护对象还有大黄鱼、江豚以及各种海鸟,通过保护使这些物种形成一个和谐平衡的海洋岛礁生态系统。



志愿者为燕鸥进行环志


监测与保护


每个孵蛋巢都要编号


象山韭山列岛已经成为“神话之鸟”繁衍生息的乐土。这两年,中铁镦屿的栖息环境日益改善,更加安全舒适。保护区工作人员将中铁镦屿一侧地势改造为梯田状,形成平坦地块,并铺设地毯、碎石子,定期除草,人工筑巢,为燕鸥群营造出安全舒适的栖息场所。丁鹏介绍,今年的鸟场与以往不同,设置了土、沙、石头三种场地,以观测不同场地对燕鸥产卵、孵化成功率的影响。


作为研究者,王思宇也是中铁镦屿岛上的常客,在这里探索中华凤头燕鸥的行为规律,帮助“神话之鸟”种群持续壮大。“在这个项目中,我们唯一的人工干预就是营造合适的繁殖场所,让它们在安全环境中自然繁殖扩大种群。”这次登上中铁镦屿,她发现今年中华凤头燕鸥数量更多,前来繁殖的时间也提前很多。


现在,保护区在中铁墩屿上设置有3个隐蔽在草丛里的观鸟木屋和2个监控点,实现24小时全程监控。从2017年开始,中华凤头燕鸥招引项目开始招募志愿者。听涛、观鸟,这个“最诗意的志愿者岗位”一经发布就在网络上走红,收到数百名来自社会各界人士的报名。每年分两批各两位志愿者上岛,截至今年,已经有20多名志愿者入选。



志愿者为燕鸥进行环志


今年首批两名志愿者是年轻女生,名字是兰佳怡和施悦虹,两个人都是鸟类爱好者。5月20日,两位女生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首次登陆中铁墩岛。当晚8时,两人就看到两只大凤头燕鸥落在鸟场。隔着屏幕看到两只大凤头燕鸥着陆,施悦虹和兰佳怡惊喜不已。


5月22日,上岛第三天,他们在前一夜的监控视频回放中发现了第一只降落在鸟场里的中华凤头燕鸥。“永远有惊喜,望远镜里看到的鸟类品种多到数不清,还第一次看到了江豚,置身这样的环境,我们对保护生态环境有了新的认知。”施悦虹说,刚上岛的时候,每天能看到300多只燕鸥落地,其中有不少中华凤头燕鸥。


两位志愿者不会忘记今年第一只中华凤头燕鸥宝宝出壳的日子:5月3日7时14分。“28天的孵化期,我们每天都在期待和观察。”兰佳怡说。她们细心观察记录有趣的中华凤头燕鸥抚育细节:比如刚刚出壳的中华凤头燕鸥宝宝大部分时间在睡觉。成年中华凤头燕鸥会根据幼崽生长阶段挑选食物:侧带小公鱼是初生幼崽的首选,黄鲫、小带鱼等适合开始学走路的幼崽。


两间板房,电力来自太阳能,一个蓄水罐提供生活用水。在这个草木丛生的环境里,两位女生驻扎了两个月,遇到阴雨天,她们只能把有限的电量留给监控设备。志愿者的工作包括统计繁殖海鸟数量、观察记录繁殖海鸟行为、维护岛上设施设备。兰佳怡说,每天早晚各一次,通过监控摄像头一只一只数清中华凤头燕鸥的数量,每发现一只孵蛋的中华凤头燕鸥,就为它们的巢编一个号。


长期监测和记录,“神话之鸟”的神秘之处也正在被科研人员揭开。“比如说中华凤头燕鸥的求偶行为就很有趣,当年繁殖期内,它们是一夫一妻制,经常可以看到有鸟叼着小鱼,其实是雄性燕鸥在求偶。”王思宇介绍,中华凤头燕鸥聚集到一定数量后会在繁殖岛屿稳定下来。在岛上,雄性燕鸥叼着小鱼寻找伴侣,雌性燕鸥如果觉得合适就接受食物,两只燕鸥张开翅膀相互围着转圈,确定关系后还会出现伴飞、空中转圈等行为。



【记者手记】


诗意栖居 和谐共处


应 磊


孤岛观鸟,听潮。象山韭山列岛中铁镦屿上,这份看似诗意的守鸟工作已经持续了好几个年头。


一岛、两人、三餐,不断有志愿者来到这里,为中华凤头燕鸥的繁育贡献一份力量。克服生活艰辛,志愿者和鸟类,和整个自然环境实现和谐相处,这才是这个岗位的诗意之所在。


海鸟是海洋生态系统健康与否的重要指标,而中华凤头燕鸥又是其中的代表物种。实际上,志愿者和保护区工作人员保护的不只是中华凤头燕鸥,而是与之相关的海洋生态系统;他们宣传的也不仅是志愿守护的故事,而是希望社会公众了解有这么一群人在为保护野生动物,在为保护海洋进行着艰苦卓绝的努力。


与完全的人工繁育不同。对于中华凤头燕鸥的保护,象山这个保护基地以有限的人工干预,保护种群的自然繁育。象山的做法为珍稀野生动物的保护和繁育探索了一条新路。如今,“神话之鸟”不再神秘,中华凤头燕鸥趋向灭绝的态势已被初步遏止。但是,对于珍稀物种的保护还会有更多尝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道路还有更多探索。

喜欢炫笔伏逼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