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哲学世界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批判 一

送交者: 反中共的左派[♂★品衔R6★♂] 于 2022-06-12 1:14 已读 362 次  

反中共的左派的个人频道

+关注
作者 应克復(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研究员) 写于 二零一五年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基本错误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财富表现为愈来愈多的商品堆积。每种商品都 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復合体,都是劳动的凝结物。马克思将人的劳动区分为具体 劳动与抽象劳动,认为每壹种劳动既是具体(有壹定目的和形式)劳动,又是抽 象(劳动力在生理学意义上的耗费)劳动;具体劳动形成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 成价值。这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马克思认为,劳动是商品价值的唯壹 源泉。两种商品可以互相交换,因为它们的价值量相等,即生产它们的劳动量相 等。所以,价值量以劳动量计算,而劳动量以劳动时间计算。这并不是说,生产 商品时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愈多,价值量就愈大,该商品就愈值钱。马克思就此指 出,作为价值尺度的劳动时间,不是单个劳动者的劳动时间,而是「平均必要劳 动时间或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马克思从劳动力能为资本家提供剩余劳动揭示了 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马克思指出,劳动力是壹种特殊的商品,别的商品在使 用过程中消耗其价值,直至殆尽;而劳动力在使用过程中还能为资本家创造新的 价值。譬如资本家购买壹个劳动力(实际上应当说是「租赁」,因为劳动力的所 有权仍属于工人),他支付20元工资要工人劳动壹天——12小时,结果工人劳动 6小时,就创造了20元的价值,就可抵偿他的工资(马克思称这抵偿工资的6小时 劳动为必要劳动时间),接着又劳动了6小时所创造的20元价值就是剩余价值(马 克思称这6小时的劳动为剩余劳动时间),为资本家占有,是资本家的剥削收入。 这就是剩余价值的来源,资本积累的秘密。

马克思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建构了《资本论》的恢宏大厦。列宁说,《资 本论》是工人阶级的圣经。1949年以来的中国,根据《资本论》的基本思想所编 纂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官方命定的统壹教材,人们无不当作真理加以接受。 直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后,学术界才对劳动价值论的缺陷进行了壹番讨论;但这 种讨论是在捍卫劳动价值论的前提下只对劳动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作了某些修正。

那么,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错在哪裏呢?

劳动价值论的第壹个错误:将工人的体力劳动视为价值的唯壹源泉。

马克思说:「使用价值或财物具有价值,只是因为有抽象人类劳动对象化或 物化在裏面。那么,它的价值量是怎样计量的呢?是用它所包含的『形成价值的 实体』即劳动的量来计量。劳动本身的量是用劳动的持续时间来计量,而劳动时 间又是用壹定的时间单位如小时、日等作尺度。」马克思还说:「含有等量劳动 或能在同样劳动时间内生产出来的商品,具有同样的价值量。」 1显然,用劳动量、即劳动时间作为测定价值尺度的劳动只适用于简单的体力 劳动。马克思无意中排斥了復杂的脑力劳动也是劳动,而且是更重要的劳动,这 种劳动自近代工业社会以来其作用愈来愈显着,亦愈来愈重要。简单的体力劳动 其劳动成果可以用劳动时间来计量(如至今仍沿用的计件工资),而復杂的脑力 劳动是绝对不能用劳动时间来计量的。聂耳所作的《义勇军进行曲》(后成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其价值可以用劳动时间来计量吗?辉煌不朽的小提琴 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臺》(何占豪 陈钢作)其价值可以用劳动时间来计量吗? 鲁迅的《阿Q正传》其价值可以用劳动时间来计量吗(吴冠中说,壹个鲁迅抵300 个齐白石,因为鲁迅是思想家。意思是思想家的劳动与画家的劳动不能同日而语)? 还有无数的科学家在创造发明中所贡献的劳动成果,其价值都无法用劳动时间作 为尺度去简单地界定其无量的价值。当人类尚处于原始的农业经济时期,纯体力 劳动是那个时代劳动的基本形式,这种形式的劳动其劳动量当可作为勘定其劳动 物品的价值。马克思所举的1匹布=2只羊的例子大体符合那个时代的情形(说「大 体」,因为还有自然条件的因素)。如果说,亚当?斯密(1723-1790)生活的 年代(资本主义手工工场时期)所提出的劳动决定价值的理论还是基本正确的( 他尚且还认为价值由工资、利润和地租三种收入构成的),那么,马克思的价值 论(《资本论》第1卷于1867年问世)则远远地脱离了他所处的时代。

即使马克思所描绘的共产主义社会的第壹阶段——社会主义社会,马克思也 坚持认为,每个人以他的劳动时间核算出他的劳动量,以此向社会领取他所应得 的消费资料。在《哥达纲领批判》(1875)中,他说:「社会劳动是由所有的个 人劳动小时构成的;每壹个生产者的个人劳动时间……就是他在社会劳动日裏的 壹分。他从社会方面领得壹张证书,证明他提供了多少劳动,他凭这张证书从社 会储存中领得与他所提供的劳动量相当的壹份消费资料。」2 这是马克思坚持将 简单的体力劳动作为价值唯壹源泉的又壹证据。

马克思所设想的未来社会,撇开其若干的空想不说(如国家消亡,分工消失, 商品和货币不復存在等),他的以每个人的劳动时间获取其生活资料也是无法实 现的乌托邦。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事实是,脑力劳动者队伍的不断扩大,他们在 物质和精神生产中的作用愈益显赫。他们如果也同体力劳动者壹样,只凭其劳动 时间去领取生活资料,这合理吗?马克思认为,在消灭资本主义社会后,大家都 成了劳动者。问题是,他所说的劳动者是体力劳动者还是脑力劳动者呢?在《法 兰西内战》(1871)中马克思如是说:「劳动壹被解放,大家都会变成工人,于 是劳动就不再是某壹个阶级的属性了。」3 马克思的意思是,以往,繁重的体力 劳动壹直是全由工人来承担的;劳动解放之后,这种劳动就由大家来承担了。可 见,他所说的「大家都会变成工人」,是说「大家都会变成体力劳动者」。马克 思不但不承认工人所从事的体力劳动以外的那些与物质生产有各种联系的劳动( 如经营管理劳动,科学技术劳动,教育工作者与医疗工作者的劳动等)属于他的 劳动范畴,而且还要消灭这些形式的劳动哩!他说:「在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 上,在迫使人们奴隶般地服从分工的情形已经消失,从而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 对立也随之消失」。原来,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在马克思看来是「迫使人 们奴隶般地服从分工」,因而这种「分工」被马克思认定为是壹种「对立」。既 然是「对立」的,自然必须消灭。怎么消灭呢?就是上面所说的,使大家都成为 工人,也就是说,消灭各种形式的脑力劳动。人类文明史表明,只有依赖科学技 术的进步,人们才能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社会才能获得重大发展。马 克思则反其道,认为体脑对立消失之后,劳动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而且成了生 活的第壹需要,「个人」全面发展实现了,「生产力也增长起来」了,「集体财 富都充分涌现」了,那个时候,「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共产主义就实现了。 4 按照马克思的设想,人类只会退到原始共产主义社会。

只承认体力劳动是劳动,否认脑力劳动也是劳动,在毛泽东那裏有了丰富和 发展,在实践中还得到了有力的贯彻。如知识分子必须进行劳动改造。这个劳动 就是体力劳动,内中意含智力劳动不是劳动,而且加以歧视。大跃进年代,提出 「知识分子劳动化」的口号,提出知识分子要在劳动改造中向工人阶级和贫下中 农学习,拜他们为师。就是说,脑力劳动者、有文化的人要接受体力劳动者、接 受没有文化或略识几个字的人的教育。毛还认为,知识分子是由工人农民养活的。 他早就说过,知识分子其实是最没有知识。文革期间宣传「知识愈多愈反动」; 工人阶级(工宣队)占领上层建筑,领导斗、批、改;号召知识青年到农村去, 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很有必要。如此等等。毛泽东主宰中国的年代,知识分子 是「臭老九」。民间流行「搞原子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操作手术刀的不如 耍剃头刀的」顺口熘,讥讽体脑(收入)倒挂。歧视和迫害脑力劳动者,导致中 国的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陷入低谷,社会遭受深度创伤!

有人会说,马克思没有否认科学技术在生产中的巨大作用呀!是的,马克思 对当时科学技术的进步及在生产中的运用没有视而不见。譬如他说:「资本的趋 势是赋予生产以科学的性质,而直接劳动则被贬低为只是生产过程的壹个要素,」 甚至还说:「随着大工业的发展,现实财富的创造较少地取决于劳动时间和已耗 费的劳动量,较多地取决于……壹般的科学水平和技术水平,或者说取决于科学 在生产上的应用。……工人不再是生产过程的主要当事者,而是站在生产过程旁 边。……在这个转变中,表现为生产和财富的宏大基石的,既不是人本身完成的 直接劳动,也不是从事劳动的时间,……壹旦直接形成的劳动不再是财富的巨大 源泉,劳动时间就不再是,而且必然不再是财富的尺度」。5 可以说,马克思的 这壹论述已经使他的劳动价值论不能自圆其说,从而动摇了劳动价值论。但他仍 没有去修正他的价值理论,以体力劳动为依据的劳动价值论依然是他政治经济学 的基础,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因而是价值创造的重要因素在马克思的经济理论体系 中仍无立足之处,因为这样壹来,将完全改变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面貌,也不符 合他研究经济学的初衷。

劳动价值论的第二个错误:物力资本在生产过程中不创造价值。

常识告诉我们,劳动力只是生产中壹个必要的要素,要进行生产还必须有生 产设备(工具,如机器)和生产加工物(如棉花、钢材、矿产物等)的生产资料。 劳动力为人力资本,那么生产资料可称为物力资本。

物力资本在生产过程中消耗和改变了自身的价值,它将自身的价值转移到了 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新产品的价值之中;问题是,除了转移价值之外,是否还产 生了新的价值?马克思对此是否定的。

马克思认为,生产资料是过去劳动的产物,它在生产过程中只是为活劳动提 供条件。新价值只能由活劳动创造,过去劳动的产物——死劳动,只是转移其固 有价值。他说:「生产资料只有在劳动过程中丧失掉存在于旧的使用价值形态中 的价值,才把价值转移到新形态的产品上。」还说:「生产资料加到产品上的价 值绝不可能大于同他们所参加的劳动过程无关而具有的价值。」6 比如,资本家 投入资本,盖了厂房,添置了机器设备,购买了原材料,这些生产资料在生产过 程中只转移其相应价值而不形成新价值。所以,马克思将生产资料这壹物力资本 称为「不变资本」。「转变为生产资料及原料、辅助材料、劳动资料的那部分资 本,在生产过程中并不改变自己的价值量。因此,我把它称为不变资本部分,或 简称为不变资本。」 而将人力资本即支付工人工资的资本称为「可变资本」。 「转变为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在生产过程中改变自己的价值。它再生产自身的 等价物和壹个超过这个等价物而形成的余额,剩余价值。这个剩余价值本身是可 以变化的,是可大可小的。这部分资本从不变量不断转化为可变量。因此,我把 它称为可变资本部分,或简称为可变资本。」7马克思将资本分为「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在理论上是壹个悖论。因 为,所谓资本,就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见《辞海》)所以,凡资本在 生产过程中其价值都会发生变化,不存在「不变资本」。

随着科学技术在生产中的广泛运用,用现代科学技术装备起来的自动化生产 设备的那些企业,使工人的劳动在整个生产过程中的作用显得愈益微不足道。那 么,这些企业所创造的巨大商品价值,如果仍都归结为工人的劳动,这符合事实 吗?按照马克思只有可变资本才创造价值的理论,这些企业的利润应该减少(因 为随着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工人及其劳动将不断减少)。可事实恰好相反,这 些部门的利润率随着劳动力的减少反而往往上升。可见,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 生产力愈来愈依赖于科学技术,由智力成果转化的物力资本愈来愈成为生产中创 造新价值的主体。如果还硬要说壹切新价值都是由工人的劳动创造的,那么,在 无人车间乃至有些无人工厂所生产的商品的价值又作何解释呢?以物力资本形式 存在的壹切生产资料在生产过程中所创造出新的价值,这在古典资本主义时期是 如此,在现代的资本主义时期更是如此。物力资本投入者获得利润所得理应,绝 不是工人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

劳动价值论的第三个错误:否认以土地为代表的自然力是价值的重要源泉。

为了维护劳动价值论,马克思也否认以土地为代表的自然力在价值形成中的 作用。他说:「生产上所耗费的资本的补偿,只是表现为壹定生产资料的价值的 补偿。作为要素加入生产但不需要代价的自然要素,不论在生产中起什么作用, 都不是作为资本的组成部分加入生产,而是作为资本的无偿的自然力,也就是, 作为劳动的无偿的自然生产力加入生产的。」8 如果承认利用自然生产力是需要 有代价的,那么,商品价值的源泉就立即多出了壹个,而且壹旦承认自然生产力 的利用是有代价的,那么,生产资料即物力资本也理所当然是价值的源泉了。这 岂非动摇了劳动价值论,也动摇了马克思的整个政治经济学大厦。

但是,否认自然生产力是价值的壹个源泉,在事实面前立即陷入困境。因为, 同样的劳动在不同的生产条件下所带来的成果往往会有差别。比如「同壹劳动量 在丰收年表现为8蒲式耳小麦,在歉收年表现为4蒲式耳。同壹劳动量用在富矿比 用在贫矿能提供更多的金属等等。」9 再如,壹农夫同时在甲、乙两块地上种植, 甲地土地肥沃,乙地土地相对贫瘠,假定农夫在甲、乙两块地上花费了同样多的 劳动,比如都是500小时的劳动量,结果甲地收获500公斤谷物,乙地收获250公 斤谷物,这样甲地每公斤谷物包含了1小时劳动量,乙地每公斤谷物包含了2小时 劳动量。这就意味着,甲地每公斤谷物价值要小于乙地每公斤谷物价值量。但在 现实生活中,只要这个农夫种植的谷物品种壹样,他所收获的单位谷物的价值就 是壹样的。那么,在花费同等劳动量的情况下,甲地多出250公斤的谷物其价值从 何而来的呢?

为了化解这壹矛盾,马克思提出了「劳动生产力」这壹概念。马克思说: 「生产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随着劳动生产力的每壹变动而变动。劳动生产力是 由多种情况决定的,其中包括:工人的平均熟练程度,科学的发展水平和它在工 艺上应用的程度,生产过程的社会结合,生产资料的规模和效能,以及自然条件。 ..........总之,劳动生产力越高,生产壹种物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就越少,凝 结在该物品中的劳动量就越小。相反地,劳动生产力越低,生产壹种物品的必要 劳动时间就越多,该物品的价值量就越大。可见,商品的价值与实现在商品中的 劳动量成正比地变动,与这壹劳动的生产力成反比地变动。」10 笔者认为,「劳 动生产力」这壹概念非但没有解决相同的劳动量带来不同的价值这壹矛盾,反而 引出了壹个荒谬的结论:即为了增加商品的价值量不应当提高劳动生产力。或者 说,维持低水平的劳动生产力,反能保持较高的商品价值量。

如果说劳动力是蕴藏于人体中的自然生产力,那么,大自然中的每壹种自然 生产力就是蕴藏于某种自然物中能被人类开发利用在生产过程中创造价值的力量。 土地是壹种自然生产力,这种自然生产力蕴藏于土地之中,它被人类开垦之后可 以种植粮食、棉花等庄稼,贡献价值。水,称为壹种资源也是壹种自然生产力, 这种自然生产力储藏于江河、湖泊之中,它被人们开发之后可以用来饮用、灌溉、 航运、养殖、筑坝发电等。不过,有的自然力不但不能成为对人类有利的生产力, 反而对人类带来种种危害,如飓风、地震、洪水等,对于这种破坏性的自然力, 人们采取各种防范措施,减少它们对人类的损害。土地作为创造价值的力量,它 的价值贡献额就是地租。地租应分作两块。壹块是成本地租,它用于补偿土地生 产力,维护生态平衡,是土地资本或地力资本折旧。土地这种自然生产要素并不 是像马克思所说的那样是「无偿的」,「不需要代价的」。将荒地开垦成可以种 植的土地就要付出代价。土地,也如同人的劳动力壹样,在使用过程中,需要补 偿,如地力的恢復,水土的保养等。因此使用土地等自然生产力也是必须支付代 价的,这个代价就是成本地租。成本地租的用途就是用以补偿土地的生产力,保 障自然生产力系统的再生,使整个生产力系统能正常运行。人们对自然生产力如 果只利用、不补偿,就会造成自然生产力的透支、亏损,致使生态平衡的破坏。 所以必须纠正自然生产力是大自然无偿地赐予人类的错误思想。地租的另壹块是 剩余地租,即地力资本所创造的利润(剩余地租又可分为级差地租和绝对地租两 部分,这裏不再细述)。传统的地租理论,包括马克思的地租理论,将地租笼统 地算作剩余价值,未能分割出实际上存在的成本地租,这是传统经济学的重大缺 陷。11马克思的预言在实践中烟消云散

劳动价值论论证了工人的劳动是商品价值的唯壹来源,它被资本家无偿占有 了。为了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资本家用延长工人劳动时间或提高劳动强度、降 低工人工资等方法加强对工人的剥削。因此,资本主义社会「在壹极是财富的积 累」,「在另壹极,……是贫困、劳动折磨、受奴役、无知、粗野、道德堕落的 积累」 12 ,造成社会贫富对立的两极,「这就是资本主义积累的绝对的壹般的 规律。」13 两极化的积累所导致的生产过剩经济危机,说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 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梏。资本主义的丧钟敲响了。剥夺者将被剥夺。无产阶级推 翻资本主义的制度的革命同样是不可避免的。

然而,马克思没有盼来无产阶级推翻资本主义的革命。在马克思之后,在欧 美资本主义国家也没有爆发这样的革命。同马克思的壹系列论断相反,比如资本 家为了多获利润,并没有像马克思所说的那样,采取延长劳动时间或提高劳动强 度、降低工人工资的方法,而是相反:不断地缩短劳动时间,而工资却有所提高, 还获得失业救济和养老保障等社会福利。原因是什么呢?第壹,随着科学技术的 进步,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愈来愈依靠科学技术在生产中的运用,而不是依靠 榨取工人的剩余劳动,相反,工人在生产第壹线的劳动对于价值创造的分量显得 愈来愈小。第二,资本主义制度提供工人阶级权利的保障机制。工人们享有结社、 游行、请愿等权利,整个社会言论和舆论是开放的。当他们的权益受到来自资本 家乃至官方侵犯时,他们可以运用法律所赋予的权利进行抗争。上述两方面的原 因,因为有悖于劳动价值论,因而被马克思所忽略。

再比如,根据马克思资本积累的绝对规律,预言有产者人数愈来愈少,无产 者人数愈来愈多,而且愈来愈贫困。可事实是,无产者人数愈来愈少,有产者人 数愈来愈多。大富者虽是少数,但中产者却是壹个社会的基本阶层。工人是劳动 者,又是拥有壹定股份的资产者。原因是什么呢?资本主义制度通过国家干预实 行财富共享。从宏观层面看,这是资本主义制度文明(特别是普选制和议会制) 的积极成果。资本主义民主制愈来愈成为大众的护身符,而马克思寄予厚望的无 产阶级专政却被社会主义政党们束之高阁。从中观与微观层面看,是实行现代股 份制的积极成果。马克思在世时已看到股份制的端倪,但尚是资本家的「资本集 合体」。所以被马克思预言为是「由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转化为联合的生产方式的 过渡形式」 14。马克思的意思,它是转化为社会主义的生产方式的过渡形式。但 是,股份制在以后的发展中,出现了由「资本集合体」发展到「资本集合体」与 「劳动集合体」相交叉至相融合的阶段。就是说,股份制的资本除了物力资本, 人力资本也成为股份制中的新伙伴。于是,物力资本与人力资本共创利润,分享 企业的剩余。如此,人力资本所有者(包括企业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壹般劳动 者)不但可以获得工资报酬,还可以索取相应的剩余。这表明,股份制产生了壹 种新的生产关系和分配关系,它与企业生产、市场经济共存共荣。马克思所设定 的劳资之间对立的关系在这裏显得愈来愈淡化了。

有人认为,马克思创立他的理论所产生的偏误,是由于他所处的时代资本主 义尚处于早期,他没有看到资本主义在往后的发展中所出现的种种情况。这种说 法并不确切。马克思所处的时代,资本主义手工工场已经结束。就在他撰写《资 本论》的英国,工业革命已告完成,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已被马克思看得壹清 二楚。为了从经济学证明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与冲突,他把 自己封闭于大英博物馆的图书馆,从以往的图书资料中去搜集他所需要的论据, 以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为基础,创立与时代相脱节的劳动价值论。因此,劳动价 值论是壹个假说,而不是科学学说。前者是未经实践证明的学说,后者是被实践 证明的学说。在科学史上,许多学说开始往往是壹种假说(如哥白尼的太阳中心 说),以后被实践所证明,才成为科学。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却成了壹个例外: 由假说而被证明为是伪说,或者基本上是伪说。劳动价值论之所以遭此命运,在 于马克思方法论的先验性。他首先设定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对立,无产阶级必 定要剥夺资本、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然后,他以劳动价值论 作立论论证这个先验设定的正确性。尽管马克思建立了壹个经济学体系,着述了 三大本《资本论》学术巨着,他的论证的严谨与充分,似乎无以復加,但立论的 片面性使他的论证系统在实践面前显得苍白无力。《资本论》问世以来,只是少 数专业学者的研究对象或高等学府的选修课程,在大众中问津者极寥。它作为图 书馆的壹部重要藏书,静静地躺在那裏。这本为工人所撰写的书,工人们却不予 理会。

生产力价值论——经济学的革命

劳动价值论只有在共产党统治的国家被确立为正统的政治经济学理论。对于 现代社会,无论是在东方国家还是西方国家,劳动价值论都无法解释经济活动中 的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问题。那么,在实践中所通行的是什么理论呢?是「生产 力价值论」。

所谓「生产力价值论」,是指生产过程中所形成的价值(财富),是由投入生 产的各生产要素所聚合而形成的合力即生产力所创造的。我们通常说,人力是壹 种生产力,自然力是壹种生产力,物力是壹种生产力,科学技术更称为第壹生产 力等。严格地说,它们都是生产力的要素。特别是进入工业社会以来,仅有某几 种生产力要素,还无法形成生产力,因而无法进行生产;必须将各种生产力要素 加以有机聚合,继之,按壹定目标,循壹定次序,协力运动,才能达到生产的目 的,创造社会财富(价值)。因此,生产力是各种要素有机组合而产生的壹种力量, 而生产是生产力中各要素所形成的合力之发辉。因此,「生产力价值论」就是生 产力中各生产要素共同创造价值的理论。

生产力价值论与劳动价值论的区别是显而易见的,但这种区别却是原则性的: 劳动价值论只承认劳动者的劳动才创造价值,劳动之外的生产要素在生产中不创 造价值;生产力价值论则认为,包括劳动在内的各生产要素在生产中共同创造价 值。
贴主:反中共的左派于2022_09_07 19:11:08编辑
喜欢反中共的左派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